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作業相關法律法規
1. 國家對高溫作業有哪些規定
國家對高溫作業制定有《高溫作業分級標准》。
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和全國總工會《防暑降溫措施暫行辦法》規定工礦企業應採取包括合理安排高溫車間的熱源、隔熱措施以及通風等各種措施,降低高溫作業場所溫度;
對高溫作業工人(包括新工人、臨時工)進行就業前和入暑前的健康檢查;
凡有心、肺、血管器質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壓、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活動性肺結核、肝臟疾病、腎臟病、肥胖病、貧血及急性傳染病後身體衰弱、中樞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者,均不宜從事高溫作業;醫務人員應進行巡迴醫療和防治觀察,發現中暑患者,及時進行救治;
供給足夠的合乎衛生要求的飲料、含鹽飲料等;
對輻射強度較大的高溫作業工人,應供給耐燃、堅固、導熱系數較小的白色工作服,其它高溫作業可根據需要供給工人手套、鞋靴罩、護腿、圍裙、眼鏡和隔熱面罩等勞動防護用品;
應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和工間休息;高溫作業車間應設有通風良好的工間休息室。
(1)高溫作業相關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高溫作業遍布於工業生產的所有行業,如煉鋼、煉鐵、造紙、塑料生產、水泥生產等。
高溫作業時,人體會出現一系列生理功能改變,這些變化在一定限度范圍內是適應性反應,但如超過范圍,則會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引起病變。
從預防的角度,要做好高溫作業人員的就業前和入暑前體檢,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高溫禁忌症者,一般不宜從事高溫作業,應給予適當的防治處理
供給防暑降溫清涼飲料、降溫品和補充營養:要選用鹽汽水、綠豆湯、豆漿、酸梅湯等作為高溫飲料,飲水方式以少量多次為宜。可准備毛巾、風油精、藿香正氣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溫用品。此外,要制訂合理的膳食制度,膳食中要補充蛋白質和熱量,維生素A、B1、B2、C和鈣。
2. 對於從事室內常年高溫工作的法律法規
高溫工作是一種眾所周知的職業危害因素,人在高溫環境下工作,容易引起職業性中暑。在新頒布的GBZ 1-200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和GBZ 2-2002《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以及高等醫葯院校教材《勞動衛生職業病學》第4版中對高溫作業的定義及衛生標准都做了明確的規定。不妨去網上看看。下面文件供參考:
關於貫徹執行《高溫作業分級》國家標準的通知
勞人護【1984】23號
我部委託中國預防醫學中心衛生研究所起草的
《高溫作業分級》
國家標准草
案,業經國家標准局以國標發【1984】113號文批准為國家標准,編號和
名稱為:GB4200-84高溫作業分級。現印發給你們,自一九八四年十二
月一日起正式實行,標准文本由中國標准出版社出版。請做好貫徹執行的准備工
作。
高溫作業分級國家標准,
是勞動保護工作科學管理的一項基礎標准,是判定
生產車間內工人高溫作業危害程度的根據。就用這一標准,便於有重點、有計劃
地改善工人的勞動環境,提高勞動生產率。本標准不作為處理現行經濟待遇的依
據,也不適用於礦井井下作業和露天作業。
各地區、各部門,請將本地區、本部門屬於第四級高溫作業的工種名稱和現
有人數摸清楚,並整理出書面材料,於一九八五年年底以前報送我部,以便研究
改善高溫作業勞動條件的技術措施。
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高溫作業分級
Classified
Standard
of
Working
in
Heat
Environment
UDC
331.82.001.33GB4200-84
(國家標准局批准)
本標准適用於勞動保護工作中,
區分車間高溫作業環境熱強度及其對人體影
響大小的分級。
1基本定義
11高溫作業
系指工業企業和服務行業工作地點具有生產性熱源,
其氣溫等於或高於本地
區夏季室外通風設計計算溫度2℃的作業。
12生產性熱源
是指生產過程中能夠散發熱量的生產設備、產品和工件等。
13工作地點
系指工人為觀察、
操作和管理生產過程而經常或定時停留的地點,
若生產操
作在車間內許多不同的地點進行,則整個車間均稱為工作地點。
3. 請問:有沒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危險作業包括哪些
高空作業;進入容器設備中有毒、窒息、燙傷、墜落危險的作業;進入天棚作業;進入下水道等封閉場所作業;帶電作業;禁火區動火作業;有爆炸爆破作業
4. 高溫天氣作業有哪些具體規定
標准 高溫作業(work in hot environment):高溫作業是指以本地區夏季通風室外平均溫度為參照基礎,其工作地點具有生產性熱源,而工作地點氣溫高於室外溫度2℃或2℃以上的作業。 法律條款 國家對高溫作業制定有《高溫作業分級標准》。 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和全國總工會《防暑降溫措施暫行辦法》規定工礦企業應採取包括合理安排高溫車間的熱源、隔熱措施以及通風等各種措施,降低高溫作業場所溫度;對高溫作業工人(包括新工人、臨時工)進行就業前和入暑前的健康檢查;凡有心、肺、血管器質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壓、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活動性肺結核、肝臟疾病、腎臟病、肥胖病、貧血及急性傳染病後身體衰弱、中樞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者,均不宜從事高溫作業;醫務人員應進行巡迴醫療和防治觀察,發現中暑患者,及時進行救治;供給足夠的合乎衛生要求的飲料、含鹽飲料等;對輻射強度較大的高溫作業工人,應供給耐燃、堅固、導熱系數較小的白色工作服,其它高溫作業可根據需要供給工人手套、鞋靴罩、護腿、圍裙、眼鏡和隔熱面罩等勞動防護用品;應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和工間休息;高溫作業車間應設有通風良好的工間休息室。 對煉鋼等特殊行業,國家專門制定《冶金企業高溫作業職業管理規程》。 除此以外,各地對高溫天氣下作業也有相應規定,如深圳市專門出台了《深圳市高溫天氣勞動保護暫行辦法》,規定日最高氣溫達到40℃時,當日應停止工作;氣溫38℃時,當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小時;氣溫達到35℃時,應根據生產工作情況,採取換班輪休等方法,縮短員工連續作業時間;不得安排加班加點;12―15時應停止露天作業;因行業特點不能停止作業的,12―15時員工露天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等等。 根據北京市財政局京財行2002378號規定,行政事業單位防暑降溫費補助標准為,夏天每人每月補助60元(含離休人員),交通幹警每人每月補助80元。
