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動物防疫條例
A. 動物防疫法2016修訂修訂哪些內容
解讀一:動物防疫法修改的意義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動物防疫法制化建設,1997年7月3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並於1998年1月1日正式實施。《動物防疫法》的實施,對於加強動物防疫工作,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疾病,促進畜牧業發展,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和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養殖業快速發展,動物疫病的防控難度越來越大。近年來,我國相繼發生的重大動物疫情,對養殖業的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嚴重影響。而舊的《動物防疫法》由於存在動物疫病防控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難以適應新形勢下防控動物疫病的要求。為此,需要盡快修訂《動物防疫法》。同時,修訂《動物防疫法》也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依法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重要措施。防控工作非常需要,基層同志也盼望盡早修改出台。
2007年8月30日十屆全國人大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於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共十章八十四條,與現行《動物防疫法》相比,增加了三章二十六條,修改了大部分條款。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在認真總結近年來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實踐基礎上,重點對免疫、檢疫、疫情報告和處理等制度作了修改、補充和完善,新增了疫情風險評估、疫情預警、疫情認定、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官方獸醫、執業獸醫管理、動物防疫保障機制等方面的內容。
解讀二:新動物防疫法特點
新修訂實施的《動物防疫法》與原《動物防疫法》相比,擴大了調整范圍、完善了管理體制。
新《動物防疫法》彌補了原《動物防疫法》第三條第二款對「動物產品」表述的缺陷,將「胴體」改為「肉」;將「種蛋」改為「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蛋」;將動物的「卵」、「筋」和「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奶」列入調整范圍;取消了原《動物防疫法》對動物的「胴體(肉)、臟器、血液、絨、骨、頭、蹄、角」等產品「未經加工」的限定,擴大了法律調整范圍。
同時,新《動物防疫法》吸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確定的衛生監督與疾病預防相分離的人傳染病管理體制的優點,對原《動物防疫法》確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實施動物防疫和動物防疫監督」即集預防、檢疫、監督為一體的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確定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照本法規定,負責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和其他有關動物防疫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第八條);而動物疫病的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工作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建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綜合設置(第九條)。此外,新《動物防疫法》還明確了「縣級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動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向鄉、鎮或者特定區域派駐獸醫機構。」(第六十三條第二款)、「鄉級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群眾協助做好本管轄區域內的動物疾病預防與控制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動物防疫工作」、武裝警察部隊的動物衛生監督職能部門負責武裝警察部隊現役動物及飼養自用動物的防疫工作(第六條第二款、第七條第三款和第四款),通過上述內容的修訂,從法律條文的角度完善了動物防疫工作的管理體制。
新修訂實施的《動物防疫法》與原《動物防疫法》相比,擴大了調整范圍、完善了管理體制。
新《動物防疫法》彌補了原《動物防疫法》第三條第二款對「動物產品」表述的缺陷,將「胴體」改為「肉」;將「種蛋」改為「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蛋」;將動物的「卵」、「筋」和「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奶」列入調整范圍;取消了原《動物防疫法》對動物的「胴體(肉)、臟器、血液、絨、骨、頭、蹄、角」等產品「未經加工」的限定,擴大了法律調整范圍。
同時,新《動物防疫法》吸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確定的衛生監督與疾病預防相分離的人傳染病管理體制的優點,對原《動物防疫法》確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實施動物防疫和動物防疫監督」即集預防、檢疫、監督為一體的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確定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照本法規定,負責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和其他有關動物防疫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第八條);而動物疫病的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工作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建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綜合設置(第九條)。此外,新《動物防疫法》還明確了「縣級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動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向鄉、鎮或者特定區域派駐獸醫機構。」(第六十三條第二款)、「鄉級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群眾協助做好本管轄區域內的動物疾病預防與控制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動物防疫工作」、武裝警察部隊的動物衛生監督職能部門負責武裝警察部隊現役動物及飼養自用動物的防疫工作(第六條第二款、第七條第三款和第四款),通過上述內容的修訂,從法律條文的角度完善了動物防疫工作的管理體制。
解讀三:動物防疫法制度特色一
新《動物防疫法》在原《動物防疫法》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既與國際接軌又有中國特色的法律制度。
一是建立政府動物防疫責任制度。新《動物防疫法》改變了原《動物防疫法》「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領導」的籠統表述,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職責確定為:「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隊伍的建設,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制定並組織實施動物疫病防治規劃。」(第六條第一款);「建立健全動物疫情監測網路,加強動物疫情監測。」(第十五條第一款);發生一類、二類動物疫病時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採取封鎖、隔離等強制性控制、撲滅措施(第三十一條第二款和第三十二條第二款)等。同時,將鄉級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的職責確定為:
