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作戰條例
⑴ 現在陸軍步兵作戰模式是什麼
野戰還是散兵線,一組進攻一組掩護,城市交火也是
⑵ 二戰德軍sdkfz184費迪南德坦克殲擊車的作戰條令
你好,
經過查詢沒有找到二戰德軍sdkfz184費迪南德坦克殲擊車的作戰條令
⑶ 步兵對空作戰
有很多。
現代的機械化步兵(實施步坦協同作戰時)通常配備的防空武器有:車載防空導彈、自行或拖曳式高炮、自行彈炮合一防空系統、車載高射機槍、單兵攜帶型(肩扛式)防空導彈、反直升機地雷等等。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現在的坦克作戰模式已經跟以前(比如二戰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坦克兵不再是單打獨斗,或僅僅用來實施突擊的兵種。尤其是隨著機械化時代的到來,以一般的機械化步兵師為例,即編有坦克團、機械化步兵團(若干)、炮兵團(自行火炮)和防空團等。不僅伴隨坦克一起作戰的步兵單位(搭乘載具後)的作戰效能大大提高,其整個部隊的防空(不僅是要地防空,也能提供伴隨防空)能力也大為增強。
⑷ 新兵條例
1,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
《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是規范全軍隊列動作、隊列隊形、隊列指揮的軍事法規,是全軍官兵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
《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已經2010年5月4日中央軍委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10年6月15日起施行。
2,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建設的基本依據,適用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和單位(不含企事業單位),以及參訓的預備役人員。為了規范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內務制度,加強內務建設,根據有關法律和軍隊建設的實際,制定本條令。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法之一,是規定軍人職責、軍隊內部關系和日常生活制度的法規。由軍隊最高領導機關或領導人頒發全軍執行。軍隊生活的准則,是進行行政管理的依據。目的在於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內部關系、正規的生活秩序,培養嚴整的軍容、優良的作風、自覺而嚴格的組織紀律,鞏固和提高戰鬥力。
3,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
《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是為了維護和鞏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紀律,正確實施獎懲,保證軍隊的高度集中統一,加強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鞏固和提高戰鬥力,根據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軍隊實際而制定。本條令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維護紀律、實施獎懲的基本依據,適用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和單位,以及參戰、支前的預備役人員。
4,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密條例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三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第14號令發布。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根據《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的決定》修訂發布。為了保守軍事秘密,維護國家軍事利益,保障軍隊建設和作戰的順利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制定本條例。
⑸ 現代步兵作戰對射距離通常多少米以下
通常都在200米左右開始對射,因為現在各國主流突擊步槍的有效射程就在200-400米左右,最佳射擊距離在200米左右,同時,200米是炮兵射擊的最小安全距離,如果你與敵人大於這個距離,就意味著你等著挨炮彈吧,所以雙方步兵對射的距離通常都在200左右!
⑹ 我軍61年頒布的《步兵戰斗條令》內容是什麼
網路知道 提問
蘇軍步兵戰斗條令
我軍61年頒布的《步兵戰斗條令》內容是什麼?
