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出版社应松年
Ⅰ 应松年的个人作品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法律制度研究/应松年,2004-10-1版
四国行政法(外国行政法丛书)/应松年,2005-11-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解读(VCD)/应松年,2005-6-1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应松年,2005-3-1版
当代中国行政法(上/下)/应松年,2005-1-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辅导讲话(VCD)(4片+1书)/曹康泰应松年,2004-4-8版
公共行政学/应松年马庆钰,2004-1-1版
行政许可法的理论制度解读(法学论丛)/应松年杨解君,2004-1-1版
行政法新论/应松年,2004-1-1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教程(面向21世纪法学案例系列教材)/应松年王成栋,2003-10-1版
行政组织法研究(行政法学系列丛书)/应松年,2002-10-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条文释义与理解适用/应松年,2002-7-15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实用手册/应松年,2002-7-15版
行政诉讼法学(修订第2版)(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应松年,2002-1-1版
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应松年,2001-5-1版
2001年律考复习指导教材之四-辅导专家手记/应松年,2001-5-1版
2001年律考复习指导教材之三-命题陷阱解析/应松年,2001-5-1版
2001年律考复习指导教材之二-内容结构图解/应松年,2001-5-1版
2001年律考复习指导教材之一-常考法条剖析/应松年,2001-5-1版
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应松年,2001-3-1版
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应松年,1999-1-1版
行政诉讼法及相关配套司法解释适用手册/应松年,2000-5-1版
行政复议法讲话/应松年,1999-5-1版
行政复义法例解与适用/应松年,1999-6-1版
比较行政程序法/应松年主编,1999-1-1版
行政法学新论/应松年主编,1998-6-1版
行政诉讼法学--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应松年,1994-7-1版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第二十五讲:行政许可与行政强制法律制度 /应松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第二十三讲: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应松年,,
依法行政论纲 /应松年,,
论行政强制执行/应松年,
法院能否审查责任认定书 /应松年,
中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应松年,
论行政强制执行 /应松年,
行政处罚立法探讨 /应松年,
依法行政论纲 /应松年,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 /应松年,
中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发展 /应松年,
《行政法概要》(1983)
《行政管理学》(1986年、1990年,全国行政学著作一等奖)
《行政法总论》(1985年,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行政法学》(1989年,统编教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词典》
《行政诉讼法学》(1991年,统编教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程》(1989年,北京社科优秀成果奖)
《公务员制度基础》(1990年)
《行政诉讼法学》(1994年司法部规划教材)
《行政诉讼实用大全——法官手册》(1992年)
《行政行为法》(1993年,七五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人民出版社)
《国家赔偿法研究》(1994年,八五法学会重点课题,法律出版社)
《中国走向行政法治探索》(1997年,方正出版社)
《行政法学新论》(1998年,方正出版社)
《比较行政程序法》(1998年,中国法制出版社)
《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1999年,中国法制出版社)
《国家公务员法学读本》
Ⅱ 我要考南京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学,想请你多多帮助!!!收到请留言
忙帮不了什么?毕竟是你去考试,现在很多人都把前两轮复习做完了,不知道你的进度停留在哪里?
