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蓄滯洪區管理條例

蓄滯洪區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1-12-31 06:48:11

① 蓄滯洪區管理的規定主要有哪些

涉及蓄滯洪區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蓄滯洪 區運用補償核查辦法》和《全國蓄滯洪區建設與管理規劃》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蓄滯洪區予以扶持;蓄滯洪後,應當依照國家規定予以補償或者救助。因蓄滯洪區而直接受益的地區和單位,應當對蓄滯洪區承擔國家規定的補償、救助義務。國務院和有關的省、自治區、直轄 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對蓄滯洪區的扶持和補償、救助制度。在蓄滯洪區內建設非防洪建設項目,應當就洪水對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影響和建設項目對防洪可能產生的影響 作出評價,編制洪水影響評價報告,提出防禦措施。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本建設程序報請批准時,應當附具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準的洪水影 響評價報告。在蓄滯洪區內建設的油田、鐵路、公路、礦山、電廠、電信設施和管道, 其洪水影響評價報告應當包括建設單位自行安排的防洪避洪方案。建設項目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時,其防洪工程設施應當經水行政主管部門驗收。

②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三條的處罰是怎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釋義 第九十三條 第九十三條 對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機動車停放、臨時停車規定的,可以指出違法行為,並予以口頭警告,令其立即駛離。

機動車駕駛人不在現場或者雖在現場但拒絕立即駛離,妨礙其他車輛、行人通行的,處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並可以將該機動車拖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指定的地點停放。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拖車不得向當事人收取費用,並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停放地點。 因採取不正確的方法拖車造成機動車損壞的,應當依法承擔補償責任。

拓展資料

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按順行方向靠道路右邊停留,駕駛員不準離開車輛,妨礙交通時須迅速駛離;

2、車輛沒有停穩前,不準開車門和上下人,開車門時不準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

3、在設有人行道護欄(綠籬)的路段、人行橫道、施工地段(施工車輛除外)、障礙物對面,不準停車;

4、交叉路口、鐵路道口、彎路、窄路、橋梁、陡坡、隧道以及距離上述地點二十米以內的路段,不準停車;

5、公共汽車站、電車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消防隊(站)門前以及距離上述地點三十米以內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設施的車輛外,其他車輛不準停車;

③ 水利基金的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條 為加快水利建設步伐,提高大江大河防洪抗旱能力,改變重點水利工程設施和江河防洪體系建設滯後的狀況,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促進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建立水利建設基金的決定,制定本辦法。
第三條 中央水利建設基金的來源:
(一)從中央有關部門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收費、附加)中提取3%。應提取水利建設基金的中央政府性基金(收費、附加)項目包括:車輛購置附加費、港口建設費、鐵路建設基金、市話初裝費、郵電附加、中央分成的電力建設基金。
(二)經國務院批準的其他可用於水利建設基金的資金。
第四條 地方水利建設基金的來源:
(一)從地方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收費、附加)中提取3%。應提取水利建設基金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費、附加)項目包括:養路費、公路建設基金、車輛通行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地方交通及公安部門的駕駛員培訓費、地方分成的電力建設基金、市場管理費、個體工商業管理費、征地管理費、市政設施配套費。
(二)有重點防洪任務的城市要從徵收的城市維護建設稅中劃出不少於15%的資金,用於城市防洪建設。具體比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有重點防洪任務的城市包括:北京、天津、沈陽、盤錦、長春、吉林、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鄭州、開封、濟南、合肥、蕪湖、安慶、淮南、蚌埠、上海、南京、武漢、黃石、荊州、南昌、九江、長沙、岳陽、成都、廣州、南寧、梧州、柳州市,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有重點防洪任務的城市。
(三)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徵收的用於水利工程和防洪設施建設的各項基金(資金、附加、收費),統一納入地方水利建設基金。
第五條 中央水利建設基金的劃轉辦法由財政部會同國家計委、水利部另行制定。地方水利建設基金的劃轉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參照中央水利建設基金劃轉辦法,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制定。
第六條 水利建設基金首先要用於現有的水利工程建設,具體使用范圍:
(一)中央水利建設基金專項用於:大江大河重點治理工程維護和建設;大江大河防汛抗洪設施維護和水毀工程修復;大江大河的清淤除障及流域內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全國性防汛抗旱通訊和信息系統維護和建設;其他經國務院批準的全局性水利工程。
(二)地方水利建設基金專項用於:地方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地方中小河流、湖泊的治理;地方重點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建設;重點防洪城市的防洪設施建設;地方水利工程維護;其他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的水利工程項目。
第七條 水利建設基金屬於政府性基金,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決定》(國發〔1996〕29號)的規定,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專項列收列支。每年年初分別由中央和省級水利部門根據水利建設規劃,向同級財政部門報送年度基金使用計劃,經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後撥付資金。其中,用於現有水利工程基本建設的水利建設基金,要分別納入中央和地方基本建設投資計劃。水利建設基金實行專款專用,年終結余可結轉下年安排使用。
第八條 財政部門要建立健全水利建設基金的收支核算和日常管理制度;計劃部門要對水利基本建設項目進行嚴格審查。年終,中央和地方水利部門應按財政隸屬關系,分別編制水利建設基金收支決算報表;屬於基本建設的支出,還應按規定編制基本建設財務決算,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
第九條 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任意提高水利建設基金的徵收標准,不得擴大使用范圍,不得截留、擠占或挪用。各級財政、計劃、審計部門要加強對水利建設基金的監督檢查,違者要嚴肅處理。
第十條 本辦法自1997年1月1日起實行,到2010年12月31日止。
第十一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辦法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報財政部、國家計委、水利部備案。
第十二條 本辦法由財政部會同國家計委、水利部解釋。

