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新疆森林防火條例

新疆森林防火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1-15 07:30:30

① 森林防火條例是哪一年發布的

2008年12月1日。《森林防火條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制定的,為了有效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該條例於2008年11月19日國務院第36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2008年12月1日發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共計六章56條。

② 新疆森林草原防滅火三個專項行動是什麼

森林草原撲火指揮十個嚴禁:一、嚴禁不懂打火的人指揮打火,未經專業培訓、缺乏實戰經驗的指揮員不得直接指揮撲火行動。二、嚴禁地方部門領導或鄉鎮領導在現場指揮部成立後擔任總指揮(不包括火情早期處理)。三、嚴禁行政指揮代替專業指揮。四、嚴禁多頭指揮、各行其是、各自為戰。五、嚴禁現場指揮部和指揮員未經火場勘察、態勢研判和安全風險評估直接部署力量、展開撲火行動。六、嚴禁在火勢迅猛的火頭正前方和從山上向山下,以及梯形可燃物分布明顯地域直接部署力量。七、嚴禁指揮隊伍從植被垂直分布、易燃性強、郁閉度大的地段接近火場。八、嚴禁指揮隊伍盲目進入陡坡、山脊線、草塘溝、山谷、山岩凸起地形、鞍部、山體滑坡和滾石較多地域等危險地形,以及易燃灌木叢、草甸、針葉幼樹林、高山竹林等危險可燃物分布集中區域冒然直接撲火。九、嚴禁在未預設安全區域和安全撤離路線情況下組織隊伍撲火。十、嚴禁組織隊伍在草塘溝、懸崖陡坡下方、可能二次燃燒的火燒跡地、火場附近的密林等區域休整宿營。
《森林防火條例》
第三條森林防火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
第四條國家森林防火指揮機構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全國的森林防火工作。
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森林防火的監督和管理工作,承擔國家森林防火指揮機構的日常工作。
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有關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五條森林防火工作實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實際需要設立的森林防火指揮機構,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本行政區域的森林防火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森林防火的監督和管理工作,承擔本級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的日常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有關的森林防火工作。

