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民法刑法的区别

行政法民法刑法的区别

发布时间: 2025-05-21 08:49:35

民法刑法行政法的区别与关系

区别调整对象不同,关系具有互补性。
1、调整对象不同: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刑法调整的是犯罪和刑罚。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管理关系。
2、具有互补性: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刑法调整的是犯罪行为,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管理关系,三者相互衔接,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② 行政法民法刑法各是什么意思

行政法、民法、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三大支柱,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任务。以下是这三者的基本解释和概述:
一、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行政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它包括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的设定、行使、程序以及监督等方面的法律。行政法主要由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构成。其核心目的是对行政权进行有效控制,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民法:
民法是调整私人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体系。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民法既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即成文的民法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也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涵盖各种具有民法性质的法律、法规、判例法和习惯法。民法通则明确了民法调整的范围:即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三、刑法:
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总称。它是由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了维护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哪些行为构成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并确定相应的刑事处罚。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刑法包含所有刑事法律规范,而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③ 宪法与刑法、行政法、民法有什么区别举例!!!

首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渊源!没有宪法就没有其他法律,因为所有的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其次,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区分关键在于其调整的法律关系的领域不同。刑法是国家对触犯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说是国家利益的行为给与最严厉的制裁,遵循严格的罪刑法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何我们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法律行政法调整行政主体和公民的关系,如政府违法了,我们可以从行政法上判断政府的行为的合法性,可以说是行政法让我们老百姓和政府交涉起来有了保障!

④ 民事违法刑事违法行政违法的区别请举几个例子。

1、违背法律不同。

民事违法违背的法律为民法规定;刑事违法违背的法律为刑法;行政违法违背的是行政法规。

2、违法性质不同。

民事违法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严重违法且是一切违法行为中最为严重的一种;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3、包含范围不同。

民事违法包含违反合同行为和侵权行为;刑事违法在我国包含八类如反革命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等;行政违法包含实质性行政违法和形式性行政违法、内部行政违法与外部行政违法以及作为行政违法与不作为行政违法。

举例如刑事违法,2018年4月15日,犯罪嫌疑人张某强因经济拮据,心生绑架勒索恶念。随即在互联网上勾连了姚某庆、李某等4名外省人员,组成绑架犯罪团伙。5月4日,嫌疑人张某强等对临汾乡宁县人孙某珍实施了绑架。

举例如民事违法,甲与乙签订购买二手房合同且支付给乙方定金以后,乙方因事后觉得出售的房价低了,不愿意履行合同。甲方将乙方诉讼至当地法院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并继续履行合同。

(4)行政法民法刑法的区别扩展阅读:

行政违法构成要件:

1、行政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任何组织和个人只有当他们以行政法主体身份或以行政法主体名义出现时,他们的违法才能构成行政违法。

2、主观要件包含行政违法主体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如果行为在客观上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但不是出于故意和过失,而是不可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能认为是行政违法而追究行政责任。

3、构成行政违法的客观事实情况,包括行为及其后果等。

行政违法的特征:

1、行政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可能构成行政违法;

2、行政违法违反的是行政法律规范,侵害的是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

3、行政违法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但尚未构成犯罪;