寫回答有獎勵 共1個回答
匿名用戶
2013-04-11
中央軍委於1961年5月頒布了《合成軍隊戰斗條令概則》和《步兵戰斗條令》,1963年5月頒布了《合成軍隊軍師戰斗條令》和《合成軍隊團營戰斗條令》。1962年以後,各軍兵種依據《合成軍隊戰斗條令概則》制定的《空軍戰斗條令》、《海軍戰斗條令》以及炮兵、裝甲兵、通信兵、防化兵、工程兵、鐵道兵等軍兵種戰斗條令也相繼頒布。這些條令的頒布,為全軍平時訓練、戰備和戰時作戰提供了依據。
劉伯承元帥譯校外軍條令
研究軍事學術和搞好軍事翻譯工作的入口處在哪裡?被譽為「軍事翻譯家」的劉伯承元帥認為,應該從條令入手。他把條令看作是過去作戰經驗的結晶,是未來戰爭制勝的指南。因此,在他的翻譯生涯中費精力最多的就是翻譯條令。
1930年至1931年初,劉伯承參加和主持翻譯了《蘇軍步兵戰斗條令》。1933年在反「圍剿」的緊張斗爭中,他又摘譯了蘇軍《步兵戰斗條令(第一部)》中關於「對空防禦動作」一節、《蘇聯紅軍野外作戰條令》中的游擊隊動作部分,選譯了《蘇聯紅軍司令部野外勤務教令》。在紅軍長征途中,他一直珍藏著長達300餘頁的《蘇聯紅軍司令部野外勤務教令》,1935年八、九月間,他又續譯了這部教令的剩餘部分,將它奉獻給紅軍官兵。
1938年12月,蘇聯紅軍頒布了新的《步兵戰斗條令(第一部)》。為吸取蘇聯紅軍的作戰經驗,戰勝日本侵略者,劉伯承與左權合作翻譯了這部條令。他在翻譯和介紹蘇聯紅軍戰斗條令時,特別注意弄清這些條令產生的背景和條件,從中體會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軍事思想和研究蘇聯紅軍戰勝德國法西斯的作戰經驗,並且緊密結合我軍建設和作戰的實際,精心撰寫「前言」、「後記」、「附言」。引導大家從我軍作戰的實際出發,靈活地運用這些條令。
新中國建立後,劉伯承擔任軍事學院院長,工作非常繁忙,仍然親自校譯條令。尤其感人的是在1953年夏天,他利用到大連休假重新校譯《蘇聯紅軍野戰條令(草案)》。這本條令軍訓部已經翻譯出版,並依據條令的內容編寫了教材,已經用於教學。但劉帥對校譯稿不夠滿意,他說:「條令是軍事學院最基本的教材,非常重要,一定要翻譯得十分准確,不能有含糊其辭的地方,不能有絲毫差錯。」當時他已61歲,僅有的一隻好眼睛又患上了青光眼,但他仍拿著放大鏡逐段逐句推敲修改,20多萬字的譯稿他修改了三遍。第一遍用墨汁改,第二遍用藍墨水改,第三遍用紅墨水修改定稿。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在他嚴格要求,精心組織下,付印的條令做到了不錯一個字,不錯一個標點符號。
劉帥不僅熱心翻譯、介紹蘇聯紅軍的戰斗條令,而且非常關心我軍自己的條令建設,嚴格、認真地貫徹執行我軍條令。1951年初,軍事學院成立時,准備舉行閱兵,有些同志認為沒有必要,劉帥等領導同志堅決依據正規化的要求,認真組織了閱兵。當時適逢我軍新修訂的《內務條令(草案)》、《紀律條令(草案)》和新編寫的《隊列條令(草案)》發到軍事學院,軍委委託劉帥組織軍事學院全體幹部、教員和學員對條令進行修改。劉帥認真組織大家修改這三部條令。條令頒發後劉帥又帶領全院同志認真貫徹執行,很快在學院建立了正規的生活秩序和教學秩序,促進了軍事學院的正規化建設。
0 搶首贊
2019全新模式棋牌_萬人在線棋牌_精彩刺激嗨
關注棋牌的人也在看
人氣爆棚棋牌 注冊送10金幣,電腦-手機隨時游戲!感受不一樣的精彩和刺激!棋牌游戲365..
本溪易達網路有限公司廣告
德誠測控液壓擰扣機 選德誠就是選品質液壓擰扣機
江蘇德誠專業生產微牙痕液壓擰扣機,特殊扣液壓擰扣機,油套管縮口機,拆裝架,動力..
江蘇省德誠測控設備..廣告
歐佩意扣壓機,義大利O+P原裝
歐佩意上海是義大利O+P中國分公司,負責O+P扣壓機銷售與售後歐佩意上海現貨供應扣壓..
歐佩意(上海)液壓管..廣告
為您推薦
求我軍作戰條令
戰斗條令:是規范師以下部隊作戰行動的各種條令的統稱。包括合成軍隊戰斗條令和軍種、兵種及專業兵的戰斗條
5 瀏覽394
什麼是作戰條令
作戰條令它是軍隊作戰訓練的依據,是一個法規.
