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產品質量管理條例
『壹』 深圳市安居型商品房建設和管理暫行辦法的第4章
第二十一條
安居型商品房銷售可以採取現售和預售兩種方式。
符合預售管理相關規定的安居型商品房,在申辦預售許可證時,市規劃國土部門應當徵求市住房保障部門的意見。
市規劃國土部門批准預售的,應當將安居型商品房預售許可情況,及時書面告知市住房保障部門。建設單位應當在取得預售許可後,及時向市住房保障部門申報安居型商品房房源相關信息。市住房保障部門復核後,應當將其納入保障性住房銷售系統。
第二十二條
購買安居型商品房應當以家庭為單位申請,申請人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列為共同申請人,並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一)申請人、共同申請人均具有本市戶籍。
(二)申請人參加本市醫療保險累計繳費5年以上,或者申請人依照《深圳市人才認定辦法》經認定為人才且參加本市醫療保險累計繳費3年以上。
(三)申請人、共同申請人在本市未享受過購房優惠政策、在本市未擁有任何形式自有住房、在申請受理日之前5年內未在本市轉讓過自有住房。
(四)申請人、共同申請人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
申請人為年滿35周歲的單身居民,符合前款規定條件,可以個人名義申請購買一居室安居型商品房。
申請人、共同申請人曾經離婚的,離婚前其原配偶、未成年子女在本市擁有任何形式的自有住房但在離婚後歸其原配偶或者未成年子女所有,且離婚時間距申請受理日不滿5年的,不得申購安居型商品房。
市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本條規定的購房條件並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三條
市住房保障部門應當將安居型商品房房源的具體位置、數量、面積、申購對象和條件、輪候規則、受理期間和地點等情況,及時在市政府網站、本部門政府網站公布。
安居型商品房申購輪候規則由市住房保障部門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條
安居型商品房按照下列程序進行申購:
(一)申請人在規定的時間內持身份證向市住房保障部門提交《深圳市安居型商品房申請表》,並提交以下申請材料:
1.申請人、共同申請人的身份證、戶籍證明、社會保障卡,已婚人員需提交結婚證,已婚或者未婚但生育、收養過子女的申請人,提供計劃生育證明;
2.申請人、共同申請人在本市未擁有任何形式自有住房、未在本市享受過購房優惠政策的聲明。
(二)市住房保障部門會同市規劃國土、市人力資源保障部門在30個工作日內對申請人、共同申請人享受本市住房優惠政策情況、本市住房情況、繳交醫療保險情況進行核查。相關部門的核查結果應當及時反饋市住房保障部門。
(三)審核合格的,由市住房保障部門在市政府網站、本部門政府網站公示15日。
(四)公示期滿無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按照安居型商品房申購輪候規則列入輪候冊進行輪候,輪候信息應當公開。
(五)輪候到位的申請人在規定的時間到市住房保障部門選擇住房後,市住房保障部門向申請人出具審核合格意見,並將審核合格名單抄送市房地產登記機關。
(六)申請人持審核合格意見與建設單位簽訂安居型商品房買賣合同;買賣合同簽訂10日內,由建設單位送市住房保障部門備案。
(七)建設單位辦理安居型商品房初始登記後,協助申請人辦理政策性住房(綠皮)房地產證。
逾期未選房、未簽合同的,按規定重新輪候,輪候在後的申請人依次遞補。
各類人才提出申請的,還應當提交畢業證、學位證及人才認定文件。
第二十五條
建設單位應當及時公布安居型商品房銷售情況。
建設單位為企業的,不得自行出售安居型商品房。自行出售的,市房地產登記機關不得辦理該房產的登記手續。
第二十六條
申請人與建設單位簽訂的買賣合同中,應當明確其設計要求、戶型面積、建設標准、產許可權制及歸屬、裝修標准、工程質量、違約責任等內容,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
建設單位違反買賣合同約定的,應當依法承擔違約責任。
第二十七條
購房人在取得安居型商品房完全產權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向市住房保障部門申請政府收購該安居型商品房:
(一)需要轉讓所購安居型商品房的。
(二)因銀行實現抵押權而處置安居型商品房的。
(三)因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等原因需處置安居型商品房的。
(四)戶籍遷出本市的。
(五)市政府規定的其他情形。
自安居型商品房購房協議簽訂之日至申請收購之日不超過10年(含10年)的,收購價格為原合同購房價;超過10年的,收購價格的計算公式為:收購價格=原購房價*[1-1.4%*(購房協議簽訂之日至申請收購之日的年限-10年)]。
對已收購的安居型商品房,房地產登記機關應當依申請將該房產產權予以變更登記。
已經購買了一居室安居型商品房的單身居民結婚的,可以申請政府收購其購買的安居型商品房,並換購較大戶型的安居型商品房一套。具體辦法由市住房保障部門另行制定。
第二十八條
簽訂買賣合同10年後,安居型商品房產權所有人可以根據有關政策規定,申請取得完全產權。
第二十九條
安居型商品房在取得完全產權前已被法院拍賣或者強制執行的,應當向市住房保障部門補交價差並取得市住房保障部門出具的憑證後,方可申請辦理該安居型商品房的產權登記。未提供市住房保障部門出具的憑證的,市房地產登記機關予以暫緩登記。
前款規定的價差統一繳入市住房專項資金賬戶,計算公式為:所需補交價差=拍賣或者強制執行時上一年度市場商品住房每平方米平均價格*建築面積-原購房款。
上一年度市場普通商品住房每平方米平均價格以市規劃國土部門公布為准。
『貳』 深圳經濟特區消防條例修訂了哪些項目
深圳經濟特區消防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立法目的為了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加強應急救援工作,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以及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基本原則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化的消防工作網路。
第三條政府責任市、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區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工作。
市、區政府應當將消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障消防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第四條主管部門特區消防工作由市政府公安機關實施監督管理,並由市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以下簡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負責實施。