「組織本管轄區域內的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做好強制免疫工作」(第十四條第一款);依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組織防治和凈化三類動物疫病(第三十四條);採取措施加強村動物防疫員的建設(第六十三條第一款)。
二是創立動物疫病風險評估制度。新《動物防疫法》規定: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對動物疫病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措施。」(第十二條第一款),地方獸醫主管部門不在進行動物疫病風險評估。
三是強化動物疫病監測、檢測制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建立監測網路;省級以上獸醫主管部門制定監測計劃;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具體實施對動物疫病的發生、流行情況進行監測(第十五條);對種用、乳用動物則進行定期檢測,檢測不合格的,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處理(第十八條第二款)。
四是建立動物疫病預警制度。新《動物防疫法》第十六條規定:省級以上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對動物疫病發生、流行趨勢的預測,及時發出動物疫情預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接到動物疫情預警後,應當採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
解讀四:新動物防疫法制度特色二
新《動物防疫法》在原《動物防疫法》的基礎上設立了強制免疫制度、動物防疫條件許可制度、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制度和疫情報告、發布制度。
一是完善強制免疫制度。新《動物防疫法》將「計劃免疫」制度改為「強制免疫」制度,並要求「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履行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義務,按照獸醫主管部門的要求做好強制免疫工作。」;「經強制免疫的動物,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免疫檔案,加施畜禽標識,實施可追溯管理。」(第十四條第一款和第二款)。
二是設立動物防疫條件許可制度。新《動物防疫法》彌補了原《動物防疫法》只有「防疫條件」沒有「防疫條件合格發證許可」規定的缺陷,既明確動物飼養場、動物屠宰加工場所以及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的動物防疫條件,又賦予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行政許可法律地位,並對辦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程序、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應當載明的事項做出具體規定。
三是確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制度。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是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採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內沒有發生規定的一種或者幾種動物疫病,並經驗收合格的區域。對動物疫病實行區域化管理,建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已成為當今世界先進的動物防疫理念和通行做法。新《動物防疫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規定:「國家對動物疫病實行區域化管理,建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應當符合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標准,經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驗收合格予以公布。」(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輸入到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的動物、動物產品,貨主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向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經檢疫合格的,方可進入;」(第四十五條)。
四是嚴格疫情報告、發布制度。新《動物防疫法》把「動物疫情的報告、通報和公布」單列一章,明確「從事動物疫情監測、檢驗檢疫、疫病研究與診斷以及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為動物疫情法定報告人,「獸醫主管部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為動物疫情報告法定接受單位(第二十六條第一款);「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向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條約、協定,及時向有關國際組織或者貿易方通報重大動物疫情的發生和處理情況。」(第二十八條第二款);除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省級獸醫主管部門負責向社會公布動物疫情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發布動物疫情(第二十九條);增加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遲報、漏報動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瞞報、慌報、遲報動物疫情的規定(第三十條)。
解讀五:新動物防疫法制度特色三
新《動物防疫法》還設立了動物疫情應急處理制度、獸醫管理制度、動物檢疫管理制度和動物診療許可制度。
一是健全動物疫情應急處理制度。新《動物防疫法》在進一步確認在構成重大動物疫情時,依照法律和國務院的規定(包括《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採取應急處理措施外,作出兩項新的規定,即「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藏匿、轉移、盜掘已被依法隔離、封存、處理的動物和動物產品。」(第三十八條第二款);「發生人畜共患傳染病時,衛生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對疫區易感染的人群進行檢測,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第三十七條)
二是創新獸醫管理制度。新《動物防疫法》對原《動物防疫法》確定的獸醫管理制度作了重大變革。依照國際通行做法並結合我國農村實際,將動物防疫人員依職責分為官方獸醫、執業獸醫和鄉村獸醫服務人員。官方獸醫具體實施動物、動物產品檢疫,執行動物防疫監督檢查任務(第四十一條第一款和第六十條第一款);國家對執業獸醫實行統一資格考試和統一注冊制度,經依法注冊的執業獸醫從事動物診療、動物保健等經營活動,並按照當地人民政府或者獸醫主管部門的要求,參加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的活動(第五十四條和第五十五條);鄉村獸醫服務人員可以在鄉村從事動物診療、開具獸葯處方等服務活動,並按照當地人民政府或者獸醫主管部門的要求,參加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的活動(第五十七條和第五十五條)。
