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保條例
㈠ 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
第一章關於實施范圍的規定
第一條
中華人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以下簡稱勞動保險條例)第二條甲款關於「有工人職員一百人以上」的規定,系指工廠、礦場本身的工人職員人數而言,其業務管理機關及附屬單位人數不包括在內。 在計算人數時, 應包括工資制、供給制人員及學徒、臨時工(臨時性的建築工人及搬運工人除外)、試用人員在內。
第二條
凡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其業務管理機關與附屬單位,應與企業同時實行勞動保險條例。「業務管理機關」系指其全部經費由業務收入或基本建設費或事業費內開支的機構而言。 「附屬單位」 系指企業中所附設的有關業務及職工文化教育、福利等機構而言。
第三條
凡在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附屬單位內工作的工人職員及工會的工作人員,不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直接支付工資者, 其生育假期工資、 病傷假期工資及因工死亡喪葬費由支付工資的單位付給;支付工資的單位應按各該單位工人職員的工資總額百分之三繳納勞動保險金 (原在企業工作的工會基層委員會脫離生產的 委員, 其勞動保險金可以免繳),交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一並繳納。工人職員 及工會的工作人員醫療期間的醫葯費用,按勞動保險條例的規定,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第四條
在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中的供給制人員, 仍應按供給制的規定辦理, 不適用勞動保險條例。廠礦企業的武裝警衛人員,如系屬於人民解放軍建制的現役軍人,仍應享受人民解放軍的各種待遇,不適用勞動保險條例。
第五條
不實行勞動保險條例的企業訂立勞動保險集體合同時,應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的精神, 及本企業、本產業或本行業的實際情況協商簽訂, 並報請所在地勞動行政機關批准實行。集體合同中所規定的各項勞動保險費用,均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第二章關於工資總額的規定
第六條
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按照勞動保險條例第八條的規定,繳納勞動保險金時,工資總額的計算, 應依照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辦理。
第三章 關於勞動保險待遇計算標準的規定
第七條
工人職員的工資按日或按月計算者, 享受勞動保險待遇時, 如按本人工資計算,均以該工人職員每日或每月所得工資為計算標准。
第八條
工人職員的工資按件計算者, 享受勞動保險待遇時, 如按本人工資計算,均以該工人職員最近三個月的每日平均工資為計算標准。如全部工作時間不滿三個月者,應以該工人職員實際工作日的每日平均工資為計算標准。但病傷假期在七日以內者,得以上月份每日平均工資為計算標准。
第九條
領取因工殘廢補助費的工人職員退職或死亡時,在勞動保險基金項下領取以本人工資為計算標準的撫恤費、救濟費或補助費時,其本人工資,應將所得工資與因工殘廢補助費合並計算。
第十條
學徒的本人工資低於該企業普通工人的最低工資者,以本人工資計算勞動保險費時, 應改按該企業普通工人的最低工資計算, 但其所得的勞動保險費,不得超過本人工資。
第四章關於因工負傷、殘廢、死亡待遇的規定
第十一條
工人職員在下列情況下負傷、殘廢或死亡時, 應享受因工負傷、 殘廢或死亡的待遇:
一、由於執行日常工作以及執行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臨時指定或同意的工作;
二、在緊急情況下未經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指定而從事與企業有利的工作;
三、由於從事發明或技術改進的工作。 關於因工或非因工的確定,由工會小組據實報告工會基層委員會勞動保險委員會(以下簡稱勞動保險委員會)審查確定後,報請工會基層委員會通知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及工人職員本人或其供養直系親屬。如有不同意見時,應報請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迅速處理。但在未處理以前,應按工會基層委員會的通知辦理。
第十二條
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二條丙款規定的殘廢審查委員會,應在市工會組織或產業工會地方組織領導下建立之, 其人選由上述工會組織、 勞動行政機關及衛生行政機關的代表三人至七人組成,以市工會組織或產業工會地方組織的代表為召集人,殘廢的工人職員所屬企業勞動保險委員會的代表及主治醫師得列席會議。只有個別企業實行勞動保險條例的地方,不組織殘廢審查委員會,由該企業勞動保險委員會代行其職權。殘廢審查委員會的職權如下:
一、確定殘廢工人職員的殘廢狀況;
二、每六個月檢查殘廢者的殘廢狀況一次,以確定其殘廢狀況有無變更,但殘廢者請求審查殘廢狀況時,得隨時審查之。
第十三條
因工殘廢部分喪失勞動力尚能工作的工人職員,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二條乙款三項規定應領的因工殘廢補助費, 按其殘廢後工資減少的數額付給: 工資減少百分之十一至二十者,其因工殘廢補助費為殘廢前本人工資百分之十;工資減少百分之二十一至三十者,為殘廢前本人工資百分之二十;工資減少百分之三十以上者,一律補助殘廢前本人工資百之三十。
第十四條
工人職員因工負傷在該企業醫療所、醫院、特約醫院、特約中西醫師或轉送之醫院醫療終結後,必需安裝假腿、假手、鑲牙、補眼者,其所需費用,完全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第十五條
