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場所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⑴ 《宗教事務管理條例》中有哪些規定
《宗教事務管理條例》規定,沙皇是東正教的「最高牧首」。宗教事務管理局的成員與世回俗官員平等,也應向答皇上宣誓:「永遠聽命於我的天然和真正的國君,以及他根據不容置疑的權力而選定的崇高接班人,永遠做他們的忠實仆從,並服從他們的意志。我承認國君是我們這個神聖組織的最高裁判官。」《條例》還規定,教士的職責僅限於精神領域,「不得借口插手中央和地方的世俗事務和儀式」。
⑵ 什麼是宗教活動場所管理制度
《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了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維護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權益,有利於對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根據憲.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宗.教活動場所,是指開展宗.教活動的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固定處所。
設立宗.教活動場所,必須進行登記。登記辦法由國.務.院宗.教事務部門制定。
第三.條 宗.教活動場所由該場所的管理組.織自主管理,其合法權益和該場所內正常的宗.教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和干預。
第四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建立管理制.度。在宗.教活動場所進行宗.教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動場所進行破.壞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公.安、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活動場所不受境.外組.織和個人的支配。
第五條 宗.教活動場所的常住人員和外來暫住人員,應當遵守國.家戶籍管理的規定。
第六條 宗.教活動場所可以接受信教群眾自願捐獻的布施、奉獻、乜貼。
宗.教活動場所接受境.外宗.教組.織和個人的捐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七條 在宗.教活動場所內,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營銷.售宗.教用.品、宗.教藝術品和宗.教書刊。
第八條 宗.教活動場所的財產和收入由該場所的管理組.織管理和使用,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有或者無償調用。
第九條 宗.教活動場所終止、合並,應當向原登記機.關備案,其財產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條 宗.教活動場所管理、使用的土地、山林、房屋等,由該場所的管理組.織或者其所屬的宗.教團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領.取證.書。
國.家徵用宗.教活動場所管理、使用的土地、山林、房屋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一條 有關單位和個人在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的范圍內改建或者新建建築物,設立商業、服.務業網點或者舉辦陳列、展覽,拍攝電影電視片等活動,必須徵得該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同意後,再到有關部門辦.理手續。
第十二條 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或者位於風景名勝區內的宗.教活動場所,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管理、保護文物和保護環境,並接受有關部門的指導,監.督。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對本條例的執行情況進行指導、監.督。
第十四條 宗.教活動場所違反本條例規定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可以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停止活動、撤銷登記的處罰;情節特別嚴重的,提請同級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締。
第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侵犯宗.教活動場所合法權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請同級人.民政.府責令停止侵權活動的,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損失。
第十八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條例,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實施辦法。
第十九條 本條例由國.務.院宗.教事務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十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⑶ 國家宗教局管理條例
宗教政策是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
由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由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簡單的來說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這就是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它是全面的、完整的政策!
⑷ 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的簡介
本條例所稱宗教活動場所,是指開展宗教活動的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固定處所。
設立宗教活動場所,必須進行登記。登記辦法由國務院宗教事務部門制定。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建立管理制度。在宗教活動場所進行宗教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動場所進行破壞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公安、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活動場所不受境外組織和個人的支配。 宗教活動場所可以接受信教群眾自願捐獻的布施、奉獻、乜貼。
宗教活動場所接受境外宗教組織和個人的捐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宗教活動場所管理、使用的土地、山林、房屋等,由該場所的管理組織或者其所屬的宗教團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領取證書。
