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臨床血液法規

臨床血液法規

發布時間: 2021-12-26 12:22:35

① 輸血三個基本法律法規,輸血的兩法一規是什麼,輸血

一、血型與受血者應匹配二、輸血者本身無血液性傳染疾病,如艾滋、乙肝等三、輸血者生活習慣良好,無同性性交及多個性伴侶等危險行為四、輸血者身體狀況良好,身高體重血壓等均需達標五、輸血者在輸血前一段時間內無服用國家規定相關葯物及疫苗等(時間依所服葯物類型而定)六、有無過敏史等(如青黴素過敏者不得獻血)(可詳細參考獻血需知,是一個兩個大張紙的東西,非常非常詳細,上面每個小選項都一一列舉出來了)

② 涉及到輸血的相關法律法規主要有哪三點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

為保證醫療臨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獻血者和用血者身體健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

國家提倡十八周歲至五十五周歲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

第三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獻血工作,統一規劃並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共同做好獻血工作。
第四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監督管理獻血工作。

各級紅十字會依法參與、推動獻血工作。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採取措施廣泛宣傳獻血的意義,普及獻血的科學知識,開展預防和控制經血液途徑傳播的疾病的教育。

新聞媒介應當開展獻血的社會公益性宣傳。

第六條

國家機關、軍隊、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動員和組織本單位或者本居住區的適齡公民參加獻血。

現役軍人獻血的動員和組織辦法,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主管部門制定。

對獻血者,發給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製作的無償獻血證書,有關單位可以給予適當補貼。

第七條

國家鼓勵國家工作人員、現役軍人和高等學校在校學生率先獻血,為樹立社會新風尚作表率。第八條

血站是採集、提供臨床用血的機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設立血站向公民採集血液,必須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

血站應當為獻血者提供各種安全、衛生、便利的條件。血站的設立條件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九條

血站對獻血者必須免費進行必要的健康檢查;身體狀況不符合獻血條件的,血站應當向其說明情況,不得採集血液。獻血者的身體健康條件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血站對獻血者每次採集血液量一般為二百毫升,最多不得超過四百毫升,兩次採集間隔期不少於六個月。

嚴格禁止血站違反前款規定對獻血者超量、頻繁採集血液。

第十條

血站採集血液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操作規程和制度,采血必須由具有采血資格的醫務人員進行,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後必須銷毀,確保獻血者的身體健康。

血站應當根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標准,保證血液質量。

血站對採集的血液必須進行檢測;未經檢測或者檢測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醫療機構提供 第十一條

無償獻血的血液必須用於臨床,不得買賣。血站、醫療機構不得將無償獻血的血液出售給單采血漿站或者血液製品生產單位。

第十二條

臨床用血的包裝、儲存、運輸,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准和要求。

第十三條

醫療機構對臨床用血必須進行核查,不得將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血液用於臨床。 第十四條

公民臨床用血時只交付用於血液的採集、儲存、分離、檢驗等費用;具體收費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制定。

無償獻血者臨床需要用血時,免交前款規定的費用;無償獻血者的配偶和直系親屬臨床需要用血時,可以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定免交或者減交前款規定的費用。 第十五條

為保障公民臨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國家提倡並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

為保證應急用血,醫療機構可以臨時採集血液,但應當依照本法規定,確保采血用血安全。第十六條

醫療機構臨床用血應當制定用血計劃,遵循合理、科學的原則,不得浪費和濫用血液。 醫療機構應當積極推行按血液成份針對醫療實際需要輸血,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國家鼓勵臨床用血新技術的研究和推廣。

第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紅十字會對積極參加獻

③ 醫療衛生相關的法律法規

醫療衛生管理相關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五十條 列入國家葯品標準的葯品名稱為葯品通用名稱。已經作為葯品通用名稱的,該名稱不得作為葯品商標使用。

第五十一條 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人員,必須每年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傳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葯品的疾病的,不得從事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第四條入境、出境的人員、交通工具、運輸設備以及可能傳播檢疫傳染病的行李、貨物、郵包等物品,都應當接受檢疫,經國境衛生檢疫機關許可,方准入境或者出境。具體辦法由本法實施細則規定。

第五條國境衛生檢疫機關發現檢疫傳染病或者疑似檢疫傳染病時,除採取必要措施外,必須立即通知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同時用最快的方法報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最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郵電部門對疫情報告應當優先傳送。

3、《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條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需要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予以公布、實施。

4、《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第七條 醫療保健機構應當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務。

婚前保健服務包括下列內容:

(一)婚前衛生指導:關於性衛生知識、生育知識和遺傳病知識的教育;

(二)婚前衛生咨詢:對有關婚配、生育保健等問題提供醫學意見;

(三)婚前醫學檢查:對准備結婚的男女雙方可能患影響結婚和生育的疾病進行醫學檢查。

5、《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第八條 血站是採集、提供臨床用血的機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設立血站向公民採集血液,必需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血站應當為獻血者提供各種安全、衛生、便利的條件。血站的設立條件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④ 血液製品法律法規有哪些