工人職員因工殘廢部分喪失勞動力仍繼續工作者,再次非因工殘廢仍能工作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二條乙款三項規定應領的因工殘廢補助費,應繼續付給。再次非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不能工作而退職時,應按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三條丙款規定的待遇辦理。
第五章關於疾病、非因工負傷、非因工殘廢待遇的規定
第十六條
工人職員疾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連續醫療期間在六個月以內者,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三條乙款的規定,應由該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按下列標准支付病傷假期工資:本企業工齡不滿二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六十;已滿二年不滿四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七十;已滿四年不滿六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八十;已滿六年不滿八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九十;已滿八年及八年以上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一百。
第十七條
工人職員疾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連續醫療期間超過六個月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三條乙款的規定, 病傷假期工資停發, 改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月付給疾病或非因工負傷救濟費, 其標准如下: 本企業工齡不滿一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四十;已滿一年未滿三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五十;三年及三年以上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六十。此項救濟費付至能工作或確定為殘廢或死亡時止。
第十八條
工人職員的本人工資低於該企業的平均工資者,領取疾病或非因工負傷救濟費時, 如其所得救濟費數額低於該企業的平均工資百分之四十, 應按平均工資百分之四十發給,但不得高於本人工資。
第十九條
工人職員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而退職者及退職養老者,本人仍得按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三條甲款的規定,繼續享受疾病醫療待遇至死亡時止。
第二十條
工人職員疾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終結,確定為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退職後,除領取非因工殘廢救濟費、本人死亡時的喪葬補助費及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外,其他勞動保險待遇應停止享受。
第二十一條
工人職員疾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者,須經負責醫療機關提出證明,如當時無法取得上項證明,須由工會小組長或小組勞動保險幹事證明,始得享受勞動保險待遇。病癒復工時,應取得負責醫療機關提出能工作的證明。
第六章關於死亡待遇的規定
第二十二條
工人職員因工死亡時或因工殘廢退職後死亡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甲款的規定, 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發給本企業的平均工資三個月作為 喪葬費, 並按下列規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每月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其 供養直系親屬一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百分之二十五; 二人者, 為死者本人工資百分之四十;三人或三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百分之五十。此項撫恤費付至供養者失去受供養的條件時止(供養條件見第十一章的規定)。
第二十三條
工人職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退職養老後死亡時或非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退職後死亡時, 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四條乙款的規定, 除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本企業的平均工資二個月作為喪葬補助費外,並按下列規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 其供養直系親屬一人者, 為死者本人工資六個月;二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九個月;三人或三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十二個月。
第二十四條
工人職員因工死亡或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其直系親屬具有工作能力而該企業需人工作時, 行政方面或資方應盡先錄用; 受其供養的子、女、弟、妹有入該企業所辦學校就讀的權利。
第二十五條
全家有兩人或兩人以上在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內工作,其共同供養的直系親屬死亡時,喪葬補助費應由其中一人領取,不得重領。