三是完善動物檢疫管理制度。新《動物防疫法》除前述由「官方獸醫」取代「動物檢疫員」實施現場檢疫外,將原《動物防疫法》表述的「驗訖印章」和「驗訖標志」統一改稱為「檢疫標志」;增加屠宰動物前應當申報檢疫(第四十二條第一款)、屠宰動物應當附有檢疫證明(第四十三條第一款)、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乳用動物應當向省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請辦理審批手續(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禁止轉讓、偽造或者變造檢疫標志(第六十一條)等規定,為規范實施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提供了法律依據。
四是細化了動物診療許可制度。原《動物防疫法》不僅在第四十五條第二款、第三款對動物診療許可制度只作了原則規定,而且沒有授予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具體管理辦法的職權,其可操作性較差。新《動物防疫法》增設「動物診療」一章,對動物診療機構應當具備的條件、辦理動物診療許可證和工商登記注冊手續的程序、動物診療許可證應當載明的事項都作出了明確規定(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和第五十二條),並要求動物診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做好診療活動中的衛生安全防護、消毒、隔離和診療廢棄物等工作」(第五十三條);「應當遵守有關動物診療的操作技術規范,使用符合國家規定的獸葯和獸醫器械。」(第五十六條),授權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制定鄉村獸醫服務人員從事動物診療服務活動的具體管理辦法(第五十七條)。
解讀六:新動物防疫法強化了保障措施
新《動物防疫法》單列「保障措施」一章,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動物防疫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個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將動物防疫和監督管理經費(包括輸入到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的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儲備動物疫情應急處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資(第六十二條、第六十四條、第四十五條和六十五條);縣、鄉兩級人民政府還應當採取措施加強村級防疫員的建設(第六十三條第一款);對在動物疫病預防和控制、撲滅過程中的動物、銷毀的動物產品和相關物品以及因依法實施強制免疫造成動物應激死亡的由財政給予補償,並授權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具體補償標准和辦法(第六十六條)。此外,還要求有關單位按照國家規定對從事動物疫病預防、檢疫、監督檢查、現場處理疫情以及在工作中接觸動物疫病病原體的人員採取有效的衛生防護措施和醫療保健措施。
解讀七:新動物防疫法嚴格了法律責任
新《動物防疫法》「法律責任」一章共設十七條四十個種類(包括隱含的六項),是原《動物防疫法》的十二條二十個種類的兩倍,全方位分層次設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條款,為各項限制性規定的落實提供了堅強的法律保障。
一是加大了對政府、有關部門、執法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處罰力度。新《動物防疫法》第六十八條至第七十一條分別規定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未依法履行職責的,要被責令改正和通報批評,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要依法接受處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第三十條規定,也要被責令改正和通報批評,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同樣要依法給予處分。
二是對由動物衛生(防疫)監督機構代作處理的違法行為設定了罰款處罰。新《動物防疫法》對原《動物防疫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和第二項(即對飼養的動物未按規定實施強制免疫和對運載工具未按規定在裝卸前和卸貨後清洗消毒)經責令改正、警告後拒不改正的,除規定代作處理外,又設定了「可以處一千元以下的罰款」的處罰。
三是對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的違法行為設定了罰款處罰。原《動物防疫法》第四十九條對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是最常見的動物防疫違法行為之一)的行為,只能沒收違法所得,不能處以罰款。新《動物防疫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屠宰、經營、運輸動物或者生產、經營、加工、儲藏、運輸動物產品的,可以責令改正、採取補救措施、沒收違法所得和動物、動物產品,並處同類檢疫合格動物、動物產品貨值金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屠宰、經營、運輸的動物未附有檢疫證明,經營和運輸的動物產品未附有檢疫證明、檢疫標志的,責令改正,,處同類檢疫合格動物、動物產品貨值金額10%以上50%以下罰款,對貨主以外的承運人處運輸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
四是限制性規定與法律責任相對應。對違反新設定的限制性規定(如:擅自發布動物疫情、拒絕動物防疫監督檢查、拒絕動物疫病監測、檢測等10種違法行為),新《動物防疫法》第八十條、第八十二條和第八十三條都設定了行政處罰。
五是提高了行政處罰的可操作性。新《動物防疫法》取消了原《動物防疫法》第四十八條對經營違禁動物、動物產品處違法所得倍數的罰款的表述,改為更容易認定的動物、動物產品貨值金額作為處以罰款的基準,有利於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更有效地打擊動物防疫違法行為。
解讀八:新動物防疫法明確了機構職責
新《動物防疫法》第六十八條至第七十一條分別規定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未依法履行職責的,要被責令改正和通報批評,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要依法接受處分,具體那些行為屬於未依法履行職責,新法做了明確界定。
一是獸醫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未及時採取預防、控制、撲滅等措施的;對不符合條件的頒發動物防疫合格證、動物診療許可證,或者符合條件的拒絕發證的行為。
二是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未經現場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動物出具檢疫證明、加施檢疫標志,或者對檢疫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拒不出檢疫證明、加施檢疫標志的;對附有檢疫證明、檢疫標志的動物、動物產品重復檢疫的;從事與動物防疫有關的經營性活動,或者濫收費、重復收費的行為。
三是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未履行動物疫病監測、檢測職責或者偽造監測、檢測結果的;發生動物疫情時未及時進行診斷、調查的行為。
四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第三十條規定,也要被責令改正和通報批評,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同樣要依法給予處分。
解讀九:新動物防疫法九大亮點
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總體歸結起來有九大亮點。
一是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對防控動物疫病的領導和組織保障體系進行了明確。
縣以上人民政府是統一領導;
畜牧獸醫部門是主管;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是負責檢疫和監督執法;