我的朋友的三个同学一起报送到南大,他们学校也有一波人考南大,以往他们的平均分数线都在380以上,不要去迷信340可以上南大,那个分太低了,而且毫无竞争力。
参考书目是:这些你应该早就准备了吧。
《法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环境法学》汪劲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应松年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比较行政法》王名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南大环境法基本上没有什么竞争力,也不是南大法学院最强的专业,他们这个专业很多地方穿插了行政法的方向。基本上考南大的很少有报这个专业的,一般都是先选择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之类。因为分数不够,最后服从调剂调到环境法方向来。所以环境法的录取分数可能不会太高,但也不代表你重视。把导师的论文多复习下,难度不会太大的。
南大环境法的录取比例是4:1的比例,所以竞争力不会太大,你报考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你只需要把外语,政治(顺便包含下行政法那一大块)复习透了,考高分就没问题了。
Ⅲ 何海波的学术成果
1.《通过判决发展法律:评田永案件中行政法原则的运用》,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3卷,2000年;
2.《行政诉讼撤诉考》,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2期;
3.《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页司法权的实践史(1990-2000)》,载《北大法律评论》第4卷第2辑,2002年;
4.《法的合法性:中国的经验和问题》,载高鸿钧主编《清华法治论衡》第2辑,2002年;
5.《举证责任分配:一个价值衡量的方法》,载《中外法学》2003年第2期;
6.《形式法治批判》,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6卷,2003年;
7.《我国行政法的渊源:反思与重述》(与应松年合作),载浙江大学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编《公法研究》第2辑,2003年;
8.《通过村民自治的国家治理》;
9.《依据村规民约的处罚:以明堂村近25年情况为个案》,载沈岿编《谁还在行使权力?――准政府组织的个案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The Legitimate Foundation of Judicial Review》 (杜伦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年;
11.《没有宪法的违宪审查:英国故事》,载《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12.《“越权无效”是行政法基本原则吗?——英国学界一场未息的争论》,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4期;
13.《英国行政法上的听证》,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4期;
14.《行政法学的新面相:2005-06年行政法学研究述评》(与应松年合作),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1期;
15.《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载《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4期;
16.《中国行政法学的外国法渊源》,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6期;
17.《中国行政法学研究范式的变迁》,载姜明安主编《行政法论丛》第11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
18.《行政行为对民事审判的拘束力》,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2期;
19.《司法判决中的正当程序原则》,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
20.《正当程序原则的正当性:一场模拟法庭辩论》,载《政法论坛》2009年第5期;
21.《何以合法?对“二奶继承案”的追问》,载《中外法学》2009年第3期;
22.《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兼议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根据的重构》,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4期;
23.《地方建设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24.《多数主义的法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司法审查的性质》,载《清华法学》2009年第6期;
25.《中国行政法学若干关键词的英文翻译》,载《行政法学研究》2011年第3期;
26.《公民对行政违法行为的藐视》,载《中国法学》2011年第6期;
27. “The Dawn of the Due Process Principle in China,” 22 Columbia Journal of Asian Law 57 (2008);
28. “Litigations without a Ruling: The Predicaments of Administrative Law in China,” 3 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 257 (2011);
29. 1.参与应松年、袁曙宏主编的《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法律出版社2001年),撰写第六章“制度变迁中的行政执法”;
2.参与应松年主编的《中国行政诉讼法教程》(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初版,2001年第2版,2003年第3版),撰写第二章“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和第五章“行政诉讼证据”;
3.参与应松年主编的《当代中国行政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撰写第二章“行政法的渊源”;
4.《法治的脚步声:中国行政法大事记1978-2004》(编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5.《司法审查的合法性基础:英国话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
6.《实质法治:寻求行政判决的合法性》,(法律出版社2009年);
7.《行政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 在《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国改革》等报刊上发表《判决书上网》、《“我们有权知道”》、《为正当程序原则辩护》、《变革时代的法治保守主义》、《为专家评审设计程序》等随笔十数篇。
Ⅳ 行政法新论的问题:从行政法产生的角度,谈我国行政权利的现状和行政法的发展趋势
我国行政法的建立和完善,应当说是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同步的,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分散在集中、从低层次到高层级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其中有两次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一是1989年《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和实施,它从司法监督的角度有力推进了行政程序法制建设,其中有宣言式的规定条款:具体行政行为违背的法定程序的,得以撤销;二是1996年《行政处罚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全面行政程序法制建设的开始,《行政处罚法》的重要贡献在于:在行政诉讼法确立的程序违法无效的原则上,又进一步确立了保障公民权利与促进行政效率相结合的公正、公开原则,规定了告知、陈述、早辩和听证等程序制度。总体来看,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新宪法为行政程序法律化提供了宪法依据。西方国家的宪法中往往有关于行政程序基本原则的规定,这些规定构成这些国家行政程序的根本法律渊源。我国宪法并没有专门明确规定行政程度的基本原则,但是,宪法中的有些规定却可以被认为是行政程序法律化的依据。例如,宪法第2条第3款规定:“人民依照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是行政程序法上公开原则、参与原则的宪法依据。
