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法規和標準的區別
1、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版僅指全國人大及其權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與法規等一起談時,法律是指狹義上的法律。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法規即指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法律和法規的區別,主要在於制定機關的不同,一個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一個是國務院或地方人大等機構。再次,其效力層次也是不同的,法律的效力大過法規的效力
Ⅱ 國際上標准和技術法規的區別是什麼
不太明白你想問什麼?能否再具體些.
目前國內的強制性標准都已經IEC統一。
Ⅲ 國際上標准和技術法規的區別是什麼我國如何逐步和國際接軌(環境監測 第四版)
標准:由公認機構來批准,供通自用或反復使用,為產品或相關加工和生產方法規定規則,指南或特性的非強執行文件。標准也可以包括或專門規定用於產品,加工或生產方法的術語,符號,包裝,標志或標簽要求。
技術法規:強制執行的規定產品特性或其有關加工和生產方法,包括適用的管理規定的文件。技術法規也可以包括或專門規定用於產品,加工或生產方法的術語,符號,包裝,標志或標簽要求。
由上述定義可見:標准屬於非強制性的,不歸屬於國家立法體系,只規定有關產品特性,或工藝和生產方法必須遵守的技術要求,但不規定行政管理要求,是各方(生產,銷售,消費,使用,研究,檢測,政府等)利益協商一致的結果。
而環境技術法規的目標是:國家安全要求,防止欺詐行為,保護人體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護環境。
在加入WTO的談判中中國代表承諾,中國將按照《TBT協定》的含義使用「技術法規」和「標准」的表述。相關工作注意到這些承諾。
Ⅳ 規范與標準的區別
一、規范和標準的區別是:
1、當針對產品、方法、符號、概念等基礎標准時,一般採用「標准」。如《土工試驗方法標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道路工程標准》、《建築抗震鑒定標准》等;
2、當針對工程勘察、規劃、設計、施工等通用的技術事項做出規定時,一般採用「規范」。如:《混凝土設計規范》、《建設設計防火規范》、《住宅建築設計規范》、《砌體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屋面工程技術規范》等
二、相關依據:
《標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 標准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詞彙》(GB/T 20000.1-2002)標准即: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並由公認機構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同時,給出了一條注釋,即:標准宜以科學、技術和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以促進最佳的共同效益為目的。
《標准化和有關領域的通用術語第一部分:基本術語》( GB3935.1 )的規定,規范一般是在工農業生產和工程建設中,對設計、施工、製造、檢驗等技術事項所做的一系列規定。
Ⅳ 規范、規程、標準的區別
標准、規范、規程都是標準的一種表現形式,習慣上統稱為標准,只有針對具體對象才加以區別。當針對產品、方法、符號、概念等基礎標准時,一般採用「標准」,如《土工試驗方法標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道路工程標准》、《建築抗震鑒定標准》等;
當針對工程勘察、規劃、設計、施工等通用的技術事項做出規定時,一般採用「規范」,如:《混凝土設計規范》、《建設設計防火規范》、《住宅建築設計規范》、《砌體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屋面工程技術規范》等;
當針對操作、工藝、管理等專用技術要求時,一般採用「規程」,如:《鋼筋氣壓焊接規程》、《建築安裝工程工藝及操作規程》、《建築機械使用安全操作規程》等。在我國工程建設標准化工作中,由於各主管部門在使用這三個術語時掌握的尺度、習慣不同,使用的隨意性比較大,這是造成人們最難理解這三個術語的根本原因。
拓展資料:
按照《標准化和有關領域的通用術語第一部分:基本術語》(GB3935.1)的規定
標準是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並由公認機構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同時,給出了一條注釋,即:標准宜以科學、技術和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以促進最佳的共同效益為目的。
規范一般是在工農業生產和工程建設中,對設計、施工、製造、檢驗等技術事項所做的一系列規定;規程是對作業、安裝、鑒定、安全、管理等技術要求和實施程序所做的統一規定。
Ⅵ 標准和規范有什麼區別
標准和規范的區別為:意思不同、出處不同。
一、意思不同
1、標准:衡量事物的准則。
2、規范:約定俗成或明文規定的標准。
二、出處不同
1、標准:毛澤東 《實踐論》:「真理的標准只能是社會的實踐。」
2、規范:鄒韜奮 《萍蹤寄語》九九:「記者在上期通訊里談過蘇聯最大規范的日報《真理報》的最新設備。」
(6)技術法規和標準的區別擴展閱讀
標準的近義詞:准則、准繩、法則
一、准則
讀音:[ zhǔn zé ]
釋義:言論、行動等所依據的原則。
出處:陳毅 《六國之行》:「准則昭天下,精神重萬隆 。」
二、准繩
讀音:[ zhǔn shéng ]
釋義:測定物體平直的器具。比喻衡量事物正確與否的標准或原則。
出處:夏衍 《力與巧》:「學了文法就可以使你的文章有規矩,有準繩,而不至於犯不通的錯誤。」
三、法則
讀音:[ fǎ zé ]
釋義:法規。
出處:巴金 《夢與醉·生》:「這個法則是『互助』,是『團結』。人類靠了這個才能夠不為大自然的力量所摧毀,反而把它征服,才建立了今日的文明。」
Ⅶ 如何區分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
法律法規通常是行政機構編制的條文,技術標准一般是行業給某種產品的生產製造流程編制的條文。
Ⅷ 技術標准就是技術法規
1技術規范:技術規范是有關使用設備工序,執行工藝過程以及產品、勞動、服務質量要求等回方面的准則和標准答。當這些技術規范在法律上被確認後,就成為技術法規。 技術規范是標准文件的一種形式,是規定產品,過程或服務應滿足技術要求的文件。它可以是一項標准(即技術標准)、一項標準的一部分或一項標準的獨立部分。其強制性弱於標准
2規程:規則章程。 規程,簡單說就是「規則+流程」。所謂流程即為實現特定目標而採取的一系列前後相繼的行動組合,也即多個活動組成的工作程序。規則則是工作的要求、規定、標准和制度等。因此規程可以定義為:將工作程序貫穿一定的標准、要求和規定
3:技術法規:技術法規指規定強制執行的產品特性或其相關工藝和生產方法(包括適用的管理規定)的文件,以及規定適用於產品、工藝或生產方法的專門術語、符號、包裝、標志或標簽要求的文件。這些文件可以是國家法律、法規、規章,也可以是其它的規范性文件,以及經政府授權由非政府組織制定的技術規范、指南、准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