血液製品主要法律法規:
第一條 ;為了加強血液製品管理,預防和控制經血液途徑傳播的疾病,保證血
液製品的質量,根據葯品管理法和傳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原料血漿的採集、供應以及
血液製品的生產、經營活動。
第三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對全國的原料血漿的採集、供應和血液製品的生
產、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原料血漿的採集、
供應和血液製品的生產、經營活動,依照本條例第三十條規定的職責實施監督管理。 原料血漿的管理
第四條 ;國家實行單采血漿站統一規劃、設置的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核準的全國生產用原料血漿的需求,對單采血漿站的
布局、數量和規模製定總體規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
總體規劃制定本行政區域內單采血漿站設置規劃和採集血漿的區域規劃,並報國務
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 ;單采血漿站由血液製品生產單位設置或者由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
門設置,專門從事單采血漿活動,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
事單采血漿活動。
第六條 ;設置單采血漿站,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單采血漿站布局、數量、規模的規劃;
(二)具有與所採集原料血漿相適應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
(三)具有與所採集原料血漿相適應的場所及衛生環境;
(四)具有識別供血漿者的身份識別系統;
(五)具有與所採集原料血漿相適應的單采血漿機械及其他設施;
(六)具有對所採集原料血漿進行質量檢驗的技術人員以及必要的儀器設備。
第七條 ;申請設置單采血漿站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初審,經設區
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人民政府設立的派出機關的衛
生行政機構審查同意,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批;經審查
符合條件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核發《單采血漿許可證》,並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單采血漿站只能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劃定區域內的供
血漿者進行篩查和採集血漿。
第八條 ;《單采血漿許可證》應當規定有效期。
第九條 ;在一個采血漿區域內,只能設置一個單采血漿站。
嚴禁單采血漿站採集非劃定區域內的供血漿者和其他人員的血漿。
第十條 ;單采血漿站必須對供血漿者進行健康檢查;檢查合格的,由縣級人民
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核發《供血漿證》。
供血漿者健康檢查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十一條 ;《供血漿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設
計和印製。《供血漿證》不得塗改、偽造、轉讓。
第十二條 ;單采血漿站在採集血漿前,必須對供血漿者進行身份識別並核實其
《供血漿證》,確認無誤的,方可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健康檢查和血液化驗;對檢查
、化驗合格的,按照有關技術操作標准及程序採集血漿,並建立供血漿者健康檢查
及供血漿記錄檔案;對檢查、化驗不合格的,由單采血漿站收繳《供血漿證》,並
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監督銷毀。
嚴禁採集無《供血漿證》者的血漿。
血漿採集技術操作標准及程序,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十三條 ;單采血漿站只能向一個與其簽訂質量責任書的血液製品生產單位供
應原料血漿,嚴禁向其他任何單位供應原料血漿。
第十四條 ;單采血漿站必須使用單采血漿機械採集血漿,嚴禁手工操作採集血
漿。採集的血漿必須按單人份冰凍保存,不得混漿。
嚴禁單采血漿站採集血液或者將所採集的原料血漿用於臨床。
第十五條 ;單采血漿站必須使用有產品批准文號並經國家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機
構逐批檢定合格的體外診斷試劑以及合格的一次性采血漿器材。
采血漿器材等一次性消耗品使用後,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銷毀,並作記
錄。
第十六條 ;單采血漿站採集的原料血漿的包裝、儲存、運輸,必須符合國家規
定的衛生標准和要求。
第十七條 ;單采血漿站必須依照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等有關規定,嚴格
執行消毒管理及疫情上報制度。
第十八條 ;單采血漿站應當每半年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有關原料血漿採集情況,同時抄報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
、自治區人民政府設立的派出機關的衛生行政機構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衛生行政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每年向國務院衛生
行政部門匯總報告本行政區域內原料血漿的採集情況。
第十九條 ;國家禁止出口原料血漿。 血液製品生產經營單位管理
第二十條 ;新建、改建或者擴建血液製品生產單位,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
據總體規劃進行立項審查同意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依
照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審核批准。
第二十一條 ;血液製品生產單位必須達到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葯品生
產質量管理規范》規定的標准,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查合格,並依法向工商行
政管理部門申領營業執照後,方可從事血液製品的生產活動。
第二十二條 ;血液製品生產單位應當積極開發新品種,提高血漿綜合利用率。
血液製品生產單位生產國內已經生產的品種,必須依法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
申請產品批准文號;國內尚未生產的品種,必須按照國家有關新葯審批的程序和要
求申報。
第二十三條 ;嚴禁血液製品生產單位出讓、出租、出藉以及與他人共用《葯品
生產企業許可證》和產品批准文號。
第二十四條 ;血液製品生產單位不得向無《單采血漿許可證》的單采血漿站或
者未與其簽訂質量責任書的單采血漿站及其他任何單位收集原料血漿。
血液製品生產單位不得向其他任何單位供應原料血漿。
第二十五條 ;血液製品生產單位在原料血漿投料生產前,必須使用有產品批准
文號並經國家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機構逐批檢定合格的體外診斷試劑,對每一人份血
漿進行全面復檢,並作檢測記錄。
原料血漿經復檢不合格的,不得投料生產,並必須在省級葯品監督員監督下按
照規定程序和方法予以銷毀,並作記錄。
原料血漿經復檢發現有經血液途徑傳播的疾病的,必須通知供應血漿的單采血
漿站,並及時上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
第二十六條 ;血液製品出廠前,必須經過質量檢驗;經檢驗不符合國家標準的
,嚴禁出廠。
第二十七條 ;開辦血液製品經營單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
政部門審核批准。
第二十八條 ;血液製品經營單位應當具備與所經營的產品相適應的冷藏條件和
熟悉所經營品種的業務人員。
第二十九條 ;血液製品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包裝、儲存、運輸、經營血液製品
,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准和要求。 監督管理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負責本
行政區域內的單采血漿站、供血漿者、原料血漿的採集及血液製品經營單位的監督
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負責本行政區域