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是承擔監測、檢查、調查報告等技術工作。誰領導,誰主管,誰監管執法,誰承擔技術工作分工非常清楚。
二是在動物疾病預防方面新增了四項措施。
完善強制免疫措施。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明確規定國家對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實行強制免疫,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履行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義務,做好強制免疫工作。
建立畜禽標識和動物疫病可追溯管理制度,經強制免疫的動物,要建立免疫檔案,加施畜禽標識,實施可追溯管理。
健全疫情監測和預警制度。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對動物疫情監測網路建設和動物疫情預警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對動物疫病監測提出了具體要求。
建立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制度。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借鑒外國經驗,明確提出國家對動物疫病實行區域化管理,逐步建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
三是對動物疫情的報告、認定和公布有新要求。
明確疫情報告主體。規定從事動物飼養、屠宰、診療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發現動物染疫、疑似染疫的,要立即向當地獸醫主管部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或者獸醫技術機構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瞞報、謊報、遲報,也不得阻礙他人報告。
明確疫情認定程序。規定動物疫情由縣級以上獸醫主管部門認定,其中重大動物疫情要經過省級以上獸醫主管部門認定,必要時由農業部認定。
規范疫情公布制度。規定農業部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疫情,也可以根據需要授權省級獸醫主管部門公布當地的動物疫情,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發布動物疫情。新修訂《動物防疫法》規定了哪些人,哪些單位來報告,向誰報告,怎麼樣報告,報告的程序等,都很明確;疫情由誰來認定,誰來通報,也有明確的規定,對外公布只有農業部。
四是增加了官方獸醫的內容。
我國已恢復在OLE的合法權利,有關制度應當與國際接軌,這樣才能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國務院關於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對推行官方獸醫制度也作出明確要求,在法律中明確其地位,有利於官方獸醫制度的推行。
五是在動物診療和鄉村獸醫的管理方面有新規定。
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專門增加了對動物診療機構的監督管理,明確了動物診療許可的內容、程序和期限;建立了職業獸醫制度,規定具有獸醫相關專業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可以申請參加執業獸醫資格考試,考試合格並經注冊後,方可從事動物診療、開具獸葯處方等活動;進一步規范了動物診療活動。鄉村獸醫這是一個特別規定,當然具體怎麼管,那還要農業部制訂辦法。
六是在建立基層防疫隊伍特別是建立動物防疫財政保障機制方面作出了硬性的規定
加強基層動物防疫機構建設。規定縣級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動物防疫工作需要,向鄉鎮或區域派駐獸醫機構。同時,要求縣級人民政府、鄉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村級防疫員隊伍建設。
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財政投入。規定縣級以上政府把對動物防疫納入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將所需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應當儲備動物疫情應急處理工作所需防疫物資;對在動物防疫工作中強制撲殺的動物、銷毀的動物產品和相關物品,免疫應急死亡的動物,要給予補償。
七是專門規定了動物疫病狀況的風險評估。
近年來,在動物產品國際貿易中,進口國不斷要求我國提供有關風險評估的法律依據,並依法出具動物疫病風險評估報告。為適應我國畜產品國際貿易的新要求,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第十一條規定:「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對動物疫病狀況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措施」,這對提高我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各項措施的科學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八是增加無規定疫病區的內容。
建設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有利於在我國分區域有計劃地根除主要的動物疫病,有利於促進動物產品國際貿易,有利於我國畜牧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目前,已建成的5片6省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示範區的動物產品出口已佔全國動物產品出口的一半以上,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對消滅重要動物傳染病,促進畜產品出口發揮了重要作用。
九是在處罰力度、操作方面有所修改。
強化政府主管部門的責任。按照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的要求,增加規定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動物防疫工作中不依法履行職責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細化了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檢疫等執法活動中的責任追究規定。
進一步明確飼養者、經營者的責任。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飼養者、經營者不依法履行動物疫病預防、疫情控制、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義務等行為設定了法律責任,特別是增加了責令改正、採取補救措施、主管部門代作處理等方面的規定,為把動物防疫制度落到實處提供了有效保障。三是針對違法行為的不同性質和危害大小,區分單位與個人等不同的違法行為人,加大了處罰力度,提高了法律的威懾。
B. 山東省動物防疫條例的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七條
本條例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C. 《新動物防疫法》將修訂,這個法規的出現反映了怎麼樣的問題
反映出當下的犬咬人事件在不斷增多。新《動物防疫法》規定出門遛狗要牽繩新華社消息,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1月22日表決通過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新法規定,攜帶犬只出戶,應當按照規定佩戴犬牌並採取系犬繩等措施,防止犬只傷人、疫病傳播。對飼養的犬只未按規定定期進行狂犬病免疫接種的,可能被處罰款;逾期不改正的,除罰款外,還將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委託動物診療機構、無害化處理場所等代為處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