第七章關於養老待遇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工人職員退職養老時,應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月付給退職養老補助費:本企業工齡已滿五年未滿十年者,付給本人工資百分之五十;已滿十年未滿十五年者,付給本人工資百分之六十;已滿十五年及十五年以上者,付給本人工資百分之七十。付至死亡時止。
第二十七條
合於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五條養老規定的工人職員,因企業需要留其繼續工作者, 除工資照發外, 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月付給在職養老補助費:本企業工齡已滿五年不滿十年者,付給本人工資百分之十;已滿十年不滿十五年者,付給本人工資百分之十五;已滿十五年及十五年以上者,付給本人工資百分之二十。
第二十八條
領取在職養老補助費的工人職員,退職養老時,其在職養老補助費,不應計算在本人工資之內。
第二十九條
工人職員如曾從事井下礦工或固定在華氏三十二度以下低溫工作場所或華氏一網路以上高溫工作場所的工作時間,前後合計達十年,或直接從事鉛、汞、砒、磷、酸及其他化學、兵工工業的有害身體健康工作時間,前後合計達八年,現雖未從事上述各項工作,仍得按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五條丙、丁兩款的規定,享受退職養老待遇。
第三十條
工人職員在該企業實行勞動保險後,由於年老力衰調動工作,其工資降低至該企業的平均工資以下者,在退職養老時,其退職養老補助費,應按該企業的平均工資計算。
第八章關於生育待遇的規定
第三十一條
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的產假(不論正產或小產),應包括星期日及法定假日在內,不再補假。
第三十二條
女工人女職員或男工人男職員之妻生育,如系雙生或多生時,其生育補助費應按其所生子女人數,每人發給八萬元。
第三十三條
夫妻同在一個或分別在兩個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內工作者,生育補助費應由妻領取,其夫不得重領。
第三十四條
女工人女職員懷孕不滿七個月小產的產假,為三十日以內,但最少應為二十日。
第三十五條
女工人女職員生育,如該企業醫療所、醫院、特約醫院、特約醫師無法接生時,其接生費用,亦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第三十六條
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的臨時工、季節工及試用人員,其勞動保險待遇暫定為下列各項:
一、因工負傷醫療期間待遇與一般工人職員同。 因工負傷醫療終結, 確定為殘廢後完全喪失勞動力而退職者,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因工殘廢撫恤費,其數額為本人工資十二個月;部分喪失勞動力尚能工作者,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分配適當工作。
二、患病或非因工負傷的醫療期間以三個月為限, 其醫療待遇與一般工人職員 同。 停工醫療期間,在三個月以內者,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按月發給病傷假期 工資,其數額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五十;滿三個月尚未痊癒者,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本人工資三個月的疾病或非因工負傷救濟費。
三、因工死亡時,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發給喪葬費,其數額為本企業的平均工資三個月, 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其供養直系親 屬一人者, 發給本人工資六個月;二人者,發給本人工資九個月;三人或三人以 上者,發給本人工資十二個月。
四、疾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 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喪葬補助費, 其數額為本企業的平均工資兩個月;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數額為本人工資三個月。
五、懷孕及生育的女工人女職員,其懷孕檢查費、接生費、生育補助費及生育假期與一般女工人女職員同; 產假期間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發給產假工資, 其數額為本人工資百分之六十。
第三十七條
在本細則公布前,各企業或所屬產業或行業原定有關臨時工、季節工及試用人員勞動保險待遇的標准高於本細則第三十六條的規定者,可仍按原規定支付。
第十章關於工齡的規定
第三十八條
一般工齡系指工人職員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之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而言。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在內。
第三十九條
本企業工齡應以工人職員在本企業連續工作的時間計算之,如曾離職,應自最後一次回本企業工作之日算起。但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凡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調動工作者,其調動前後的本企業工齡,均應連續計算。但解放前確因業務需要調動工作具有確實證明者,其本企業工齡,始得連續計算。
二、解放前在本企業工作,曾經被迫離職又回本企業工作者,如有確實證明,經工會小組討論通過後,並經勞動保險委員會批准, 其離職前與回本企業後的工作 時間, 可合並作本企業工齡計算。
