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意見
1. 如何看待《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一,你可以選擇在正確的分類下去提問,這樣知道你問題答案的人才會多一些,回答的人也會多些。二,您可以到與您問題相關 專業網站 論壇里去看看,那裡聚集了許多專業人才,一定可以為你解決問題的。
2.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條例內容
第一條為整合不動產登記職責,規范登記行為,方便群眾申請登記,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等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不動產登記,是指不動產登記機構依法將不動產權利歸屬和其他法定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不動產,是指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著物。
第三條不動產首次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注銷登記、更正登記、異議登記、預告登記、查封登記等,適用本條例。
第四條國家實行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不動產登記遵循嚴格管理、穩定連續、方便群眾的原則。
不動產權利人已經依法享有的不動產權利,不因登記機構和登記程序的改變而受到影響。
第五條下列不動產權利,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辦理登記:
(一)集體土地所有權;
(二)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所有權;
(三)森林、林木所有權;
(四)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
(五)建設用地使用權;
(六)宅基地使用權;
(七)海域使用權;
(八)地役權;
(九)抵押權;
(十)法律規定需要登記的其他不動產權利。
第六條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監督全國不動產登記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確定一個部門為本行政區域的不動產登記機構,負責不動產登記工作,並接受上級人民政府不動產登記主管部門的指導、監督。
第七條不動產登記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直轄市、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可以確定本級不動產登記機構統一辦理所屬各區的不動產登記。
跨縣級行政區域的不動產登記,由所跨縣級行政區域的不動產登記機構分別辦理。不能分別辦理的,由所跨縣級行政區域的不動產登記機構協商辦理;協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不動產登記主管部門指定辦理。
國務院確定的重點國有林區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國務院批准項目用海、用島,中央國家機關使用的國有土地等不動產登記,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規定。
第二章不動產登記簿
第八條不動產以不動產單元為基本單位進行登記。不動產單元具有唯一編碼。
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簿。
不動產登記簿應當記載以下事項:
(一)不動產的坐落、界址、空間界限、面積、用途等自然狀況;
(二)不動產權利的主體、類型、內容、來源、期限、權利變化等權屬狀況;
(三)涉及不動產權利限制、提示的事項;
(四)其他相關事項。
第九條不動產登記簿應當採用電子介質,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採用紙質介質。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明確不動產登記簿唯一、合法的介質形式。
不動產登記簿採用電子介質的,應當定期進行異地備份,並具有唯一、確定的紙質轉化形式。
第十條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依法將各類登記事項准確、完整、清晰地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任何人不得損毀不動產登記簿,除依法予以更正外不得修改登記事項。
第十一條不動產登記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與不動產登記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
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加強對不動產登記工作人員的管理和專業技術培訓。
第十二條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指定專人負責不動產登記簿的保管,並建立健全相應的安全責任制度。
採用紙質介質不動產登記簿的,應當配備必要的防盜、防火、防漬、防有害生物等安全保護設施。
採用電子介質不動產登記簿的,應當配備專門的存儲設施,並採取信息網路安全防護措施。
第十三條不動產登記簿由不動產登記機構永久保存。不動產登記簿損毀、滅失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依據原有登記資料予以重建。
行政區域變更或者不動產登記機構職能調整的,應當及時將不動產登記簿移交相應的不動產登記機構。
第三章登記程序
第十四條因買賣、設定抵押權等申請不動產登記的,應當由當事人雙方共同申請。
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當事人單方申請:
(一)尚未登記的不動產首次申請登記的;
(二)繼承、接受遺贈取得不動產權利的;
(三)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生效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生效的決定等設立、變更、轉讓、消滅不動產權利的;