內的血液製品生產單位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人員執行職務時,可以按照國
家有關規定抽取樣品和索取有關資料,有關單位不得拒絕和隱瞞。
第三十一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每年組織一次對本行
政區域內單采血漿站的監督檢查並進行年度注冊。
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人民政府設立的派出
機關的衛生行政機構每半年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單采血漿站進行一次檢查。
第三十二條 ;國家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機構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省級葯
品檢驗機構,應當依照本條例和國家規定的標准和要求,對血液製品生產單位生產
的產品定期進行檢定。
第三十三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全國進出口血液製品的審批及監督管理
。 罰 ;則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取得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
部門核發的《單采血漿許可證》,非法從事組織、採集、供應、倒賣原料血漿活動
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和從事違法活
動的器材、設備,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
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經血液途徑傳播的疾病傳播、人身傷害等
危害,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單采血漿站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
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第八項所列行為的,
或者有下列其他行為並且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
門吊銷《單采血漿許可證》;構成犯罪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
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採集血漿前,未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頒布的健康檢查標准對供血漿
者進行健康檢查和血液化驗的;
(二)採集非劃定區域內的供血漿者或者其他人員的血漿的,或者不對供血漿
者進行身份識別,採集冒名頂替者、健康檢查不合格者或者無《供血漿證》者的血
漿的;
(三)違反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血漿採集技術操作標准和程序,過頻過
量採集血漿的;
(四)向醫療機構直接供應原料血漿或者擅自採集血液的;
(五)未使用單采血漿機械進行血漿採集的;
(六)未使用有產品批准文號並經國家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機構逐批檢定合格的
體外診斷試劑以及合格的一次性采血漿器材的;
(七)未按照國家規定的衛生標准和要求包裝、儲存、運輸原料血漿的;
(八)對國家規定檢測項目檢測結果呈陽性的血漿不清除、不及時上報的;
(九)對污染的注射器、采血漿器材及不合格血漿等不經消毒處理,擅自傾倒
,污染環境,造成社會危害的;
(十)重復使用一次性采血漿器材的;
(十一)向與其簽訂質量責任書的血液製品生產單位以外的其他單位供應原料
血漿的。
第三十六條 ;單采血漿站已知其採集的血漿檢測結果呈陽性,仍向血液製品生
產單位供應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吊銷《單采血漿許可
證》,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0萬元以上3
0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經血液途徑傳播的疾病傳播、人身傷害等危害,構成犯罪
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 ;塗改、偽造、轉讓《供血漿證》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
門收繳《供血漿證》,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
有違法所得的,並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血液製品生產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
行政部門依照葯品管理法及其實施辦法等有關規定,按照生產假葯、劣葯予以處罰
;構成犯罪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使用無《單采血漿許可證》的單采血漿站或者未與其簽訂質量責任書的
單采血漿站及其他任何單位供應的原料血漿的,或者非法採集原料血漿的;
(二)投料生產前未對原料血漿進行復檢的,或者使用沒有產品批准文號或者
未經國家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機構逐批檢定合格的體外診斷試劑進行復檢的,或者將
檢測不合格的原料血漿投入生產的;
(三)擅自更改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的,或者將檢驗不合格的產品出廠的;
(四)與他人共用產品批准文號的。
第三十九條 ;血液製品生產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向其他單位出讓、出租
、出藉以及與他人共用《葯品生產企業許可證》、產品批准文號或者供應原料血漿
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上10
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血液製品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包裝、儲存、運輸
、經營血液製品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准和要求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一條 ;在血液製品生產單位成品庫待出廠的產品中,經抽檢有一批次達
不到國家規定的指標,經復檢仍不合格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撤銷該血液製品
批准文號。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進出口血液製品或者出口原料血漿的,由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沒收所進出口的血液製品或者所出口的原料血漿和
違法所得,並處所進出口的血液製品或者所出口的原料血漿總值3倍以上5倍以下
的罰款。
第四十三條 ;血液製品檢驗人員虛報、瞞報、塗改、偽造檢驗報告及有關資料
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衛生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索賄受
賄,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附 ;則
第四十五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血液製品,是特指各種人血漿蛋白製品。
原料血漿,是指由單采血漿站採集的專用於血液製品生產原料的血漿。
供血漿者,是指提供血液製品生產用原料血漿的人員。
單采血漿站,是指根據地區血源資源,按照有關標准和要求並經嚴格審批設立
,採集供應血液製品生產用原料血漿的單位。
第四十六條 ;原料血漿的採集、供應和血液製品的價格標准和價格管理辦法,
由國務院物價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四十七條 ;本條例施行前已經設立的單采血漿站和血液製品生產經營單位應
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6個月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重新辦理審批手續;凡不符合
本條例規定的,一律予以關閉。
本條例施行前已經設立的單采血漿站適用本條例第六條第五項的時間,由國務
院衛生行政部門另行規定。
第四十八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⑤ 采供血相關法律法規是什麼