5. 特種作業有哪些法律法規
特種作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版
2、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權理局與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關於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工作的意見》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特種作業是指容易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對操作者本人、他人的生命健康及周圍設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業。直接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稱為特種作業人員。因為特種作業有著不同的危險因素,容易損害操作人員的安全和健康,因此對特種作業需要有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包括技術措施、保健措施和組織措施。
6. 國家高空作業法律法規
所謂高處作業是指人在一定位置為基準的高處進行的作業。國家標准GB/T3608-2008《高處作業分級》回規定:「凡在答墜落高度基準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作業,都稱為高處作業。」根據這一規定,在建築業中涉及到高處作業的范圍是相當廣泛的。在建築物內作業時,若在2m以上的架子上進行操作,即為高處作業。《勞動法》第五十五條從事特種作業的勞動者必須經過專門培訓並取得特種作業資格。
7. 勞動法高溫職業規定
高溫補貼是為保證炎夏季節高溫條件下經濟建設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保障企業職工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身體健康,決定適當提高職工夏季清涼飲料費發放標准。
國家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據悉,北京市目前正在研究制訂今年的高溫津貼政策。
按照我國《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
依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相關部門制定發布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並納入工資總額。用人單位應當為高溫作業、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供給足夠的、符合衛生標準的防暑降溫飲料及必需的葯品,不得以發放錢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溫飲料。防暑降溫飲料不得充抵高溫津貼。
目前國家沒有統一的防暑降溫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按實際情況制定發放標准,並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適時調整。
這兩年,廣西的高溫津貼發放標準是:在6至10月份共5個月內,按每人每月100元至200元之間的幅度發放。你所在的公司去年以發放清涼飲料為由不用給職工發放高溫津貼是不對的。如果公司今年仍不發放高溫津貼,你們可以向勞動保障監察部門舉報投訴,也可依法申請勞動仲裁,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職工患職業病的應認定為工傷。
《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第19條規定:「勞動者因高溫作業或者高溫天氣作業引起中暑,經診斷為職業病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安全監管總局、全國總工會於2013年12月發布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中,把「中暑」列為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因此,如果職工因高溫作業或者高溫天氣作業引起中暑,經診斷為職業病的,應認定為工傷,享受工傷待遇。
8. 特種作業有哪些法律法規
特種作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回
2、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答與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關於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工作的意見》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特種作業是指容易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對操作者本人、他人的生命健康及周圍設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業。直接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稱為特種作業人員。因為特種作業有著不同的危險因素,容易損害操作人員的安全和健康,因此對特種作業需要有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包括技術措施、保健措施和組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