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地條例
1. 網球真實規則中的發球到底是 球落地彈起 才可以接,還是 球觸地時 就可以接
網球比賽規則中對於發球有明確規定:一發或二發必須進區否則發球無效,兩次發球都無效則為雙誤,發球方失分;擦網進區則進行重發。
基於上述,接發球沒落地就接球犯規的,如果不犯規的話,對方發球必然要發對角線,你就可以在那網前截擊了,都不用判斷方向,那樣就沒有意義了。
2. 橄欖球的基本規則
規則:
進行一場英式橄欖球比賽需要80分鍾,只有上下兩個半場,半場之間休息10分鍾。每隊有15個參賽隊員,前鋒8個、後衛7個。
觸地得分是Rugby中得分最高的方式:當進攻隊員攻入防守方的得分區內持球觸地,「達陣」得5分,英文叫Try ,還有一次Conversion kick(追加射門)再得2分的機會。
除了Try(觸地得分)是用手得分,其它的3種得分方式Conversion kick(追加射門),Penalty kick(罰踢射門),dropped-kick(落踢射門),都是要靠腳來射門得分的。追加射門,進球得2分;罰踢射門,進球得3分;落踢射門,進球得3分。
比賽結束時,以得分多的隊獲勝。
(2)觸地條例擴展閱讀:
進攻規則:
比賽開始時在中線踢定位球開球。開球隊的隊員應站在中線後面,防守隊的隊員應站在本方 10碼線的後面;守方隊員必須在開球隊員將球踢過10碼線之後,方能搶球。每次得分後,由對方在中線重新開球,繼續比賽。
規則規定,傳球時,不得向前傳,只能回傳或橫傳。攻方隊員超越持球隊員接球時判越位,由對方隊員在越位地點罰踢任意球。常用的傳球方法是雙手低手傳球。持球隊員受到對方沖搶或攔抱不能前進時,球必須立即撒手,不得再向同隊隊員傳球。
已被持球隊員撒手的球,雙方隊員都可爭搶。比賽中不得沖撞或阻擋不持球隊員。對持球隊員可以採用抓、抱、摔等方法阻礙其前進,並可進行合法沖撞,但只許以肩撞肩,不得沖撞胸前或背後。踢人、打人和絆人為重要犯規。犯規後由對方隊員在犯規地點罰踢任意球。次要犯規則在犯規地點對陣爭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橄欖球
3. 農用車道路交通管理規定有哪些
農用車道路交通管理規定各省市有所不同,以沈陽市為例,《沈陽市農用機動車道路交通管理辦法》中規定:
第八條大型農用汽車、拖拉機掛車載物時,高度從地面起不準超過3米,寬度不準超出車廂,長度前端不準超出車身,後端不準超出車廂1米,超出部分不準觸地,車廂內不準載人;載物時裝卸人員不準超過3人,並留有安全乘坐位置。
載重量在1000公斤以下的小型農用汽車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準超過2米,寬度不準超出車廂,長度前端不準超出車身,後端不準超出車廂50厘米。車廂內不準載人。
農用三輪車、小型農用拖拉機載物時,高度從地面起不準超過2米,寬度不準超出車廂,後端不準超出車廂50厘米。車廂內不準載人。
第九條大型農用拖拉機在公路上最高時速為50公里;小型拖拉機在公路上最高時速為15公里;農用三輪車在公路上最高時速為40公里。
農用三輪車、拖拉機應靠公路右側邊緣行駛。
農用汽車的行駛速度、行駛車道均按貨運汽車規定行駛。
(3)觸地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中規定:
第四十六條 機動車行駛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最高行駛速度不得超過每小時30公里,其中拖拉機、電瓶車、輪式專用機械車不得超過每小時15公里:
(一)進出非機動車道,通過鐵路道口、急彎路、窄路、窄橋時;
(二)掉頭、轉彎、下陡坡時;
(三)遇霧、雨、雪、沙塵、冰雹,能見度在50米以內時;
(四)在冰雪、泥濘的道路上行駛時;
(五)牽引發生故障的機動車時。
第七十一條 非機動車載物,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得超過1.5米,寬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車把0.15米,長度前端不得超出車輪,後端不得超出車身0.3米;
(二)三輪車、人力車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得超過2米,寬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車身0.2米,長度不得超出車身1米;
(三)畜力車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得超過2.5米,寬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車身0.2米,長度前端不得超出車轅,後端不得超出車身1米。