瀏覽1236
61歲的軍人參加過中國的什麼戰爭
如果參加過,就是1962年中印戰爭,1969年中蘇珍寶島之戰,1971年西沙保衛戰,1978年對越自
瀏覽24 2016-09-05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戰斗條令是什麼
最早的軍事條令是戰國時期的《司馬法》。齊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馬兵法,共150篇。《司馬法》不僅是我國最
⑺ 步兵出城作戰,2個時辰後傳令兵騎馬追趕,速度是步兵的5倍,多久可以追上
步兵出城作戰,2個時辰後傳令兵騎馬追趕,速度是步兵的5倍,多久可以追上? 0.5個時辰
⑻ 二戰時期川軍的三個步兵營與一個騎兵營如何協同作戰殲滅日軍的一個步兵大隊和兩個騎兵中隊。
一,川軍沒有騎兵營的編制
二,即使有,馬匹也是滇馬之類的馱馬,從騎兵的角度衡量這種馬和騾子沒有什麼區辨,和日軍 的配備專業東洋戰馬的騎兵相遇,打打不過,跑跑不了,如果不考慮投降的話,這個所謂的「騎兵營」最好的選擇就是下馬戰斗,把自己當做騎馬步兵,這樣還能省了裝備騎兵刀
三,從建制的角度來看,川軍4個營級單位是誰指揮誰?想當年金門島上解 方 軍3個互不統屬的的團各自戰鬥力再強,打的再英勇都被國 軍全殲,何況是川軍?反觀日軍,以日軍的等級森嚴及戰斗條例1個步兵大隊,和兩個騎兵中隊,自然很好解決指揮問題,何況日軍就是1個步兵大隊也不是那4個營的川軍能殲滅的。。。
四,抗戰期間,川軍除了士氣高昂外,其裝備和訓練水平及戰鬥力,不用和日軍比,即使中央軍、桂軍、滇軍、西北軍也是比它強出很多。
五,日軍1個大隊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一個大隊炮小隊(二門70mm步兵炮),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1100人。騎兵中隊,人144,馬134。川軍的1個步兵營下轄四個連,好一些的營其中1連為重機槍連,400人左右,至於騎兵營,以抗戰中國軍騎兵營普遍編制為參照200至300人。兵力對比基本1比1。
六,兵役制度,兵役制度決定著兵員的素質,抗戰初期,日軍現役及補充兵都是經過6個月射擊、拼刺、投彈及基本戰術條例的完訓兵,而中國軍隊,抓壯丁幾乎就是兵役制度的全部。。。
七,戰鬥力,縱觀整個抗戰,在民族存亡之際,中華民族涌現出數不勝數的民族英雄、熱血兒女,但是國家極弱已久,客觀上說在美英對日宣戰之前,國軍多在兵力優勢的情況下對日作戰也是敗多勝少,即使少數的幾場勝利,也是殺敵800自損1000,。日軍1個大隊追著國軍1個旅甚至1個師的部隊滿山跑的情況也不是什麼司空見怪的事了,美英宣戰之前,排除某些國軍玩牌部隊,如第5軍,第7軍,第18軍等,中日軍隊戰鬥力換算,基本上日軍1個大隊=國軍1個旅。
八,建議樓主修改一下標題,改為:二戰時期川軍的三個步兵營與一個騎兵營如何協同作戰不被日軍的一個步兵大隊和兩個騎兵中隊殲滅。樓主不要生氣,我也想1個連就打的關東軍磕頭求饒,1條漁船就擊沉大河,俘虜武藏,但是光靠意淫不行啊,你想想,如果你的假設成立的話,不要說8年抗戰能省他個3、5、7年,就是馬踏東瀛也不是不可能的。
⑼ 我軍條令條例建設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主席是我軍條令條例建設的奠基人
毛澤東主席在創建和領導我們這支人民軍隊的過程中,一貫重視以條令條例為主體的軍隊法規建設。是他提出了制定我軍法規,加強正規化建設的一系列理論,並且親自審查和修改我軍的共同條令、政治工作條例,提出了制定我軍自己的戰斗條令,為我軍條令條例建設奠定了基礎。
早在井岡山斗爭之初,毛澤東就為我軍制定了第一部法規,即《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部規范我軍紀律的法規,雖然只有幾十個字,卻包含了軍事紀律、組織紀律、群眾紀律以及俘虜政策等廣泛的內容。它伴隨我軍近八十個春秋,至今仍作為我軍紀律的重要內容,寫進了《紀律條令》。
1929年12月,在著名的古田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編制紅軍法規」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戰略任務,在短短的9個月中,我軍第一批條令條例和其它法規就誕生了。1930年9月在中央軍事委員會召開的擴大會議上,通過了《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中國工農紅軍紀律暫行條例草案》、《中國工農紅軍編制草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軍制草案》,並於10月頒布施行,標志著我軍依法治軍的開端。