市、區政府安全監督、建設、國土房產、規劃、質量監督、工商、勞動、交通、城管、文化、教育、衛生、農林漁業等行政管理部門在各自法定職責范圍內,依法配合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做好消防工作。
街道辦事處、公安派出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消防監督檢查,開展消防宣傳教育活動。
第五條社會消防責任單位和個人應當維護消防安全、保護消防設施、預防火災。遇有火災發生,應當報告火警。
居民委員會應當制定防火安全公約,協助政府以及公安機關等部門開展消防宣傳教育,並就防火安全公約的執行情況向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報告。
第六條消防日制度每年11月9日為深圳消防日。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會同教育、勞動、文化等部門和新聞媒體及企事業單位開展消防法律、法規宣傳活動和消防安全知識的教育培訓,組織消防演練,提高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識。
第二章 消防安全責任
第七條政府職責市、區政府應當依法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職責:
(一)研究解決本行政區域內消防工作重大問題;
(二)組織消防宣傳教育,提高市民消防意識;
(三)建立處置火災和特殊災害事故應急救援機制,統一領導火災撲救和應急救援工作;
(四)組織開展消防安全檢查和專項治理;
(五)定期聽取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的匯報;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八條消防安全委員會設立市、區消防安全委員會,由主管消防工作的副市長、副區長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消防安全委員會會議由主管副市長、副區長召集。
市、區消防安全委員會履行下列職責:
(一)審議城市消防安全專項規劃和有關消防安全方針政策,為市、區政府相關決策提供咨詢意見;
(二)定期對全市(區)的消防安全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評估並通報情況;
(三)督促重要部門、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及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履行消防安全職責,抓好本部門、本系統的消防安全工作;
(四)組織處置重大火災的善後工作;
(五)協調組織綜合性的消防安全執法檢查和消防安全專項檢查;
(六)審定市(區)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提出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
(七)市、區政府確定的其他消防安全工作。
第九條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職責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參與編制城市消防專項規劃;
(二)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組織消防演練;
(三)對專職消防隊、志願消防隊執勤、訓練、救援、管理等工作進行業務指導;
(四)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進行消防設計的建築工程進行消防審核、驗收、備案和檢查;
(五)對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或者開業前進行消防安全檢查;
(六)對單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監督相關責任單位落實火災隱患整改措施,查處消防違法行為,即時公布本地區重大火災隱患情況;
(七)對舉報、投訴以及有關部門移送的消防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八)對消防安全管理服務機構進行監督管理;
(九)對建築工程使用的消防產品質量進行監督;
(十)負責或者參與火災事故調查;
(十一)確定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經市消防安全工作委員會審定後,由公安機關報本級政府備案,並進行監督檢查;
(十二)組織滅火救援並依照國家規定參加其他應急救援工作;
(十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條街道辦事處職責街道辦事處應當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進行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指導居民委員會制定消防安全公約;
(二)定期對本轄區以及轄區內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進行消防安全評估;
(三)組織、管理、培訓本社區、工業區等相關單位的消防安全志願者;
(四)指導、督促、幫助相關單位建立專職消防隊或志願消防隊;
(五)承擔區政府交辦的其他消防工作。
街道辦事處可以委託消防安全管理服務機構對本轄區的消防工作進行消防安全評估,評估報告報區政府和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備案。
第十一條公安派出所職責公安派出所應當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督促、檢查居民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和有關單位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制度,落實消防安全工作職責;
(二)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
(三)對消防違法行為依法處罰或者及時移送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查處;
(四)協助公安機關消防機構進行火災事故調查;
(五)依照職權范圍對舉報、投訴消防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二條相關部門職責市、區政府安全生產監督部門應當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研究、協調和組織解決安全生產領域涉及防火工作的重大問題;