(四)權利人姓名、名稱或者自然狀況發生變化,申請變更登記的;
(五)不動產滅失或者權利人放棄不動產權利,申請注銷登記的;
(六)申請更正登記或者異議登記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由當事人單方申請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到不動產登記機構辦公場所申請不動產登記。
不動產登記機構將申請登記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前,申請人可以撤回登記申請。
第十六條申請人應當提交下列材料,並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一)登記申請書;
(二)申請人、代理人身份證明材料、授權委託書;
(三)相關的不動產權屬來源證明材料、登記原因證明文件、不動產權屬證書;
(四)不動產界址、空間界限、面積等材料;
(五)與他人利害關系的說明材料;
(六)法律、行政法規以及本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的其他材料。
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在辦公場所和門戶網站公開申請登記所需材料目錄和示範文本等信息。
第十七條不動產登記機構收到不動產登記申請材料,應當分別按照下列情況辦理:
(一)屬於登記職責范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請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補正申請材料的,應當受理並書面告知申請人;
(二)申請材料存在可以當場更正的錯誤的,應當告知申請人當場更正,申請人當場更正後,應當受理並書面告知申請人;
(三)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書面告知申請人不予受理並一次性告知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四)申請登記的不動產不屬於本機構登記范圍的,應當當場書面告知申請人不予受理並告知申請人向有登記權的機構申請。
不動產登記機構未當場書面告知申請人不予受理的,視為受理。
第十八條不動產登記機構受理不動產登記申請的,應當按照下列要求進行查驗:
(一)不動產界址、空間界限、面積等材料與申請登記的不動產狀況是否一致;
(二)有關證明材料、文件與申請登記的內容是否一致;
(三)登記申請是否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第十九條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動產登記機構可以對申請登記的不動產進行實地查看:
(一)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所有權首次登記;
(二)在建建築物抵押權登記;
(三)因不動產滅失導致的注銷登記;
(四)不動產登記機構認為需要實地查看的其他情形。
對可能存在權屬爭議,或者可能涉及他人利害關系的登記申請,不動產登記機構可以向申請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單位進行調查。
不動產登記機構進行實地查看或者調查時,申請人、被調查人應當予以配合。
第二十條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自受理登記申請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辦結不動產登記手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條登記事項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完成登記。
不動產登記機構完成登記,應當依法向申請人核發不動產權屬證書或者登記證明。
第二十二條登記申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不予登記,並書面告知申請人: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
(二)存在尚未解決的權屬爭議的;
(三)申請登記的不動產權利超過規定期限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予登記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登記信息共享與保護
第二十三條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
各級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的信息應當納入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確保國家、省、市、縣四級登記信息的實時共享。
第二十四條不動產登記有關信息與住房城鄉建設、農業、林業、海洋等部門審批信息、交易信息等應當實時互通共享。
不動產登記機構能夠通過實時互通共享取得的信息,不得要求不動產登記申請人重復提交。
第二十五條國土資源、公安、民政、財政、稅務、工商、金融、審計、統計等部門應當加強不動產登記有關信息互通共享。
第二十六條不動產登記機構、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對不動產登記信息保密;涉及國家秘密的不動產登記信息,應當依法採取必要的安全保密措施。
第二十七條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以依法查詢、復制不動產登記資料,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提供。
有關國家機關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查詢、復制與調查處理事項有關的不動產登記資料。