長征途中,戰斗十分頻繁,條件非常艱苦,為強化我軍紀律,毛澤東還與彭德懷一起簽發訓令,頒布了《獎懲條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我軍修訂了《內務條令》、《紀律條令》、制定了《八路軍司令部〈軍、師、旅、團〉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等法規。
全國解放前夕,毛澤東又提出制定政治工作條例的任務。他說:「一九四九年必須使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在軍委政治部領導下,做出關於『新式整軍運動』、『黨委制』、『革命軍人委員會』、『連隊支部工作』等項的總結,並製成條例或章程,以便普及全軍,成為定製。」
羅榮桓元帥主持修訂政工條例
20世紀50年代初,我軍開展了正規化建設,當時准備實行「三大制度」(義務兵役制、軍官薪金制和軍銜制)。有的同志認為搞正規化建設,不必再強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了,主張取消政治委員,實行單一首長制。時任總政治部主任的羅榮桓不同意這些意見。他建議認真總結我軍的豐富經驗,在頒布《內務條令》、《紀律條令》、《隊列條令》的同時,修訂和頒布我軍的《政治工作條例》。
1953年夏季,羅榮桓在北戴河療養。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懷來看望他,他向彭德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說:「現在有些同志認為政治工作制度過時了,政治委員作用不大了,要學習蘇聯,搞一長制。如果那樣做,從井岡山時期就搞起來的政治工作傳統不就丟掉了嗎?」彭德懷認真傾聽了羅榮桓的肺腑之言。他感到羅榮桓講得很有道理,從而更增強了堅持軍隊政治工作制度和發揚我軍光榮傳統的決心。
羅帥多次找編寫《政治工作條例》的同志談話,要求大家首先要學習好古田會議決議和毛澤東的著作,深刻領會我軍的建軍原則。同時,要認真總結我軍政治工作的歷史經驗,研究政治工作的新情況、新特點和新發展,研究、借鑒蘇軍的有益經驗,編寫出適應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需要的條例。
1954年4月15日,經黨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批准,《政治工作條例》正式頒布全軍施行。
當然,《條例》的頒布也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部隊在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中機械搬用外來經驗而忽視自身光榮傳統的現象時有發生。1955年至1956年間,羅榮桓抱病到部隊視察,親自了解了許多這方面的情況。
為了克服這一類忽視和削弱人民軍隊光榮傳統的傾向,1955年8月1日,在即將實行軍銜制的時候,他撰寫了《繼續發揚我軍的光榮傳統》一文,明確指出:「目前部隊中,削弱我軍光榮傳統的現象是存在的,並且有某些滋長,這是一個極端危險的傾向。」
葉劍英元帥主持制定戰斗條令
編寫我軍自己的戰斗條令,是我軍建軍史上的一個創舉。我軍打了幾十年仗,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領導下,創立了我們自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軍事思想、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只是由於長期處於作戰環境,還沒有來得及寫成條令。在葉劍英元帥領導下,軍事科學院建院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編寫我軍戰斗條令。
