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督導條例
㈠ 如何理解和運用教育督導方式和方法
教育督導: 歷史上又稱教育視導。是教育督導機關或人員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專法律法規對下級的教育屬工作進行監督、檢查、評估、指導。 2009年公布的《國家教育督導條例》(徵求意見稿)把教育督導分為綜合督導、專項督導。在基層督導工作中,有時會對轄區內的教育機構(學校、幼兒園)開展隨機性的督查活動,被稱為隨訪督導。 綜合督導與專項督導是按督導原則和標准,使用科學方法,對教育行政工作和學校工作通過觀察,調查和考核,作出分析和評價,指出成績和缺點,並提出積極的修改意見,使教育工作質量不斷得到提高的活動。 另外定義:指行使督導職權的機構和人員,受本級政府或同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委託,依據國家有關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對下級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工作進行監督,檢查,評估和指導,以保證國家有關教育的方針,政策,法規的貫徹執行和教育目標的實現.
㈡ 督學的相關法規
2012年10月1日起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督導條例》規定:「第二章督學
第六條國家實行督學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教育督導工作需要,為教育督導機構配備專職督學。教育督導機構可以根據教育督導工作需要聘任兼職督學。
兼職督學的任期為3年,可以連續任職,連續任職不得超過3個任期。
第七條督學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社會主義教育事業;
(二)熟悉教育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
(三)堅持原則,辦事公道,品行端正,廉潔自律;
(四)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從事教育管理、教學或者教育研究工作10年以上,工作實績突出;
(五)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表達能力;
(六)身體健康,能勝任教育督導工作。
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人員經教育督導機構考核合格,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任命為督學,或者由教育督導機構聘任為督學。
第八條督學受教育督導機構的指派實施教育督導。
教育督導機構應當加強對督學實施教育督導活動的管理,對其履行督學職責的情況進行考核。
第九條督學實施教育督導,應當客觀公正地反映實際情況,不得隱瞞或者虛構事實。
第十條實施督導的督學是被督導單位主要負責人的近親屬或者有其他可能影響客觀公正實施教育督導情形的,應當迴避。」
㈢ 我國教育督導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教育督導工作主要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5、《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6、《教育督導暫行規定》
7、《普通中小學校督導評估工作指導綱要》
8、《小學管理規程》
9、《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10、《學校衛生工作條例》
1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12、《素質教育十條基本要求》
13、《關於認真實施全日制中小學課程(教學)計劃的意見》
㈣ 《教育督導條例》於哪一年頒布實施
好像是二O一一年吧。
㈤ 論述教育督導的意義
教育督導: 歷史上又稱教育視導。是教育督導機關或人員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對下級的教育工作進行監督、檢查、評估、指導。 2009年公布的《國家教育督導條例》(徵求意見稿)把教育督導分為綜合督導、專項督導。在基層督導工作中,有時會對轄區內的教育機構(學校、幼兒園)開展隨機性的督查活動,被稱為隨訪督導。 綜合督導與專項督導是按督導原則和標准,使用科學方法,對教育行政工作和學校工作通過觀察,調查和考核,作出分析和評價,指出成績和缺點,並提出積極的修改意見,使教育工作質量不斷得到提高的活動。 另外定義:指行使督導職權的機構和人員,受本級政府或同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委託,依據國家有關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對下級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工作進行監督,檢查,評估和指導,以保證國家有關教育的方針,政策,法規的貫徹執行和教育目標的實現.
㈥ 教育督導規定和教育督導條例的區別
規定是為實施貫徹有關法律、法令和條例,根據其規定和授權,對有關工作或事項作出局部的專具體的規定。是法律屬、政策、方針的具體化形式,是處理問題的法則。主要用於明確提出對國家或某一地區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些重大事故的管理或限制。規定重在強制約束性
條例是具有法律性質的文件,是對有關法律、法令作輔助性、闡釋性的說明和規定;是對國家或某一地區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的某些重大事項的管理和處置作出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是對某機關、組織的機構設置、組織辦法、人員配備、任務職權、工作原則、工作秩序和法律責任作出規定或對某類專門人員的任務、職責、義務權利、獎懲作出系統的規定。它的制發者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度的規章不得稱「條例」)
請採納!!!
㈦ 《教育督導條例》對教育督導的實施做了哪些主要規定
教育督導實施是教育督導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好教育督導,才能確保教育督導的客觀性和有效性,才能提高教育監督的公信力和效果。為此,《教育督導條例》做了如下規定:
一是明確督導事項。教育督導機構主要對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情況、校長教師隊伍建設情況、教育投入的管理和使用情況、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和均衡發展情況、各級各類教育的規劃布局和協調發展等情況進行督導。
二是嚴格督導程序。實施專項督導或者綜合督導,應當事先確定督導事項,成立督導小組,並事先向被督導單位發出書面督導通知。在督導過程中,要徵求公眾對被督導單位的意見,同時採取多種形式聽取學生及其家長和教師的意見。督導小組對被督導單位的自評報告、現場考察情況和公眾的意見進行評議,形成初步督導意見,並向被督導單位進行反饋。教育督導機構根據督導小組的初步督導意見,綜合分析被督導單位的申辯意見,向被督導單位發出督導意見書。
三是建立督導責任區。縣級教育督導的機構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的學校布局設立教育督導責任區,指派督學對責任區內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實施經常性督導。責任督學對責任區內學校實施經常性督導,每學期不得少於2次。經常性督導結束,督學應當向教育督導機構提交報告;發現違法違規辦學行為或者危及師生生命安全的隱患,應當及時督促學校和相關部門處理。
四是建立限期整改、督導報告和公報制度。督導結束後,被督導單位應當根據督導意見書進行整改,並將整改情況報告教育督導機構。教育督導機構應當對被督導單位的整改情況進行核查。專項督導或者綜合督導結束後,教育督導機構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提交督導報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教育督導的機構還應當將督導報告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備案。
㈧ 國家實行教育督導制度和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評估制度對嗎
胡平平介紹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二十四條
中規定:「國家實行教育督導制度和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評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