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是否使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❶ 请问从旧兼从轻原则与从新兼从轻原则的适用情形
一、刑法方面:如果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连续到现行刑法生效后,而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是犯罪,这样的连续犯在现行刑法中的处罚是比较重的。
❷ 请问行为发生在某规定废止前,能否适用已经废止的法律
刑法类通常情况是“从旧兼从轻”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具体举例说明:
首先,当遇到一个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颁布以前,此时要考虑的是先适用旧刑法,即行为时的法律规定(从旧)。
其次考虑,如果是适用新的刑法更有利于被告人的话,如不认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处罚较轻的话,则应该对被告人使用新刑法。
其次,如果是适用旧法更有利于被告人的话,如旧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是旧法规定的刑罚更轻时则对被告人适用旧法。
最后,根据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适用旧法还是新法,既所谓的“从旧兼从轻”原则。
“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我国处理各种法律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除了刑法适用外,其他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也都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2)行政法是否使用从旧兼从轻原则扩展阅读:
行政违法行为人是否持续的负有行政法上的法定义务,且行为人是否持续的违反该法定义务,如果都是肯定的回答,则该违法行为处于继续状态。
举例说明,甲公司2010年1月9日提供虚假登记材料骗取了公司登记,2017年6月10日因举报被工商部门查获,截止查获时,甲公司尚未改正其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198条规定
“违反本法规定,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虚报注册资本的公司,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对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公司,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五条规定“发起人因履行公司设立职责造成他人损害,公司成立后受害人请求公司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从民事责任承担主体来看,发起人因设立登记造成他人损害的,公司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也就是说无论根据《公司法》,还是参照《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甲公司应当对提供虚假登记材料的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而不是登记申请人。
从《公司法》规定来看,实际上登记申请人在完成登记后,并不持续地负有保证登记材料真实的法定义务,负有保证登记材料真实义务的是成立后的甲公司,只要提供虚假登记材料的状态未被纠正,甲公司就持续的违反《公司法》规定的登记时应提供真实登记材料的法定义务。
其违法行为就一直处于持续状态,直到甲公司提交真实登记材料,主动履行法定义务以消除违法状态,或者被登记机关发现查处时,甲公司的违法行为才算终了。在本案中,甲公司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是2010年1月9日,终了时间是2017年6月10日。
❸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行政法溯及力问题,能按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处理么或按新法
一,《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内议通过,容
200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三号公布,
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是指对2002年9月1日发生的事情按以前的规定办理,对2002年9月1日起发生的事情按现在条例的规定办理.
以就是说,本条例无法律溯及力.
二,你在广东,如认定你超生,需要交纳“社会抚养费”应当按08年未婚生育一子,从出生日起60日内已补办结婚证件.当时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处理。
引用法律规定;
《立法法》第八十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❹ 民法新旧法适用原则
既然已经出台新法律了,则应该按新法处理,新法优于旧法。不能用刑法或行政法的原则来类推民法原则。基层不同。
❺ 行政法适用从旧兼从轻吗
法律分析:我国法律上从旧兼从轻的原则也不是绝对的,在《立法法》第九十三条中明确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九十三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第九十四条 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❻ 行政法适用的溯及力问题
《立抄法法》第八十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因此,理论上说,行政法有溯及既往的可能。不过成立的条件,除了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还要有明确的“特别规定”。比如刑法第12条第1款的规定。
行政法没有行政法法典,也就没有统一规定过溯及力的问题,所以要判断某些规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该法规是否有溯及力条款。否则,即使对相对人有利,也不能适用新规定。当然,行政机关自愿适用新规定的除外,权当其自由裁量了。
所以本处罚很难适用新法。只能申诉下,希望能够对你有所照顾。
以上属个人看法。
❼ 从旧兼从轻原则只适用刑法吗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个法律的普遍原则。在一般的民商事法律当中,除非特别作出明确的规定要“溯及既往”,那么,没有规定的情况下,都适用不溯及的原则。 法律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制定、审批程序,公开公布之后,才能实施,并且一般情况下,不得约束法律实施之前的行为,因为那时没有这个法律实施,不能因为要惩罚这个行为,制定一个法律,那样就乱套了。 补充: 没有。 民事部分就不说了,不会出现这个原则。行政法部分倒是有可能,不过,行政法同样忌讳事后制定法规来处罚之前的行为。到目前为止,我国行政法部分也没有这个原则。 追问: 可是,不管从旧兼从轻还是从新兼从轻,的效果都是一样的有利于当事人,适用条件也是未决案件(即未审理或虽审理但未判决) 从这个来看刑法和行政法都属于公法领域 回答: 是属于公法领域。但是,这个原则需要明确的规定,才能付诸实践。行政法更多的是“法不溯及既往”。 注意一下:刑法涉及到新法与旧法以及对犯罪行为追诉的问题,所以明确规定这个原则。 而行政法更多的是不可以事后制定法规来处罚之前的行为,虽然也存在一个违法行为的追诉,但是,那个追诉与刑法上的追诉是不同的,除非依据当时的行政法认为实施的行为违法,才能发生追诉。如果当时的行政法没有规定,或者不认为行为违法,也不会产生行政法上的追诉。 所以,这个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其他回答(10)风4级2009-05-27是的。法不溯及既往这一个原则始于罗马法,确定于美、法德等国的法律,并为许多国家共同遵守。但这一原则并不是绝对的。立法者鉴于维护某种利益目的,往往也针对具体情况,在法中作出有溯及力或有一定溯及力的规定。从旧兼从轻原则就是法不溯及既往所要求的。我国除刑法,民法等法律通常也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❽ 从旧兼从轻原则的行政法问题
在确定行政相对人的行为性质以及因此给予相应的惩处时,同样应受到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限制。对此在理论上的理由和该原则在刑法适用上的理由是一致的,即对行为进行评价和惩处的法律修改了,就应当以修改后的法律对行为进行评价或惩处,除非这种评价或惩处增加了行政相对人的责任。在立法上,也体现了对从旧兼从轻这一适用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在此“规范性文件”指的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而不应该是相对人行为时有效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由此可以看出在行政领域该原则同样是适用的。
法律通过评价和惩处功能实现立法目的,在强调法律的保护功能时也要注重法律的保障功能。在国家与公法相对人之间,新法对一个行为作出非违法性评价或弱化惩罚的规定时,就应依据从旧兼从轻的原则适用新法对没有惩罚完毕的行为重新进行评价并按评价的结论作出相应的处理,以保障人权,实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❾ 行政法的溯及力问题!
按照“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按原规定执行,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❿ 关于行政法规溯及力的问题
《立法法抄》第八十四条袭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所以要判断某些规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该法规是否有溯及力条款。否则,即使对相对人有利,也不能适用新规定。《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没有溯及力条款,因此不能适用新条款。劳务人员难以要回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