針對今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修訂草案明確對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動物嚴格審批和檢疫檢驗,建立動物疫情風險評估制度,將動物專業交易市場納入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范圍。“盡管現行的《動物防疫法》在幾年前曾經進行過幾次修正,但是從整個防疫過程中來看,仍然是相對獨立的,只是基於動物自身來考慮,並沒有將動物作為整個人類健康、動物健康、環境健康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來考量。”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陸家海表示,研究表明新發傳染病75%-80%以上都是來源於動物,而現行《動物防疫法》已經不能滿足目前的實際需求。在此背景下,結合此次新冠疫情,修法勢在必行。
D. 如何辦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
辦理養殖場物防疫條件合格證 按照物防疫條件審查辦 第五條物飼養場、養殖區選址應符合列條件: ()距離飲用水源、物屠宰加工場所、物物產品集貿市場500米;距離種畜禽場1000米;距離物診療場所200米;物飼養場(養殖區)間距離少於500米; (二)距離物隔離場所、害化處理場所3000米; (三)距離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研等口集區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500米 第六條物飼養場、養殖區布局應符合列條件: ()場區周圍建圍牆; (二)場區入口處設置與門同寬4米、深0.3米消毒池; (三)產區與辦公區並隔離設施; (四)產區入口處設置更衣消毒室各養殖棟舍入口設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墊; (五)產區內清潔道、污染道設; (六)產區內各養殖棟舍間距離5米或者隔離設施 禽類飼養場、養殖區內孵化間與養殖區間應設置隔離設施並配備種蛋熏蒸消毒設施孵化間流程應單向交叉或者流 第七條物飼養場、養殖區應具列設施設備: ()場區入口處配置消毒設備; (二)產區良採光、通風設施設備; (三)圈舍面牆壁選用適宜材料便清洗消毒; (四)配備疫苗冷凍(冷藏)設備、消毒診療等防疫設備獸醫室或者獸醫機構其提供相應服務; (五)與產規模相適應害化處理、污水污物處理設施設備; (六)相獨立引入物隔離舍患病物隔離舍 第八條物飼養場、養殖區應與其養殖規模相適應執業獸醫或者鄉村獸醫 患相關畜共患傳染病員事物飼養工作 第九條物飼養場、養殖區應按規定建立免疫、用葯、檢疫申報、疫情報告、消毒、害化處理、畜禽標識等制度及養殖檔案 第十條 種畜禽場除符合本辦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規定外應符合列條件: ()距離飲用水源、物飼養場、養殖區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研等口集區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1000米; (二)距離物隔離場所、害化處理場所、物屠宰加工場所、物物產品集貿市場、物診療場所3000米; (三)必要防鼠、防鳥、防蟲設施或者措施; (四)家規定物疫病凈化制度; (五)根據需要種畜場應設置單獨物精液、卵、胚胎採集等區域 第二十七條本辦第二條第款規定場所建設竣工應向所縣級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提申請並提交材料: ()《物防疫條件審查申請表》; (二)場所理位置圖、各功能區布局平面圖; (三)設施設備清單; (四)管理制度文本; (五)員情況 新環保規模養殖場污染防治條例台辦理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必須要環評報告環保達標才辦
E. 國內動物防疫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哪些
我國動物防疫工作法律和行政規章主要有:
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二是《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獸葯管理條例》;
三是《全國高致病性禽流感應急預案》;
四是《動物免疫標識管理辦法》和《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
F. 求法規全文:動物防疫法實施細則
動物防疫法實施細則 都是由省人大或較大市頒布的,你是哪個省的啊?
另外,新修內訂的《中華人民共容和國動物防疫法》2008年1月1日才實施的,目前各省份配套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條例都沒有出台,更何況是實施細則,肯定沒有的,你別找了。
G. 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條例應注意哪些
綜述
(1993年10月29日太原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
1994年5月13日山西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批准
根據l998年5月29日山西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批準的1998年4月9日太原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關於修改〈太原市動物動物產品檢疫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05年7月29日山西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批準的2005年6月23日太原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的《太原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太原市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條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編輯本段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和監督管理工作,保護人民身體健康,促進養殖業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動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飼養、合法捕獲的其他動物。
本條例所稱動物產品,是指動物的生皮、原毛、精液、胚胎、種蛋、食用蛋、乳以及未經加工熟制的肉類、脂、臟器、血液、絨、骨、角、頭、蹄等。
第三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動物和動物產品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四條市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統一管理全市的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工作。縣(市、區)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工作。
商品流通、工商、衛生、技術監督行政管理部門和公安、交通、鐵路、民航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對動物和動物產品的檢疫監督工作予以配合。
第五條市、縣(市、區)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按照國家標准和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行業標准、檢疫管理辦法和檢疫對象,依法對動物和動物產品實施檢疫;動物防疫監督機構依法對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實施監督檢查。
縣級以上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動物檢疫員、動物防疫監督員的培訓、考核和管理,動物檢疫員、動物防疫監督員應當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術,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後,方可上崗實施檢疫和監督檢查。
編輯本段第二章產地檢疫
第六條動物和動物產品必須經過檢疫並取得檢疫合格證明,方可出售。