三、解放後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調派國內外學習者,其學習期間及調派前後的本企業工齡,應連續計算。解放前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調派國內外學習業務者,如有確實證明,除學習期間不計工齡外,其調派前與回本企業後的本企業工齡,得合並計算。
四、解放後因企業停工歇業或縮減生產,其工人職員經企業管理機關調派至其他企業工作者,其調派前後的本企業工齡,應連續計算。被遣散的工人職員在該企業復工復業或擴大生產時,仍回本企業工作者,其遣散前與復工後的本企業工齡,應合並計算。
五、企業經轉讓、改組或合並,原有工人職員仍留企業工作者,其轉讓、改組或合並前後的本企業工齡,應連續計職。
六、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醫療期間,應全部作為本企業工齡計算。
七、疾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醫療期間, 在六個月以內者, 得連續作本企業工齡計算;超過六個月病癒後,仍回原企業工作者,除超過六個月的期間不算工齡外,其前後本企業工齡,應合並計算。
八、在敵偽及國民黨反動統治下為反對其統治壓迫而被迫離職,在離職期間被敵偽及國民黨政府監禁仍繼續斗爭者,其在監禁期間及離職前與復職後或轉入其他企業工作的本企業工齡,均應連續計算。
第四十條
轉入企業工作的專門從事革命工作者及革命軍人,其從事革命工作的年限及軍齡,均應作本企業工齡計算。
第四十一條
凡工人職員在敵偽及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充任下列職務之一者,其從事該項職務的時間,一律不作工齡計算:
一、把頭、監工、廠警、礦警等有壓迫剝削行為者。
二、敵偽及國民黨軍隊憲兵中的官兵,警察中的警官警察,敵偽及國民黨政府機關中的官吏,但不包括企業機關中的人員。
三、國民黨區分部委員以上, 三**義青年團分隊長以上, 青年黨區黨部委員以上及**社會黨區支部委員以上的人員,反動道會門主要負責人。
第四十二條
凡被剝奪政治權利者, 其被剝奪政治權利期間, 不作工齡計算。因***罪行而被剝奪政治權利者,其本企業工齡,應自恢復政治權利之日算起;因其他犯罪行為而被剝奪政治權利者,其被剝奪政治權利前與恢復政治權利後的本企業工齡,應合並計算。
第四十三條
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五條丙、 丁兩款關於折算一般工齡及本企業工齡的規定,在計算各項勞動保險待遇時,均同樣適用。
第四十四條
學徒在本企業學習期間,應作本企業工齡計算,臨時工、試用人員轉為正式工人職員時,其本企業工齡,應自入該企業工作之日算起。
第十一章關於供養直系親屬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
工人職員的直系親屬,其主要生活來源,系依靠工人職員供給,並合於下列各款規定之一者,均得列為該工人職員的供養直系親屬,享受勞動保險待遇:
一、祖父、父、夫年滿六十歲或完全喪失勞動力者;
二、祖母、母、妻未從事有報酬的工作者;
三、子女(包括養子女,前妻或前夫所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弟妹(包括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弟妹)年未滿十六歲;
四、孫子女年未滿十六歲,其父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力,母未從事有報酬的工作者。
第四十六條
工人職員自幼依靠他人撫養長大,現撫養人男年滿六十歲或完全喪失勞動力,女未從事有報酬的工作,須依靠工人職員本人供養且共同居住者,得以供養直系親屬論。
第四十七條
工人職員因工死亡後,其遺腹子得列為供養直系親屬。
第四十八條
工人職員的供養直系親屬,如不與工人職員同在一處居住,須取得其所在地政府機關證明,確系依靠工人職員供養,方得列為供養直系親屬。
第十二章關於醫療機構的規定
第四十九條
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 已設立醫療機構者, 應根據必要與可能的情況,充實設備,並應建立健全制度;未設立醫療機構者,應單獨或聯合設立醫療所或醫院;如因條件限制不能設立,應有特約醫院或特約中西醫師,為病傷工人職員負責醫治。所有有關醫療所、醫院、特約醫院、特約中西醫師的一切費用,均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第十三章關於療養所、業余療養所、托兒所的規定
第五十條
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應根據工人職員的需要及企業經濟情況,單獨或聯合其他企業設立療養所、業余療養所、營養食堂。療養所、業余療養所、營養食堂的房屋設備、工作人員的工資及一切經常費用,完全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休養員及營養員的伙食費,在勞動保險基金支付各項補助費、救濟費、撫恤費後有剩餘時得給予補助,最多不得超過伙食費的二分之一,如因身體衰弱或經濟確實困難負擔不起伙食費者,得酌量提高其補助費,但不得超過伙食費的三分之二。各企業工會基層委員會,應按期編制伙食補助費的預算,送掌管調劑金的上級工會組織批准後執行。
第五十一條
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的女工人女職員,有四周歲以內的子女二十人以上,工會基層委員會與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協商單獨或聯合其他企業設立托兒所(如尚未具備設立托兒所條件,而有哺乳嬰兒五個以上時,須設立哺乳室)。其房屋設備、工作人員的工資及一切經常費用,完全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托兒飲食費由托兒父母負擔,如托兒父母經濟確有困難者,得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予以補助,但對每個兒童的補助不得超過托兒飲食費的三分之一。
第十四章關於優異勞動保險待遇的規定
第五十二條