④ 黑龍江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

黑龍江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1991年7月6日黑龍江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為加強水利工程的保護和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發揮水利工程綜合效益,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全省范圍內的水庫、閘壩、堤防、機電排灌站、水輪泵站、水電站、機電井、引水、灌溉、排水、蓄滯洪區和河道整治等水利工程及其附屬設施。 第三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組織實施本條例。 行政公署和市、縣(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 省國營農場總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負責本系統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健全水利工程管理機構,配備專業管理人員。 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職責是: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規定,負責水利工程的檢查觀測,掌握水利工程運行狀態;及時維修養護,保持水利工程完整,制止破壞水利工程設施行為;制定和執行調度運用方案,保證水利工程設施正常運行,充分發揮效益。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干預和阻撓水利工程管理人員履行職責。 第五條水利工程管理貫徹安全第一的方針,在保證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工程效益。 水利工程管理實行統一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專業管理和群眾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水利工程的義務和制止、檢舉損害水利工程行為的權利。 第七條對在水利工程管理、用水管理和搶險救災等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工程管理 第八條興建水利工程必須為管理運行創造條件,明確管理體制,劃定管理和保護范圍,配套建設監測、通訊、動力、交通、房屋等管護基礎設施。 第九條已建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圍用地,由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與該工程有關部門協商後,報工程所在地縣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明確邊界,樹立標志,發給《土地使用證》。 列入國家基本建設計劃的水庫、閘壩等水利工程及管理用范圍地,按土地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辦理用地審批手續。涉及森林資源的,依照森林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辦理。 群眾興辦的堤防、灌溉、排水等水利工程及管理范圍用地,由所在市、縣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調劑解決,並按規定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凡經縣以上人民政府劃定的管理范圍內的土地,由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管理和使用,用於營造種植工程防護林、草,防汛搶險和管理設施建設。 第十條水利工程管理范圍按照下列標准劃定: (一)江河堤防管理范圍按《黑龍江省河道管理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劃定; (二)湖泊和蓄滯洪區堤防按設計標准斷面迎水坡堤腳外不小於五十米,背水坡堤腳外不小於三十米; (三)護岸工程從岸肩向後不小於三十米; (四)水庫主體工程周圍,大型水庫不小於五百米,中型水庫不小於三百米,小型水庫不小於一百米,水庫大壩上游至設計最高洪水位; (五)攔河壩(閘)上下游不小於三百米,左右岸不小於一百米; (六)乾渠的渠坡坡腳外不小於十米,支渠的渠坡坡腳外不小於五米; (七)擋水、泄水、引水、提水設施和電站廠房等建築物邊線以外不小於五十米。 第十一條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損毀堤壩、涵閘、抽水站、水電站等水利工程建築物和防汛設施,水文、水工、地質監測設施以及通信照明等設施; (二)扒口、取土、打井、鑽探、挖掘、埋墳、建房、墾種和破壞林木、草皮等其他危害水利工程安全行為; (三)堤頂、壩頂行駛重型車輛以及在堤頂、壩頂泥濘期間,行駛非防汛搶險車輛; (四)非工程管理人員操作蓄水、輸水、泄水等設施,強行放水、挖渠破閘、攔渠堵水等。 第十二條重要水利工程和受益及影響范圍在兩個市(行署)以上的水利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託的單位負責管理;受益和影響范圍在一個市(行署)范圍內跨縣的水利工程,由市(行署)水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託的單位負責管理;受益和影響范圍在一個縣(市)范圍內的水利工程,由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託的單位負責管理。 第十三條農場、電力、林業、森工、交通、工礦、城建、水產等部門興建的水利工程自行管理,但應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利用國家水利投資和企事業資金共同興建的水利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託的單位負責管理。 第十四條水庫、灌溉、排水、堤防等水利工程可由管理單位和受益單位組成管理委員會,負責審查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工作計劃,制定有關管理制度,協調本管理區域內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重大問題。 第三章工程保護 第十五條水利工程及其附屬設施受國家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毀壞。 第十六條水利工程必須劃定保護范圍。堤防工程保護范圍根據《黑龍江省河道管理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劃定;水庫工程保護范圍為設計最高洪水位至分水嶺;其他水利工程保護范圍由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根據批準的設計和工程安全的需要,報經縣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圍相連地域劃定。