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應急救援法規標准與釋讀

應急救援法規標准與釋讀

發布時間: 2021-03-12 11:50:14

1. 應急救援書籍

《應急救援裝備選擇與使用》
《應急救援基礎知識》
《應急救援法規標准與釋讀》
《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手冊》
《大眾應急救援知識讀本》

2. 國家地震應急預案的專家解讀

地震局負責人解讀修訂後的《國家地震應急預案》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下發了2012年8月28日修訂後的《國家地震應急預案》,這也是預案自1991年頒布以來進行的第四次修訂。中國地震局有關負責人22日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請介紹一下此次《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修訂的背景。
答:我國是世界上地震活動最強烈、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抗震救災工作。《國家地震應急預案》自1991年頒布以來,分別於1996年、2000年和2005年進行了3次修訂。
與前幾次修訂相比,此次修訂有以下幾方面背景。首先,國家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基本建立,制定了國家總體應急預案,特別是2007年、2008年相繼頒布突發事件應對法和修訂後的防震減災法,新的形勢對地震應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自上次預案修訂並實施以來,我國先後發生多次地震,特別是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樹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是對原預案直接、全面的檢驗,國外也發生多次重大地震災害,啟示十分深刻,經驗尤為寶貴,這是前幾次修訂時不曾遇到的。第三,2005年以後我國全面開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和預案的制定工作,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理論、技術研究得到快速發展,為地震應急預案的修訂提供了有益借鑒。
問:與之前的預案相比,新修訂的預案有哪些新內容?
答:此次預案調整的主要內容,一是對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的組成與職責作出了重要修訂。在總結汶川、玉樹地震抗震救災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未來發生特大地震災害的風險,增加了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的相關設置:即「必要時,成立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在地震災區成立現場指揮機構,在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二是規定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機構下設10個工作組:搶險救援組,群眾生活保障組,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組,基礎設施保障和生產恢復組,地震監測和次生災害防範處置組,社會治安組,救災捐贈與涉外、涉港澳台事務組,國外救援隊伍協調事務組,地震災害調查及災情損失評估組,信息發布及宣傳報道組。
三是規定了統一的地震應急四級響應機制,明確了各級政府在四級響應中的應急職責與相互關系。按照實際發生災害程度將地震災害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級,並將地震災害應急響應相應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
四是確定了11項地震應急措施:搜救人員,開展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安置受災群眾,搶修基礎設施,加強地震現場監測,防禦次生災害,維護社會治安,開展社會動員,加強涉外事務管理,發布信息,開展地震災害調查與災害損失評估,並對各項應急措施的內容作出具體規定。
問:新修訂的預案強調「地震災害發生後,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立即自動按照職責分工和相關預案開展前期處置工作」,如何理解這里的「立即自動」?
答:預案規定「地震災害發生後,這是地震應急的一項重要原則。由於地震災害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和毀滅性,造成被廢墟壓埋人員的生命岌岌可危,地震誘發的各種次生災害接踵而至,災區社會秩序面臨失穩,因此地震應急刻不容緩。這就要求地震發生地的鄉鎮、縣、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必須採取不同於正常工作程序的非常方式,可以不需請示、不等上級政府指示、不等外部支援,立即自動啟動應急響應,按照職責分工和相關預案開展前期處置工作。一要組織受災群眾開展自救互救,二要組織當地的各類救援隊伍開展搜索與營救,三要安置災民,穩定社會。同時,邊實施邊向上級政府報告災情,根據受災的實際需求請求上級政府援助。
問:新修訂的預案將地震災害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級,那麼地震應急響應機制如何與之對應?
答:應對特別重大地震災害啟動Ⅰ級響應,由災區所在省級抗震救災指揮部領導災區地震應急工作,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機構負責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全國抗震救災工作。 應對重大地震災害啟動Ⅱ級響應,由災區所在省級抗震救災指揮部領導災區地震應急工作,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根據情況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國家地震應急工作。
應對較大、一般地震災害啟動Ⅲ級、Ⅳ級響應,在災區所在省、市級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支持下,由災區所在市、縣級抗震救災指揮部領導災區地震應急工作,地震局等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根據災區需求協助做好抗震救災工作。
中新網9月21日電 中國政府網今日全文公布修訂後的《國家地震應急預案》。預案重新劃定了地震災害分級。其中,較大地震災害是指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者造成較重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
而修訂前的標准則規定, 較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地震;發生在人口較密集地區6.0━6.5級地震,可初判為較大地震災害。
修訂後的預案明確規定,地震災害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級。
(1)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佔地震發生地省(區、市)上年國內生產總值1%以上的地震災害。 當人口較密集地區發生7.0級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區發生6.0級以上地震,初判為特別重大地震災害。
(2)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者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
當人口較密集地區發生6.0級以上、7.0級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區發生5.0級以上、6.0級以下地震,初判為重大地震災害。
(3)較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者造成較重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
當人口較密集地區發生5.0級以上、6.0級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區發生4.0級以上、5.0級以下地震,初判為較大地震災害。
(4)一般地震災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者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地震災害。
當人口較密集地區發生4.0級以上、5.0級以下地震,初判為一般地震災害。
預案規定,根據地震災害分級情況,將地震災害應急響應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
應對特別重大地震災害,啟動Ⅰ級響應。由災區所在省級抗震救災指揮部領導災區地震應急工作;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機構負責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全國抗震救災工作。
應對重大地震災害,啟動Ⅱ級響應。由災區所在省級抗震救災指揮部領導災區地震應急工作;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根據情況,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國家地震應急工作。
應對較大地震災害,啟動Ⅲ級響應。在災區所在省級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支持下,由災區所在市級抗震救災指揮部領導災區地震應急工作。中國地震局等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根據災區需求,協助做好抗震救災工作。
應對一般地震災害,啟動Ⅳ級響應。在災區所在省、市級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支持下,由災區所在縣級抗震救災指揮部領導災區地震應急工作。中國地震局等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根據災區需求,協助做好抗震救災工作。
地震發生在邊疆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和其他特殊地區,可根據需要適當提高響應級別。地震應急響應啟動後,可視災情及其發展情況對響應級別及時進行相應調整,避免響應不足或響應過度。

