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专家

行政诉讼法专家

发布时间: 2022-02-19 10:38:35

『壹』 司法考试行政法教师推荐

行政法来听吴鹏老师的课不错,吴源鹏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行政法博士,副教授,著名司法考试辅导专家,主编并出版多部司法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辅导书,理论功底扎实,授课条理清晰,游刃有余,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重点法条讲解出神入化,使学员在轻松氛围中掌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贰』 行政诉讼法第一稿为什么没有将明显不当写进去

法院能否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即能不能管“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在1989年《行政诉讼法》制定时就有争论。争论的结果是,对行政行为是否适当“基本不管”。也就是,法院原则上不对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审查;但如果行政机关滥用职权法院可以撤销,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法院可以变更。这给了法院有限的审查权力。但在实践中,法院在这两个标准下,对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进行一定的审查。然而,由于法律欠缺明确规定,法院普遍存在“不敢审”、“不愿审”的情况。再次修改时,仍然面临同样的问题,特别是行政机关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所以第一稿是,仍然没有加入对“明显不当”的审查。


一、学术界对于合理性审查的必要性做了大量的论证和呼吁。

学者们指出,行政裁量作为立法留给行政的一种选择自由,不是绝对的。它不是行政机关自由驰骋的天空,也不是司法审查不能涉足的禁区。法治并不排斥行政裁量,但反对不受限制的裁量。在实践中,司法审查逐渐进入了行政裁量领域,诚实信用、理性适度、平等无欺、正当程序等原则成为法律对行政的一般要求。正因如此,“行政自由裁量”这个曾经广泛使用的概念遭到一些学者抛弃,代之以较为中性的“行政裁量”。

二、《行政诉讼法》修改时,法律界对于强化法院对行政裁量的审查,具有高度共识。

学术界起草的多个版本的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中,无一例外地扩大了法院对合理性问题的审查范围。如果说行政法学界在行政诉讼法修改过程中曾经达成一些共识,这是为数不多的一致共识。微弱的异议声音来自政府部门。一位法制办官员委婉地提出,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功能还是应当有所区分:《行政复议法》规定了复议机关对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予以纠正,法院最好坚持合法性审查的立场,不审合理性问题。对此,有学者反驳,《行政复议法》规定复议机关只能撤销“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这一规定本身就是明显不当的,甚至有违政府层级监督的宪法规定。所以,应当修改的是《行政复议法》的规定。

三、“明显不当”入法,实际上已经是大势所趋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把“明显不当”审查标准写入法律没有遭遇很大困难,尽管也谈不上一帆风顺。事实上,《行政诉讼法》修改草案第一次审议稿没有规定“明显不当”的审查根据。各方对此反应强烈,纷纷要求写上。法律委员会报告说:“有些地方、法院、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提出,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对于行政机关明显不合理的行政行为,没有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判决撤销,不利于解决行政争议。” 于是,《行政诉讼法》修改草案第二次审议稿在法院可以判决撤销行政行为的情形中,增加了“明显不当”一项;在法院可以判决变更的情形中,“显失公正”的措词也统一为“明显不当”。这一改之后再无波澜,直到草案通过。

四、“明显不当”入法,意义重大

中国法院可以对行政裁量的合理性进行审查,从此毫无疑问。一些原来根据“滥用职权”标准不能获得支持的,现在有可能在“明显不当”的标准下获得支持;一些原来因为无法对裁量进行实质性审查而用其他理由撤销行政行为的,现在可能径直用“明显不当”的根据予以撤销。行政诉讼堂而皇之地进入合理性审查的时代。

『叁』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哪个老师讲得好

推荐徐金桂老师。徐老师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博士。司法考试辅导专家。版理论功底深厚,深谙考试权规律。授课重点突出,思路清晰,针对性极强。擅长比较、总结行政法各部分相关理论、知识点,强调将法理、法条与案例有机结合,帮助学员深刻领会行政法精神,切实掌握考试要决,提高应试能力。徐老师应邀每年都在中法网学校进行授课培训,喜欢听他的课程的学员可以登录网站了解。

『肆』 请法律专家给谈一下行政诉讼中关于原告的举证期限问题,好吗

首先,来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自行政诉讼中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
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但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一般情况下,原告需要做的是,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时,应当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证据材料。如果是行政赔偿诉讼,原告还应当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供证据。

最后,是关于的举证期限,根据最高法院的规定,原告或第三人应当在开审前或者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有正当理由的,可以申请延期,法院批准后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伍』 请问各位专家,根据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我能否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你也没有说明你是 哪里的朋友,估计是边远地区,因为在我们这边已经没有了民师,更不用说合同制工人做教师!所以你先不要诉讼,先到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咨询一下,问清楚了再决定下一步的策略!

