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与再审的区别刑事诉讼法
㈠ 再审程序和二审程序的区别
二审程序与再审程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程序启动原因及主体不同
二审程序是因为当事人不服一审未生效的裁判,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开始,程序发生是基于当事人行使上诉权。而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呈多元化。再审程序的启动基础是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当法院和检察院认为已生效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它们可以自行启动再审程序,也只有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才能依审判监督程序启动再审。
2、提起方式不同
上诉由当事人以书面形式提出。再审程序的提起方式较多也比较复杂,如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应提交书面的再审申请书和生效法律文书等材料。
3、提起诉讼的期限不同
上诉期限较短,一般在一审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应提出;2013年1月1日生效的民诉法修改了民事再审申请期限,“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民诉法第二百条第一项、三项、十二项、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相比修订前的二年期限要短,需要注意。
总的来说,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都不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再审程序是不增加审级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审判程序,是旨在纠正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裁判的一种补救程序。
㈡ 二审和再审什么区别
二审是基于上诉程序而产生的,此时原判决还没有生效。 再审是基于审判监督程序而产生的,此时判决已经生效
㈢ 二审抗诉和再审抗诉有什么区别
二审抗诉与再审抗诉有区别如下:
1、抗诉的对象不同,二审抗诉的对象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裁定;而再审抗诉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2、抗诉的权限不同,除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任何一级人民检察院都有权对同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裁定提出二审抗诉。而除最高人民检察院有权对同级的最高人民法院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提出再审抗诉外,其他各级人民检察院只能对其下级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提出再审抗诉。
3、接受抗诉的审判机关不同,接受二审抗诉的是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而接受再审抗诉的是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的同级人民法院。
4、抗诉期限不同,二审抗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而法律对再审抗诉的提出没有规定期限。
5、抗诉的效力不同,二审抗诉将阻止第一审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再审抗诉并不导致原审判决、裁定在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期间执行的停止。
(3)二审与再审的区别刑事诉讼法扩展阅读
对于下列情形,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抗诉:
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2、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3、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的理由,不仅局限于原裁判在内容上确有错误,而且涉及裁判活动的违法性。
㈣ 二审和再审的区别
刑事案件的二审程序提出主体以及条件有两个:
1、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或者裁定不服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的上诉。
2、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者裁定确有错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刑事案件发回重审的情形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下列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1、违反刑事诉讼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
2、违反回避制度的;
3、剥夺或者限制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4、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㈤ 重审、再审和二审的区别
重审、再审和二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程序发生的主体和原因不同
重审是指二审法院发现原审判决事实不清或者违反法律程序,做出撤销原判决的裁定后,指令其他下级法院,或者指令原审法院另行组织合议庭,进行重新审理。
引起审判监督程序发生的主体只能具有审判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只有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才能依审判监督程序提起再审。
第二审程序是因为当事人不服一审未生效的裁判,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而开始,即第二审程序的发生,是基于当事人行使上诉权。
(二)审理法院不同
重审的决定权属于二审法院;当事人不服高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二审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二审又称上诉审程序,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
(二)裁判的效力不同
重审的决定权属于二审法院,只要二审法院决定重审,下级法院必须重审。
按一审程序裁判的再审案件,在上诉期间内暂不生效;按第二审程序所作的判决、裁定,一经宣告和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是不准再行上诉的终局裁判。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均应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
(三)审结期限不同
根据《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审判的规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发回重审的案件审理期限也应该按照第一审的期限计算。一般在六个月内审结。发回重新审理的,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按照一审规定,如果是第二审案件,按二审有关规定。
再审案件的审理期限分别按照第一审程序或者第二审程序审理期限确定,审理期限自决定再审的次日起计算。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在第二审人民法院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在3个月内不能结案,需要延长审结期限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审限。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人民法院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终审裁定,对裁定的上诉案件的审结期限,不能延长。
(三)审理的对象不同
重审适用一审普通程序,做出的判决为一审判决。
再审程序的审理的对象是生效的法律文书。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具有强制性、排他性和稳定性,对法院、当事人和社会都具有约束力,任何人都无权改变。
只有当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引起再审程序的发生或者当事人依法申请再审引起再审程序的发生,才能对该判决、裁定再次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
第二审程序是当事人因不服一审未生效裁判,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而发生,所以二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一审裁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㈥ 法院二审裁定书和二审再审的区别有哪些
二审与再审的区别为提起的主体不同;审理的对象不同;提起的理由不同;提起的时间不同;审理的法院不同。二审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就第一审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理时,所应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四)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第二审人民法院决定不开庭审理的,应当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上诉、抗诉案件,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㈦ 人民检察院的二审抗诉与再审抗诉有什么区别
1、抗诉的对象不同
二审抗诉的对象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裁定;而再审抗诉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2、抗诉的权限不同
除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任何一级人民检察院都有权对同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裁定提出二审抗诉。而除最高人民检察院有权对同级的最高人民法院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提出再审抗诉外,其他各级人民检察院只能对其下级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提出再审抗诉。
可见,基层人民检察院只能提出二审抗诉,无权提出再审抗诉;而最高人民检察院只能提出再审抗诉,无权提出二审抗诉。
3、接受抗诉的审判机关不同
接受二审抗诉的是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而接受再审抗诉的是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的同级人民法院。
4、抗诉期限不同
二审抗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而法律对再审抗诉的提出没有规定期限。
5、抗诉的效力不同
二审抗诉将阻止第一审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再审抗诉并不导致原审判决、裁定在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期间执行的停止。
(7)二审与再审的区别刑事诉讼法扩展阅读
根据中国诉讼法规定,二审法院受理的刑事上诉或抗诉案件的审结期限从受理上诉的次曰起计算为30天,至迟不得超过45天。
少数案情复杂或者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的,经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或者批准适当延长办案期限。二审法院受理行政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60天内作出终审判决。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法院批准;高 级法院审理行政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法院批准。民事诉讼法虽未明确规定二审期限,但为使原审法院的正确判决迅速交付执行,错误判决及时得到纠正,也应尽快审结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