您好,
1、醫療機構臨床采血必須符合哪些條件?
醫療救治時常需要輸血,為保證有充足的血液應急,有關部門指出醫療機構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隨地徵集血漿用品,但具體實施步驟應當以獻血法的規定為依據,確保血液採集對象和供給對象的生命安全以及采血供血過程的科學規范安全。《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相關單位因急用血必須符合以下情況:
(一)病人生命處於緊急危險狀況,不對其進行輸血無法挽救其生命,而其他醫療措施無法替代;
(二)偏僻、邊遠地區的相關單位和所在地沒有血站(或中心血庫);
(三)可能出現交叉配血或診斷時檢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體、艾滋病病毒抗體等情況。
臨時採集血液後,醫療機構應在十日內將情況向當地縣級以上相關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進行匯報。
在患者實行輸血治療前,醫療機構及其醫護人員應當向患者或其家屬告知輸血目的、輸血時可能出現的不適狀況或不良反應,以及可能會因血液途徑感染疾病等情況,並由患者或其家屬配合醫療方共同在用血志願書或輸血治療同意書上簽字。
2、血站在采血過程中應如何進行管理?
血站必須按照注冊登記的項目、內容、范圍進行采供血業務,且嚴格遵守各項技術操作規定和制度,與此同時,血站須為獻血者提供各種安全、衛生、便利的條件。另外,血站負責采血的技術人員必須經過輸血業務知識技術考試,並取得考試合格證書,否則不得上崗。
血站必須按照《獻血者健康檢查標准》,在采血前對獻血者免費進行嚴格的健康檢查,健康檢查結果不合格的,血站不得採集其血液。血站嚴禁對獻血者超量、頻繁採集血液,每次采血量一般為200毫升,最多不超過400毫升,兩次採集間隔期不得少於6個月。血站不得採集冒名頂替者的血液。血站採集血液後,發給獻血者《無償獻血證》,並建立獻血檔案。
血站對所採集的血液必須進行檢驗,確保血液的質量。在對採集來的檢驗標本、血液以及成分血進行分離時,必須選用有生產單位名稱、生產批准文號和在有效期內的一次性注射器及采血器材,避免交叉感染。對於使用後的一次性注射器或采血器材,血站必須在血液管理監督員監督下按規定及時銷毀並作記錄。
根據醫療機構的用血計劃,血站應當積極開展成分血的制備工作,並指導臨床成分血的應用。血站不得單采原料血漿,原料血漿要由專門指定的單位血漿站進行採集。
在臨床應用實踐中,需要從外省、自治區、直轄市調配特殊血型的血液時,應由供需雙方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協商後實施,實施過程中由需方血站對血液進行再次檢驗,以確保血液的質量。
3、血站在供血過程中應如何進行管理?
血站應保證向醫療機構提供的血液的質量、品種、規格、數量准確無誤。不得向醫療機構提供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血液。血站發出血液的包裝、儲存、運輸等也都必須符合《血站基本標准》的要求,如果血液包裝袋上沒有明確地標明血站的名稱以及許可證號、獻血者姓名、血型、血液品種、采血日期及時間、有效期及時間、血袋編號、儲存條件等,也不得供出。
為保證血液及時提供,血站應制定重大災害事故的應急采供血預案,預案需從血源、管理制度、技術能力和設備條件上做出明確規定,滿足應急用血的需要。同時,血站應注意傳染病的傳播,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規定的疫情報告制度。
我國《血站管理辦法》規定,血站管理要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區域,實施三個統一的原則,即統一規劃設置血站、統一管理采供血和統一管理臨床用血。
4、國家對處罰違反獻血法的行為有哪些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規定,凡出現下列情形之一,如非法採集血液;血站、醫療機構出售無償獻血的血液;非法組織他人出賣血液,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權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者可以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如果其行為構成犯罪,有關部門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血站採集血液時違反有關操作規程和制度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如果對獻血者健康造成損害,有關部門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特別嚴重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血站為臨床提供的用血包裝、儲存、運輸等,如有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准和要求的,責令改正,可並處1萬元以下罰款。
血站未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規定,向醫療機構提供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血液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因血站因素造成經血液途徑傳播的疾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限期整頓,情節嚴重,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如果行為已經構成犯罪,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相關規定,將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血液給患者使用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患者健康造成損害的,依法賠償,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或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衛生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因在獻血、用血的監督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造成嚴重後果,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血站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規定,進行違規操作或不按制度採集血液,從而導致獻血者健康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進行民事賠償;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違反獻血法規定,給患者輸入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血液,因此導致患者健康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進行民事賠償。
刑法》對出賣血液也有相關規定,其中第333條中是這樣規定的:「非法組織他人出賣血液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以暴力、威脅等手段強迫他人出賣血液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刑法》第234條中還規定,由於非法組織出賣血液或威脅強迫他人出賣血液,造成他人傷害的,依法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或者致人死亡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
非法採集、供應血液或者製作、供應血液製品,不符合國家規定標准,或危及他人健康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導致人體健康嚴重受損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相應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有關採集、供應血液或者製作、供應血液製品的部門,雖已經國家主管部門批准,但卻違反規定進行相關檢測或違背其他操作規定的,視情節嚴重程度給予處罰;造成他人身體健康受到危害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規定,我國實行的制度有哪些