3. 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規定的解讀

《規定》出台的背景 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以下簡稱《應對法》)的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納入了法制化軌道。通過貫徹實施《應對法》,交通運輸應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應急體制機制逐步理順,應急預案體系不斷完善,應急裝備設施和隊伍建設得到強化,在防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抗震救災、海難救助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制度建設上,對於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缺乏專門、系統的法規規范,有關要求均分散在相關法規和文件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交通運輸應急處置工作的系統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因此,有必要依據《應對法》制定《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規定》,對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各個環節提出統一、規范的要求,明確各方責任義務,規范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行動,進一步提高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以減少和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和影響。 《規定》的主要內容 《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規定》共7章47條。第一章總則,主要明確了適用范圍和管理體制;第二章應急准備,主要明確了應急能力基本建設規劃、應急預案編制要求以及應急隊伍建設要求;第三章監測與預警,主要明確了危險源管理和預警期的監測、應對准備要求;第四章應急處置,主要明確了突發事件發生後的應急處置措施;第五章終止與善後,主要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結束後的工作予以了規范;第六章監督檢查,主要規定了對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監督檢查要求;第七章附則,對水上交通安全和船舶污染突發事件的應對以及一般生產事故的應急處置作了特別規定,同時規定了實施日期。 《規定》的適用范圍 本規定第二條明確規定,本規定適用於包括交通運輸突發事件的應急准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終止與善後等活動,即涵蓋了突發事件從預防到善後的全過程。同時,對交通運輸突發事件的含義進行了明確。交通運輸突發事件必須滿足兩個必要條件:第一,必須屬於《應對法》所定義的突發事件范疇;第二,屬於交通運輸領域或與交通運輸密切相關,需要採取交通運輸應急處置措施、提供應急運輸保障的突發事件。根據《應對法》並結合交通運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第二條將交通運輸突發事件的范圍明確為:「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交通運輸設施毀損,交通運輸中斷、阻塞,重大船舶污染及海上溢油應急處置等,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疏散或者救援人員,提供應急運輸保障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這就將一般意義上的生產安全事故、交通安全事故以及交通運輸管理機構、交通運輸經營企業內部應急管理工作排除在外,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考慮:第一,安全生產事故主要受我國有關安全生產事故的法律法規調整。與我部職責相關的道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航交通安全分別由《道路交通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和《民用航空法》調整;只有當安全生產事故和交通安全事故演變為事故災難,需要啟動突發事件應對程序,適用的法律才轉變為《突發事件應對法》和本規定。第二,關於交通運輸管理機構和經營企業內部應急管理工作,主要是通過規范性文件予以管理,不涉及社會和政府力量的廣泛協調,不需要通過立法解決。 《應對法》的職責定位 《應對法》明確了各級人民政府是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的領導機關和責任機關,同時將應急預防與准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終止與善後等具體職責均賦予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於各部門,《應對法》僅針對制定應急預案、設立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立突發事件信息系統等幾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因此,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在突發事件應對活動中的職責是在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按照政府的命令和要求,及時、有序、有效的參與各項應急工作。