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期间制度

民事诉讼法期间制度

发布时间: 2022-02-21 09:37:45

⑴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内容是什么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7535
这个网页是民事诉讼法的条文内容
我什么问题可以问我哦,QQ:39058052

⑵ 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

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即法院审判某一民事案件时,执行审判任务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退出审理活动的制度。实行回避制度可以保证审判人员公正审理,依法办案,避免以权谋私或者徇私枉法,违法审判。
法律分析
合议制度。即由3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合议庭),代表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法院在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时,除适用简易程序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外,其他案件都由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同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第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发回重审的案件、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都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实行合议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审判人员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同时,还可以防止审判人员独断专行,保证案件公正审判。回避制度。即法院审判某一民事案件时,执行审判任务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退出审理活动的制度。实行回避制度可以保证审判人员公正审理,依法办案,避免以权谋私或者徇私枉法,违法审判,从而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⑶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民事诉讼中有四项基本制度: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
1.合议内制度是指由三人以上审判人容员组成审判集体对案件进行审理,合议制是相对于独任制而言的,独任制度是指由一名审判员独立地对案件进行审理;
2.回避是指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不参加案件审理;
3.公开审判制度是指法院审理案件,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的制度;
4.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即告示终结的制度。

⑷ 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和两审终审制度。

合议制为由若干名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的制度。实行合议制,是为了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

回避制度,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

两审终审制度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



(4)民事诉讼法期间制度扩展阅读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果无故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向有管辅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应提交申请强制执行书,并附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丈书。申请强制执行,还须遵守申请执行期限。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

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这里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l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1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⑸ 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合议制度

合议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除简单的民事案件和法律规定的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外,对其余一切民事案件的审理,一律实行合议制。合议制的特点是以审判组织的审判活动实现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在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审判中,实行合议制时,可以邀请陪审员参加;二审合议庭则必须由审判员组成,不得有陪审员参加。

回避制

度回避是指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不参加该案件的审判和不执行有关的任务。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回避有当事人申请回避和审判人员自行回避两种。法律规定回避的情形有三种:①审判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②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③审判人员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上述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公开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的基本内容就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全部过程,除合议庭评议案件外,一律向群众公开和向社会公开。对群众公开是指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允许群众旁听;向社会公开是指允许记者采访报道。对民事案件的审判,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可以不公开审理。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两审终审

制度两审终审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就宣告终结的制度。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的民事案件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案件继续进行审判。上一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再提起上诉。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它所作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不得提起上诉。

⑹ 关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间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间制度从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期间为专十五日,不服第一审属裁定的上诉期间为十日(涉外当事人另有规定),从判决书或裁定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算。
判决书或裁定书不能同时送达双方当事人的,上诉期间从当事人各自收到判决书或裁定书之日起计算。当事人未在上诉期间内提出符合法律规定的上诉的,一审判决或裁定即发生法律效力

⑺ 民事诉讼法送达期间是如何规定的

第七十五条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第七十六条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第七十七条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七十八条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七十九条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第八十条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十一条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
第八十二条受送达人是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或者劳动改造单位转交。
第八十三条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收到诉讼文书后,必须立即交受送达人签收,以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十四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⑻ 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的合议制度

对于抄民事诉讼中的合议制袭度,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第四十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⑼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与基本原则是什么

1.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A.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B. 对外国实行同等专原则和对等原则。

C. 法院调解自属愿和合法原则。

D. 辩论原则。贯穿整个诉讼,实体和程序均可

E. 处分原则。当事人启动,实体和程序均可

F. 检查监督原则。仅对“审批活动进行监督”

G. 支持起诉原则。主体只能是“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个人不能成为支持起诉的主体

2. 民事诉讼基本制度

A. 合议制度。 3 人以上组成,选民和重大的特别程序用之

B. 回避制度。

C. 公开审批制度。国密、隐私、商密外,宣判一律公开

D. 两审终审。例外最高院、特别程序、督促、公示催告、破产

热点内容
电力依法治企 发布:2025-08-18 23:28:09 浏览:345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五大体系 发布:2025-08-18 23:25:46 浏览:750
劳动法41条内容42条 发布:2025-08-18 22:58:28 浏览:509
农村土地征用涉及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8-18 22:57:10 浏览:99
成品油行政法规 发布:2025-08-18 22:44:25 浏览:62
著作权法法律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发布:2025-08-18 22:44:18 浏览:645
广东劳动法生育规定 发布:2025-08-18 22:44:08 浏览:919
法治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发布:2025-08-18 22:37:22 浏览:407
浦发银行法律顾问投标 发布:2025-08-18 22:37:09 浏览:380
买房婚姻法公平 发布:2025-08-18 22:32:08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