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最新版贈與公證條例

最新版贈與公證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1-04 02:49:00

A. 民法典規定贈予財產協議是否需要公證

《民法典》規定贈與財產協議是不需要公證的,只要符合下列法定有效條件就是有效的: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合同當事人是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人;贈與合同的內容不得違反公序良俗;贈與合同形式符合法律相關要求;法定其他有效條件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B. 如何辦理贈與公證

(一)辦理贈與公證由贈與人住所地或贈與行為發生地公證處受理。贈與不動產的,也可由不動產所在地公證處受理。
(二)辦理贈與公證申情人應提交下列證件和材料:
1、贈與人的身份證件(居民身份證、戶口簿、護照、通行證復印件);
2、贈與書;
3、贈與物清單及所有權證明,如房產證、存單等;
4、贈與物為共有財產的,應提供共有人同意將財產贈與他人的書面意見;贈與物為集體所有的,應提交該集體組織成員同意贈與的書面意見;贈與物為全民所有的,應提交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批准贈與的文件。
【法律依據】
《公證法》第二十五條,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辦理公證,可以向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行為地或者事實發生地的公證機構提出。
申請辦理涉及不動產的公證,應當向不動產所在地的公證機構提出;申請辦理涉及不動產的委託、聲明、贈與、遺囑的公證,可以適用前款規定。

C. 贈與協議一定要公證嗎

贈與協議是否需要公證,法律沒有強制性規定,是否公證由當事人自主決定。如果申請公證的,要如實說明公證事項,並且提供真實、合法、充分的證明材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二十五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辦理公證,可以向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行為地或者事實發生地的公證機構提出。申請辦理涉及不動產的公證,應當向不動產所在地的公證機構提出;申請辦理涉及不動產的委託、聲明、贈與、遺囑的公證,可以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七條
申請辦理公證的當事人應當向公證機構如實說明申請公證的事項的有關情況,提供真實、合法、充分的證明材料;提供的證明材料不充分的,公證機構可以要求補充。公證機構受理公證申請後,應當告知當事人申請公證事項的法律意義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後果,並將告知內容記錄存檔。

D. 民法典規定贈與合同公證書有誤怎麼辦

《民法典》規定贈與合同公證書有誤的,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出具該公證書的公證機構提出復查。公證書的內容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的,公證機構應當撤銷該公證書並予以公告,該公證書自始無效;公證書有其他錯誤的,公證機構應當予以更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三十九條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認為公證書有錯誤的,可以向出具該公證書的公證機構提出復查。公證書的內容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的,公證機構應當撤銷該公證書並予以公告,該公證書自始無效;公證書有其他錯誤的,公證機構應當予以更正。

E. 贈與合同要怎麼公證才能生效

贈與合同並不需要公證即可生效。贈與合同是實踐合同,也就是要實際交付贈與財產贈與合同才生效。
合同法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但是,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就不能撤銷贈與。
(一)辦理贈與公證由贈與人住所地或贈與行為發生地公證處受理。贈與不動產的,也可由不動產所在地公證處受理。
(二)辦理贈與公證申情人應提交下列證件和材料:
1、贈與人的身份證件(居民身份證、戶口簿、護照、通行證復印件);
2、贈與書;
3、贈與物清單及所有權證明,如房產證、存單等;
4、贈與物為共有財產的,應提供共有人同意將財產贈與他人的書面意見;
贈與物為集體所有的,應提交該集體組織成員同意贈與的書面意見;贈與物為全民所有的,應提交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批准贈與的文件。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條,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請求交付。
依據前款規定應當交付的贈與財產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F. 民法典規定贈與合同公證需要什麼材料

