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法實施條例解讀
A. 《保密法》的頒布實施有什麼意義和作用
《保密法》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
《保密法》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我國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法律武器,對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有著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國家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我國保密工作的根本宗旨和基本方針、原則,為保密工作的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2)劃清了國家秘密與非國家秘密的基本界限,確立了確定、變更國家秘密及其密級和保密期限的法律程序,規定了解密的辦法,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保密范圍不清、密級混亂、密級一定終身的違反保密工作本身發展規律的現象;
(3)為完善我國保密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提出了統一要求,為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制定保密規章制度奠定了基礎;
(4)明確了泄密法律責任,劃清了罪與非罪的界限和量刑標准,為及時懲治犯罪和准確打擊泄密違法行為提供了法律武器;
(5)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我國保密工作的管理體制,確立了我國保密工作部門的地位,為其依法得使職權提供了法律保證。
B. 求詳細解答:《保密法實施辦法》第
B |
C. 保密法實施條例對機關,單位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做了哪些規定
保密法實施條例規定:機關、單位負責人對本機關、本單位的保密工作負責,工作人員對本崗位的保密工作負責。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第五條規定,機關、單位不得將依法應當公開的事項確定為國家秘密,不得將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公開。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第六條規定,機關、單位實行保密工作責任制。機關、單位負責人對本機關、本單位的保密工作負責,工作人員對本崗位的保密工作負責。
機關、單位應當根據保密工作需要設立保密工作機構或者指定人員專門負責保密工作。 機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履行保密工作責任制情況應當納入年度考評和考核內容。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第九條規定,機關、單位負責人為本機關、本單位的定密責任人,根據工作需要,可以指定其他人員為定密責任人。專門負責定密的工作人員應當接受定密培訓,熟悉定密職責和保密事項范圍,掌握定密程序和方法。
(3)保密法實施條例解讀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第十二條規定,機關、單位負責人及其指定的人員為定密責任人,負責本機關、本單位的國家秘密確定、變更和解除工作。機關、單位確定、變更和解除本機關、本單位的國家秘密,應當由承辦人提出具體意見,經定密責任人審核批准。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第十條規定,定密責任人在職責范圍內承擔有關國家秘密確定、變更和解除工作。具體職責是:
(一)審核批准本機關、本單位產生的國家秘密的密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
(二)對本機關、本單位產生的尚在保密期限內的國家秘密進行審核,作出是否變更或者解除的決定;
(三)對是否屬於國家秘密和屬於何種密級不明確的事項先行擬定密級,並按照規定的程序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第九條規定,下列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項,泄露後可能損害國家在政治、經濟、國防、外交等領域的安全和利益的,應當確定為國家秘密:
(一)國家事務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
(二)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事項;
(三)外交和外事活動中的秘密事項以及對外承擔保密義務的秘密事項;
(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
(五)科學技術中的秘密事項;
(六)維護國家安全活動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項;
(七)經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的其他秘密事項。
政黨的秘密事項中符合前款規定的,屬於國家秘密。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第十條規定,國家秘密的密級分為絕密、機密、秘密三級。
絕密級國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國家秘密,泄露會使國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別嚴重的損害;機密級國家秘密是重要的國家秘密,泄露會使國家安全和利益遭受嚴重的損害;秘密級國家秘密是一般的國家秘密,泄露會使國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損害。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第十五條規定,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應當根據事項的性質和特點,按照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內;不能確定期限的,應當確定解密的條件。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規定外,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機關、單位應當根據工作需要,確定具體的保密期限、解密時間或者解密條件。機關、單位對在決定和處理有關事項工作過程中確定需要保密的事項,根據工作需要決定公開的,正式公布時即視為解密。
D. 保密法,保密法實施辦法,保密法實施條列有何不同
保密法是主法,保密法實施辦法、保密法實施條例是為了更好實施保密法制定的。保密法實施辦法是修訂前的保密法的實施辦法,現在已廢止。
E. 簡述保密的內容和解密的條件
解密是指依照《保密法》的有關規定,通過一定的形式,或履行一定的手續,解除某一國家秘密事項的密級,使其不再受到保密法律法規及保密管理措施限制的過程。某一國家秘密事項解密後,就不再作為國家秘密進行管理,也不再受國家保密法律、法規、制度的保護。國家秘密事項的解密是一項重要工作。隨著形勢的發展、時間的推移和情況的變化,對不需要繼續保密或需要公開的事項及時解密,是非常必要的。《保密法實施辦法》第十五條對解密的條件作了明確規定,即:(一) 該事項公開後無損於國家的安全和利益的;(二) 從全局衡量公開後對國家更為有利的,有上述情形之一的,確定該事項密級的機關、單位就應當及時予以解密。
按照《保密法》、《保密法實施辦法》和《國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規定》,解密的辦法主要有:
(一) 自行解密。凡保密期限屆滿的國家秘密事項,即自行解密,無需辦理解密手續,也不另行通知。
(二)經主管機關、單位正式公布後,即視為解密並免除通知。
(三)提前解密。保密期限尚未屆滿的國家秘密事項,由於情況發生變化,該事項公開後對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不會造成損害;從全局衡量,該事項公開後對國家更為有利,不需要繼續保密的,原確定密級和保密期限的機關、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可以及時解密,並及時通知有關機關、單位。
(四)按上級和有關保密工作部門通知解密。《保密法實施辦法》第十五條和《國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規定》第十五條分別規定,情況緊急時,可以由上級機關直接解密,上級機關和有關保密工作部門認為某一國家秘密事項應當解密的,可通知原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進行解密。
但是,應當作進一步說明的是,解密後的事項並不等於都可以公開。解密不完全等同於公開,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國家秘密實施解密後仍然要採用一定的方式予以保護。
F.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是由( )通過的。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