2、制定了一大批行政程序方法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国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一大批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使行政程序无法可依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20世纪80年代以后,行政程序法律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有关国家机关先后制定了《行政法规制度程序暂行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行政复议条例》、《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使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化的覆盖面大为扩大。
3、某些行政领域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程序制度。虽然目前我国的行政程序制度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但从局部看,有些领域的行政程序制度已经相当完备。如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复议程序等。以行政处罚以例,1996年颁布的《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决定的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以及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都作了统一、明确、具体的规定。此外,还制定了大量专门规定特定领域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这使我国行政处罚程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规则体系。
4、体现现代法治精神的行政程序制度开始得以确立,随着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化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行政程序已不再被单纯地看作保障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的工具,它的控权功能和保护公民权益的功能逐步被立法者所认识,其结果,使得我国行政程序中以控制行政权和保护公民权益为主要目的、体现现代法治精神的规则和制度逐步被确立。例如,告知程序、听证程序、回避程序、复审程序等。这种变化表明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律化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5、行政程序制度获得了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随着国家法治的发展,行政程序开始获得独立的法律地位。例如,《行政诉讼法》明确地将程序合法作为行政行为合法的三个必要条件之一。《行政处罚法》则明确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这些规定表明,我国行政程序不再是行政实体法的附庸,它已经获得了独立的法律地位。尽管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律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律化的水平还比较低,行政程序法律化还存在诸多问题。
二、完善我国行政法的必要性和趋势(途径)
就我国行政法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来看,我国行政程序制度应当加以改进和完善;根据行政法学的一般理论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我国行政程序制度加以改进和完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我国行政程序制度应当加以改进和完善;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行政程序制度也应当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完善我国行政程序制度,是改变我国向来重实体、轻程序这一落后观念的必要途径
行政法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有机统一,行政程序制度是行政法律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完善的行政程序制度,就谈不上行政实体法律目标的实现,甚至还可能带来破坏和其它消极的作用。在行政法制建设的起步阶段,一般地说,行政程序法往往成煤其实体法的附属品,行政程序法远没有行政实体法发达。但是,随着行政法治与民主观念的提高,行政过程中的一切活动,不仅实体上要求合法,而且带必须在程序上合法。行政程序法的兴起和发展,使其具有与行政实体同等重要的法律效力和地位。违反程序法则,与违反实体法规则一样,都将影响行政行为效力。
行政程序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在美国,行政法就是正当的法律程序,行政法就是行政程序法。美国学者认为,“程序法是执行,而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从实际的观点来看,程序法的重要性超过了实体法。一个健全的法律,如果使用武断的专横的程序去执行,不能发生良好的效果;一个不良的法律,如果用一个健全的程序去执行,可以限制或削弱法律的不良效果”。在我国,以往往重实体法,轻视程序法,认为行政行为只要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程序上有所不足,责令予以补政即可,一般不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程序法,认为违反程序也是违法。立法上在规定实体权利义务的同时,作出了适当的程序性规定。其实,从某种意见上说,程序法比实体法更重要,如果存在着一些实体规则,但没有好的程序规则去执行,实体规则定是再漂亮,没有程序规则来保障,十有八九是执行不好的,相反,即使没有实体法制,但却有一个良好的程序法律,我们仍然可以实现理想的目标。为什么在执法中经常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关键是我们的法律缺乏科学合理的程序设定,以致受该实体法律规范调整的人可以寻找很多对策来对付这个法律,致使法律得不到贯彻执行。有时实体法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程序法可以公平合理地解决好。即使没有一个实体规范,只要有一个好的程序规定,事情仍然可以处理得很好,所以行政程序规范具有独立存原的价值。
行政机关的程序义务在很多情况下将会影响相对一方的实体效权益,但也有相当一些行政程序,并不涉及相对一方实体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权利义务问题。首先,行政机关不履行程序义务,即程序违法,是行政机关违反法律的问题,就“违法”这一点而言,是实体违法还是程序违法,并无差别;行政机关违法而不纠正,其危害远较公民违法要严重很多。其次,实际上程序问题也涉及到实体问题。比如,在检查公民身份证时,公安人员必须首先出示自己的证件,这是表示身份程序。是否表明身份,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影响相对一方的合法权益。立法者设置这一程序,首先是为了体现执法工作的严肃性,也是为了防止假冒,避免社会秩序混乱,损害国家利益。可以说,在很多情况下,程序的背后都体现着国家的、社会的某种更高层次的利益。
凡是违法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这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重要原则。这一切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同样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程序制度,是发挥行政程序法功能的基本的主要途径
各国的行政程序法律由于其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在功能上表现出一定差异。从理论上讲,现代行政程序法功能有三种:
一是效率型。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其基本功能。这种类型的行政程序法律讲究比较少的人力、财力来进行行政管理。
二是控制型。以控制行政权力为其基本功能。这种类型的行政程序法律侧重于防止行政机关超越职权、滥用权力。
三是权利保障型。以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为其基本功能。这种类型的行政程序法律侧重于保护相对各种合法权益,尤其是程序上的权利。
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功能类型应当是以效率为基础的权利保障型。学术界普遍认为,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应当兼顾权利保障和效率两方面。以提高公民的民主和法治意识来看,应当保障公民的程序权利。但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如果脱离社会利益而过分强调公民权利的保障,就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要把效率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效率型和权利保障型都是非此即彼的思路,并不可取,“并重型”的具体设想是把效率和权利保障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兼顾权利保障和效率。这样的功能类型既不是完全的效率型,也不是完全的权利保障型,而是介于的选择。立法者应当从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出发,考虑每个公民的具体利益应当保障到什么程序。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处理好效率与权利保障的关系,因为效率更多地反映社会利益,而权利保障更多的反映个人利益。处理两者关系的原则是:以提高效率为范围,以权利保障为目标,在效率允许范围内,对权利的保障努力达到“最大化”。
要实现行政程序的上述功能,只有通过完善行政程序制度,即通过科学的立法,才能构建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只有有了完备的或尽可能完备的程序法,才可能发挥程序法的功能,以保障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实现公共管理职能,同时又最大限度的维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以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社会进步。
(三)行政程序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地发挥行政程序制度的积极作用,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提高行政效率。行政程序在行政行为中无处不在的,实体法不通过一定程序,就不可能被实施。为批准某一申请,可以通过几个部门,盖几个章就简明迅速地完成,也可以盖上几十甚至几百个章,使这一程序成为一个漫长的难以完成的过程。对当事人从事一种行为,可以放任,可以要求备案,也可以要求审批,程序不同,效率也不同;对于审批许可,是规定一个月,还是三个月,直接影响行政效率。程序法的作用,就在于将合理的、即能提高行政效率,又能保护公民权益的程序法律化、制度化,免去不必要的程序或简化繁琐的程序,从而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2、制约作用。所谓制约作用是指行政程序法能够在程序上对行政机关起制约作用,防止其失职、越权和滥用职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行政程序法律使行政程序或为行政行为产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条件。行政程序法律使行政程序成为行政行为产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条件。行政程序合法,不等于运用实体法也正确;但是,如果行政程序严重违法,即使运用实体法正确,也将导致行政行为无效。例如,依照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局批准专利权必须经过三个月的公告期。这是批准专利权行为的行政程序。如果专利局不经过公告程序就给予申请人专利权,那将导致该行为无效,即使申请人的发明实际上已符合专利的条件,还是不能获得专利权。第地理与腐败行为等行政违法行为做斗争的重要手段。行政违法中的失职和滥用职权等行为,大都与行政程序不健全、不规范有关。例如,在公民申请某贰权利的程序中由于没有明确的时效限制,就可以为以权谋私开方便之间。处罚程序中缺少说明理由和听证程序,就便于滥用职权。行政程序强调公开原则、参与原则,都对防止腐败起积极作用。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法,将从制度上制止腐败、违法现象,保证为政清廉。
3、保护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仅要靠行政实体法予以规定,还要靠程序法予以保障。例如,在行政处罚中设置说明理由,听取意见以至听证、裁决的顺序性程序,就具有避免和减少滥用职权,保障个人和组织法权益的作用。
总之,适应依法治国、建议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我国加入WTO的需要,必须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我认为,我国尽快制定“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等,并对有关单行法律、法规、规章等作进一步的清理,以备在制定我国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时参考。
参考书目:
1、施瓦茨《行政法》群众出版社
2、林纪东《行政法》
3、赵震江《中国法制四十年》光明日报出版社
4、周旺生《立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5、王名杨《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6、王名杨《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7、王名杨《美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8、应松年《行政法新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9、应松年、徐平《行政行为法》人民出版社
10、应松年、徐平《涉外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1、罗豪才《行政审判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12、应松年、胡建淼《中外行政诉讼案例述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3、马怀德《行政诉讼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4、姜明安《行政诉讼与行政执法的法律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
15、张宗厚《法学更新论》云南人民出版社
Ⅳ 2010郑大法学考研指定用书
《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宪法》,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制史》,曾宪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外国宪法》,韩大元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四国行政法》,应松年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宪法》,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制史》,曾宪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杨鹤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外国法制史》,何勤华主编,法律出版社
《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宪法》,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制史》,曾宪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立法学》,朱立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Ⅵ 请问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目哪有谢谢!