第二十八條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的單位、個人應當向不動產登記機構說明查詢目的,不得將查詢獲得的不動產登記資料用於其他目的;未經權利人同意,不得泄露查詢獲得的不動產登記資料。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九條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錯誤給他人造成損害,或者當事人提供虛假材料申請登記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條不動產登記機構工作人員進行虛假登記,損毀、偽造不動產登記簿,擅自修改登記事項,或者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行為的,依法給予處分;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偽造、變造不動產權屬證書、不動產登記證明,或者買賣、使用偽造、變造的不動產權屬證書、不動產登記證明的,由不動產登記機構或者公安機關依法予以收繳;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不動產登記機構、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的單位或者個人違反國家規定,泄露不動產登記資料、登記信息,或者利用不動產登記資料、登記信息進行不正當活動,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有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有關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三條本條例施行前依法頒發的各類不動產權屬證書和製作的不動產登記簿繼續有效。
不動產統一登記過渡期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登記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四條本條例實施細則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三十五條本條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本條例施行前公布的行政法規有關不動產登記的規定與本條例規定不一致的,以本條例規定為准。
3. 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專家意見
專家稱不動產登記條例將很快出台主要涉及5處修改
延宕5個月的不動產登記條例有望正式出台。參與不動產登記條例起草制定工作的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程嘯向中新網記者透露,不動產登記條例年內出台應該沒有問題,將於2015年3月1日起實施。
「按照國務院要求本來今年6月底就要出台,但拖了半年。如今條例已經通過公開徵求意見並修改,預計在元旦之前,甚至在本周或者下周就要頒布。」程嘯說。國務院2013年明確要求,2014年6月底前出台不動產登記條例,但這一條例並未如期面世,直至2014年8月15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徵求意見稿)》才公布,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如今徵求意見結束兩個多月的時間。
即將頒布的條例較《徵求意見稿》會有哪些變化?據程嘯透露,主要涉及5處修改,一是明確了不動產登記員制度。不動產登記涉及到的法律問題非常復雜,必須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尤其是法律知識。修改後的《暫行條例》明確要求不動產登記人員應當具備與不動產登記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業務能力,並要求登記機構加強管理和業務培訓。
二是增加了對不動產登記類型的規定。修改後的《暫行條例》明確了不動產登記分為首次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注銷登記、更正登記、異議登記、查封登記等類型。「不同類型登記的程序和審查都有很大的差別,將來出台的登記細則可依此將各類登記規范好。」
三是調整了登記審查要求。《徵求意見稿》規定「不動產登記機構要查驗申請登記的不動產是否存在權屬爭議」,但這一條被刪掉。程嘯說,「登記審查是整個登記的核心,權屬爭議審查容易導致登記機構陷入大量民事爭議中,這對登記機構沒有任何好處,也容易使登記效率低下。權屬爭議將改為消極要件,也就是出現爭議可以不登記,但審查的時候不查這個。」
四是把《徵求意見稿》中的「登記申請是否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改成了「登記申請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程嘯說,「因為現實中,登記機構難以區分強制性、任意性規定。」
五是增加了登記錯誤的賠償責任規定。修改後的《暫行條例》明確登記機構登記錯誤對他人造成損害,應當按照《物權法》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4.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條例解讀1
不動產登記「四統一」的重要法制保障——《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解答一
樓建波(北京大學法學院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以下稱《暫行條例》)的出台,對貫徹落實《物權法》、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落實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核心是必須實現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和信息平台的「四統一」。《暫行條例》簡潔明了,重點突出。緊緊圍繞上述「四統一」進行制度創建,為不動產統一登記提供了法律上的指引和保障,對下一步各地具體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提出了規范要求。
一、 登記依據的統一是前提