贈與合同公證需要以下這些材料:
1. 贈與人的身份證件(居民身份證、戶口簿、護照、通行證復印件);
2. 贈與書;
3. 贈與物清單及所有權證明,如房產證、存單等;
4. 贈與物為共有財產的,應提供共有人同意將財產贈與他人的書面意見;贈與物為集體所有的,應提交該集體組織成員同意贈與的書面意見;贈與物為全民所有的,應提交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批准贈與的文件。
《民法典》(2021.1.1生效)第六百五十九條_贈與財產辦理有關法律手續。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或者其他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G. 民法典規定辦理贈與合同公證需要什麼材料

《民法典》規定辦理贈與合同公證需要的材料有:當事人的身份、申請辦理該項公證的資格以及相應的權利;提供的文書內容是否完備,含義是否清晰,簽名、印鑒是否齊全;提供的證明材料是否真實、合法、充分;申請公證的事項是否真實、合法;法定其他材料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二十八條
公證機構辦理公證,應當根據不同公證事項的辦證規則,分別審查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身份、申請辦理該項公證的資格以及相應的權利;
(二)提供的文書內容是否完備,含義是否清晰,簽名、印鑒是否齊全;
(三)提供的證明材料是否真實、合法、充分;
(四)申請公證的事項是否真實、合法。

H. 民法典規定財產贈與公證是否可以撤銷

《民法典》規定財產贈與公證後在以下條件是可以撤銷的,如: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可以撤銷;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近親屬的合法權益的可以撤銷;法定其他可撤銷事由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六百六十三條
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近親屬的合法權益;
(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I. 辦理贈與公證需要什麼手續,如何辦理贈與公證

魏國鵬律師解答:您好,房產贈與是指房屋所有人將房屋所有權無償贈給他人的行為。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房屋贈與當事人須提交房屋所有權證、贈與合同等書面證件,到房地產交易管理部門辦理正式的房屋所有權變更登記手續後,房產贈與行為才具有法律效力。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房屋贈與必須辦理公證手續。 贈與公證手續: 贈與公證是國家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證明產權人將個人所有的財產無償地贈送給他人的行為的真實性、合法性的活動。 一、辦理贈與公證由贈與人住所地或贈與行為發生地公證處受理。贈與不動產的,也可由不動產所在地公證處受理。 二、辦理贈與公證申情人應提交下列證件和材料: 1. 贈與人的身份證件(居民身份證、戶口簿、護照、通行證復印件); 2. 贈與書; 3. 贈與物清單及所有權證明,如房產證、存單等; 4. 贈與物為共有財產的,應提供共有人同意將財產贈與他人的書面意見;贈與物為集體所有的,應提交該集體組織成員同意贈與的書面意見;贈與物為全民所有的,應提交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批准贈與的文件; 三、贈與書的主要內容: 1. 贈與人與受贈人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和家庭住址; 2. 贈與人與受贈人的關系; 3. 贈與的理由; 4. 被贈與標的物的名稱、數量和基本狀況、座落地點; 5. 贈與人對贈與行為的意思表示; 6. 贈與人在贈與書上簽名或蓋章、簽名日期。

J. 民法典規定公證過的贈與合同怎麼撤銷

《民法典》規定公證過的贈與合同只能向法院或仲裁機構申請撤銷。法定可撤銷贈與合同的情形有: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近親屬的合法權益的可以撤銷;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可以撤銷;法定其他可撤銷情形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六百六十三條
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近親屬的合法權益;
(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法律講堂文史版央視網 發布:2025-07-09 20:40:53 瀏覽:534
中美法官的地位 發布:2025-07-09 19:50:43 瀏覽:430
全國司法會議 發布:2025-07-09 19:50:43 瀏覽:540
道德的價值目標 發布:2025-07-09 19:48:31 瀏覽:526
招行司法凍結 發布:2025-07-09 19:48:30 瀏覽:18
司法所劃歸 發布:2025-07-09 19:43:36 瀏覽:582
司法e通網址 發布:2025-07-09 19:43:23 瀏覽:299
夫妻離異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9 19:42:32 瀏覽:11
法律服務實事案例 發布:2025-07-09 19:27:24 瀏覽:125
中華會計網2019中級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07-09 19:23:42 瀏覽: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