自行車載人的規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
4. 非機動車有什麼條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五十七條駕駛非機動車在道路上行駛應當遵守有關交通安全的規定。非機動車應當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在沒有非機動車道的道路上,應當靠車行道的右側行駛。
第五十八條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電動自行車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時,最高時速不得超過十五公里。
第五十九條非機動車應當在規定地點停放。未設停放地點的,非機動車停放不得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
第六十條駕馭畜力車,應當使用馴服的牲畜;駕馭畜力車橫過道路時,駕馭人應當下車牽引牲畜;駕馭人離開車輛時,應當拴系牲畜。
(4)觸地條例擴展閱讀:
根據《交通違章處理程序規定》:
第三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扣非機動車:
(一)對非機動車駕駛人處以罰款,當場不能繳納的;
(二)非機動車安裝機械動力裝置的;
(三)機動車無牌證的;
(四)造成交通事故或者有交通肇事以及其他違法犯罪嫌疑的;
(五)與被查緝的被盜搶非機動車特徵相同的。
第三十八條暫扣車輛的,應當按照下列程序實施:
(一)開具《憑證》並當場交付當事人。暫扣機動車的,須報經縣以上(含)或者相當於同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准;
(二)停放在指定地點,並妥善保管。任何人不得使用被暫扣的車輛,使用造成損壞的,應當修復或者賠償;
(三)暫扣理由消除後應當立即發還被暫扣的車輛。有其他違法犯罪嫌疑的,移交公安機關有關部門處理。
第三十九條暫扣機動車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期限執行:
(一)需要對機動車駕駛員予以處罰的,暫扣時間不得超過三日;
(二)需要對機動車來源等情況進行調查核實的,暫扣時間不得超過七日;需要延長的,須報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准,但最長不得超過三十日;
(三)造成交通事故或者有交通肇事嫌疑的,暫扣期限依照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實施。
機動車駕駛員不在《憑證》有效期內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受處理的,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5. 國際軍事法有沒有規定地面部隊不能打還沒著地的空降兵
沒有
國際戰爭法中相關內容只是作戰對象身份認證
規定,如果對方國家的武裝人員放下武器,明確表示不再戰斗,應享受相關待遇
但空降兵是來參加戰斗的,手中有武器,自然要消滅
大家墨守的規則是不打跳傘的飛行員,這是從一戰開始的規矩,當時是騎士精神的體現,後來是考慮成本(老美說錢學森抵5個師,結果用十幾個被俘美國飛行員換回來了,說明一個飛行員抵一個團,打死可惜了)
6. 山東省公路路政條例的公路保護管理
第七條 公路路政管理部門應當對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等路產進行調查核實,建立健全路產檔案資料。新建公路竣工時,應當同時建立路產檔案資料。
公路報廢的,公路路政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將核准報廢的有關資料送交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依法辦理相關手續,並由縣級人民政府向社會公告。
第八條 公路用地范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下列標准確定:
(一)公路兩側有邊溝(坡頂截水溝、坡腳護坡道、隔離柵,下同)的,其用地范圍為邊溝外緣起不少於一米的區域;
(二)公路兩側無邊溝的,其用地范圍為公路路緣石外緣或者坡腳線向外不少於三米的區域。
實際徵收土地超過前款規定標準的,其公路用地范圍以實際徵收土地的范圍為准。
第九條 進行下列涉路工程建設,建設單位應當向公路路政管理部門提出許可申請:
