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刑事处理解释

劳动法刑事处理解释

发布时间: 2022-03-25 10:44:51

劳动法中对职务犯罪的处理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2010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

既然触及犯罪当事人应该被追究刑事责任,单位可以以此辞退员工即可。有造成经济损失者可以要求赔偿。

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⑵ 劳动法有什么司法解释

法律分析:目前与劳动法相关的只有一个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认真执行、和的通知》,目前已经废止。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认真执行、和的通知》一、《劳动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预算法》是为适应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实际需要制定的,这三部法律的实施对于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法》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劳动体制改革,有利于规范劳动关系主体的行为和劳动力市场秩序,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于加强对城市房地产的管理,维护城市房地产市场秩序,保障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预算法》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各级人民检察院要认真组织干警学习这三部法律,充分认识这三部法律对保障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意义。要准确领会这三部法律中规定的基本内容,并紧密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做好贯彻执行工作,保证其正确实施。二、各级人民检察院要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加强对有关犯罪行为的检察工作。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劳动者生命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对责任人员要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以玩忽职守罪立案侦查;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强令劳动者违章冒险作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责任人员要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以重大责任事故罪立案侦查;根据《劳动法》第九十六的规定,用人单位以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或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劳动者,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要分别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拘禁罪、非法搜查罪立案侦查;根据《劳动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打击报复举报人员,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要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报复陷害罪立案侦查;根据《劳动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零四条的规定,对于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国家工作人员和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构成玩忽职守、挪用公款等犯罪的案件,检察机关要立案侦查,严肃查办。对于用人单位违犯《劳动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手段强迫劳动或体罚、殴打劳动者,构成伤害罪的案件;或者违犯《劳动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无理阻挠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构成妨害公务罪的案件,检察机关要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作好批捕、起诉工作,并加强同公安机关的联系和配合。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七十条规定,对于房产管理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玩忽职守、受贿等犯罪的,检察机关要依法立案查处,追究其刑事责任。三、各级人民检察院在贯彻执行《劳动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预算法》的过程中,要注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对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⑶ 《劳动法》哪些规定要追究刑事责任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回 ; 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答,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 ) 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
(二 ) 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
(三 ) 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 ;
(四 ) 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 不 履行法定职责, 或者违法行使职权, 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 担赔偿责任 ;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 构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⑷ 怎样理解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29条规定:劳动者被依法版追究刑事责任的,权用人单位可依据《劳动法》第25条解除劳动合同。"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指:被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的①、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32条②免予刑事处分的。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该"意见"第31条规定:劳动者被劳动教养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据被劳教的事实解除与该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第25条第4款规定:本条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指出:(1)被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的;(2)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刑罚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3)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32条免予刑事处分的。

⑸ 请具体解释一下《劳动合同法》“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关于来贯彻执行《中华自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依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解除劳动合同。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指:被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的、被人民法院判处处罚的、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三十二条免予刑事处分的。
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⑹ 什么是违反劳动法的刑事责任

克扣工资、限制劳动者的人身自由等行为都存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

⑺ 如何理解《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四)被依法回追究刑事责答任的。 是指劳动者犯罪被法院依法判刑了,已经无法再执行合同了,因为劳动者在监狱。犯罪不一定是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是因为已经丧失继续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是唯一选择。

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法案件适用的司法解释四第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第十一条回 变更劳动合同未答采用书面形式,但已经实际履行了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且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当事人以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主张劳动合同变更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⑼ 劳动法有没有规定触犯刑事的一定要开除公职

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抄是说,用人单位有内选择是否解除容劳动合同权利。
《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 下列人员不得录用度为公务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行政机关问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答分。

⑽ 劳动法和刑法的联系

劳动纠纷的认定是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刑事犯罪的认定是依据刑法,双方保护的客体不同,但是也存在联系,通常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可能涉及到的刑事法律关系,主要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职务侵占罪,敲诈勒索罪,盗窃罪,以及侵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和信息系统的犯罪等等。
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制定,而刑法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而制定。双方的认定依据完全不同,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但双方也存在联系,比如职务侵占罪,主体要件就是作为单位的员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单位的财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 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热点内容
顺风车免责公告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27 13:33:33 浏览:834
合肥律师号码 发布:2025-07-27 13:23:32 浏览:501
离婚律师焦艳艳泳装 发布:2025-07-27 13:13:26 浏览:334
违反经济法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27 12:34:44 浏览:976
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 发布:2025-07-27 12:30:51 浏览:627
司法改造场所 发布:2025-07-27 12:19:59 浏览:411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为什么要实施法律强制 发布:2025-07-27 12:18:18 浏览:95
丧葬假劳动法 发布:2025-07-27 12:16:01 浏览:74
李大伟律师 发布:2025-07-27 12:16:01 浏览:568
上虞劳动监察法律援助 发布:2025-07-27 12:05:50 浏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