③ 森林防火活動

森林防火知識問答
一、何謂森林火災?發生森林火災的"三大要素"是什麼?如何劃分災害等級?
森林火災是指在森林燃燒中,失去人為控制,對森林產生破壞性作用的一種自由燃燒現象。 發生森林火災的"三大要索"是指:森林可燃物、氣象條 件和火源。以上三個因素同時具備。則發生森林火災,若其中有一個因素不具備條件,則不發生森林火災。 我國《森林防火條例》中規定,森林火災分為4個等級。 1.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積不足1公頃。 2.一般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公頃以上不足一百公頃。3.重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00公頃以上不足 1000公頃。 4.特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000公頃以上。
二、何渭森林可燃物?它們是怎樣分類的?
森林中所包含的有機物質都可以燃燒,通稱為森林可燃物。一般可分為:
地下可燃物--指枯枝落葉層以下半分解或分解的腐植質、泥炭和樹根等。由地下可燃物燃燒 而形成的火叫做"地下火"。"地下火"特點是燃燒速度慢,燃燒時間長,溫度高, 不易撲救,對林木損失較大。
地表可燃物--指枯枝落葉層以上到1.5米以內的所有可燃物。包括枯枝落葉、雜草、矮灌、幼樹、倒木、伐根等。由地表可燃物燃燒形成的火叫做"地表火"。"地表火"比地下火燃燒速度快,比較容易撲滅。
林中可燃物--指距地1.5米以上的可燃物。包括喬木的枝幹、枯木等。由林中可燃物燃燒形成的火叫做"樹冠火"。"樹冠火"不易撲救,在有大風的作用下,易形成狂燃大火或產生"飛火"、"火旋風"、"火暴"等。
三、造成森林火災的火源有哪些?
造成森林火災的火源有2大類:
1.自然火源:指由某些自然現象中所引燃的森林火災。如雷擊火(落地閃電)、火山爆發、滾石火花、泥炭自燃等。
2.人為火源:指人類生活、生產用火所引起的森林火災。如燒荒、燒炭、燒磚、燒防火線、機車噴火、暴瓦、高壓線脫落、亂丟煙頭、野炊取暖、上墳燒紙、小孩玩火、呆傻人弄火、壞人放火等。 不論是自然火源和人為火源都具有地域性和季節性特點。各地森林防火指揮部門應針對管轄區內的火源發生和變化規律,採取相應的對策來加強火源管理,控制林火發生。
四、 影響林火發生的主要氣象要素有哪些?
對林火發生有明顯影響的主要氣象要素有:
降水量--降水量大小直接影響林區可燃物的含水量, 可燃物含水量越高,著火率越低;可燃物含水量越低,著火率越高。如果一個地區的年降水量超過1500毫米,或月降、水量超過100毫米,一般不發生或少發生森林火災。
氣溫--日最高氣溫往往是該地著火與否的主要指標。 林火發生最多的時間,多半是白天氣溫出現最高的時段。因為氣溫升高加速可燃物自身溫度升高、含水量變小,易接近燃點。所以高溫天氣是森林火災的重要因素,要特別引起警惕。一般氣溫在-10-25℃幅度內常有林火發生。如氣溫 : >25℃以上可燃物生長變綠,體內含水量增加,則發生林火機會也隨之減少。
風速--風對森林火災的發生、發展起兩個作用。一是使未燃燒的可燃物蒸發變干,易燃;二是可燃物燃燒後,通過風帶來新鮮氧氣,使火燃燒的更旺。所以大風天氣多,火災次數也多。風又是林火蔓延的重要因子,風速越大,火燒面積也越大。俗話說"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就是這個道理。可見"風"是火險的一個明顯標志。
相對濕度一相對濕度越大,可燃物含水率也隨之增大。通常相對濕度在75%以上則不易發生森林火災; 75-- 55%可能發生火災; 55%以下容易發生火災; 30%以下可 能發生特大火災。 此外還有連旱日數長短、雲量多少等都能影響森林火災的發生。
五、森林火災出現的振幅和變化規律怎樣?