實行無償獻血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二條 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國家提倡十八周歲至五十五周歲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

第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獻血工作,統一規劃並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共同做好獻血工作。

第四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監督管理獻血工作。各級紅十字會依法參與、推動獻血工作。

(6)臨床血液法規擴展閱讀

實施無償獻血原因:

無償獻血是指公民向血站自願、無報酬地提供自身血液的行為。無償獻血是國際紅十字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從本世紀30年代建議和提倡的。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從過去的有償獻血,逐步向無償獻血過渡,最終實現了公民無償獻血。如德國、日本、瑞士、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都先後全部或基本上實現了公民無償獻血。

1984年,衛生部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在全國倡導無償獻血,深圳市、海南省已率先通過地方立法確立了無償獻血制度。經過大力宣傳,1996年深圳市無償獻血已達到醫療臨床用血的42%。無償獻血是體現社會文明進步的一項制度。

但是,由於觀念的影響,無償獻血的良好氛圍在我國還沒有普遍形成,醫療臨床用血還主要靠個體供血和義務獻血。國家通過立法確立無償獻血制度,推動我國無償獻血工作的開展,是十分必要的。

⑦ 有哪些醫療相關的法律法規

1、《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於何時起施行?
答:於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2、何為醫療事故?

答: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的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

3、醫療事故分幾級幾等,各級內容如何?

答:衛生部將醫療事故擬分為四級十一等。

其中一級為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分甲、乙等;二級為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分甲、乙、丙、丁等,三級為造成患者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分甲、乙、丙、丁等;四級為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其他後果的。

4、因搶救病人,未能及時書寫病歷,應在搶救結束後幾小時內據實補記,並加以說明?

答:在搶救結束後6小時內完成。

5、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或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應如何報告?

答:應當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當及時向本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報告,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進行調查、核實,將有關情況如實向本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報告,並向患者通報、解釋。

6、醫療事故爭議的處理方法有幾種?

答:1、協商;2、民事訴訟;3、行政解決;

7、醫療機構提交的有關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材料內容包括哪些?

答:(1)住院患者的病程記錄、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會診意見、上級醫師查房記錄等病歷資料原件;(2)住院患者的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等病歷資料原件;(3)搶救急危患者,在規定時間內補記的病歷資料原件;(4)封存保留的輸液、注射用品和血液、葯物等實物,或者依法具有檢驗資格的檢驗機構對這些物品、實物作出的檢驗報告;(5)與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有關的其它材料;

8、有哪幾種情形不屬醫療事故?

答:(1)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而採取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不良後果的;(2)在醫療活動中由於患者病情異常或者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3)在現有醫學科學技術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範的不良後果的;(4)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5)因患方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後果的;(6)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後果的。

9、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其身體受損害,在多少時間內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爭議處理申請有效?

答:一年內

10、醫療事故賠償應考慮哪些因素來確定具體賠償數額?

答:(1)醫療事故等級;(2)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責任程度;(3)醫療事故損害後果與患者原有疾病狀況之間的關系;

11、對發生醫療事故的有關醫務人員,衛生行政部門可怎樣處理?

答:可責令暫停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2、發生哪些重大醫療過失行為,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答:(1)導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2)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後果;(3)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13、如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病歷如何處理?

答:當發生爭議時,病歷資料應當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封存和啟封,封存的病歷資料由醫療機構保管。

14、如疑似輸液、輸血、注射、葯物等引起不良後果的,應如何處理實物?

答:醫患雙方應當共同對現場實物進行封存和啟封,封存的現場實物由醫療機構保管。需檢驗的,應由雙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檢驗資格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如雙方無法共同指定時,由衛生行政部門指定。

15、當事人在申請醫療事故鑒定時,應當自收到醫學會通知之日起,幾日起提交有關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材料,書面陳述及答辯?

答:應在10日內。

16、醫學會不予受理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有哪些?

答:(1)當事人一方直接向醫學會提出鑒定申請的。(2)醫療事故爭議涉及多個醫療機構,其中一所醫療機構所在地的醫學會已經受理的。(3)醫療事故爭議已經人民法院調解達成協議或判決的。(4)當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司法機關委託的除外);(5)非法行醫造成患者身體健康損害的。(6)衛生部規定的其他情形。

17、患者有權復印的病歷資料有哪些?

答:門診病歷、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以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病歷資料。

18、在患者有權復印病歷時,應如何操作?

答:患者提出要求復印病歷,醫療機構應當提供復印或者復制服務並在復印或復制的病歷資料上加蓋證明印記。復印或復制病歷資料時,應有患者在場,醫療機構可以按照規定收取復印工本費。

19、在醫療活動中,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應將患者的病情,醫療措施、醫療風險等如實告知患者,及時解答其咨詢,但應當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後果,在認真履行告知義務時應注意哪些引起?

答:(1)在純技術性問題上堅持以醫生意見為主;(2)涉及美容及生活觀念上的問題,可以病人意見為主;(3)注意告知語言的藝術性;(4)涉及病人隱私應注意告知對象。

20、發生哪些重大醫療過失行為,醫療機構應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答:(1)導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2)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後果;(3)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21、當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主觀病歷資料應如何處理?

答:當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等主觀資料的封存和啟封後必須是醫患雙方均有2人以上在場,封存的病歷資料由醫療機構保管。

22、當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屍體的處理及存放時間怎樣?