劃定的水利工程保護范圍應樹立標志。水利工程保護范圍內的土地及其附著物的權屬不變,但應按本條例的規定使用。 第十七條禁止在排澇、輸水河道和渠道內設置影響行水的建築物、障礙物或種植高桿植物。 第十八條不準擅自在河灘、湖泊、蓄滯洪區、行洪區及水庫庫區內圍墾造田、修建建築物和其它工程設施。 第十九條禁止在水利工程保護范圍內擅自打井、鑽探、爆破、開溝、埋墳、挖築魚塘、采砂石、采礦、取土、亂伐林木、陡坡開荒及其他危害工程安全的活動。 第二十條飲水水源工程區禁止旅遊;飲水水源工程附近有旅遊區的,應採取保護措施,防止污染水質。 第二十一條禁止在限制航速的河段內超速行駛船舶。 第二十二條水庫保護范圍內的坡耕地,有水土流失危害的,必須採取等高種植、營造水土保持林等水土保持措施。 第二十三條禁止在河道、渠道、水庫等水域或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傾倒垃圾、廢渣、煤灰、殘土等廢棄物。 第二十四條在水利工程保護范圍內進行建設,應當符合水利工程安全的要求,設計方案應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按基本建設程序報批。建設工程確需阻斷或損壞堤壩、排灌渠道、涵閘、涵洞、渡槽、管道等水利工程的,建設單位必須事先將設計文件報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批准後,方可施工。凡對原有水利工程有不利影響或損害其效能的,建設單位應採取補救措施或予以補償。 第二十五條利用水利工程做公路、碼頭、貨場,應經水利工程主管部門批准。通車路面由公路管理單位負責維修養護;碼頭、貨場由使用單位或個人負責維修養護。 負責維修養護的單位和個人,應保持所利用水利工程的原有設計標准,或交納養護費,由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負責維修養護。 第四章工程利用 第二十六條有防洪任務的水庫、水電站、蓄滯洪區等蓄水工程,應當根據工程規劃設計和實際情況,由工程管理單位依據確保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制定防洪方案和防洪調度計劃,經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具有管轄權的防汛指揮部批准。 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必須嚴格執行經批準的防洪方案和防洪調度計劃,服從當地和上級人民政府防汛指揮部的調度和決定。未經原批准機關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擅自改變。 第二十七條發生超標准洪水或意外事故危及水利工程安全並與上級失去聯系時,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可按上級批準的方案,根據實際情況採取非常措施,保證水利工程安全,並通過一切可能途徑,向下游報警,通知群眾轉移。事後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八條位於行政區域邊界河道上水利工程運用,必須兼顧上、下游、左右岸的權益,局部服從整體,團結互讓,按照統一的水利規劃及有關協議執行。未經統一規劃和雙方協議,任何一方不得修建排水、阻水、引水和蓄水工程,不得單方改變水的現狀。 第二十九條水利工程供水應堅持統一調配,分級管理,保證重點,兼顧全面的原則,實行計劃用水,科學用水,節約用水。 第三十條用水單位必須提出用水計劃,與供水工程管理單位簽訂供用水合同。計劃內用水,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應按合同供應;因自然原因水源不足時,可酌減供水量。對超計劃用水和違反合同嚴重浪費水的用戶,供水工程管理單位可限量供水,直至停止供水。 第三十一條灌溉、排水工程主管部門應當完善渠系配套工程設施,做到能灌,能排,充分發揮工程效益。 第三十二條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在管好用好工程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開展多種經營,逐步提高自給能力。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三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一條、十九條規定的單位或個人,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賠償損失,限期採取補救措施,可以並處一百元至二千元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十七、十八、二十一條規定的單位或個人,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採取補救措施,可以並處一百元至三千元罰款。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責任人員,需要給予行政處分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處理建議,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機關處理。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二十三條規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三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賠償損失,限期採取補救措施,對責任人員可以並處一百元至五百元罰款。 第三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應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規定處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盜竊水利工程物資、器材、設備,破壞水利工程設施的,應依法從嚴懲處。 第三十七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當事人對治安管理處罰不服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八條發生工程防洪排澇現狀標准以下的洪水,因管理不善,造成損失的,應追究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責任。因發生超工程防洪排澇現狀標准洪水等不可抗力,造成損失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不承擔責任。 水利工程管理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 則 第三十九條本條例在執行中與國家有關規定有抵觸時,執行國家有關規定。 第四十條本條例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黑龍江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四十一條本條例自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⑤ 防洪法規定防洪工作按照流域或者區域實行什麼制度