(二)根據管理許可權監督、檢查相關部門制定、落實消防責任制情況;
(三)對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依法查處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發現重大火災隱患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消防機構進行查處;
(四)本級政府和安全管理委員會交辦的其他消防工作。
『叄』 深圳經濟特區產品質量管理條例的第三章 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第二十一條 產品質量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並符合強制性標准或者特區技術規范的要求;
(二)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但對產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做出說明的除外;
(三)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准;
(四)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的產品質量狀況。
第二十二條 從事產品及包裝物設計、生產的,應當按照保證質量、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的低碳經濟要求,優先選擇清潔能源和易回收、易拆解、易降解、無毒無害的材料與設計方案,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
第二十三條 生產者、銷售者對其生產、銷售的產品質量負責。
禁止生產、銷售下列產品:
(一)不符合強制性標准或者特區技術規范要求的;
(二)國家明令淘汰並停止銷售的;
(三)失效、變質的;
(四)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的;
(五)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的;
(六)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許可證標志和編號、國際標准組織標准標志、質量合格證明、產品批准文號等標志的;
(七)偽造或者篡改產品生產日期、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的;
(八)法律、法規禁止生產、銷售的其他產品。
前款規定禁止生產、銷售的產品不得在經營性活動或者建設工程中使用。
第二十四條 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標明產品執行標准號;
(二)使用廢舊材料組裝、加工或者翻新的產品,應當在產品、產品包裝或者產品使用說明上予以標注;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五條 產品不符合所註明採用的產品標准、特區技術規范,或者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但不存在危害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危險,並且具有一定使用價值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在產品或者其包裝的顯著位置上標明「次品」、「處理品」或者其他明示產品質量的說明。
第二十六條 承接印製產品標識、標簽、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生產許可證標志、商品條碼,以及含有以上標志、標識的包裝物、產品說明、銘牌和其他物品的印製者,應當查驗有關證明文件,並復印留存。委託人不能提供證明文件的,印製者不得承印。
證明文件復印件保存期限應當與產品有效期限或者使用期限一致且不得少於兩年。
印製者印製的前款所列標志、標識、包裝物和其他物品,不得提供給非委託人。
國家對印製者另有規定的,印製者應當遵守其規定。
第二十七條 生產者應當建立原材料查驗制度。查驗供貨商的經營資格,驗明原輔材料質量合格證明和標識,並建立原輔材料、零配件進貨台賬,保證所使用的原輔材料和相關投入品符合法律、法規、強制性標准或者特區技術規范的要求。
生產者應當建立產品生產信息檔案。如實記錄原輔材料來源、使用情況、生產工序、生產批號、檢驗結果等信息,實現對所生產產品的可追溯管理。
原輔材料、零配件進貨台賬和生產信息檔案保存期限應當與產品有效期限或者使用期限一致且不得少於兩年。
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產品不得出廠、銷售。生產者不具備檢驗能力的,應當委託具有資質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
第二十八條 銷售者應當建立進貨查驗制度和產品進貨台賬。查驗供貨商的經營資格,驗明產品合格證明和產品標識,如實記錄產品名稱、產地、規格、數量、供貨商及其聯系方式、進貨時間、生產批號、生產日期等內容。銷售者不得銷售無產品合格證明的產品。
除前款規定之外,從事產品批發業務的銷售者應當建立產品銷售台賬,如實記錄批發的產品品種、產地、規格、數量、流向等內容。
在產品集中交易場所銷售自製產品的生產者參照從事產品批發業務的銷售者的規定,建立產品銷售台賬。
產品進貨台賬和銷售台賬保存期限應當與產品有效期限或者使用期限一致且不得少於兩年。
第二十九條 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產品存在安全隱患,可能對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造成損害的,應當主動召回產品,並向有關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召回產品的,應當通過報刊、廣播、網路、電視等方式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並通知銷售者停止銷售,告知消費者停止使用。銷售者接到停止銷售通知後,應當立即停止銷售該產品。
生產者對召回的產品應當登記造冊,並對產品進行安全缺陷整改;無法整改的,應當予以銷毀或者作必要的無害化技術處理。
第三十條 召回產品的信息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缺陷產品的名稱、種類、型號、批次、生產日期等產品信息;
(二)缺陷產品召回的方式、范圍、時間、費用承擔等召回信息;
(三)召回實施的組織、聯系方式;
(四)可能影響的人群、嚴重或者緊急程度;
(五)法律、法規要求的其他內容。
第三十一條 按照有關規定,生產者應當主動召回但未召回的,市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發出的責令召回通知或者公告監督生產者、銷售者執行有關召回的規定,並監督生產者對產品進行安全缺陷整改;無法整改的,應當監督生產者銷毀或者作必要的無害化技術處理。