(一)因修建鐵路、機場、供電、水利、通信等建設工程需要佔用、挖掘公路、公路用地或者使公路改線;
(二)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橋梁、渡槽或者架設、埋設管道、電纜等設施;
(三)在公路用地范圍內架設、埋設管線、電纜等設施;
(四)利用公路橋梁、公路隧道、涵洞鋪設電纜等設施;
(五)在公路上增設或者改造平面交叉道口。
第十條 建設單位申請進行涉路工程建設,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符合有關技術標准、規范要求的設計方案、施工圖設計和施工方案;
(二)保障公路、公路附屬設施質量和安全的技術評價報告;
(三)處置施工險情和意外事故的應急方案;
(四)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條 利用跨越公路橋梁等設施懸掛或者在公路用地范圍內設置非公路標志的,應當依法向公路路政管理部門申請許可,並提交施工圖設計、施工方案及相應的技術評價報告。
設置非公路標志,應當符合非公路標志設置規劃、技術標准和公路安全暢通的要求。
第十二條 公路路政管理部門根據保護公路的需要,可以組織專家對申請人提交的設計文件和施工方案進行評審。涉及經營性公路的,應當徵求公路經營企業的意見。施工活動影響交通安全的,建設單位應當採取必要措施並徵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同意。
第十三條 涉路工程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許可的設計和施工方案組織建設。穿越公路修建的公路橋梁,應當設置必要的檢修通道和設施。除公路建設需要外,禁止其他設施穿(跨)越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區。
第十四條 涉路工程建設需要佔用、挖掘公路、使公路改線或者對公路、公路附屬設施造成損壞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不低於原有的技術標准予以修復、改建或者按規定給予相應補償。
涉路工程施工單位應當與公路路政管理部門簽訂協議,並按照協議進行施工作業,落實施工安全和交通保障措施。
第十五條 涉路工程設施、非公路標志建成後,公路路政管理部門應當按規定會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等部門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涉路工程設施、非公路標志不得交付使用。
涉路工程設施和非公路標志的所有人、管理人應當加強維護和管理,確保設施、標志不影響公路的完好、安全和暢通。
第十六條 需要更新採伐公路用地范圍內的護路林的,應當向公路路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更新採伐,並及時補種;不能及時補種的,應當交納補種所需費用,由公路路政管理部門代為補種。
第十七條 禁止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圍內從事下列活動:
(一)破壞、損壞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屬設施;
(二)擺攤設點、進行集市貿易、堆放物品、修車洗車、設置障礙、種植作物、放養牲畜、採石、取土、采空作業;
(三)傾倒垃圾、焚燒物品、挖溝引水、堵塞邊溝或者利用邊溝排放污物;
(四)車輛裝載物觸地拖行、掉落、遺灑或者飄散;
(五)擅自移動、塗改、遮擋公路附屬設施或者利用公路交通標志、護路林、護欄、隔離柵、防護網等公路附屬設施架設管線、懸掛物品;
(六)將公路作為檢驗車輛制動性能的試車場地;
(七)在公路橋梁下、公路隧道、涵洞內埋設高壓電線和輸送易燃、易爆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氣體、液體的管道;
(八)擅自在公路和橋梁兩端設置限高、限寬設施;
(九)其他破壞、損壞、污染、非法佔用或者非法利用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屬設施以及影響公路完好、安全、暢通的行為。
第十八條 公路橋梁經檢測評定不符合有關技術標准、影響安全通行的,公路路政管理部門或者公路經營企業應當在橋梁兩端設置必要的限高、限寬設施和限載等標志,並及時進行維修。
第十九條 在公路上行駛的車輛的外廓尺寸、軸荷和總質量,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車輛外廓尺寸、軸荷、質量限值等機動車安全技術標准。