防洪工作按照流域或者區域實行統一規劃、分級實施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制度

⑥ 泄洪區如何劃分 河道邊上什麼范圍內屬於泄洪區

每當有洪水來臨的時候,為了保障了多數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就會把洪水引導到地勢低窪和人煙稀少的地區,減少財產損失,這些地勢低窪和人煙稀少的地方就成為泄洪區。

而被劃分為泄洪區的地方,人口密度小可以完成迅速轉移將損失降低到最小,一般在泄洪前會把泄洪消息下發到泄洪區內進行資產和人員的轉移。

屬河流流域規劃的一部分,一般需先獨立進行,再與其他專業水利規劃結合。進行防洪規劃時,首先要對所在河流或地區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情況、洪水與歷史洪災等進行勘察、調研,獲取必要的資料,據以擬定比較方案。

包括主要防洪工程措施的規模,再結合綜合規劃,通過比較或優選,編制河流防洪、城市防洪、海岸防洪等規劃。

並選定主體防洪工程(如堤、河道整治、分洪工程、水庫等)和防洪非工程措施(如洪水預報警報系統、洪泛區管理、行洪道清障、洪水保險、防洪調度、超標准洪水緊急措施等)的規模。

在我國,國家為每條河流和湖泊都設定了泄洪區,在有洪水威脅時,國家會向泄洪區泄洪,保障人民的財產安全。國家規定泄洪區不可以開發為住宅工廠等一切建築。非法建築政府不給保障,但可以開發為農田!