全世界每年發生森林火災20萬次左右,被燒林地面積幾百萬公頃,約是世界現有林面積的0.1%。我國每年平均發生森林火災達萬次,被燒林地百萬公頃左右。我國森林火災面積占造林面積的1/3。 森林火災是有變化規律的,從年變化上來看,多出現在降水量少,連旱日數比較長的年份;從季變化上來看,我國東北、華北一帶多出現在春、秋兩季,天氣晴朗、降水量少,植被乾旱,多大風天氣。也就是每年的4、5、6月和 9、 10、11月份。冬季由於氣溫低,積雪覆蓋,不易發生火災。夏季降水量大。可燃物生長旺盛,含水量大也不易發生火災。我國華東、華南、西南地區火災季節多發生在冬季和早春。此時正是乾季,晴日多、降水少、溫度適時,而其他月份正是濕季,不易發生火災。我國西部新疆地區森林防火期界於南北之間,主要集中在7、8、9月份。特別是雷擊火集中在7--8月份較多;從日變化上來看,森林火災多發生 在上午10時至下午16時之間,正是一日內氣溫偏高,濕度偏小、風速較大的時段,此時發生火災,火勢發展強、蔓延速度快、不易撲救。
六、何為林火蔓延?影響因子有哪些?
森林植被燃燒後,火就會不斷向四周擴展。通過熱對流、熱幅射,熱傳導的方式不斷向前伸延、擴大燃燒面積, 把這種燃燒現象稱為林火蔓延。影響林火蔓延的主要因子是:1.可燃物種類和含水率:可燃物的形狀、結構、大小;含水量不同,則蔓延快慢也不同,如矮小乾枯的雜草、 灌木燃點低、蔓延快。濕潤、粗大的枯枝、倒木不易燃,蔓延慢。2.風:是決定林火蔓延方向和速度的主要因子。有風促進空氣流通,加速燃燒反應,風速大蔓延速度快,順風火比逆風火蔓延快,側風火界於兩者之間。3.地形:地形凸凹起伏,引起小氣候改變,造成水熱差異,影響林火蔓延。如陽坡和山脊,蔓延快;陰坡和山谷蔓延慢;上山火比下山火蔓延快;陡坡比平緩地蔓延快。4.晝夜變化:白天有日光照射,氣溫高、濕度小、風速大、可燃物乾燥、林火蔓延快;夜間與白日相反,林火蔓延慢。所以撲火人員都是在夜間趁著火勢弱、蔓延慢,抓緊時間一舉打滅。
七、撲滅森林火災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哪些?
在撲滅森林火災時,只要控制住發生火災的任何一因素,都能使火熄滅。 1.降低可燃物的溫度,低於燃點以下。 2.阻隔可燃物,破壞連續燃燒的條件。 3.使可燃物與空(氧)氣隔絕。 採取的基本方法有: 冷卻洛一在燃燒的可燃物上灑水。化學葯劑或濕土用來降低熱量,讓可燃物溫度降到燃點以下,使火熄滅。 隔離法一採取阻隔的手段,使火與可燃物分隔、使已燃的物質與未燃的物質分隔。一般採取在可燃物上面噴灑化 學葯劑,或用人工撲打、機翻生土帶、採用高速風力提前火燒、適度爆破等辦法開設防火線(帶)等,使火與可燃物、 已燃燒的可燃物與未燃燒的可燃物分隔。同時通過向已燃燒的可燃物灑水或葯劑;也能增加可燃物的耐火性和難燃性。 窒息法一通過隔絕空氣使空氣中的含氧率降低到14--18%以下,而使火窒息。一般採用機具撲打,用土覆蓋, 噴灑化學葯劑,使用爆破等手段使火窒息。
八、航空護林包括哪些內容?
航空護林包括巡護、報警、投遞火報、跳傘撲火、機降 滅火、空中滅火(利用飛機從空中灑揚化學滅火劑)等項工 作由於飛機具有速度快,觀察區域大,機動性強等優點, 因此在交通不便、人煙稀少的偏遠和原始林區多採用飛機巡護。發現森林火情後,速向管轄區內森林防火指揮部門投遞火報。指出起火地點、火災種類、火場面積、林火蔓延方向、蔓延速度、地面上人撲打路線等。如果飛機發現火情早、火場燃燒面積小,則可機載滅火隊員直接實施空投或用 直升機降的辦法,將撲火隊員送人火場,實行"打早、打 小、打了",消滅林火在初始階段。如果火區較大,林火蔓、 延速度快,則利用飛機噴灑化學滅火劑、阻火劑限制火區擴大,減少火勢,與地面撲火人員配合將林火撲滅。此外,使用飛機給火區運送撲打工具、生活給養、搶運傷員等。
九、撲救森林火災如何避免燒死燒傷?
撲救森林火災是一項緊急性任務。撲火隊員面對高溫烤的、濃煙意嗆以及精疲力竭。火場中可燃物有時能產生200℃以上的地面溫度和1000℃空氣溫度,而人體在高於120℃的環境中就喪失功能。所以高溫、濃煙、身體過分消耗是發生撲火隊員傷亡的危險三角。故參加撲火人員一定要注意: 1.上火場要配戴安全防護裝備,包括頭盔、服裝、手套、靴子、安全罩、眼鏡、濾毒面罩,以避免高溫、煙熏造成暈迷、窒能被火燒死。 2.服從有撲林火經驗的人員指揮,注意觀察周圍火環境和林火發展特點。 (1)撲火時不要在火區線內活動,要沿著火場的外圍邊線前進。 (2)打草原火時,不能亂打硬拼;預防風向風速突然變化、火舌燎傷;打上山火時不要順著火頭爬山撲打,防止被火包圍;打地下火時,注意不要掉進腐質層中,被火燒傷; 打林內火時,注意不要被倒樹砸傷;打大火時,要選擇火勢 弱的地方為突破口,不要在火勢強的地方強攻;對於一時攻 不上去的火,要迴避火頭,待機殲滅。風大、火強撤退時,要沿已滅火線返回,避開順風 火,防止被火吞沒。休息時,宿營地周圍要打好安全防火線,以防被火包圍。
十、被林火包圍時,應如何進行自救?