第七條在縣境內流通供屠宰食用的動物和動物產品,出售前由鄉鎮畜牧獸醫站實施檢疫;醫用、種用、乳用、役用動物和運出縣境的動物和動物產品,出售、啟用前由縣級以上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實施檢疫。
醫用、種用、乳用、役用動物在出售前七至十天內,其他動物和動物產品在出售前三天內,由貨主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或鄉鎮畜牧獸醫站報檢,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或鄉鎮畜牧獸醫站接到報檢後應在兩天內派員實施檢疫。
第八條檢疫人員實施產地檢疫,對供屠宰食用的動物只作臨床健康檢查;對醫用、種用、乳用、役用動物除作臨床健康檢查外,須按國家規定進行實驗室檢查;對動物產品按不同類別實施普遍檢疫或抽檢。
種畜禽場、奶牛場須按規定進行疫病監測,其生產的胚胎、精液、種蛋、食用蛋、乳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健康合格標准。
動物檢疫證明的有效期為七天以內;動物產品檢疫證明的有效期最長不得超過三十天,上市鮮肉檢疫證明的有效期為一天。
編輯本段第三章屠宰檢疫
第九條本市對生豬等動物實行定點屠宰,集中檢疫。除農村地區個人自宰自食外,凡從事屠宰生豬等動物活動,必須在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批準的定點屠宰廠(場)進行。
第十條被屠宰的動物必須有產地檢疫證明或運輸檢疫證明,並由檢疫人員按規程進行宰前檢疫和宰後檢疫,胴體及分割肉品須加蓋或配帶驗訖標志,並出具檢疫證明。對檢疫不合格的動物,不得進行屠宰,並按規定處理。對檢疫不合格的肉類、頭、蹄、內臟等,在檢疫人員監督下,由貨主就地進行無害化處理。
編輯本段第四章運輸檢疫
第十一條經公路、鐵路、航空運輸的動物和動物產品必須按規定實施檢疫。
運輸檢疫的主要任務是驗證、查物。對檢疫證明有效並符合動物防疫規定的,准予放行。對無檢疫證明,檢疫證明無效或不符合動物防疫規定的,分別採取補檢、重檢、封存、留檢、扣押、銷毀等措施。
第十二條經公路運出縣境的動物和動物產品,運輸單位或運輸戶須憑縣級以上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簽發的運輸檢疫證明,方可承運。
經鐵路、航空運輸的動物和動物產品,運輸部門須憑太原市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簽發的運輸檢疫證明,方可辦理承運。
經公路、鐵路、航空運輸調進本市的動物和動物產品,貨主或運輸部門須在到達站(點)十二小時內通知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到現場查驗。未經查驗合格,不得進入市場。
第十三條運輸途中,不準宰殺、出售有病動物和病死動物,不準拋棄死動物、污物和腐敗變質的動物產品。有病動物、死動物、污物和腐敗變質的動物產品須在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指定的地點卸下,按規定作無害化處理,處理費用由貨主承擔。
第十四條長途運輸動物和動物產品的車輛、機艙及飼養用具、裝載用具必須進行清掃、洗刷,並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或其委託單位實施消毒,出具消毒證明,消毒費用由貨主承擔。
在本市區域內使用非冷藏車運送肉類,車輛必須清洗、消毒,並採取清潔無毒的包裝。
編輯本段第五章市場檢疫
第十五條動物交易市場應按動物不同種類分設場地,四周設有圍障,糞便、污物應集中堆放,由市場主辦單位清掃、消毒和作無害化處理。
第十六條凡進入集貿市場出售的動物和動物產品,貨主須持有產地檢疫證明或運輸檢疫證明,方可出售。
第十七條上市出售的肉類,須持有效期內檢疫證明,胴體須蓋有驗訖印章,白條雞、分割肉等須有明顯的驗訖標志。
發現患有傳染病、寄生蟲病及其他染疫有害肉類,一律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沒收,作無害化處理。
第十八條 進入市場的動物產品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經產地的縣級以上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檢疫合格;
(二)屠宰加工企業須是縣級以上的定點屠宰廠;
(三)經本市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抽檢合格;
(四)動物產品的運輸車輛須採用封閉式冷藏車或保溫車。
違反前款規定,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對其動物產品封存、留驗,合格的補辦有關手續,不合格的進行無害化處理。
第十九條集貿市場動物和動物產品經營者應主動配合檢疫、監督檢查。
編輯本段第六章監督管理
第二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經營下列動物和動物產品:
(一)封鎖疫區內與所發生動物疫病有關的;
(二)疫區內易感染的;
(三)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
(四)染疫的;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國家有關動物防疫規定的。
第二十一條動物檢疫員、動物防疫監督員可根據工作需要,按規定進行采樣、取證、查閱有關資料、證件等;發現問題有權採取封存、留驗、扣押、銷毀和責令追回違禁動物和動物產品及有關物品等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主動配合,提供方便,不得拒絕、阻撓。
檢疫員、監督員執行檢疫和監督檢查任務時,應著裝整齊。佩戴標志,出示證件,按照監督程序和檢疫操作規程辦理。
第二十二條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實施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按國家規定標准收取檢疫費;對有檢疫證明並符合規定的,不得重復收費;對未經檢疫或檢疫證明不符合規定進行補檢或重檢時,可加收一至二倍檢疫費。
第二十三條屠宰廠、肉類聯合加工廠,應具有與屠宰量相適應的衛檢機構和檢驗條件,並接受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監督檢查。
第二十四條冷庫貯存動物產品,入庫須有檢疫證明、驗收登記手續完備,在有效庫溫范圍內,存放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時限。
第二十五條動物養殖場、屠宰廠、肉類聯合加工廠、定點屠宰廠(場、點)、養殖種用、乳用動物以及動物產品加工、倉儲、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從事動物和動物產品生產經營活動,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並取得縣級以上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動物防疫合格證,接受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監督檢查。
編輯本段第七章獎勵與處罰
第二十六條對執行本條例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獎勵。對檢舉、制止違反本條例行為的有功人員,由農牧行政主管部門給予獎勵。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經營依法應當檢疫而沒有檢疫證明的動物和動物產品的,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責令停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對未售出的動物和動物產品,依法補檢,並依照本條例第十條、第十八條規定辦理。