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前提是登記依據的統一。不動產登記依據的統一至少有兩個層次:一是在物權實體法層面上的統一,二是在物權登記程序上的統一。我們不能想像,土地、房屋、林地、草地、海域等各種不動產在登記時適用各種不同的規則。《暫行條例》在程序方面做了統一規定。從規定可以看出,《暫行條例》借鑒吸收了現行土地登記、房屋登記的成熟做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提煉和總結。《暫行條例》是不動產登記最重要的依據,為下一步實際開展登記工作制定了重要規矩。但《暫行條例》的頒布,並不意味著不動產登記程序統一的完成。不動產登記程序十分復雜,亟需國土資源部根據《暫行條例》第二十九條的規定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實施細則進行具體化。一些技術細節,更是需要通過登記規程等規范性文件進行明確。
二、 登記機構的統一是關鍵
不動產登記的具體落實靠機構。現實情況是,不同的不動產分散在不同的部門進行登記。因此,要落實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登記機構的統一是關鍵。不動產登記立法的細化、登記簿冊的統一和統一的信息平台的建立,都離不開一個強有力的、覆蓋全國的統一的登記機構。《暫行條例》緊緊抓住了機構統一的「牛鼻子」,明確將機構統一寫入條例中。《暫行條例》第五條明確國土資源部負責指導、監督全國不動產登記工作,在國家層面上確定了不動產統一登記的指導和監督機關。同時,《暫行條例》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一個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不動產登記工作,並接受上級不動產登記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從基層層面落實了具體的不動產登記機構實行統一歸口。這一規定抓住「兩頭」,對創建不動產登記機構體系、理順不動產管理和登記職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國家層面地機構建設已經基本完成:國土資源部地籍管理司加掛不動產登記局牌子,負責擬訂全國地籍管理和不動產統一登記相關法律法規;中國土地礦產法律事務中心(國土資源部土地爭議調處事務中心)更名為國土資源部不動產登記中心(國土資源部法律事務中心),配合不動產登記局的工作。這兩個機構的設立,為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機構保障。在地方層面,許多地方已經設立或正在籌建統一的登記機構。相關工作也在開展。筆者認為,要落實《暫行條例》,地方必須根據條例的規定,加快開展職能整合工作,在市縣級層面明確一個機構從事不動產登記工作。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地籍管理與權屬登記關系密切。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地籍管理與權屬登記都在一個部門,地籍管理局與不動產登記局合署辦公,較好地解決了地籍管理與權屬登記的銜接問題。地方整合不動產登記機構時,也應該注意這一問題。
三、 登記簿冊的統一是抓手
登記簿是不動產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登記簿冊是實現「四統一」的一個重要抓手。登記簿的統一,既是統一登記的應有之義,又是統一的信息平台建設的基礎。《暫行條例》改變了現實生活中各部門分設登記簿的狀況,《暫行條例》第八條對登記簿冊的統一設立做了明確規定,同時對登記簿應當記載的事項進行了明確,從法規制度層面上實現了登記簿冊的統一。
在設計統一的登記簿冊時,要注意各種不動產權利登記的銜接,把土地權利的登記作為土地上的其他不動產登記的基礎,把所有權、基礎用益物權的登記作為其他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登記的基礎。
特別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登記簿冊的設計既要考慮紙質填寫的需要,更要為登記薄的電子化、數據化處理創造條件。
四、 統一信息平台的建設是目標
統一的信息平台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為不動產登記機關依法登記提供信息基礎,為不動產登記查詢提供便利,從而為不動產交易(包括融資擔保)及更有效率的利用提供保障;二是通過對登記信息的整合,為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不動產(土地、房屋和其他自然資源)管理等提供信息基礎,為宏觀調控和其他社會治理提供數據支撐。《暫行條例》設專章(第四章)對登記信息共享與保護做了規定。
《暫行條例》要求不動產登記有關信息與住房城鄉建設、農業、林業、海洋等部門審批、交易等信息實時互通共享(第二十二條第一款),並明確不動產登記機構能夠通過互通共享取得的信息,不得要求不動產登記申請人重復提交(第二十二條第三款),既方便了當事人,又為登記機關依法登記提供了信息基礎,有利於登記機關提高登記效率和准確性。《暫行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一款按照《物權法》的規定,明確了權利人、利害關系人依法查詢、復制不動產登記資料的權利,正是物權公示的應有之義,為不動產交易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暫行條例》要求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國家、省、市、縣四級登記信息的實時共享(第二十一條);國土資源、公安、民政、稅務、工商、金融、審計、統計等部門加強不動產登記有關信息互通共享(第二十二條第二款)。這種信息的縱(國家、省、市、縣四級登記信息的共享)橫(各部門間)共享將極大地促進政府相關調控和管理的科學性和及時性。《暫行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有關國家機關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查詢、復制與調查處理案件有關的不動產登記資料,為有權機關對不動產登記資料的使用創造了條件。
相信隨著統一信息平台的建立,我國的不動產物權登記公示的效率,政府管理土地、房屋及其他自然資源的科學性將大大提高。
5.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對房屋過戶有沒有影響