(6)蓄滯洪區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規定:

第四章防洪區和防洪工程設施的管理

第二十九條防洪區是指洪水泛濫可能淹及的地區,分為洪泛區、蓄滯洪區和防洪保護區。

洪泛區是指尚無工程設施保護的洪水泛濫所及的地區。

蓄滯洪區是指包括分洪口在內的河堤背水面以外臨時貯存洪水的低窪地區及湖泊等。

防洪保護區是指在防洪標准內受防洪工程設施保護的地區。

洪泛區、蓄滯洪區和防洪保護區的范圍,在防洪規劃或者防禦洪水方案中劃定,並報請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批准後予以公告。

第三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防洪規劃對防洪區內的土地利用實行分區管理。

第三十一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防洪區安全建設工作的領導,組織有關部門、單位對防洪區內的單位和居民進行防洪教育,普及防洪知識。

提高水患意識;按照防洪規劃和防禦洪水方案建立並完善防洪體系和水文、氣象、通信、預警以及洪澇災害監測系統,提高防禦洪水能力;組織防洪區內的單位和居民積極參加防洪工作,因地制宜地採取防洪避洪措施。

第三十二條洪泛區、蓄滯洪區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地區和部門,按照防洪規劃的要求,制定洪泛區、蓄滯洪區安全建設計劃,控制蓄滯洪區人口增長,對居住在經常使用的蓄滯洪區的居民,有計劃地組織外遷,並採取其他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

因蓄滯洪區而直接受益的地區和單位,應當對蓄滯洪區承擔國家規定的補償、救助義務。國務院和有關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對蓄滯洪區的扶持和補償、救助制度。

國務院和有關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洪泛區、蓄滯洪區安全建設管理辦法以及對蓄滯洪區的扶持和補償、救助辦法。

第三十三條在洪泛區、蓄滯洪區內建設非防洪建設項目,應當就洪水對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影響和建設項目對防洪可能產生的影響作出評價,編制洪水影響評價報告,提出防禦措施。洪水影響評價報告未經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準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防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泄洪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⑦ 水利工程管理辦法

水利工程管理辦法有:

1.河道、分滯洪區堤防的管理范圍從堤腳量起,堤防內5米至20米,堤防外10米至30米;安全保護范圍為堤腳以外50米至100米。

2.水庫庫區管理范圍為正常蓄水位或水庫周圍移民線或土地征購線以下的面積;安全保護范圍為校核洪水位線順山坡向上延伸20米至100米。

3.有堤防渠道的管理范圍為兩岸堤防之間的水域、渠邊、堤防及護渠地;無堤防渠道的管理范圍為水域、渠邊及護渠地。

⑧ 國家應急管理的法律、法規

省級總體應急預案 1.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 天津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 河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4.山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5. 內蒙古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6. 遼寧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7. 吉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8.黑龍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9. 上海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0. 江蘇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1. 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2. 安徽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試行) 13. 福建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4. 江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5.山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6.河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7. 湖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8. 湖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9.廣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0. 廣西壯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簡本) 21. 海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2. 重慶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3. 四川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4.貴州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5.雲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6.西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7. 陝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8. 甘肅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9. 青海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0.寧夏回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國家專項應急預案 1. 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2.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 3. 國家地震應急預案 4.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5. 國家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 6. 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7. 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預案 8. 國家處置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應急預案 9. 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 10. 國家處置城市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11. 國家處置電網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 12.國家核應急預案 13.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14.國家通信保障應急預案 15.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16.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 17. 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 18. 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9.國家糧食應急預案(待發布) 20.國家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待發布) 21.國家涉外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待發布)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2007年8月30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自然災害類 ·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 水法 · 防汛條例 ·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 · 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 · 防沙治沙法 · 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 · 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 · 防震減災法 · 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 · 森林法 · 森林防火條例 ·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 森林法實施條例 · 草原防火條例 · 自然保護區條例 ·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 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事故災難類 ·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 建築法 · 消防法 · 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 · 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 ·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 工傷保險條例 ·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 道路運輸條例 · 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 漁業船舶檢驗條例 · 河道管理條例 · 海上交通安全法 · 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條例 · 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 · 電力監管條例 · 電信條例 ·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 環境保護法 · 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 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 大氣污染防治法 ·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 水污染防治法 ·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 海洋環境保護法 · 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 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 ·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公共衛生事件類 ·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 · 傳染病防治法 · 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 食品衛生法 ·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 動物防疫法 · 國境衛生檢疫法 ·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 植物檢疫條例 · 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 社會安全事件類 · 民族區域自治法 · 戒嚴法 · 人民警察法 · 集會遊行示威法 · 監獄法 · 信訪條例 · 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 · 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 · 殯葬管理條例 · 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 中國人民銀行法 · 商業銀行法 · 保險法 · 證券法 · 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 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 · 預備役軍官法 · 領海及毗連區法 · 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 國防交通條例 · 民兵工作條例 · 民用運力國防動員條例 · 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 價格法 · 農業法 ·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 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 · 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 · 種子法 · 野生動物保護法 · 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 · 農葯管理條例 · 獸葯管理條例 ·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 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採納哦