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規定,不執行憑檢疫證明運輸動物和動物產品的,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可以對托運人和承運人分別處以運輸費用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經營禁止經營的動物和動物產品的,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責令停止經營,立即採取有效措施收回已售出的動物和動物產品,沒收違法所得和未售出的動物和動物產品;情節嚴重的,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從事動物飼養、經營和動物產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一條轉讓、塗改、偽造檢疫證明的,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沒收違法所得,收繳檢疫證明;轉讓、塗改檢疫證明的,並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超過五千元的,並處違法所得―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偽造檢疫證明的,並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超過三萬元的,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逃避檢疫,引起重大動物疫情,致使養殖業生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逾期不申請復議、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四條阻礙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五條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工作人員應忠於職守,秉公執法。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隱瞞和延誤疫情報告、偽造檢疫結果的,由其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編輯本段第八章附則
第三十六條軍馬、軍犬、軍鴿由軍隊自行檢疫。
第三十七條進出境動物和動物產品的檢疫,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八條本條例經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公布施行。
=============================================================
回復對於問題的修改:
第十一條經公路、鐵路、航空運輸的動物和動物產品必須按規定實施檢疫。
運輸檢疫的主要任務是驗證、查物。對檢疫證明有效並符合動物防疫規定的,准予放行。對無檢疫證明,檢疫證明無效或不符合動物防疫規定的,分別採取補檢、重檢、封存、留檢、扣押、銷毀等措施。
===================================================
有問題請追問,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從此開始
H. 庫爾勒禁狗令包括哪些章節
《庫爾勒市城區養犬管理條例》已於2011年3月25日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批准,現予公布。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2011年4月28日
第一條為了規范養犬行為,加強養犬管理,保障公民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維護市容環境及社會公共秩序,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庫爾勒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庫爾勒市城區養犬和對養犬的管理應當遵守本條例。城區的范圍由庫爾勒市人民政府劃定,並向社會公布。
軍犬、警犬以及動物園、科研實驗用犬等特種犬的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養犬實行嚴格管理、限管結合的方針,堅持政府部門執法、基層組織參與管理、社會公眾監督、養犬人自律的原則。
第四條庫爾勒市人民政府負責本條例的組織實施。
庫爾勒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由庫爾勒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牽頭,公安、畜牧獸醫、工商、衛生、環保等職能部門組成的養犬管理機制,具體指導、協調、監督、檢查養犬工作。
庫爾勒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犬只登記和年檢,建立養犬管理檔案,收容無主犬、棄養犬,查處無證養犬、街面流動售犬及影響市容環境衛生等行為的工作。
庫爾勒市公安部門負責犬只傷人、犬吠擾民等行為的處理工作。
庫爾勒市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負責犬只防疫、免疫和疫犬、無主犬屍無害化處理等工作。庫爾勒市動物衛生監督所負責犬只檢疫及其日常監督管理執法工作。
庫爾勒市工商部門負責犬只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
庫爾勒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用狂犬病疫苗注射、狂犬病人的診治和狂犬病疫情監測工作。
庫爾勒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規模化犬類養殖的環境監管。
第五條街道辦事處、社區、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等單位應當協助做好養犬管理工作。組織開展依法養犬、文明養犬的宣傳教育,做好養犬民事糾紛調解工作,調解不成的,及時向相關職能部門報告。
社區居委會和業主委員會可以召集居民會議、業主會議,就本居住區有關養犬管理事項依法制定公約,並監督實施。居民、業主應當遵守公約。
第六條養犬實行登記備案和年檢制度。
第七條禁止飼養烈性犬、大型犬。禁養的具體品種和標准由庫爾勒市人民政府確定,並向社會公布。
醫院和學校、幼兒園的教學區,集體宿舍區禁止養犬。
單位因工作需要飼養烈性犬、大型犬或者個人飼養導盲犬、扶助犬的,應當按本條例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第八條單位和個人應當自養犬30日內,攜犬到庫爾勒市畜牧獸醫部門進行免疫,並取得免疫證;憑免疫證到登記機關登記備案,領取養犬證和犬牌。
第九條登記機關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予以登記備案,發放養犬登記證和犬牌;對不符合條件不予登記的,登記機關應當通知申請人,並以書面形式說明理由。
第十條養犬登記證的有效期為一年,養犬人應當於有效期屆滿前30日內,持有效養犬登記證到登記機關辦理年檢手續。
第十一條養犬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到登記機關辦理相關手續:
(一)住所地變更的,自變更之日起15日內辦理變更登記;
(二)轉讓、贈與犬只的,自受讓之日起15日內,出讓人與受讓人共同辦理變更登記;
(三)放棄所養犬只的,應當將犬只送留檢所,並在3日內辦理注銷登記;
(四)養犬登記證或者犬牌遺失的,自遺失之日起15日內申請補發;
第十二條登記機關應當設立犬只留檢所,負責收容沒收犬只、無主犬、棄養犬等。
留檢所收容的犬只,自收容之日起5日內可以被認領、領養;認領及領養人應當承擔收容期間的保管、飼養、檢疫等相應費用;無人認領、領養的,由留檢所負責處理。
第十三條登記備案的犬只產幼犬的,養犬人應當自幼犬出生45日內接受首次免疫,三個月內自行處理。到期未處理的,應當將犬只送留檢所,按棄犬處理。
第十四條養犬人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按規定為犬只檢疫、免疫;
(二)不得攜犬進入超市、商場(店)、商業街、賓館、餐飲場所、美容美發、金融經營場所、風景旅遊區(帶)、公園、機關、學校、幼兒園、醫院、圖書館、影劇院、展覽館、體育館、游樂場、車站、人員密集區等公共場所;
(三)不得攜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四)不得在住宅小區、寫字樓的共用區或者樓梯間養犬;
(五)攜犬外出的,應當對犬只束犬鏈,攜帶養犬登記證,犬只應當佩戴犬牌,並由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牽領;
(六)攜犬乘坐公用電梯的,應當避開電梯運行高峰時間;
(七)單位飼養或者養殖的烈性犬、大型犬應當有專人管理,實行拴養或者圈養,不得外出遛犬;
(八)犬只在外排泄糞便,攜犬人應當及時清除;
(九)不得侵擾他人的正常生活,犬吠影響他人休息時,養犬人應當採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犬只造成他人損害的,養犬人應當立即將被傷害者送至醫療衛生機構診治。養犬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養犬人未盡看管責任,致使犬只危害交通安全,造成交通事故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犬只傷亡的,責任由養犬人自負。
