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犬條例
1. 棗庄市養犬管理規定 棗庄養犬管理辦法
棗庄市養犬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養犬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狂犬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公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凡在我省境內養犬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養犬管理應採取管理、免疫和捕殺相結合的綜合措施,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切實做好狂犬病預防控制工作。
第四條養犬管理工作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農業、公安、衛生部門分工負責,密切協作。
農業部門負責對城鄉所有養犬進行免疫注射、登記、掛牌和發放免疫證,負責獸用狂犬病疫苗的研製、生產和供應,並負責犬類狂犬病的疫情監測工作和進出口犬的檢疫和免疫;
公安部門負責縣以上城市(包括縣城)養犬的審批和違章養犬的處理;衛生部門負責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研製、生產、供應和疫苗注射、病人治療搶救,以及疫情監測工作。
第五條縣以上城市(包括縣城)、工礦區、游覽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港口、車站和機場周圍嚴禁養犬;縣以下農村限制養犬,限制范圍和原則由縣(市)人民政府確定。
第六條在禁養區內,機關、部隊和重要工廠、倉庫飼養警衛用犬,科研、教學、醫療衛生單位飼養試驗用犬,必須經主管部門同意,報所在地的縣(市、區)公安部門審批,發給准養證後,方可飼養。
第七條農村養犬,需由村(居)民委員會出具證明,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批,發給准養證後,方可飼養。
第八條經批准飼養的犬,一律實行拴養或圈養,禁養區內禁止進行養犬交易。
第九條經批准飼養的犬,必須定期接受狂犬病疫苗注射,包括:
(1)滿兩個半月齡的幼犬;
(2)免疫後滿一年的養犬。
對接受免疫注射的養犬,由免疫注射部門進行登記、掛牌、並發給免疫證,每隻每次收費五元。
第十條飼養人應妥善保管准養證和免疫證,不得轉讓或冒用。如有損毀或遺失,應及時向發證機關申請補發。
第十一條外貿、供銷、商業部門應憑有效免疫證和犬牌收購活狗、狗皮,同時收回養犬准養證、免疫證和犬牌。
第十二條凡未掛犬牌和未實行拴養圈養的犬,一律視為野犬進行捕殺。在城市,由公安部門負責捕殺,農業、衛生等部門應積極配合;在農村,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捕殺。任何公民均有權捕殺。
第十三條任何公民發現狂犬,應立即捕殺並向有關部門報告。
第十四條負責狂犬病疫情監測工作的農業、衛生部門,一旦發現狂犬病,必須及時採取防治措施,迅速逐級上報,同時向公安部門通報有關情況。
第十五條狂犬病疫情發生後,當地人民政府應立即組織有關部門採取預防和控制措施,對疫點周圍五公里以內范圍的養犬一律捕殺;對十五公里以內范圍的養犬施行緊急免疫注射;對被犬咬傷的人員,應立即做好傷口處理,並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對被狂犬咬傷的家畜,要立即處理傷口,並注射畜用狂犬病疫苗。
第十六條對捕殺的狂犬和因狂犬病死亡的家畜,一律進行焚燒處理,嚴禁出售、食用。
第十七條養犬咬傷人或家畜後,飼養人或管理人應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十八條對執行本辦法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應給予表彰獎勵。
第十九條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處罰:
(1)未領取准養證私自養犬的,在禁養區內由公安部門強行捕殺,並處以五十元罰款;在縣以下農村,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捕殺或令其補辦手續,並處以三十元罰款。
(2)不接受定期免疫注射的,除限期進行免疫注射外,並處以十元罰款。
(3)未實行拴養、圈養或偽造、冒用准養證、免疫證和犬牌的,由公安部門或鄉、鎮人民政府責成改正、補辦牌證,並處以三十元罰款。
罰款一律上交地方財政。
第二十條拒絕或阻撓養犬管理部門和工作人員執行公務的,由公安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養犬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對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者,其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本辦法由省衛生廳會同省公安廳、省農業廳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一九八五年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的《山東省家犬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2. 紹興養犬管理條例