4、行政违法依法应当承担行政责任。

⑤ 民法刑法行政法的区别与关系

一、三者的基本区别:
1、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关系的法律,用以制约、规范和监督行政管理行为。
2、民法,是用以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
3、 刑法,是用来惩罚犯罪行为的法律。
二、三者的基本关系:
1、刑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按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刑法规定犯罪和刑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行政法调整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但是刑事不法与民事不法的界限却并未如刑法和民法一般“之间存在一条明显的楚河汉界”。民法典是万法之母,其他法律大多是从不同角度对民事法律关系进行保护、充实和发展,刑事、行政法律也不例外。
2、面对刑法理论上存在的一些疑惑:是刑事不法,还是民事不法?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总的来说是实务界的一个难点。无论是司法制度的构建,刑事政策的选择,还是具体问题的解决,都回避不了民、刑关系交叉缠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法律体系中,法律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尽相同。一个部门法是以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为标准进行划分的,刑法可以分解为各个部门法的制裁规范,因而违反民法的犯罪可以归入民法,违反婚姻法的犯罪可以归入婚姻法,或者侵犯林木的犯罪可以归入森林法。但如此下去,刑法会被分解而丧失独立存在的意义。目前,世界各国通行做法是,承认刑法是独立的部门法。除了刑法与附属刑法,有的国家还有大量散布在各个部门法中的刑事规范。刑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不完整性与不周延性,只有在民法及其他部门法的配合下,刑法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由此可见,刑法是民法、行政法等其他部门法的后置法,彼此之间属于前置法与后置法的关系。
3、事实上,法秩序统一不仅是一项立法原理,也应是一项司法原则。司法实践中出现过这样的案例:一个民事纠纷被一个法院认定为民事案件,但是同样性质的案件,在其他法院可能被认定为合同诈骗罪,最终被判处刑罚,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法秩序统一原理。法秩序统一原理在刑法适用中的体现是,犯罪认定中排除了前置法中的合法行为。刑法和其他部门法存在后置法与前置法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后置法对前置法有一定从属性,因此刑法对民法典也有从属性。然而,这种从属性又是相对的。所以从此意义上讲,刑民关系有双重性,即刑法有对前置法的从属性,也有其独立性。
刑法对民法的从属性决定了民法规范对刑法的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定罪量刑应以明文规定为依据。在某些情况下,刑法对部分罪状进行兜底式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于民法规定对这些空白进行填补,这正体现了民法对于刑法定罪的指导意义。新颁布的民法典,会对刑法中犯罪认定等产生一定影响,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刑法知识,也要掌握民法、行政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条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⑥ 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以及违宪责任的区别在于哪些方面详细一些。

(一)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是指公民或法人因违反法律、违约或者因法律规定的其他事由而依法承担的不利后果。民事法律责任是现代社会常见的法律责任,主要为补偿性的财产责任。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者是具有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同时,在法律规定的某些条件下,国家也是民事责任的主体。民事法律责任主要是由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引起的,这种违法行为、违约行为除了民事违法行为和违约行为外,还包括部分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二)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律或因行政法规定的事由而应当承担的法定的不利后果。行政法律责任既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授权或委托的社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中因违法失职、滥用职权或行政不当而产生的行政法律责任,也包括公民、社会组织等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而产生的行政法律责任。
(三)刑事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刑事法律而应当承担的法定的不利后果。行为人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必须具备犯罪的构成要件才承担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的主体,不仅包括公民,也包括法人等单位。刑事法律责任的方式为刑罚,即责任主体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刑事责任是严格的行为人个人责任。刑事法律责任是最严厉的一种法律责任。
(四)违宪责任
违宪责任是指因违反宪法而应当承担的法定的不利后果。违宪通常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的某种行为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现代宪法一般都有“合宪性”的规定,即明确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因而任何一种违宪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为都是无效的,都必须承担违宪责任。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监督宪法实施,认定违宪责任。

热点内容
建设工程设备机械租赁经营管理规章制度全集 发布:2025-05-21 15:56:12 浏览:321
会计法律责任的内容 发布:2025-05-21 15:49:40 浏览:860
关于我国历代立法监察 发布:2025-05-21 15:48:19 浏览:24
法院根基 发布:2025-05-21 15:38:24 浏览:888
宜昌法律咨询热线电话 发布:2025-05-21 15:28:57 浏览:410
海洋环境法学 发布:2025-05-21 15:28:01 浏览:682
独立院校法学 发布:2025-05-21 15:24:52 浏览:214
法律硕士论文选题参考 发布:2025-05-21 15:12:09 浏览:589
初级会计师考试要考劳动法吗 发布:2025-05-21 15:01:06 浏览:380
持有毒品司法解释 发布:2025-05-21 15:01:04 浏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