第十六條從事犬類養殖、銷售,舉辦犬類展覽,開辦動物診療機構或者從事其他犬類經營活動的,應當取得庫爾勒市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的許可或者相關證明,到登記機關備案後,再依法辦理工商登記。
第十七條犬類交易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持有犬只有效檢疫、免疫證;
(二)犬只應當有籠裝或者其他足以防護的措施;
(三)在批準的合法經營場所進行交易。
第十八條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養犬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批評、勸阻或者向有關行政部門舉報,有關行政部門應當及時處理。
第十九條登記機關應當建立養犬管理檔案,對多次被舉報或者處罰的養犬人進行重點管理。
養犬人因違反本條例,被登記機關收繳其犬只、吊銷養犬登記證的,三年內不予辦理養犬登記。
第二十條養犬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記機關給予批評教育,經批評教育拒不改正的,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沒收其犬只,吊銷養犬登記證,收回犬牌。
(一)違反本條例第七條,在禁養區內養犬或者飼養烈性犬、大型犬的,每隻處以500元罰款;
(二)違反本條例第八條、第十條,未經登記備案、年檢養犬的,每隻處以200元罰款;
(三)違反本條例第十一條,不按期辦理養犬登記變更、注銷、補辦手續的,處以200元罰款;
(四)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二)、(三)、(四)、(五)、(六)、(七)、(八)項禁止性行為的,處以50元以上300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一條違反本條例第八條、第十四條第(一)項,未按規定為犬只檢疫、免疫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八條規定處理。
第二十二條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九)項,養犬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第七十五條規定處理。
第二十三條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違法從事犬只經營活動的,依照畜牧獸醫、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處理。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其他行為,由相關部門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處理。
第二十五條拒絕、阻礙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養犬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在養犬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當事人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八條自治州各縣城區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二十九條本條例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附:立法參考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七十三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代作處理,所需處理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可以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對飼養的動物不按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進行免疫接種的;
(二)種用、乳用動物未經檢測或者經檢測不合格而不按照規定處理的;
(三)動物、動物產品的運載工具在裝載前和卸載後沒有及時清洗、消毒的。
第七十七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一)興辦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和隔離場所,動物屠宰加工場所,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未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
(二)未辦理審批手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乳用動物、種用動物及其精液、胚胎、種蛋的;
(三)未經檢疫,向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輸入動物、動物產品的。
第七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屠宰、經營、運輸的動物未附有檢疫證明,經營和運輸的動物產品未附有檢疫證明、檢疫標志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處同類檢疫合格動物、動物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罰款;對貨主以外的承運人處運輸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
第八十一條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動物診療許可證從事動物診療活動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停止診療活動,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在三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三萬元的,並處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動物診療機構違反本法規定,造成動物疫病擴散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發證機關吊銷動物診療許可證。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第七十五條飼養動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動物恐嚇他人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驅使動物傷害他人的,依照本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I. 我國的最新動物防疫法,對飼養大型寵物犬的有何要求
其實呢,現在大家的生活也是越來越好了,就會有很多人選擇去養寵物,那麼有很多時候呢,養狗的家庭往往會給大家帶來很多的一個麻煩,不過現在呢,我們國家的動物防疫法呢,也是在不斷的完善,盡量給我們大家一個自由快樂的生活環境,那麼我國最新的動物防疫法呢,對於飼養大型寵物犬也有了新的一個要求,在市區之內的身高35厘米,體長80厘米以上的是不允許飼養的。那麼對於大型犬的出行呢,其實也有一個更明確的規定,在我看來呢,我覺得這樣的一個政策是很好的。
有很多時候大型犬帶出去遛狗,對於很多怕狗的人來說是一個折磨。其實呢,也是有很多人都是特別害怕狗狗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說大家遛狗的時候帶著一隻大型犬出去呢,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特別恐怖的。並且對於大型犬來說呢,雖然說主人都會覺得口紅是很溫順的,但是也會有發狂的時候,就會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一個全部看法了,也非常感謝你能夠讀到這里,如果說你有其他的意見和建議的話,也歡迎在評論區里和我留言交流。
J. 養犬管理條例2021
摘要 2021年5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將正式實施,表示遛狗栓繩也被正式寫入了法律,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