國家徵用宗教活動場所管理、使用的土地、山林、房屋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辦理。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⑸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的總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尊重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依法保護和管理境內外國人的宗教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依法保護境內外國人在宗教方面同中國宗教界進行的友好往來和文化學術交流活動。 以宗教教職人員身份來訪的外國人,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上宗教社會團體邀請,可以在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講經、講道。
以其他身份入境的外國宗教教職人員,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上宗教社會團體邀請,並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同意,可以在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講經、講道。
應邀在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講經、講道的外國宗教教職人員,應該遵守該場所的管理規章,尊重該場所人員的信仰習慣。 境內外國人集體進行宗教活動要在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認可的經依法登記的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或在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指定的臨時地點舉行。
境內外國人在臨時地點集體進行宗教活動時,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負責管理。 經中國的宗教社會團體同意,境內外國人可以邀請中國宗教教職人員按各教習慣為其舉行洗禮、婚禮、葬禮和道場、法會等宗教儀式。其中,舉行婚禮的外國人必須是已經依法締結婚姻關系的男女雙方。
中國宗教教職人員是指由依法登記的宗教社會團體認定、備案的各種宗教教職人員。 經有關全國性宗教社會團體或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宗教社會團體同意,並經當地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批准認可,外國人可以根據有關宗教文化學術交流的項目或協議,攜帶用於宗教文化學術交流的宗教用品入境。
符合上款規定和海關有關規定的宗教用品入境,海關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或國家宗教事務局的證明予以放行。 下列宗教印刷品、宗教音像製品和其他宗教用品不得進境:
(一)超出個人自用合理數量,且不屬於第十一條規定范圍的;
(二)有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內容的。
發現有違反上款規定的宗教印刷品、宗教音像製品和其他宗教用品,由海關依法進行處理。
違反第一款規定已經攜帶入境或通過其他手段運入境內的宗教印刷品、宗教音像製品和其他宗教用品,一經發現,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依法進行處理。 外國組織或個人向中國提供的以培養宗教教職人員為目的的出國留學人員名額或資金,由中國全國性宗教社會團體根據需要接受並統籌選派出國留學人員。
外國組織或個人不得在中國境內擅自招收以培養宗教教職人員為目的的出國留學人員。 外國人在中國境內進行宗教活動,應當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
外國人不得干涉中國宗教社會團體、宗教活動場所的設立和變更,不得干涉中國宗教社會團體對宗教教職人員的選任和變更,不得干涉和支配中國宗教社會團體的其他內部事務。
外國人在中國境內不得以任何名義或形式成立宗教組織、設立宗教辦事機構、設立宗教活動場所或者開辦宗教院校、舉辦宗教培訓班。 外國人不得在中國境內進行下列傳教活動:
(一)在中國公民中委任宗教教職人員;
(二)在中國公民中發展宗教教徒;
(三)擅自在宗教活動場所講經、講道;
(四)未經批准在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以外的處所講經、講道,進行宗教聚會活動;
(五)在宗教活動臨時地點舉行有中國公民參加的宗教活動,被邀請主持宗教活動的中國宗教教職人員除外;
(六)製作或銷售宗教書刊、宗教音像製品、宗教電子出版物等宗教用品;
(七)散發宗教宣傳品;
(八)其他形式的傳教活動。 境內外國人違反本細則進行宗教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依法予以制止。
境內外國人違反本細則進行宗教活動,構成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處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⑹ 宗教事務條例第三條規定
法律分析:關於打擊犯罪。我國的宗教問題一般屬於人民內部矛盾,但也有敵對勢力和不法分子打著宗教旗號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屬於敵我之間的較量。這些活動破壞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侵害公民的權利,嚴重危害社會,必須依法給予打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宗教事務條例》第三條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關於抵禦滲透。利用宗教進行滲透,是指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從事違反我國憲法法律和政策的活動,企圖爭奪群眾、爭奪思想陣地。境外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不是宗教問題,而是政治問題。關於打擊犯罪。我國的宗教問題一般屬於人民內部矛盾,但也有敵對勢力和不法分子打著宗教旗號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屬於敵我之間的較量。這些活動破壞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侵害公民的權利,嚴重危害社會,必須依法給予打擊。
⑺ 宗教事務條例有啥內容
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今天(2月1日)正式施行。條例採取多項措施,遏內制宗教商業化傾向容,進一步規范宗教界財務管理。
條例規定,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是非營利性組織,其財產和收入應當用於與其宗旨相符的活動以及公益慈善事業,不得用於分配。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捐資修建宗教活動場所,不享有該宗教活動場所的所有權、使用權,不得從該宗教活動場所獲得經濟收益,禁止投資、承包經營宗教活動場所或者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禁止以宗教名義進行商業宣傳。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宗性:新條例的實施對我們下一步宗教團體的建設、宗教院校的建設、人才培養的工作都會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宗教管理條例
非宗教團體、非宗教活動場所不得組織、舉行宗教活動,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獻,意在保護經過國務院、民族宗教管局批准審核的合法宗教團體活動。避免非法組織利用宗教進行賺取暴利,顛覆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