答:患者死亡,醫患雙方當事人不能確定死因或者對死因有異議的,應當在患者死亡後48小時內進行屍檢,具備屍體凍存條件的,可以延長至7日,屍檢應經死者親屬同意並簽字。患者在醫療機構內死亡的,屍體應當立即移放太平間,死者屍體存放時間一般不得超過2周。

23、當事人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不服的,應如何做?

答:可以自收到首次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醫療機構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提出再次鑒定的申請。

24、醫學會建立的專家庫成員條件怎樣?

答:(1)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和職業品德;(2)受聘於醫療衛生機構或者醫學教學、科研機構並擔任相應專業高級技術職務3年以上。

25、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專家怎樣組成?

答:專家組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實行合議制,組成專家組人數為單數,涉及主要學科的專家一般不少於鑒定組成員的二分之一。

26、專家鑒定組成員有哪些情形之一者,應當迴避?

答:(1)是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的;(2)與醫療事故爭議有利害關系的;(3)與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鑒定的。

27、醫學會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應在什麼時間內完成?

答:負責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應當自接到當事人提交的有關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材料、書面陳述的答辯之日起45日內組織鑒定並出具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鑒定結論以專家鑒定組成員過半通過。

28、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答:(1)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及要求;(2)當事人提交的材料和負責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調查材料;(3)對鑒定過程的說明;(4)醫療行為是否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5)醫療過失行為與人身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6)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責任程度;(7)醫療事故等級;(8)對醫療事故患者的醫療護理與醫學建議。

29、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費用如何界定,我市暫定數是多少?

答:經鑒定屬醫療事故的,鑒定費用由醫療機構支付,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鑒定費用由提出醫療事故處理申請的一方支付。我市鑒定費標准為2200元。

30、醫療事故賠償包括哪些項目,怎樣結算?

答:(1)醫療費;(2)誤工費;(3)住院伙食補助費;(4)陪護費;(5)殘疾生活補助費;(6)殘疾用具費;(7)喪葬費;(8)被撫養人生活費;(9)交通費;(10)住宿費;(11)精神損害撫慰金。醫療事故賠償費用,實行一次性結算,由承擔醫療事故責任的醫療機構支付。

31、醫療機構違反條例的處罰怎樣,具體內容有哪些?

答:對醫療機構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實行單罰制,即只對責任人罰。內容如下:(1)未如實告知患者病情,醫療措施和醫療風險的;(2)沒有正當理由,拒絕為患者提供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服務的;(3)未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要求書寫和妥善保管病歷資料的;(4)未在規定時間內補記搶救工作病歷內容的;(5)未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封存、保管和啟封病歷資料和實物的;(6)未設置醫療服務質量監控部門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的;(7)未制定有關醫療事故防範和處理預案的;(8)未在規定時間內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9)未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醫療事故的;(10)未按照規定進行屍檢和保存、處理屍體的。

32、一級醫療事故的具體內容?

答:是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其中一級甲等為死亡;一級乙等為: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喪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償,存在特殊醫療依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如:(1)植物人狀態;(2)極重度智能障礙;(3)臨床判定不能恢復的昏迷;(4)臨床判定自主呼吸功能完全喪失,不能恢復,靠呼吸機維持;(5)四肢癱瘓,肌力0級,臨床判定不能恢復的。

33、四級醫療事故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答:系指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其他後果的醫療事故。如:(1)雙側輕度不完全急性面癱,無功能障礙;(2)面部輕度色素沉著或脫失;(3)一側眼瞼有明顯缺損或外翻;(4)拔除健康恆牙;(5)器械或異物誤入呼吸道或消化道,需全麻後內窺鏡下取出;(6)口周及顏面軟組織輕度損傷;(7)非解剖變異等因素拔除上頜後牙時牙根或異物進入上頜竇需手術取出;(8)組織器官輕度損傷,行修補術後無功能障礙;(9)一拇指末節1/2缺損;(10)一手除拇指、食指外,在兩指近側指間關節無功能;(11)一足拇趾末節缺失;(12)軟組織內異物滯後;(13)體腔遺留異物已包裹,無需手術取出,無功能障礙;(14)局部注射造成組織壞死,成人大於體表面積2%,兒童大於體表面積5%。(15)剖宮產術引起胎兒損傷;(16)產後胎盤殘留而引起大出血,無其他並發症。

34、申請首次護士注冊,應向注冊機關繳驗哪些證件?

答:(1)《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執業證書》;(2)身份證明;(3)健康檢查證明;(4)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提交的其他證明。

35、護士注冊的有效期為多少年?中斷注冊怎麼辦?

答:有效期為兩年,如中斷注冊五年以上者,必須按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參加臨床實踐三個月,並向注冊機關提交有關證明,方可辦理再次注冊。

36、哪些情形不予注冊?

答:(1)服刑期間;(2)因健康原因不能或不宜執行護理業務的;(3)違反本辦法被中止或取消注冊;(4)其他不宜從事護士工作的。

37、湖南省對護士注冊的年限要求怎樣?

答:規定護士注冊年度為雙數年,單數年注冊者,第二年連續注冊。

38、護士開業必須申請成立護理服務機構,並具備哪些條件?

答:(1)獲得《執業證書》;(2)在醫療機構從事護士工作滿20年並持有關證明;(3)經過注冊。

39、在醫療執業中,規定醫療機構的病歷保存期為多少年?