合於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享受優異勞動保險待遇的工人職員因工死亡時, 其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 依下列規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月付給:其供養直系親屬一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百分之三十;二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百分之四十五;三人及三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百分之六十。此項撫恤費付至受供養者失去受供養的條件時止。
第五十三條
合於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享受優異勞動保險待遇的工人職員退職養老時, 按月付給退職養老補助費:本企業工齡已滿五年未滿十年者, 為本人工資百分之六十; 已滿十年末滿十五年者, 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七十;已滿十五年及十五年以上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八十。此項補助費付至死亡時止。合於養老規定的工人職員,因企業工作需要,留其繼續工作時,除工資照發外,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月付給在職養老補助費:本企業工齡已滿五年未滿十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二十;已滿十年未滿十五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二十五;已滿十五年及十五年以上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三十。此項補助費付至退職養老或死亡時止。
第十五章關於勞動保險各項費用申請與支付手續的規定
第五十四條
凡在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支付的各項撫恤費、補助費與救濟費,均由工人職員或供養直系親屬向勞動保險委員會申請領取,其程序規定如下:
一、開始申請時, 應據實填寫申請書, 如需證明,應將證明文件一並提交工會小組勞動保險幹事或工會小組長召開小組會議討論,審查所填各項是否屬實,並將審查意見填入申請書「工會小組意見」欄內,簽名蓋章後,送交勞動保險委員會。
二、勞動保險委員會接到申請書, 查對勞動保險登記卡片後, 由勞動保險委員會主任(必要時可召開勞動保險委員會討論)在申請書上批准應享受的勞動保險待遇及其計算標准,並填具付款憑單,連同申請書一並交由申請人持往勞動保險會計處取款,如系按月領取者,應於批准申請書時發給領取證。事後須在勞動保險委員會定期會議上匯報。
三、 勞動保險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 可授權車間勞動保險委員會,依照勞動保險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審查批准工人職員的勞動保險待遇。
四、勞動保險會計付款後, 應在申請書上註明支付金額及日期, 簽名蓋章,並將申請書退還勞動保險委員會負責保管。
五、按月領取勞動保險待遇者, 應在每月領款前, 將領取證送經勞動保險委員會主任簽名或蓋章並填具付款憑單後,持往勞動保險會計處領款,如其本人或供養直系親屬不在當地,須附所在地政府機關開具的證明文件,連同領取證一並寄交勞動保險委員會申請匯付,其匯費及郵費,均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支付。
第五十五條
勞動保險委員會付給的撫恤費、 補助費、救濟費, 按月付給者,至遲應於每月月底付給, 如領款人不在當地居住, 勞動保險委員會可按季度付給(三個月付一次)。一次發給者,至遲應於批准後五日內發給。
第五十六條
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直接支付的病傷、 生育假期工資及因工死亡喪葬費,於每月發放後,應將領款人姓名、支付標准、支付金額按費別造表,送交勞動保險委員會備查。
第五十七條
因工死亡喪葬費、 非因工死亡喪葬補助費, 由死者供養直系親屬或直系親屬申請領取,如無上述親屬或親屬不在當地,得由工會基層委員會代為領取,負責辦理喪葬事宜。
第五十八條
凡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如遷移至其他地區,其不能隨企業遷移的工人職員按月領取的撫恤費、補助費與救濟費,由省、市工會或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在調劑金中繼續支付;工人職員病傷尚未痊癒者,應繼續予以治療,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按照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二條甲款或第十三條甲、乙兩款的規定,匯發醫葯費及
㈡ 勞動保護條例
動監察 > 正文
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
文章來源:國務院令第9號 文章作者: 發布時間:2006-04-28 字體: [大 中 小]
【標 題】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內容分類】勞動標准
【頒布單位】國務院
【頒布日期】19880721
【實施日期】19880901
【發 文 號】國務院令第9號
--------------------------------------------------------------------------------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國務院令第9號
第一條 為維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減少和解決女職工在勞動和工作(以下統稱勞動)中因生理特點造成的特殊困難,保護其健康,以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一切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下統稱單位)的女職工。
第三條 凡適合婦女從事勞動的單位,不得拒絕招收女職工。
第四條 不得在女職工懷孕期、產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資,或者解除勞動合同。