由於風向突變或地形特點,參加撲火人員有時被火包圍,脫險的辦法是:
1.在附近,先點火燒除一塊空地,作為安全區然後進入進火。
2.若來不及點火,要立即選擇近處土坑、河灘或河 溝。把衣服用水浸濕,蒙在頭上,卧倒進火。
3.用衣服把頭包好,選擇雜草矮小或好走的地方,一口氣迎著火猛沖出去,也可以安全脫險。(吳士英)
十一、我國森林防火的任務和范圍包括哪些?
森林防火是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社會性、群眾性和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根據《森林防火條例》規定,森林防火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領導負責制,組織有關部門建立護林防火組織,在大面積林區進行森林防火設施建設,宣傳組織群眾,劃定森林防火責任區,訂立森林防火制度,切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防火的主要任務是,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落實護林防火各項方針政策及其規章制度,做好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工作,保護森林資源安全。其工作范圍包括國家、集體和個人所有的森林和林木。
十二、我國在森林防火、滅火工作中採用了哪些新技術?
1.人工促進降雨:在森林火險期內,選擇適合降雨的天氣條件,用人工催化降雨的方法進行防火、滅火。目前,我國用於促進人工降雨的催化劑有:乾冰、碘化銀等。利用飛機、降雨火箭,高射炮等作為播撤工具,將催化劑帶入高空雲層中促進人工降雨。
2.森林化學滅火:用化學葯劑阻滯森林火災的發生和蔓延的一種滅火方法。以磷酸氨、尿素等為主劑製成化學滅火劑,通過飛機或背負式滅火器,將化學滅火劑直接噴灑在火頭或火線上進行滅火。此外,利用化學除草劑開設防火線。
3.利用紅外線探火儀和紅外攝影來探測林火。應用紅外線熱幅射原理,可以發現初起林火和地下火,可透過煙霧,拍攝火線及火區,監視火燒跡地余火和測算火燒跡地面積等。
4.利用人造地球衛星探測林火:通過氣象衛星地面接收站,准確測定森林火災的位置和火場范圍。並通過火災發生發展情況的彩色照片進行火災分析,為森林防火指揮部門提供可靠的森林火災的信息和依據。
5.根據氣象部門提供的大量氣象因子數據,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火險預報、計算並確定最適合的防火方案。
十三、建國以來我國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災發生在何時何地?應吸取哪些教訓?
建國以來我國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災發生於1987年5月6日至6月2日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北部林區。這是一起震驚中外的特大森林火災,給國家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過火林地總面積114萬公頃,其中受害森林面積87萬公頃。應吸取的教訓是
1.主管森林防火的領導存在官僚主義,表現在"著火忙一陣,過後無人問"。
2.對"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護林防火方針沒有真正貫徹落實。表現在"寧可得病多花錢治,不願無病少花錢防"。
3.管理混亂,紀律鬆弛。表現在制度不嚴,責任不 明。防火人員隨意調,防火期間不上崗。
4.缺乏應有的技術設施,控制火災能力薄弱。
5.防火隊伍素質低,不重視防火科普宣傳和法制教育。
6.不尊重人才,不尊重實際。沒有把林火管理納入科學的軌道。 國家森林防火總指揮部總指揮田紀雲同志於1987年8 月在特大森林火災後的大興安嶺的西林吉寫下了"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加強護林防火能力,保護我國綠色寶庫"的指示。為我國今後林火管理指明了方向。作為我國每一個公民,應加強森林火災意識,做到護林防火,人人有責。