為此,本規定在「屬地管理」的原則下,主要是按照《應對法》的相關規定,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交通運輸部門在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對管理中的主要職責和具體要求。考慮到水上交通安全及船舶污染突發事件的應對,在相關法律、法規中是以各級人民政府為主,海事管理機構具體履行相關職責的體制,與本規定的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在突發事件應對中的職責不盡一致,因此,在附則中明確了「海事管理機構及各級地方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對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等突發事件的應對活動,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執行」。 《規定》的重點內容說明 (一)關於應急保障體系建設規劃和應急預案的編制應急保障體系建設規劃主要解決應急裝備、物資保障基地建設、應急運力的儲備問題。第六條對該規劃的編制和發布予以了明確。第七條至第十三條則根據《應對法》的相關要求,對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予以了規范,明確了應急預案的編制層次、預案內容、制定程序、修訂要求等內容。(二)關於應急救援隊伍的建設根據《應對法》的要求,第十四條至第十八條明確了對交通運輸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工作的要求,並在後續條款中對應急演練、應急培訓、應急知識宣傳與普及等工作予以了規范。其中根據應急處置的需要,可以與其他應急力量提供單位建立合作關系。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簽訂協議等形式建立合作關系。(三)關於突發事件信息系統的建立按照《應對法》的規定,第二十四至第二十七條建立了交通運輸突發事件信息管理制度,並在此基礎上特別建立了突發事件風險評估機制,要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在獲取相關信息後及時進行匯總分析,對突發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研究確定預防措施,並按照相關規定報告相關信息。(四)關於應急處置按照《應對法》的相關規定,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的主體是各級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在突發事件發生後的主要職責是依據政府的命令或者要求並按照相關應急預案的規定開展應急處置工作。本規定沒有對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應急處置職責按照公路、水路等不同領域做出專業化區分,而是提出了一般性規定。第三十條、第三十四條分別對政府宣布進入預警期後以及突發事件發生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應對措施,通過列舉的方式予以了明確,從啟動應急預案、加強跟蹤監測、組織應急力量等方面提出了原則性要求。

4.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依據有哪些法規標准

《AQ/T 9002-2006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寫導則》。
可以網路查詢。
望採納,謝謝!

5. 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安全生產的實際情況,對還是錯

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規定;結合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實際情況;結合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 分析情況;應急組織和人員的 明確,並有具體的落實措施;有明確、具體的事故預防措施和應急程序,並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並能滿足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應急工作要求;預案基本要素 、 ,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 ;預案內容與相關應急預案相互銜接。
這道題是錯的!!!!

6. 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應識別的法律法規及標准有哪些

B、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591號,第七十條

熱點內容
法官黑紗蒙面 發布:2025-09-15 12:28:20 瀏覽:56
民法基礎題目答案 發布:2025-09-15 11:55:34 瀏覽:582
最高法院案子 發布:2025-09-15 11:51:42 瀏覽:791
刑法257條 發布:2025-09-15 11:29:52 瀏覽:266
單位總經理所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11:19:16 瀏覽:473
人民法院的基本 發布:2025-09-15 11:14:23 瀏覽:686
梅河口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5 11:11:33 瀏覽:151
新婚姻法讓女性不願生孩子 發布:2025-09-15 11:11:31 瀏覽:360
工傷法律知識競賽 發布:2025-09-15 11:00:45 瀏覽:300
法院的伙食 發布:2025-09-15 10:55:53 瀏覽: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