第五條 禁止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六條 女職工在月經期間,所在單位不得安排其從事高空、低溫、冷水和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
第七條 女職工在懷孕期間,所在單位不得安排其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不得在正常勞動日以外延長勞動時間;對不能勝任原勞動的,應當根據醫務部門的證明,予以減輕勞動量或者安排其他勞動。懷孕七個月以上(含七個月)的女職工,一般不得安排其從事夜班勞動;在勞動時間內應當安排一定的休息時間。懷孕的女職工,在勞動時間內進行產前檢查,應當算作勞動時間。
第八條 女職工產假為九十天,其中產前休假十五天。難產的,增加產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個嬰兒,增加產假十五天。女職工懷孕流產的,其所在單位應當根據醫務部門的證明,給予一定時間的產假。
第九條 有不滿一周歲嬰兒的女職工,其所在單位應當在每班勞動時間內給予其兩次哺乳(含人工喂養)時間,每次三十分鍾。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個嬰兒,每次哺乳時間增加三十分鍾。女職工每班勞動時間內的兩次哺乳時間,可以合並使用。哺乳時間和在本單位內哺乳往返途中的時間,算作勞動時間。
第十條 女職工在哺乳期內,所在單位不得安排其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勞動,不得延長其勞動時間,一般不得安排其從事夜班勞動。
第十一條 女職工比較多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以自辦或者聯辦的形式,逐步建立女職工衛生室、孕婦休息室、哺乳室、托兒所、幼兒園等設施,並妥善解決女職工在生理衛生、哺乳、照料嬰兒方面的困難。
第十二條 女職工勞動保護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權向所在單位的主管部門或者當地勞動部門提出申訴。受理申訴的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訴書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處理決定;女職工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處理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十三條 對違反本規定侵害女職工勞動保護權益的單位負責人及其直接責任人員,其所在單位的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並責令該單位給予被侵害女職工合理的經濟補償;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四條 各級勞動部門負責對本規定的執行進行檢查。
各級衛生部門和工會、婦聯組織有權對本規定的執行進行監督。
第十五條 女職工違反國家有關計劃生育規定的,其勞動保護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計劃生育規定辦理,不適用本規定。
第十六條 女職工因生理特點禁忌從事勞動的范圍由勞動部規定。
第十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規定,制定具體辦法。
第十八條 本規定由勞動部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 本規定自1988年9月1日起施行。1953年1月2日政務院修正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中有關女工人、女職員生育待遇的規定和1955年4月26日《國務院關於女工作人員生產假期的通知》同時廢止。
㈢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是否廢止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沒有被廢止,但其主體被《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取代,其中的大部分內容不再適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
第八十九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九十條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第九十一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第九十二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九十三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第九十四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九十五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部分條款與現行法律法規沖突的無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頒布單位】勞動部【頒布日期】【實施日期】。
勞動部1953年1月26日公布試行1988年9月1日起施行的《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中有關女工人、女職員生育待遇的規定廢止。
(3)中國勞保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
第三章 關於勞動保險待遇計算標準的規定
第七條
工人職員的工資按日或按月計算者, 享受勞動保險待遇時, 如按本人工資計算,均以該工人職員每日或每月所得工資為計算標准。
第八條
工人職員的工資按件計算者, 享受勞動保險待遇時, 如按本人工資計算,均以該工人職員最近三個月的每日平均工資為計算標准。如全部工作時間不滿三個月者,應以該工人職員實際工作日的每日平均工資為計算標准。但病傷假期在七日以內者,得以上月份每日平均工資為計算標准。
第九條