『陆』 行政诉讼法是由哪个部门起草的

行政诉讼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会同最高法院、国务院、相关法学专家起草的。

『柒』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主讲老师是谁

《行政法来与行政诉讼法》课程自主讲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咨询监督专家、北京市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规划咨询小组成员、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育法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法律顾问、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海关与外汇法律研究所秘书长等。

『捌』 请教法律专家:2015年施行的行政诉讼法生效后,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

2015年实行的新《行政诉讼法》与最高院颁出台的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具有本质区别。前者属于法律,后者属于司法解释。司法解释不能违背法律。但是法律与司法解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玖』 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简单的说:行政诉讼的诉讼目的是改变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而民事诉讼的诉讼目的一般是给付、确认、变更等。还有行政诉讼的主体地位是不平等的,民事诉讼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同时,在一定的情况下行政诉讼的诉权是不可以放弃的。这与民事诉讼诉权自由行事是完全不同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审查和限制撤诉的目的是双重的,既要保护公民权利不受行政机关违法行为的损害,又要保护公共利益不受原告或者被告违法行为的损害。

《行政诉讼法》施行后(这意味着要求法院对撤诉进行审查的规定生效),全国一审行政案件撤诉率从未低于1/3,最高时达到57.3%!从一些行政法官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个别地区的撤诉率竟然一度高达81.7%! 与《行政诉讼法》施行前比较,行政案件的撤诉率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在长达8年的时间内稳步上升,居高不下(1998年后有所回落,但仍高于《行政诉讼法》施行前)。

#####################################

由于这个问题相当复杂,要详细的说明肯定要几万字的研究生论文,我先阐述相反的一个例子:

《行政诉讼法》第51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除了该条规定的原告明示申请撤诉的两种情形外,还有根据原告的行为推定其撤诉的,即《行政诉讼法》第48条规定的“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对此,人民法院照样可以根据情况裁定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在上述三种情形下,“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如果原告仍拒不到庭的”,依照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可以缺席判决。

与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行政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都没有规定原告撤诉的法定情形(例如,在被告作出实体性的答辩前,原告有权撤诉),相反,强调了撤诉一律需经法院裁定准许才能实现。 如果法院不准许撤诉,不管原告是否愿意,也不管被告是否同意撤诉,诉讼都将进行下去。那么,法院根据什么决定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行政诉讼法》对撤诉的限制出于什么目的?从一些参与过《行政诉讼法》起草的学者以及实务部门的专家口中,我们可以了解撤诉审查的标准和目的。

由最高法院行政庭法官编写的《行政诉讼诉讼贯彻意见析解》在阐述一条司法解释的理由时,否定了原告可以处分自己诉权的观点。除了撤诉申请的形式(书面)和时限(在庭审结束前)外,作者指出了准予撤诉的两条实质标准:

……第二,申请撤诉必须是原告真正自愿,对于别人强加违心同意的,人民法院不能裁定准予撤诉……第四,申请撤诉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及他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不符合上述四个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的,人民法院都不应该裁定准许撤诉。

一位学者具体地描绘了撤诉可能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原告利益的诸种情形,认为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既要防止被告规避法律,也要防止原告规避法律:

……第二种情形的撤诉(指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被告规避法律的可能性较大;他们可能以牺牲国家社会利益换得原告的撤诉,也可能通过压制、威胁、欺骗原告,对具体行政行为作无关痛痒的改动,来迫使或者诱使原告撤诉。第三种情形的撤诉(指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视为申请撤诉的),原告规避法律的可能性较大;他们可能感觉到自己理亏,败诉结局已定,就故意不出庭,以逃避败诉责任。撤诉如属于这些情形,人民法院应裁定不予准许。

可见,法院对原告撤诉申请除了程序审查,还要进行实体审查,包括原告申请撤诉是否自愿,被诉行政行为或者变更后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审查和限制撤诉的目的是双重的,既要保护公民权利不受行政机关违法行为的损害,又要保护公共利益不受原告或者被告违法行为的损害。由此,法院除了裁判纠纷,还肩负着纠察违法行为、维护行政法律秩序的职责。只要当事人违法,一旦上了法院,都休想逃脱,不管它损害的是原告利益还是公共利益。

#####

也就是说,行政诉讼中诉权虽然属于原告,但是,原告在推动诉讼后,就承担了一定的推动义务,如果原告放弃这种推动义务,法院就通过限制和强制两个方向对原告的撤诉行为进行制衡。

限制:就是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对民事性质的诉讼费预交问题作为例外)

强制:就是《行政诉讼法》第51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还有“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如果原告仍拒不到庭的”,依照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可以缺席判决。

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情况下行政诉讼的诉权是不可以放弃的。这与民事诉讼诉权自由行事是完全不同的。

热点内容
电力依法治企 发布:2025-08-18 23:28:09 浏览:345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五大体系 发布:2025-08-18 23:25:46 浏览:750
劳动法41条内容42条 发布:2025-08-18 22:58:28 浏览:509
农村土地征用涉及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8-18 22:57:10 浏览:99
成品油行政法规 发布:2025-08-18 22:44:25 浏览:62
著作权法法律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发布:2025-08-18 22:44:18 浏览:645
广东劳动法生育规定 发布:2025-08-18 22:44:08 浏览:919
法治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发布:2025-08-18 22:37:22 浏览:407
浦发银行法律顾问投标 发布:2025-08-18 22:37:09 浏览:380
买房婚姻法公平 发布:2025-08-18 22:32:08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