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判後答疑制度條例

判後答疑制度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3-12 13:00:00

① 陝西高院對判後答疑的規定有期現嗎

這要看所犯案件大小,證據鏈搜索的情況,一般來說是一周(不含節假日),假如證據鏈充足那也不會有答疑這個說法,之所以答疑就是證據鏈不足。明白?

② 民訴法及其解釋有無判後答疑的規定

沒有,你如果認為判決有問題,可以咨詢律師

③ 什麼是判後釋明判後釋明的范圍判後答疑根據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的(一)至(五)項規定,要求人民法院在五種情形下,要履行依法「告知」當事人有關法律規定的義務,其中包括提起行政訴訟、向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向主管機關申請解決、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申請再審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二款規定:「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交的證據及其期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規定:判決書應當寫明「判決認定的事實和理由、適用的法律和理由」。

④ 判後答疑是法官的權利還是義務

是義務也是權利。判後答疑是人民法院為幫助當事人正確理解判決、裁定內容版以及從法律上正權確把握和對待裁判結果,針對當事人就認定證據、適用法律等方面提出的疑問,採取由原承辦法官進行答疑(要形成書面的答疑意見以提交給上一級法院,詳見「廣東省法院關於加強判後答疑工作的若干意見」)的一種司法便民措施。

⑤ 浙江法院有判後答疑制度,可是法官說判決是合議庭做出的,而合議庭是咋做出的判決是保密的,可以答疑什麼

合議庭是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的基本審判組織,其成員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臨時組成的,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庭長參加審判案件的時候則自己擔任審判長。合議庭評議案件時,如果意見分歧,應當少數服從多數,但是少數人的意見應當記入評議筆錄,由合議庭的組成人員簽名。
意見分歧是少數服從多數,即使是答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你呀!你如果對法院判決不服,可以上訴。
關於合議庭評議過程
對合議庭的評議過程,諸如合議庭成員陳述意見的先後順序;是否展示對證據力大小作出判斷、認定案件事實的心證形成過程和心證的強弱程度等,我國法律未作任何具體的規定,造成法官在評議案件時無法律規范的約束。在審判實踐中,普遍的做法是,承辦法官就案件的事實先進行簡要的介紹,然後提出自己對案件的處理意見,最後由其他法官對該處理意見進行表態。在這個過程中,其他法官往往不展示其對案件事實認定的心證過程,也不詳細陳述作出判斷的法律理由,僅僅簡單地表達出結果性意見。由於承辦法官以外的其他合議庭法官通常沒有認真參與案件的審理,也沒有認真審核訴訟材料,對案件未進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20因而有不少的評議意見只有「同意」兩個字。這種表態形式的評議,完全是無「理」的意見,但卻不能認為這是違法的。

⑥ 判後答疑制度

判後抄答疑並非訴訟法所要求的必經程序,而是部分法院推出的旨在解答當事人疑惑從而減少上訴、申請再審,達到服判息訴的目的。
一般來說,二審終結超過半年的,應是向二審法院申請判後答疑(多數法院規定一審判後答疑應在上訴期內即15天內提出,二審判後答疑需在申請再審期內即原為二年現為半年內提出),實行判後答疑的法院會盡快安排原經辦法官對當事人進行答疑的。

⑦ 河北省人民法院判後答疑相關規定

判決生效後6個月內向法院申請再審,從判決生效開始計算六個月,你看一下2014年8月6日收到的判決是一審判決還是二審判決

⑧ 哪裡有關於法官判後答疑制度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將改革群眾初次來訪接待處理辦法,推行法官判後答疑制度,即案件宣判後,當事人對裁判有異議、疑問來訪的,由原承辦法官對裁判有關程序適用、證據認定、裁判理由等向當事人解釋、說明;當事人申訴、申請再審的,由原承辦法官與立案法官共同進行接訪。
長期以來,人民法院涉訴信訪實踐表明,涉訴信訪中,確有錯誤的屬極少數,當事人無理取鬧的也屬極少數,絕大部分屬於案件存在難以改判的審理瑕疵。而審判法官只管判案,不問息訪。立案庭的接訪法官在完全不了解案件事實和審理過程的情況下接待,聽取當事人對案件的申訴,初訪接待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成功率比較低,並因此導致重復訪、纏訴纏訪。因此,單靠立案法官進行信訪接待處理,只是治標之策,必須強化案件審判法官的信訪意識,將判後答疑工作與處理初訪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才能從源頭上減少、預防涉訴信訪。推行法官判後答疑制度的目的,是從根本上提高信訪的初訪接待成功率,防止產生重復訪、越級訪、老戶訪,防止矛盾激化,更好地落實司法為民,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

目前,法官判後答疑制度已經在一些法院實行,並取得了一定經驗。貴州省安順市中級人民法院從2004年起實行法官判後答疑制度,對當事人的初次來訪由原審法官和立案法官共同接待,對答疑主體、內容、時間和案件范圍等方面進行規范,並將判後答疑作為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同審判人員的審判業績掛鉤進行考核,確實取得了「定紛止爭、案結事了」的效果。湖北三級法院也採取了類似做法。這些法院的實踐證明,法官判後答疑制度既可以增強審判法官對涉訴信訪的預防意識,又可以大大提高初訪的接談息訴率,且為立案法官接待當事人的續訪奠定了基礎,有利於提高司法公信力,及時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是從源頭上治理涉訴信訪的有效方法。

在這次全國法院立案審判工作座談會上,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今後各級人民法院要大力推行這一制度。

⑨ 「最高法院在2005年11月提出推廣法官判後答疑制度」原文出處

在網上搜一下,既可以知道。

熱點內容
人民法院審理一案件 發布:2025-09-15 13:58:08 瀏覽:302
耿寶建律師 發布:2025-09-15 13:51:45 瀏覽: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
勞動法十年員工 發布:2025-09-15 12:45:47 瀏覽:907
法官黑紗蒙面 發布:2025-09-15 12:28:20 瀏覽:56
民法基礎題目答案 發布:2025-09-15 11:55:34 瀏覽:582
最高法院案子 發布:2025-09-15 11:51:42 瀏覽:791
刑法257條 發布:2025-09-15 11:29:52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