領取因工殘廢補助費的工人職員退職或死亡時,在勞動保險基金項下領取以本人工資為計算標準的撫恤費、救濟費或補助費時,其本人工資,應將所得工資與因工殘廢補助費合並計算。
第十條
學徒的本人工資低於該企業普通工人的最低工資者,以本人工資計算勞動保險費時, 應改按該企業普通工人的最低工資計算, 但其所得的勞動保險費,不得超過本人工資。
㈣ 最新勞動保險條例是什麼時候頒布的
1951年2月26日,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簡稱勞動保險條例,並於1953年、1956年兩次修訂,全面確立了適用於中國城鎮職工的勞動保險制度。
㈤ 勞動法規定勞保是怎麼發的
勞動法只有規定給予勞動者必要的勞動保護,至於勞保用品,則根據行業回及崗位需要,要答求也不盡相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第五十五條從事特種作業的勞動者必須經過專門培訓並取得特種作業資格。
第五十六條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執行;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5)中國勞保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二條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
第五十三條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 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㈥ 名詞解釋《勞動保險條例》
《勞動保險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及其修正案,規定了城鎮企業職工應享受的勞動保險和福利的項目、待遇標准、資金來源及管理制度等,是新中國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和計劃經濟時期實施社會保障制度的依據。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以下簡稱勞動保險條例)第
二條甲款關於「有工人職員100人以上」的規定,系指工廠、礦場本身
的工人職員人數而言,其業務管理機關及附屬單位人數不包括在內。在計
算人數時,應包括工資制、供給制人員及學徒、臨時工(臨時性的建築工
人及搬運工人除外)、試用人員在內。
第二條 凡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其業務管理機關與附屬單位,應與
企業同時實行勞動保險條例。「業務管理機關」系指其全部經費由業務收
入或基本建設費或事業費內開支的機構而言。「附屬單位」系指企業中所
附設的有關業務及職工文化教育、福利等機構而言。
第三條 凡在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附屬單位內工作的工人職員及工會
的工作人員,不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直接支付工資者,其生育假期工資
、病傷假期工資及因工死亡喪葬費由支付工資的單位付給,支付工資的單
位應按各該單位工人職員的工資總額3%繳納勞動保險金(原在企業工作
的工會基層委員會脫離生產的委員,其勞動保險金可以免繳),交由企業
行政方面或資方一並繳納。工人職員及工會的工作人員醫療期間的醫葯費
用,按勞動保險條例的規定,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第四條 在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中的供給制人員,仍應按供給制的規
定辦理,不適用勞動保險條例。廠礦企業的武裝警衛人員,如系屬於人民
解放軍建制的現役軍人,仍應享受人民解放軍的各種待遇,不適用勞動保
險條例。
第五條 不實行勞動保險條例的企業訂立勞動保險集體合同時,應根
據勞動保險條例的精神,及本企業、本產業或本行業的實際情況協商簽訂
,並報請所在地勞動行政機關批准實行。集體合同中所規定的各項勞動保
險費用,均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章名】 第二章 關於工資總額的規定
第六條 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按照勞動保險條例第八條的規定,繳
納勞動保險金時,工資總額的計算,應依照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
委員會《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辦理。
【章名】 第三章 關於勞動保險待遇計算標準的規定
第七條 工人職員的工資按日或按月計算者,享受勞動保險待遇時,
如按本人工資計算,均以該工人職員每日或每月所得工資為計算標准。
第八條 工人職員的工資按件計算者,享受勞動保險待遇時,如按本
人工資計算,均以該工人職員最近3個月的每日平均工資為計算標准。如
全部工作時間不滿3個月者,應以該工人職員實際工作日的每日平均工資
為計算標准。但病傷假期在7日以內者,得以上月份每日平均工資為計算
標准。
第九條 領取因工殘廢補助費的工人職員退職或死亡時,在勞動保險
基金項下領取以本人工資為計算標準的撫恤費、救濟費或補助費時,其本
人工資,應將所得工資與因工殘廢補助費合並計算。
第十條 學徒的本人工資低於該企業普通工人的最低工資者,以本人
工資計算勞動保險費時,應改按該企業普通工人的最低工資計算,但其所
得的勞動保險費,不得超過本人工資。
【章名】 第四章 關於因工負傷、殘廢、死亡待遇的規定
【章名】 第五章 關於疾病、非因工負傷、非因工殘廢待遇的規定
【章名】 第六章 關於死亡待遇的規定
【章名】 第七章 關於養老待遇的規定
【章名】 第八章 關於生育待遇的規定
【章名】 第九章 關於臨時工、季節工及試用人員勞動保險待遇的
規定
【章名】 第十章 關於工齡的規定
【章名】 第十一章 關於供養直系親屬的規定
【章名】 第十二章 關於醫療機構的規定
【章名】 第十三章 關於療養所、業余療養所、托兒所的規定
【章名】 第十四章 關於優異勞動保險待遇的規定
【章名】 第十五章 關於勞動保險各項費用申請與支付手續的規定
【章名】 第十六章 關於勞動保險金保管收支的規定
【章名】 第十七章 關於勞動保險業務的監督與檢查的規定