紹興市對養犬實行嚴格管控、禁限結合的原則,限養區內禁止飼養烈性犬、大型犬,嚴格限制犬只養殖場設置,《紹興市養犬管理辦法》明確了養犬管理有關部門的工作職責。
紹興養犬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加強城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維護社會公共秩序,保障公民人身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浙江省動物防疫條例》及《紹興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城鎮建成區為限制養犬區域(簡稱限養區)。限養區的具體范圍由各區、縣(市)人民政府確定並公布。
本市限養區范圍內單位和個人的養犬行為,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對養犬實行嚴格管控、禁限結合的原則。限養區內禁止飼養烈性犬、大型犬,嚴格限制犬只養殖場設置。
第四條 養犬管理有關部門工作職責:
建立由綜合執法、公安、農業農村、衛生健康、市場監管和其他有關部門組成的養犬管理工作協調機制,明確任務分工。
(一)綜合執法部門負責養犬的登記、辦牌,犬只留檢、周轉(收容)場所的設置,狂犬、流浪犬、無主犬、無證犬的處置及違規養犬行為的查處;牽頭修訂和完善養犬管理相關制度,受理養犬管理方面的投訴和舉報,並督促有關部門處理;開展養犬管理工作宣傳活動,統一製作犬只標牌資料;定期組織召開協調機制會議,及時通報情況信息,研究部署相關工作。
(二)公安部門負責確定並公布烈性犬、大型犬的體型標准和種類;負責查處打擊因犬引發的違反治安管理和犯罪行為,配合有關部門開展相關執法和應急處置工作。
(三)農業農村部門負責犬類狂犬病的疫苗免疫、監測,加強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負責發放犬類免疫證,做好犬只集中飼養和無害化處理等場所(包括犬只周轉、收容場所)以及犬診療機構的審查許可工作;負責對犬只無害化處理進行技術指導。
(四)衛生健康部門負責人用狂犬病疫苗注射、犬傷處置、狂犬病人搶救治療、人類狂犬病疫情監測及衛生宣傳教育工作,加強犬傷規范化處置。
(五)市場監管部門負責對涉犬經營單位依法進行登記和監督管理,對違法違規經營行為進行查處。
(六)財政部門負責養犬管理工作中涉及全市范圍的宣傳、公益廣告製作及各類標牌資料等費用的統籌保障。
(七)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負責犬只周轉(收容)場所設置用地的協調保障。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和濱海新城管委會負責落實養犬管理屬地責任,做好本區域內養犬管理各項工作。
第五條 實行養犬登記掛牌制度,按下列規定進行申請登記:
需要養犬的單位或個人,須攜帶犬主身份證件和犬只,到設有免疫、登記、辦牌一站式服務點的寵物醫院、獸醫診療機構進行獸用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種和電子晶元植入,繳納費用後領取犬只登記牌,做到一犬一牌一號。犬只需要再次接種疫苗的,犬主憑犬只登記牌即可實施接種。對不符合條件的犬只,由犬主自行處置,不得飼養。
犬只登記牌信息包括:犬主姓名、住址、聯系方式,犬只類型及編號。電子晶元信息除上述登記信息外,還應記錄犬只接種免疫的相關信息。
綜合執法部門應會同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行業規范管理,對全市范圍內的寵物醫院、獸醫診療機構開展調查登記。經審核可以從事免疫、登記、辦牌一站式服務的單位,應設立明顯標牌並向社會公布。當地行政執法部門要定期開展檢查,對檢查不合格的單位依法予以處罰。
第六條 實行文明養犬,遵守下列規定:
(一)犬主應當將犬只登記牌系掛在犬只頸部,不得隨意摘下、塗改。
(二)犬只出戶時,犬主應當對其採取戴嘴套、束犬鏈(繩)等措施,由成年人牽領並注意避讓他人,犬只在戶外的排泄物,攜犬人應立即清除。
(三)不得攜帶除導盲犬以外的犬只進入以下區域:風景名勝區、名人故居等保護區域;歷史文化街區的公共區域;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影劇院、展覽館、體育館、商場、餐館、車站、碼頭等公共場所。不得攜帶除導盲犬以外的犬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四)養犬行為不得干擾他人正常生活。
(五)犬只死亡、遺失或宰殺的,應在30日內到一站式服務點注銷登記。犬只異常死亡的,應當立即報告屬地農業農村部門。
(六)發生犬只傷人事件的,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七條 各區、縣(市)和濱海新城應當設立犬只周轉(收容)場所。經同意設立的周轉(收容)場所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外;