⑨ 黑龍江省河道移遷有哪些條例

黑龍江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 (1991年7月6日黑龍江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水利工程的保護和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發揮水利工程綜合效益,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全省范圍內的水庫、閘壩、堤防、機電排灌站、水輪泵站、水電站、機電井、引水、灌溉、排水、蓄滯洪區和河道整治等水利工程及其附屬設施。 第三條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組織實施本條例。 行政公署和市、縣(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 省國營農場總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負責本系統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健全水利工程管理機構,配備專業管理人員。 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職責是: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規定,負責水利工程的檢查觀測,掌握水利工程運行狀態;及時維修養護,保持水利工程完整,制止破壞水利工程設施行為;制定和執行調度運用方案,保證水利工程設施正常運行,充分發揮效益。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干預和阻撓水利工程管理人員履行職責。 第五條 水利工程管理貫徹安全第一的方針,在保證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工程效益。 水利工程管理實行統一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專業管理和群眾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水利工程的義務和制止、檢舉損害水利工程行為的權利。 第七條 對在水利工程管理、用水管理和搶險救災等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工程管理 第八條 興建水利工程必須為管理運行創造條件,明確管理體制,劃定管理和保護范圍,配套建設監測、通訊、動力、交通、房屋等管護基礎設施。 第九條 已建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圍用地,由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與該工程有關部門協商後,報工程所在地縣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明確邊界,樹立標志,發給《土地使用證》。 列入國家基本建設計劃的水庫、閘壩等水利工程及管理用范圍地,按土地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辦理用地審批手續。涉及森林資源的,依照森林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辦理。 群眾興辦的堤防、灌溉、排水等水利工程及管理范圍用地,由所在市、縣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調劑解決,並按規定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凡經縣以上人民政府劃定的管理范圍內的土地,由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管理和使用,用於營造種植工程防護林、草,防汛搶險和管理設施建設。 第十條 水利工程管理范圍按照下列標准劃定: (一)江河堤防管理范圍按《黑龍江省河道管理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劃定; (二)湖泊和蓄滯洪區堤防按設計標准斷面迎水坡堤腳外不小於五十米,背水坡堤腳外不小於三十米; (三)護岸工程從岸肩向後不小於三十米; (四)水庫主體工程周圍,大型水庫不小於五百米,中型水庫不小於三百米,小型水庫不小於一百米,水庫大壩上游至設計最高洪水位; (五)攔河壩(閘)上下游不小於三百米,左右岸不小於一百米; (六)乾渠的渠坡坡腳外不小於十米,支渠的渠坡坡腳外不小於五米; (七)擋水、泄水、引水、提水設施和電站廠房等建築物邊線以外不小於五十米。 第十一條 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損毀堤壩、涵閘、抽水站、水電站等水利工程建築物和防汛設施,水文、水工、地質監測設施以及通信照明等設施; (二)扒口、取土、打井、鑽探、挖掘、埋墳、建房、墾種和破壞林木、草皮等其他危害水利工程安全行為; (三)堤頂、壩頂行駛重型車輛以及在堤頂、壩頂泥濘期間,行駛非防汛搶險車輛; (四)非工程管理人員操作蓄水、輸水、泄水等設施,強行放水、挖渠破閘、攔渠堵水等。 第十二條 重要水利工程和受益及影響范圍在兩個市(行署)以上的水利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託的單位負責管理;受益和影響范圍在一個市(行署)范圍內跨縣的水利工程,由市(行署)水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託的單位負責管理;受益和影響范圍在一個縣(市)范圍內的水利工程,由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託的單位負責管理。 第十三條 農場、電力、林業、森工、交通、工礦、城建、水產等部門興建的水利工程自行管理,但應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利用國家水利投資和企事業資金共同興建的水利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託的單位負責管理。 第十四條 水庫、灌溉、排水、堤防等水利工程可由管理單位和受益單位組成管理委員會,負責審查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工作計劃,制定有關管理制度,協調本管理區域內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重大問題。 第三章 工程保護 第十五條 水利工程及其附屬設施受國家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毀壞。 第十六條 水利工程必須劃定保護范圍。堤防工程保護范圍根據《黑龍江省河道管理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劃定;水庫工程保護范圍為設計最高洪水位至分水嶺;其他水利工程保護范圍由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根據批準的設計和工程安全的需要,報經縣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圍相連地域劃定。