㈦ 中國法律網勞保條例第三章十四條甲款規定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工人與職員及其供養的直系親屬死亡時待遇的規定:
甲、工人與職員因工死亡時,由該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發給喪葬費,其數額為該企業全部工人與職員平均工資兩個月。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依其供養的直系59親屬人數每月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其數額為死者本人工資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五十,至受供養者失去受供養的條件時為止。詳細辦法在實施細則中規定之
㈧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
本院根來據中國人民政源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三十二條「逐步實行勞動保險制度」的規定,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草案》,於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九日公開發表,徵求全國人民的意見。三個月以來,共收到全國各地工會組織、工商業界、政府機關及個人寄來的意見書一百四十一件, 現已據此將條例修改完畢,但因該條例尚系重點試行性質,故決定仍由本院公布施行
㈨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都廢除了嗎
目前這些法律還都沒有廢除,有的國有企業還在執行。但是有的標准還能執行,有的就已經不能執行了。
㈩ 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的內容有哪些
2021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工人職員的健康,減輕其生活中的困難,特依據目前經濟條件,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的實施,採取逐步推廣辦法,目前的實施范圍暫定如下: 甲、有工人職員一百人以上的國營、公私合營、私營及合作社經營的工廠、礦場及其附屬單位; 乙、鐵路、航運、郵電的各企業單位與附屬單位。 丙、工、礦、交通事業的基本建設單位; 丁、國營建築公司。 關於本條例的實施范圍繼續推廣辦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勞動部根據實際情況隨時提出意見,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之。
第三條:不實行本條例的企業及季節性的企業,其有關勞動保險事項,得由各該企業或其所屬產業或行業的行政方面或資方與工會組織,根據本條例的原則及本企業、本產業或本行業的實際情況協商,訂立集體合同規定之。
第四條:凡在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內工作的工人與職員(包括學徒),不分民族、年齡、性別和國籍,均適用本條例,但被剝奪政治權利者除外。 第五條:凡在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內工作的臨時工、季節工與試用人員,其勞動保險待遇在本條例實施細則中另行規定之。
第六條:本條例適用范圍內的企業,因經濟特殊困難不易維持,或尚未正式開工營業者,經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與工會基層委員會雙方協商同意,並報請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批准後,可暫緩實行本條例。 第二章勞動保險金的徵集與保管。
第七條:本條例所規定之勞動保險的各項費用,全部由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其中一部分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直接支付,另一部分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繳納勞動保險金,交工會組織辦理。
第八條:凡根據本條例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其行政方面或資方須按月繳納相當於各該企業全部工人與職員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三,作為勞動保險金。此項勞動保險金,不得在工人與職員工資內扣除,並不得向工人與職員另行徵收。
第九條:勞動保險金的徵集與保管方法如下: 甲、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須按照上月份工資總額計算,於每月一日至十日限期內,一次向中華全國總工會指定代收勞動保險金的國家銀行,繳納每月應繳的勞動保險金。 乙、在開始實行勞動保險的頭兩個月內,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按月繳納的勞動保險金,全數存於中華全國總工會戶內,作為勞動保險總基金,為舉辦集體勞動保險事業之用。自開始實行的第三個月起,每月繳納的勞動保險金,其中百分之三十,存於中華全國總工會戶內,作為勞動保險總基金;百分之七十存於各該企業工會基層委員會戶內,作為勞動保險基金,為支付工人與職員按照本條例應得的撫恤費、補助費與救濟費之用。
第十條: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逾期未繳或欠繳勞動保險金時,須每日增交滯納金,其數額為未繳部分百分之一。如逾期二十日尚未繳納,對於國營、地方國營、公私合營或合作社經營的企業,由工會基層委員會通知當地國家銀行從其經費中扣繳;對於私營企業,由工會基層委員會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對該企業資方追究責任。
第十一條:勞動保險金的保管,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委託中國人民銀行代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