沒有。
暫時對房產過戶手續及過戶稅費等規定都沒影響或改變。
只對二手房業主是否留房還是賣房有心理上的影響。間接對現二手房價走勢有很輕微的影響。影響不大。
6.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從今年3月1日開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已經實施超過半年的時間,許多省市已經完成了省級的不動產登記明確職責工作。截至目前,全國170個多市已經梳理完成了職責整合工作,全國1000多個縣區職責也梳理完畢。據悉,近期國土部將發布實施《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細則》。
不動產統一登記開展的工作
完成職責整合。各地機構整合完成,並推進縣市級別的機構職責整合。目前,廣東、廣西、甘肅、遼寧、黑龍江、甘肅等地區工作進度較快。
完善登記依據。不動產統一登記以《條例》為核心,然後逐步健全登記依據,不動產調查的政策意見和技術方案已經發布,不動產單元設定與代碼編制已經試運行。
登記薄統一。不動產統一登記的薄冊證書樣式與《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同步在今年3月啟用,目前已經累積發放10多萬本,人們群眾對不動產證書普遍認同,不僅節省成分,而且更為方便。
信息平台搭建。不動產統一登記信息平台是整個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環,利用雲計算技術的總體方案正在梳理頂層設計中,在不久將來,將會全面展開實質性建設工作。
下一步不動產登記推進的工作
國土部將在年底之前,爭取完成市級、縣級的不動產登記機構的職責審核工作,明確各地政府的監督、推進主體責任,並統籌安排機構工作人員的分工和任務,確實落實好國土資源部與中央編辦的指導意見;
明確各地縣市完成不動產登記的機構整合時間節點與倒排時間,建立每周匯報制度;
對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等重點城市進行特別監督和檢查工作;
國家土地督察局對地方政府的不動產登記推進工作進行督察;
推進信息平台建設,力求盡早實現不動產信息平台上線;
總之,不動產統一登記信息平台已經全面展開了建設工作,系統框架初步成型,預計下半年將擇機上新試運行。從地區來看,北京、上海、重慶、江蘇、貴州已經全部完成不動產登記職責整合工作。不動產統一登記在各地運行良好,《不動產權證書》已經累計發放10多萬本,關於不動產抵押的《不動產登記證明》也開出10多萬份。
7.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出台意義何在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出台其意義主要有三大方面。
一是對於我國財稅制度改革方面的重要意義。條例的推出將加快房地產稅、遺產稅等稅種推出的步伐。
胡景暉認為,我國目前現有的個人稅收主要是收入性稅收,財產性稅收的來源較少。未來要進行稅收調節的話,參照發達國家和地區經驗,是需要有財產性稅收的,而財產性稅收中最主要的就是房地產稅和遺產稅。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出台將首先在制度上保障不動產登記工作有法可依,為摸清不動產家底做好制度保障,為未來房地產稅、遺產稅等的研討、課征提供重要的基礎性保障。從政府的財政收入結構來說,我國未來一段時間將逐步扭轉地方政府主要依賴「土地財政」的模式。隨著土地資源的日漸緊缺,「土地財政」這一模式在綁架地方財政的同時,事實上也已經難以持續。在這樣的情況下,依靠長效型的稅收穩定財政收入是必然之舉,因此,以持有型財產為標的的、特別是以房產等不動產為標的的稅收將推出。此類稅收的推出一定是以不動產登記為前提的。
二是從產權的確權方面來說,不動產登記能夠使得相關不動產在包括產權確權在內等方面的信息更加完備。
胡景暉表示,對於個人、單位、房屋買賣雙方等方面來說,在動態登記、聯網、適度開放查詢等的情況下,將可以使得不動產交易安全性得到提高,避免由於信息缺失、產權不確權、查詢困難等原因而產生的交易風險,交易的便捷性也將得到提升,進而促進存量房市場的積極健康發展;同時,也將極大地改善涉及不動產信息工作時的行政、司法效率。
三是《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將推動全國不動產信息的電子化,最終形成全國范圍內的不動產信息動態資料庫。
胡景暉表示,未來如果這一信息庫能夠和經紀機構現有的信息數據對接,或者有條件地開放、共享的話,將能夠建立我國自有的MLS(Multiple Listing System)系統。有了我們中國自己的MLS系統,對於房地產經紀行業來說,將進一步加快從現有的雙邊代理的服務模式向國外單邊代理的先進模式轉化,促進房地產經紀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和房屋買賣市場的進一步規范化。
8.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有何重要意義
首次明確了我國不動產登記的物權體系,就哪些不動產權利具有登記能力,可以依據條例進行登記做了明確的規定。不動產統一登記對於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9.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徵求意見稿共多少條
正式的《抄條例》比之前的征襲求意見稿有6處修改:一是明確了不動產登記員制度;二是增加了對不動產登記類型的規定;三是調整了登記審查要求;四是把《徵求意見稿》中的「登記申請是否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改成了「登記申請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五是增加了登記錯誤的賠償責任規定;六是增加了單位和個人查詢信息時要告知目的的規定。
10. 什麼叫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所謂不動產,就是不可移動的財產,主要指房屋和土地。過去,我國不進行不動產登記回,許多貪答官就用非法所得買房屋,用來牟利或洗錢。現在,我國要對每個人的不動產實名登記,暫行條例就是進行實名登記的具體辦法。不動產登記的目的是對公民的利益進行更好的保護,但對反貪腐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