劃定的水利工程保護范圍應樹立標志。水利工程保護范圍內的土地及其附著物的權屬不變,但應按本條例的規定使用。 第十七條 禁止在排澇、輸水河道和渠道內設置影響行水的建築物、障礙物或種植高桿植物。 第十八條 不準擅自在河灘、湖泊、蓄滯洪區、行洪區及水庫庫區內圍墾造田、修建建築物和其它工程設施。 第十九條 禁止在水利工程保護范圍內擅自打井、鑽探、爆破、開溝、埋墳、挖築魚塘、采砂石、采礦、取土、亂伐林木、陡坡開荒及其他危害工程安全的活動。 第二十條 飲水水源工程區禁止旅遊;飲水水源工程附近有旅遊區的,應採取保護措施,防止污染水質。 第二十一條 禁止在限制航速的河段內超速行駛船舶。 第二十二條 水庫保護范圍內的坡耕地,有水土流失危害的,必須採取等高種植、營造水土保持林等水土保持措施。 第二十三條 禁止在河道、渠道、水庫等水域或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傾倒垃圾、廢渣、煤灰、殘土等廢棄物。 第二十四條 在水利工程保護范圍內進行建設,應當符合水利工程安全的要求,設計方案應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按基本建設程序報批。建設工程確需阻斷或損壞堤壩、排灌渠道、涵閘、涵洞、渡槽、管道等水利工程的,建設單位必須事先將設計文件報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批准後,方可施工。凡對原有水利工程有不利影響或損害其效能的,建設單位應採取補救措施或予以補償。 第二十五條 利用水利工程做公路、碼頭、貨場,應經水利工程主管部門批准。通車路面由公路管理單位負責維修養護;碼頭、貨場由使用單位或個人負責維修養護。 負責維修養護的單位和個人,應保持所利用水利工程的原有設計標准,或交納養護費,由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負責維修養護。 第四章 工程利用 第二十六條 有防洪任務的水庫、水電站、蓄滯洪區等蓄水工程,應當根據工程規劃設計和實際情況,由工程管理單位依據確保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制定防洪方案和防洪調度計劃,經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具有管轄權的防汛指揮部批准。 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必須嚴格執行經批準的防洪方案和防洪調度計劃,服從當地和上級人民政府防汛指揮部的調度和決定。未經原批准機關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擅自改變。 第二十七條 發生超標准洪水或意外事故危及水利工程安全並與上級失去聯系時,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可按上級批準的方案,根據實際情況採取非常措施,保證水利工程安全,並通過一切可能途徑,向下游報警,通知群眾轉移。事後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八條 位於行政區域邊界河道上水利工程運用,必須兼顧上、下游、左右岸的權益,局部服從整體,團結互讓,按照統一的水利規劃及有關協議執行。未經統一規劃和雙方協議,任何一方不得修建排水、阻水、引水和蓄水工程,不得單方改變水的現狀。 第二十九條 水利工程供水應堅持統一調配,分級管理,保證重點,兼顧全面的原則,實行計劃用水,科學用水,節約用水。 第三十條 用水單位必須提出用水計劃,與供水工程管理單位簽訂供用水合同。計劃內用水,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應按合同供應;因自然原因水源不足時,可酌減供水量。對超計劃用水和違反合同嚴重浪費水的用戶,供水工程管理單位可限量供水,直至停止供水。 第三十一條 灌溉、排水工程主管部門應當完善渠系配套工程設施,做到能灌,能排,充分發揮工程效益。 第三十二條 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在管好用好工程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開展多種經營,逐步提高自給能力。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一條、十九條規定的單位或個人,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賠償損失,限期採取補救措施,可以並處一百元至二千元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十七、十八、二十一條規定的單位或個人,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採取補救措施,可以並處一百元至三千元罰款。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責任人員,需要給予行政處分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處理建議,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機關處理。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二十三條規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賠償損失,限期採取補救措施,對責任人員可以並處一百元至五百元罰款。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應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規定處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盜竊水利工程物資、器材、設備,破壞水利工程設施的,應依法從嚴懲處。 第三十七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當事人對治安管理處罰不服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八條 發生工程防洪排澇現狀標准以下的洪水,因管理不善,造成損失的,應追究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責任。因發生超工程防洪排澇現狀標准洪水等不可抗力,造成損失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不承擔責任。 水利工程管理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九條 本條例在執行中與國家有關規定有抵觸時,執行國家有關規定。 第四十條 本條例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黑龍江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四十一條 本條例自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⑩ 什麼叫行洪區,洪泛區,蓄滯洪區

