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法律行政法规层级

法律行政法规层级

发布时间: 2025-05-22 07:26:19

① 法律法规规章的效力层级

宪法为最高级,第二级是法律,第三级是行政法规,第四级是省、自治区、直辖 市地方性法规,第五级是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在各个法的体系中,法的效力层次要贯彻以下两个规则:
(1)在整个法的效力层次体系中,宪法是具有最高效力的。
(2)除宪法 的效力统摄所有法的效力之外,上一级法的效力均高于下一级法的效力。
一、法律生效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法律公布之日起开始生效;
(2)法律另行规定生效时间。
二、法律终止生效时间,有以下几种:
(1)法律自行规定有效时间,到时限届满又无延期规定者自行停止生效;
(2)随着新的法律颁布施行,旧的相应的法规便失去效力;
(3)颁布特别决议将旧法规废除。法的时间效力涉及法律的溯及力问题。
三、法的效力可以分为三种
1.对象效力
2.空间效力
3.时间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八十七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② 法律法规层级划分

法律分析:层级由高到低排序:1、法律;2、行政法规;3、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根据行政级别也有高低,比如省级人大的地方性法规高于省政府所在市人大的法规高于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另外,宪法是根本法,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之相抵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③ 法律、法规和规章他们三者法的层级是什么

您好,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我国的法律层次可分为: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根据行政级别也有高低,比如省级人大的地方性法规高于省政府所在市人大的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另外,宪法是根本法,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之相抵触。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

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有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公布。设区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订),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后施行。法规也具有法律效力。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设区市的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条链接:《立法法》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第七十二条第一款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第二款 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第八十条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④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区别

法律、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在制定主体、效力层级上有明确的区别。

首先,在主体规定上,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地方性法规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行政规章则由国务院各部委及直属机关,如央行、审计署等制定。

其次,从法律效力看,行政法规在三者中具有最高地位。规章与地方性法规的效力并未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国家设定了裁决机制以解决冲突。当出现效力冲突时,由人大常委或国务院进行裁定。根据《行政立法法》第八十条,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第八十二条指出,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具有同等效力。从法律逻辑推理,地方性法规在效力上高于行政规章。

总体而言,法律、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在制定主体、法律效力上有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在实际应用中正确识别和适用不同类型的法规。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需根据法规的层级、制定主体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⑤ 法律法规的层级

法律分析:我国法律法规的层级由高到低分为:宪法 > 法律 > 行政法规 > 地方性法规,规章。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二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

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⑥ 法,通知,条例,办法,规定,意见,决定,解释,批复,细则,公告,这些法律法规的层级

法是最高的,是法律
条例、办法属于部门法规
规定、意见、解释、细则是部门规章
公告、批复、决定、公告是部门意见

⑦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行政规章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国法律体系的位阶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宪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行政规章。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居于法律体系的最高层级。随后是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包括省级、省会市、较大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所制定的法规,以及部委规章、省级政府规章、省会市政府规章和较大市政府规章。

在这一系列的法律位阶中,法律层级依次递减,形成一个有序的法律体系。然而,部委规章与地方性法规的相对位阶并未在宪法和相关法律中明确界定,这一细节成为法律体系中值得深入探讨的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相关机构会根据具体情况及需要,对不同位阶的法律进行权衡和适用,以确保法律的统一性和效力。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关乎法律体系的完善,也直接关系到法律实施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因此,明确和细化不同位阶法律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法律专家的深入研究,更需要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调整,以实现法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通过不断的法律修订和解释工作,可以逐步明确不同位阶法律的定位,为法律的正确适用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⑧ 法,通知,条例,办法,规定,意见,决定,解释,批复,细则,公告,这些法律法规的层级

1. 法律是最高层级的法规,它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基础和框架。
2. 行政法规是法律的下层级,通常以“条例”形式出现,它们是对法律的具体实施和细化。
3. 单行立法是指针对特定领域或问题制定的法律,它们通常会涵盖广泛的规范和制度。
4. 规范性文件包括“通知、意见、决定、解释、批复、公告”,这些文件通常由行政机关制定,用于指导行政行为和决策。
5. “规则”是基础性的行政准则,通常对行政机关具有约束力。
6. “制度”是由上级机关制定的,用于指导下级机关的行为,具有修改和变动的权限。
7. “办法”是为了解决具体行政事务而制定的,它们不直接约束主体,而是提供处理事务的指导。
8. “细则”是对“办法”的进一步细化,提供更具体的约束和指导。
9. “规定”是针对特定案例或情况制定的,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定的影响范围。
10. 规范性文件在行政法上存在争议,它们通常不直接具有法律效力,但可以作为审判参考。
11.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法律制定的,它们可以就执行法律需要的事项和其他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作出规定。
12. 当国务院根据授权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并且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热点内容
类似法规库系统 发布:2025-05-22 12:50:32 浏览:41
从产品责任法律主体的角度看 发布:2025-05-22 12:49:01 浏览:546
经济法总论分析中美贸易战 发布:2025-05-22 12:22:22 浏览:168
违法经济法犯罪 发布:2025-05-22 12:20:51 浏览:713
建湖法院网 发布:2025-05-22 12:17:44 浏览:160
古代道德枷锁 发布:2025-05-22 12:13:40 浏览:742
德勤律师 发布:2025-05-22 12:00:58 浏览:157
经济法本科自考 发布:2025-05-22 12:00:18 浏览:999
退休劳动法有规定吗 发布:2025-05-22 11:58:04 浏览:603
法律援助中心机构改革能否参公 发布:2025-05-22 11:57:55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