西南财经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链接:
提取码:kepv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Ⅶ 行政裁决 和行政仲裁求法律高手各举一事例 多谢
这是一个有难度的法学问题,你至少应给100分的,我的解答如下 :
行政内裁决是行政法上的一个概念,容对于省级政府或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如果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做出的裁决就是最终决定。这是我国立法上唯一的行政裁决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999
第十四条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行政仲裁相对简单一点,比如说,劳动争议仲裁、人事争议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仲裁等,这些都是有仲裁之名,无仲裁之实的行政(仲裁)行为。
Ⅷ 应松年的主要成就
1979年以后中国最早从事行政法学和行政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参与 全国最早统编教材《行政法概要》的编写;主编全国最早的行政专著之一《行政管理学》,并获全国行政学著作一等奖。此后一直站在行政法学学术研究的前列。应松年于1983年开始招收行政法硕士研究生,是中国最早的硕士生导师之一,1994年开始为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博士点导师,并招收台湾博士生。同时,应松年也是全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和行政管理学会两个学术团体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之一,至今仍为行政法学术团体的主要领导人。
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立法研究组的主要领导人1986年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立法研究组,并且一直是该组的主要领导人。曾参与《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的起草工作,现正起草《行政许可法》、《立法法》等法律,并参加了很多法律草案的讨论。是《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北京市第十、十一届人大代表、内司委委员,也是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内司委委员。并是北京市法律顾问组组长、天津市法律顾问、药品监督管理局法律顾问、公安部特约监督员、北京市高级法院特约监督员等。最高人民法院特约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咨询员。
应松年教授致力于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教学、研究,是中国第一批行政法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最早的行政诉讼专业博士生导师之一。两次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参与编写中国第一部行政法学教材《行政法概要》,主编法学统编教材《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撰写和主编《行政行为法》、《行政法学总论》、《国家赔偿法研究》、《行政法的理论与实践》、《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词典》、《行政法学新论》、《行政管理学》等,撰写发表《依法行政论纲》等一批论文。其中有不少是北京或全国的重点课题,所撰论著多次获校级、部级和全国的各种学术论著奖,为行政法学教材建设、为行政法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多年担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监察会、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等职。
1986年起担任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立法研究组副组长,参加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教育法等重要法律的起草,并承担《卫生法》、《农业法》、《渔业法》等各部门行政立法的顾问、咨询工作。兼任北京、天津市政府法律顾问。
1990年以来先后去日本、法国、台湾讲学,去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香港、澳门等地考察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在日本、台湾、荷兰、香港发表学术论文。
Ⅸ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小论文)怎么写
就用下边论文的格式
[摘要]
[关键词]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
二、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缺陷分析
三、我国行政主体在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行政主体的改革设想
。
[参考文献]
[1] 江永清.《行政处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35-51页
[2] 江永清.《行政处罚法适用手册》.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63-82页
[3] 徐继敏.《行政处罚法的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1996年:109-133页
[4] 马怀德.《中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26-48页
[5] 皮纯协.《行政处罚法原理与运作》.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年:94-107页
[6] 应松年、马怀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学习辅导》.人民出版社,1996年:94-106页
[7]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92-117页
[8] 雷新华.《论依法行政与行政监督》载《行政法研究》.2001年,第7期:29页
[9] 庞京城.《论行政监督》载《海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32-34页
[10] 石东坡 《论行政法制监督机制的完善》载《云南行政学院报》.2001年,第1期:45-46页
[致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刘春萍老师的精心指导,刘老师从开题的论证直到最后论文的撰写都给予了特别细致、耐心的指导,使本人得以顺利的完成此论文。在次,我对刘老师在次论文撰写期间给予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