第二十條 超過公路、公路橋梁、公路隧道的限載、限高、限寬、限長標準的車輛,不得在公路、公路橋樑上或者公路隧道內行駛。具體管理由公路路政管理部門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治理超限和超載運輸管理的規定執行。
在高速公路上設置的超限檢測站,可以採取貨物運輸車輛和其他車輛分道行駛等措施,對貨物運輸車輛實施檢查,但不得影響高速公路的安全、暢通。
第二十一條 造成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屬設施損壞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予以賠償。
公路路政管理部門發現損壞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屬設施行為的,應當對損壞現場進行勘驗、調查、收集證據,並及時製作責任認定書。
7. 哪些文件規定貨車載貨物沒有蓋帆布的禁止進入高速公路
《公路安全保護條例》
第四十三條車輛應當規范裝載,裝載物不得觸地拖行。車輛裝載物易掉落、遺灑或者飄散的,應當採取廂式密閉等有效防護措施方可在公路上行駛。
8. 觸式橄欖球的觸式橄欖球規則touch football
1、觸摸:雙方隊員都允許主動觸摸對方。觸摸范圍包括身體的任何部位以及球、衣服或頭發。整個比賽過程中幾乎沒有暴力的成分。比賽的進攻方有權被觸摸最多 6 次。
2、觸摸和傳球:隊員一旦被觸摸後是不能再傳球的。
3、拾球者:拾球者是指當隊友放下球後撿起球的人。
4、越位 / 不越位:當發生一次觸摸後,防守隊員必須退回線後 5 米 處。防守隊員在拾球者尚未觸摸到球之前是不能向前方移動的。拾球者是不允許推遲時間拾球的。
5、邊線:如果持球隊員觸到或跨越邊線,則他將被視為出局從而將改變球權。比賽將在隊員出線處向前 5 米 的地方從新開始。若在持球隊員出邊線前被觸摸,則算一次觸摸。
6、阻擋:進攻方的隊員不允許阻擋防守隊員的試圖觸摸。防守隊員不允許阻擋進攻方試圖接球的隊員。
7、得分:進攻方持球隊員在被觸摸之前腳觸底線或跨越底線都將被視為觸地得分。一次觸地得分算一分。拾球者是不允許直接搭陣得分的。
8、換人區:比賽雙方都可以在任何時候換人。被換上場的人只有在被換下的人出場後方能進場參加比賽。換人必須在換人區范圍內進行。
9、持球權:當有以下情況發生時將交換球權: ① 球掉地; ② 拾球者持球時被觸摸; ③ 發生 6 次觸摸; ④ 持球隊員踩到或跨越球場邊界; ⑤ 不正確的滾球; ⑥ 不正確的輕踢。球權的改變將以滾球來從新開始比賽。
10、傳球:進攻隊員可以傳球、擊打、扔或遞球給任何一個沒有越位的隊友。前傳球是不允許的。
11、輕踢發球:輕踢發球發生在放球點,放球後用腳輕踢球而球不超過 1 米 並立即拿回球。進攻方的任何隊員都可以輕踢發球。
12、犯規進攻犯規 ① 傳球,被觸摸後傳球的; ② 在沒有退到被觸地點而滾球的; ③ 在被觸或主動觸摸之前滾球的; ④ 故意踢球的; ⑤ 沒有按 「 最少暴力 」 原則觸摸的;防守犯規 ① 沒有按 「最少暴力 」 原則觸摸的; ② 離滾球地後退不夠 5 米 的;或犯規後後退不足 10 米 的; ③ 對裁判判罰相抵抗的; ④ 耽誤比賽的。
13、滾球:意味著新一輪進攻的開始。當進攻方面對對方得分線滾球時,隊員必須將球放在滾球點並處於兩腿之間的地方。如果球向後滾,則最多不能超過 1 米 。隊員不能耽誤滾球,並且滾球時球不得向前滾。
14、比賽場地:場地長 70 米 (得分線到得分線),寬 50 米 。換人區處於場地側邊,長 20 米 ,觸地搭陣區域都屬於得分區。
15、隊伍構成:每個隊最多由 14 名隊員組成。每隊任何時候在場內的隊員最多為 6 個。比賽最少要求一隊 4 人。
16、擲幣:擲幣勝出的一方隊長將有權選擇上半場的進攻方向和換人區域,並且該方贏得開球權,裁判將監督擲幣。
17、中場休息:標准競技級別的比賽每場 20 分鍾,並有 5 分鍾的半場休息時間。主委會將改變比賽的持續狀況以讓隊員休整從而適應接下來的比賽。
18、加時賽和隊員下場:當比賽一直僵持到結束,從而需要最終決出勝負,此時就需要打加時賽,而加時賽中兩個隊的隊員每兩分鍾就要下場一個,直到場上每隊只剩 3 個隊員。率先得分的隊將贏得此次比賽。
19、隊員著裝:所有隊員必須統一著裝。衣服前後印號。鞋底鑄模的球鞋是可以穿的。赤腳,有尖鐵釘和螺釘飾品的鞋是不能穿的。隊員不能穿戴任何首飾,那將會帶來危險。
20、裁判:裁判實際上是基層法官,並且在整個比賽過程中按照規則執法。裁判的執法要以相關規定作為控制比賽的依據。涉及比賽的官員,運動員和教練都在裁判的管轄之內。
21、惡劣的比賽行為不能容忍:任何惡劣的行為將導致犯規隊員受到處罰,罰時或甚至被罰出場取消剩下的比賽資格,這些將依據犯規的情節輕重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