1、行洪區是指主河槽與兩岸主要堤防之間的窪地,歷史上是洪水走廊,現有低標准堤防保護的區域。遇較大洪水時,必須按規定的地點和寬度開口門或按規定漫堤作為泄洪通道。

2、洪泛區指江河兩岸、湖周海濱易受洪水淹沒的區域。歷史上洪水泛濫形成的沖積平原,或稱洪泛平原。在大河流的中下游多有人口眾多、經濟發達、財富密集的沖積平原。

3、蓄滯洪區主要是指河堤外洪水臨時貯存的低窪地區及湖泊等,其中多數歷史上就是江河洪水淹沒和蓄洪的場所。蓄滯洪區包括行洪區、分洪區、蓄洪區和滯洪區。

(10)蓄滯洪區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洪泛區管理:

在洪泛區區劃的基礎上,通過頒布法令、條例或其他方式,對區內土地使用和建築物的修建使用等實施管理,並繪制標明分區圖以供使用。洪泛區管理的內容一般包括:

①在開發區採取減少洪水災害損失的措施。

②限制與洪水危險不相適應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③對減少洪災損失和土地利用等進行綜合安排。

④保持洪泛區的行洪、滯洪的作用等。

熱點內容
法學專業情書 發布:2025-07-12 20:26:09 瀏覽:253
勞動法法條解釋 發布:2025-07-12 20:16:01 瀏覽:429
出納刑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2 20:15:04 瀏覽:840
經濟法中高級管理人員指哪些 發布:2025-07-12 19:59:51 瀏覽:828
2016年民商法排名 發布:2025-07-12 19:59:01 瀏覽:228
道德與法治題目 發布:2025-07-12 19:48:11 瀏覽:317
龍崗有什麼廠按勞動法不上夜班的 發布:2025-07-12 19:46:29 瀏覽:458
百萬網名民法 發布:2025-07-12 19:45:41 瀏覽:191
宜昌知名律師 發布:2025-07-12 19:40:29 瀏覽:543
定遠律師咨詢 發布:2025-07-12 19:40:28 瀏覽: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