為完成這項任務,經中央軍委同意,1958年底葉帥在武漢主持召開了有軍委各總部、軍兵種、各大軍區領導同志參加的編寫條令座談會。1959年1月,又召開了全軍科學研究工作會議。會後出現了全軍動手抓科研、編條令的新局面。葉帥提出首先編寫合成軍隊戰斗條令概則,然後編寫軍、師戰斗條令,再編寫團、營和連以下戰斗條令。並且先由軍事科學院、軍事學院和南京軍區、沈陽軍區等單位寫出6本合成軍隊戰斗概則,然後,對6個本子進行分析比較,取長補短,綜合成一個本子,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編寫出高質量的條令。
1959年7月,各大單位編寫的合成軍隊戰斗條令概則完成後,葉帥在南京主持召開了編寫戰斗條令概則專業會議。當時南京天氣炎熱,葉帥冒著酷暑,白天主持會議,晚間在地下室里親自動手修改。6本《概則》稿,幾十萬字,他邊看邊改,反復推敲,經常工作到深夜。同時他還組織到會同志進行綜合審修,最後整理成一個本子。在發動全軍專業人員修改《概則》的同時,編寫軍、師戰斗條令,團、營戰斗條令和連以下戰斗條令的工作也「兵分三路」展開了。後來又分別在北京、吉林、武漢進行匯稿和審修。
中央軍委於1961年5月頒布了《合成軍隊戰斗條令概則》和《步兵戰斗條令》,1963年5月頒布了《合成軍隊軍師戰斗條令》和《合成軍隊團營戰斗條令》。1962年以後,各軍兵種依據《合成軍隊戰斗條令概則》制定的《空軍戰斗條令》、《海軍戰斗條令》以及炮兵、裝甲兵、通信兵、防化兵、工程兵、鐵道兵等軍兵種戰斗條令也相繼頒布。這些條令的頒布,為全軍平時訓練、戰備和戰時作戰提供了依據。
劉伯承元帥譯校外軍條令
研究軍事學術和搞好軍事翻譯工作的入口處在哪裡?被譽為「軍事翻譯家」的劉伯承元帥認為,應該從條令入手。他把條令看作是過去作戰經驗的結晶,是未來戰爭制勝的指南。因此,在他的翻譯生涯中費精力最多的就是翻譯條令。
1930年至1931年初,劉伯承參加和主持翻譯了《蘇軍步兵戰斗條令》。1933年在反「圍剿」的緊張斗爭中,他又摘譯了蘇軍《步兵戰斗條令(第一部)》中關於「對空防禦動作」一節、《蘇聯紅軍野外作戰條令》中的游擊隊動作部分,選譯了《蘇聯紅軍司令部野外勤務教令》。在紅軍長征途中,他一直珍藏著長達300餘頁的《蘇聯紅軍司令部野外勤務教令》,1935年八、九月間,他又續譯了這部教令的剩餘部分,將它奉獻給紅軍官兵。
1938年12月,蘇聯紅軍頒布了新的《步兵戰斗條令(第一部)》。為吸取蘇聯紅軍的作戰經驗,戰勝日本侵略者,劉伯承與左權合作翻譯了這部條令。他在翻譯和介紹蘇聯紅軍戰斗條令時,特別注意弄清這些條令產生的背景和條件,從中體會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軍事思想和研究蘇聯紅軍戰勝德國法西斯的作戰經驗,並且緊密結合我軍建設和作戰的實際,精心撰寫「前言」、「後記」、「附言」。引導大家從我軍作戰的實際出發,靈活地運用這些條令。
新中國建立後,劉伯承擔任軍事學院院長,工作非常繁忙,仍然親自校譯條令。尤其感人的是在1953年夏天,他利用到大連休假重新校譯《蘇聯紅軍野戰條令(草案)》。這本條令軍訓部已經翻譯出版,並依據條令的內容編寫了教材,已經用於教學。但劉帥對校譯稿不夠滿意,他說:「條令是軍事學院最基本的教材,非常重要,一定要翻譯得十分准確,不能有含糊其辭的地方,不能有絲毫差錯。」當時他已61歲,僅有的一隻好眼睛又患上了青光眼,但他仍拿著放大鏡逐段逐句推敲修改,20多萬字的譯稿他修改了三遍。第一遍用墨汁改,第二遍用藍墨水改,第三遍用紅墨水修改定稿。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在他嚴格要求,精心組織下,付印的條令做到了不錯一個字,不錯一個標點符號。
劉帥不僅熱心翻譯、介紹蘇聯紅軍的戰斗條令,而且非常關心我軍自己的條令建設,嚴格、認真地貫徹執行我軍條令。1951年初,軍事學院成立時,准備舉行閱兵,有些同志認為沒有必要,劉帥等領導同志堅決依據正規化的要求,認真組織了閱兵。當時適逢我軍新修訂的《內務條令(草案)》、《紀律條令(草案)》和新編寫的《隊列條令(草案)》發到軍事學院,軍委委託劉帥組織軍事學院全體幹部、教員和學員對條令進行修改。劉帥認真組織大家修改這三部條令。條令頒發後劉帥又帶領全院同志認真貫徹執行,很快在學院建立了正規的生活秩序和教學秩序,促進了軍事學院的正規化建設。
⑽ 步兵作戰的戰術有哪些,各自有什麼特點
戰術,就是沖過去,砍斷敵人的兵器。特點就是,快、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