④ 《森林防火條例》規定的森林防火期是什麼時間

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災的預防和撲救,森林防火期就是從每年3月15日到6月15日為春季森林防火期,9月15日到11月15為秋季森林防火期。 森林防火期內,在林區禁止野外用火。

⑤ 國務院新修訂的《森林防火條例》是什麼時候開始實行的

國務院新修訂來的《森林防火自條例》是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

根據《森林防火條例》第一條為了有效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制定本條例。

第四條國家森林防火指揮機構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全國的森林防火工作。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森林防火的監督和管理工作,承擔國家森林防火指揮機構的日常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有關的森林防火工作。

(5)新疆森林防火條例擴展閱讀:

《森林防火條例》第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制定的森林火險區劃等級標准,以縣為單位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森林火險區劃等級,向社會公布,並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四條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全國森林火險區劃等級和實際工作需要,編制全國森林防火規劃,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批准後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根據全國森林防火規劃,結合本地實際,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森林防火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⑥ 森林防火條例共多少條

《森林防火條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制定的,為了有效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於2008年11月19日國務院第36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2008年12月1日發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共計6章56條。
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危險性高、處置困難的災害。近年來,在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南方地區連續乾旱、北方地區暖冬現象明顯,森林火災呈現多發態勢,森林防火形勢非常嚴峻。1988年施行的《森林防火條例》(以下簡稱現行條例)對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森林資源和維護生態環境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森林防火工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隨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林區逐步推進政企、政事分開,有必要在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政府在火災飄防、撲救等方面的職責。

二是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國有林業企業經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承包、租賃等已經成為森林經營的主要模式,有必要在強化政府責任的基礎上,明確森林、林木、林地經營單位和個人的防火義務。

三是近幾年隨著我國應急法律體系的完善和應急機制的建立,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各類應急預案的公布施行,現行條例關於火災撲救的規定也需要進行相應完善。

四是現行條例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偏輕,難以有效制裁違法行為,有必要予以完善。

因此,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對1988年施行的《森林防火條例》進行了修改、完善。

⑦ 《森林防火條例》語音宣傳

1.珍愛森林,防火於未「燃」。

2.身在綠海中,防火記心中。

3.森林是生命搖籃,火災是回森林殺手答。

4.一棵大樹可造千萬根火柴,
一根火柴可毀千萬棵大樹。

5.千里長堤潰於蟻穴,萬頃森林毀之煙蒂。

千里長堤潰於蟻穴;萬頃森林毀於星火。

6.萬人防火不算多,一人疏忽惹大禍。

7.給樹木一點關愛,還大地一片綠蔭。

8.防火意識人人擁有,綠色家園天長地久。

⑧ 森林防火條例

1、其來實不能做的有很多,凡是自應該做的沒做,也不行。
2、比較明確的表示為不能做的事情條文:
第二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森林防火區內有關單位的森林防火組織建設、森林防火責任制落實、森林防火設施建設等情況進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森林火災隱患,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向有關單位下達森林火災隱患整改通知書,責令限期整改,消除隱患。
被檢查單位應當積極配合,不得阻撓、妨礙檢查活動。
第二十五條森林防火期內,禁止在森林防火區野外用火。

熱點內容
勞動法自離怎麼扣工資嗎 發布:2025-07-02 03:16:25 瀏覽:682
五億女法官 發布:2025-07-02 03:12:52 瀏覽:521
勞動法哪一 發布:2025-07-02 03:12:43 瀏覽:125
置規章制度不顧的例子 發布:2025-07-02 03:08:26 瀏覽:190
單務合同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2 03:05:36 瀏覽:229
幼兒園不設置學前班規章 發布:2025-07-02 02:44:24 瀏覽:37
沿河司法楊 發布:2025-07-02 02:39:27 瀏覽:58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認定 發布:2025-07-02 02:35:20 瀏覽:826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起草背景 發布:2025-07-02 02:35:14 瀏覽:386
合肥經開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02 02:33:57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