答:門診病歷保存期不少於15年,住院病歷保存期不少於30年。

40、對出具虛假證明文件的處罰?

答:情節輕微的,給予警告,並可以處500元以下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罰款;(1)出具虛假證明文件造成延誤診治的;(2)已給患者精神造成傷害的;(3)造成其他危害後果的,由所在單位或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41、孕產期保健服務的內容?

答:(1)母嬰保健指導,對孕育健康後代以及嚴重遺傳性疾病和碘缺乏病等地方病的發病原因,治療和預防方法提供醫學意見;(2)孕婦、產婦保健,為孕、產婦提供衛生、營養、心理等方面的咨詢和指導以及產前定期檢查等醫療保健服務;(3)胎兒保健:為胎兒生長發育進行鑒護,提供咨詢和醫學指導;(4)新生兒保健,為新生兒生長發育、哺乳和護理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42、醫療機構的血液專管人員對血袋包裝的核查內容有哪些?

答:(1)血站的名稱及其許可證號;(2)獻血者的姓名、血型;(3)血液品種;(4)采血日期及時間;(5)有效期及時間;(6)血袋編號;(7)儲存條件。

43、《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提倡的獻血年齡為多少?

答:18周歲至55周歲的健康公民。

44、獻血法對獻血量及間隔期的規定怎樣?

答:每次獻血量一般為200ml,最多不超過400ml,兩次採集間隔時間不少於半年。

45、《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管理的傳染病分類怎樣?

答:分甲、乙、丙類,其中甲類為鼠疫和霍亂,乙類為24種,丙類為13種。

46、傳染病防治法的管理辦法中規定的疫情報告怎樣做?

答: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城鎮於六小時內,農村於十二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迅方式向發病地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告,並同時報出傳染病報告卡。

47、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哪些傳染病不得擅自由醫務人員分開?

答:不得將就診的淋病、梅毒、麻風病、艾滋病人及艾滋病原攜帶者及家屬姓名、地址公開,除非有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

48、發現可疑甲類傳染病人應在幾日內確診?

答:醫療機構在診治中發現甲類傳染病的可疑病人,應當在二日內作出明確診斷。

49、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答:(1)警告;(2)罰款;(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4)責令停產停業;(5)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50、參加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雙方當事人每天人數不得超過多少?

答:3人。

51、醫療機構應當受理哪些人員和機構復印或復制病歷資料的申請?

答:(1)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2)死亡患者近親屬或其代理人;(3)保險機構。

52、護士執業考試幾年舉行一次?

答:每年一次,時間為4-7個月。

53、護士依法履行職責的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如有違反,怎樣處罰?

答:非法阻撓護士依法執業或侵犯護士人身權利的,由護士所在單位提請公安機關予以治安行政處罰,情節嚴重,觸犯刑律的,提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4、《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何時發布,從何時開始施行?

答:於1993年3月26日衛生部令第31號發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55、對醫療機構的儲血管理要求怎樣?

答:全血、紅細胞、代漿血冷貯溫度應當控制在2-6℃,血小板應當控制在20-24℃(6小時內輸注)。儲血保管人員應當作好血液冷貯溫度的24小時監測記錄。儲血環境應當符合衛生學標准。

56、《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規定應由醫護人員負責到輸血科取血,如發現哪些情形,不得發出血袋?

答:1標簽破損,字跡不清。2血袋有破損、漏血。3血液中有明顯凝塊。4血漿是乳糜狀或暗灰色。5血漿中有明顯氣泡、絮狀物或粗大顆粒。6未搖動時血漿層與紅細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現溶血。7紅細胞層呈紫紅色。⑦過期或其它須查證的情況。

57、對患有哪些傳染病的病人或者病原攜帶者需予以必要隔離治療,直到證明其不具有傳染性時,方可恢復工作?

答:(1)鼠疫、霍亂。(2)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痢疾、傷寒和付傷寒、炭疽、斑疹傷寒、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質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登革熱、淋病、梅毒。(3)肺結核、麻風病、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58、對醫務人員感染知識的培訓時間要求如何?

答: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每年不少於15學時,其他管理及醫務人員每年不少於6學時,新上崗人員、進修、實習生不少於3學時,並應考試合格後方可上崗。

59、醫院使用的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必須取得哪些證方可購進?

答:必須取得省級以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

60、抗感染葯物應用管理規定醫院在對抗感染葯物應用時,應控制在多少范圍內?

答:醫院抗感染葯物應用率應控制在50%以下。

61、行政處罰由誰實施,被處罰人享有什麼權力?

答: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被處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組織享有陳述權、申辨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62、何為法律,舉例說明?

答:法律是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刑法、婚姻法、行政訴訟法、環境保護法等。

63、何為行政法規,舉例說明?

答: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依據憲法、法律制定的有關國家行政管理活動規范性的文件,其地位僅次於憲法和法律,一般採用條例、規定、辦法、細則等稱呼。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等》。

64、何為部門規章?