(二)與居民居住點距離在500米以上;
(三)面積不小於200平方米,犬只收容量不少於100隻;
(四)場舍結構牢固,外牆高度在3米以上;
(五)根據條件配備必要的通風、清洗、消毒、排污等設施。
第八條 綜合執法部門應會同公安、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執法檢查。加大對違規養犬、養犬行為不規范、非法犬只養殖和診療、非法銷售犬只及犬只用品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堅決依法查處非法犬只交易場所和非法犬只診療機構。
第九條 綜合執法部門應加強對狂犬、流浪犬、無主犬、無證犬的處置,防止發生犬只傷人事件,可探索開展抓捕外包和犬只愛心領養的社會化運作模式,並負責社會化運作的指導、監督工作。
對限養區內被遺棄、走失或未及時辦理免疫注射等手續的犬只,綜合執法部門將統一按無證犬進行捕捉、收容並做好飼養、消毒等管理工作。
犬只收容的期限為10個工作日,超過期限未認領的犬只,綜合執法部門在農業農村部門的專業技術指導下,定期實行無害化處理。
第十條 綜合執法部門要加強文明養犬的宣傳,高度重視涉及犬類的社會輿情動向,利用電視、電台、報刊、網路等媒體做好文明養犬宣傳引導,定期曝光不文明養犬行為。
第十一條 飼養犬只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警告後不改正或放任犬只恐嚇他人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驅使犬只傷害他人的,依法給予拘留、罰款。
第十二條 在限養區內飼養烈性犬、大型犬的,由綜合執法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並處沒收犬只。
第十三條 養犬管理過程中,當事人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四條 本辦法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原《紹興市區犬類管理暫行辦法》(紹政發〔2014〕38號)同時廢止。
3. 2025年上海犬類管理辦法
2025年上海犬類管理辦法包含核心管理要求、違規處罰、特色模式及注意事項等內容:
- 核心管理要求:犬只出生滿3個月須接種狂犬病疫苗並植入電子標識,領取《免疫證明》;養犬需提供身份證明、免疫證明、犬只照片,辦理《養犬登記證》並年檢,城市化區域實行「一戶一犬」;個人禁止飼養《上海市禁止個人飼養烈性犬只目錄》中的犬種。禁止攜帶犬只進入餐飲、商場等場所(導盲犬除外);外出須牽繩,大型犬佩戴嘴套,及時清理糞便。
- 違規處罰措施:未牽繩、違規進入公共場所等行為,首次警告,再次處20 - 200元罰款;烈性犬違規飼養或犬只傷人,最高可處10日拘留及1000元罰款。多次違規者可能納入個人徵信,限制養犬資格。
- 特色管理模式:部分小區成立「養犬自治小組」,推行「文明養犬公約」;閔行等區試點「麥道」公眾號預約免疫,同步辦理登記,電子檔案記錄犬只信息,實現跨部門數據共享。
- 注意事項:農村地區登記犬只免收狂犬病免疫費,城市區域需按標准繳納。犬只傷人後,養犬人須立即送傷者就醫並墊付費用,閔行區設有專門犬傷門診。
此外,禁養犬只除24種烈性犬及雜交犬外,重點管理區域還禁止飼養成年體高超過35厘米的犬只。政策以《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及2025年最新修訂內容為准,養犬人可通過公安、農業農村部門官網查詢細則。
4. 許昌文明條例禁養犬只規定(文明養犬法律法規出台時間)
一、許昌市養犬管理暫行規定規定,在城市飼養犬只時,必須在物業管理區域內遵守相關法規,不得飼養禁養名錄中的犬種,同時需對犬只進行妥善照顧,不得虐待或遺棄。
二、《許昌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第十二條對城市飼養犬只的行為進行了具體規定:
1. 禁止在物業管理區域內飼養已被列入禁養名錄的犬種。
2. 禁止虐待或遺棄犬只。
相關解讀:
《許昌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第十二條明確了城市居民在飼養犬只時應遵守的兩個主要原則。其中,物業管理區域內禁止飼養的犬種包括河南省公安廳、畜牧局和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2018年12月6日聯合發布的通知中列出的40種烈性犬和10種大型犬。此外,任何站立高度超過55厘米的犬只也納入禁養范圍。
法律責任:
違反《許昌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的,由公安機關執行處罰。具體包括:
- 在物業管理區域內飼養禁養名錄中犬種的,公安機關將沒收該犬只,並處以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條亦規定,若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動物的飼養人或管理人將承擔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