答:是由國務院所屬各部、委和國務院授權的直屬機構,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65、有關意外事故的防範重點:

A 有自殺、自傷的防範 B 有墜床的防範

C 手術意外的防範 D 三查七對不到位的防範

66、我國法律的主要形式:

A 憲法 B 法律 C 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

D 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E 國際條例

67、法與道德的關系主要有:

A 法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 B 法對道德起保護作用

C 法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

D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其制定、修改、廢除必須通過一定程序

E 法作為特殊的行為規范,而道德不是約束人的行為而是內心世界

68、護理人員的基本職責:

A 促進健康 B 預防疾病 C 恢復健康 D 減輕痛苦

69、護理的特點是:

A 尊重人的生活與尊嚴 B尊重人的權利

C 護士工作不受國籍、種族、年齡、性別、政治信仰和社會身份限制

D 護士與有關單位合作,為個人、家庭和社會提供服務

70、在臨終護理時有關病人的遺囑,護士應注意:

A 至少兩人以上做遺囑見證人並簽字

B 不應過問遺囑內容 C 不要干擾立遺囑人的本身意願

D 記錄立遺囑人的當時精神,身體狀況,有兩人簽字

E 不要接受病人饋贈的部分遺產

71、護士道德素質具體表現在:

A 熱愛護理事業,終身奉獻 B 尊重患者,謹言慎行

C 遵章守紀,嚴格操作 D 儀表端莊,語言規范

E 鑽研業務、精益求精、互尊互助、團結協作

72、護士應具備的心理素質有:

A 敏銳細致的觀察力 B 敏捷獨立的思維能力

C 積極而又穩定的情緒 D 迅速而准確的判斷力

E 恰當的表達能力和良好的記憶力

73、各級護理人員守則主要內容是:

A 操作時要做到嚴謹、准確、精益求精

B 尊重患者、平等相待、熱情體貼、竭誠服務

C 誠實謙讓,舉止文明禮貌 D 加強職業素質修養,遵守院規院紀

E 關心集體、服從安排、不謀私利

74、護理安全管理應做到:

A 建立健全本科室的護理安全制度

B 加強無菌技術和操作規程的管理,嚴格三查七對

C 有預防差錯事故的有效措施和處理原則、方法

D 注意安全用電、用氧做到四防

E 對兒童、昏迷及老年患者有預防墜床、燙傷、滑倒等意外傷害的措施

75、有關值班、交接班制度:

A 勤加巡視,對病室及患者情況了如指掌

B 嚴格做到「四輕」「十不」

C 接班者提前到科室了解醫囑情況,仔細交接物品,數物相符

D 值班人員必須在交班前完成本班各項工作,為下一班做好用物准備

E 堅持床旁交接、現場交接,注意昏迷、癱瘓等危重病人的護理情況

76、有關患者入院制度應注意:

A 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病人 B 及時做好床位、用物等准備

C 對急症手術或危重病人立即做好搶救准備

D 詳細介紹病室環境與有關制度 E 告知患者住院期間的權利與義務

77、Ⅰ級護理病情依據:

A 病重、病危、各種大手術後及需要嚴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B 各種內出血或外傷、高燒、昏迷、肝腎功能衰竭、休克極度衰弱者

C 癱瘓、驚厥病人 D 早產兒、晚期癌症

78、有關執行醫囑制度:

A 嚴格按照醫囑的內容與時間准確執行 B 不得擅自更改醫囑

C 執行醫囑時要嚴格堅持查對制度

D 如遇醫囑不清晰可疑時須查清後方可執行

E 危急情況下無醫囑時自行做出緊急處理後及時報告醫生,做好記錄

79、有關查對制度主要有:

A 醫囑班班查對,下一班查上一班

B 一切醫囑均要嚴格執行「三查」「七對」

C 一切葯物准備時要有第2人核對,准確無誤後方可使用

D 葯物過敏者要有明顯標記

80、使用葯品時應注意:

A 檢查葯品標簽、批號和失效期 B 瓶塞及葯瓶有無松動與裂縫

C 安瓿有無裂痕 D 葯液有無變色與沉澱

81、輸血的查對應為兩人查對,查對內容為:

A 查對采血日期,血液有無凝血、溶血現象

B 血袋有無破損、泄漏 C 供血者與受血者的姓名與血型

D 交叉配血結果 E 輸血量是否與醫囑相符

82、有關搶救制度主要有:

A 搶救室必須備有齊全完好的搶救器材、儀器、葯品等

B 各類搶救儀器功能良好,隨時處於備用狀態

C 急救車上物品放置有序,葯品編號清楚,數物相符

D 搶救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搶救知識,熟悉搶救程序

E 嚴密觀察病情,認真執行醫囑,口頭醫囑須復述核實後方可執行

83、搶救室內物品四定與三及時為

A 定品種數量 B 定位放置 C 定人管理 D 定期維修

E 及時檢查、及時消毒滅菌、及時補充

熱點內容
s5皮城執法官不 發布:2025-07-13 22:12:06 瀏覽:779
勞動法試卷及答案 發布:2025-07-13 22:06:55 瀏覽:741
河北大學法律碩士統考 發布:2025-07-13 22:06:48 瀏覽:61
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237條 發布:2025-07-13 22:02:42 瀏覽:288
最新勞動法辭退規定 發布:2025-07-13 22:02:05 瀏覽:615
律師證真假 發布:2025-07-13 22:01:52 瀏覽:295
天津職務犯罪律師 發布:2025-07-13 22:01:09 瀏覽:257
合同法無權處分 發布:2025-07-13 21:59:11 瀏覽:131
開展基層法律知識講座 發布:2025-07-13 21:58:03 瀏覽:116
經濟法企業論文 發布:2025-07-13 21:54:24 瀏覽: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