第三十二條 銷售者發現其銷售的產品存在安全隱患,可能對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造成損害的,應當立即停止銷售該產品,通知生產者或者供貨商,並向有關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三十三條 生產者、銷售者不得以廣告、產品說明或者其他方式對產品質量作虛假宣傳。
生產者、銷售者不得偽造、篡改檢驗數據、檢驗結論及其他產品質量證明材料。
第三十四條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櫃台出租者和展銷會舉辦者,應當審查入場銷售者的經營資格,明確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櫃台出租者或者展銷會舉辦企業和入場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定期對入場銷售者的經營條件、安全管理制度和產品進行檢查;發現入場銷售者有違反本條例規定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並立即報告主管部門。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櫃台出租者和展銷會舉辦者未履行前款規定義務,導致本市場發生產品質量事故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三十五條 賓館、飯店、娛樂、美容、維修等服務業的經營者在從事經營活動時,應當使用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產品質量標準的產品,並按照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建立進貨查驗制度和進貨台賬制度。
第三十六條 從事產品儲存、保管、運輸等服務業的經營者應當記錄、核對委託人的經營資格和有關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和產品標識,保證產品儲存、保管、運輸條件符合要求,保持產品質量。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為本條例禁止生產、銷售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提供場地、存儲、保管、運輸等服務。
第三十七條 消費者有權就其購買產品的質量問題,向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查詢,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及時答復。
第三十八條 鼓勵生產者、銷售者購買產品質量損害賠償責任保險,提高產品質量侵權損害賠付能力。
『肆』 深圳經濟特區產品質量管理條例的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五千元罰款:
(一)產品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特區技術規范,生產者未制定企業產品標準的;
(二)生產者未將其企業產品標准依規定備案的;
前款所列情形,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未經考核合格或者批準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為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的,由主管部門公告其檢驗數據無效,並沒收違法收取的檢驗費用,檢驗費用不足一萬元的,處三萬元罰款;檢驗費用一萬元以上的,處檢驗費三倍罰款;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一項、第三項規定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對單位處五萬元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千元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依法取消其檢驗資格、認證資格,撤銷認證人員執業資格;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二項規定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對單位處十萬元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萬元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依法取消其檢驗資格、認證資格,撤銷認證人員執業資格;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的,由主管部門責令停業整頓,並對單位處二萬元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千元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批准文件,並予以公布;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五條規定的,由主管部門責令生產者、銷售者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三倍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的,由主管部門責令產品生產者、銷售者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的罰款;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項規定的,並處貨值金額三倍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三款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刷業管理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處罰。
違反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三千元罰款。
第六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規定的,由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三千元罰款。
第六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未按國家規定召回產品的,由主管部門責令生產者、銷售者改正,對生產者處貨值金額三倍的罰款,對銷售者處一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依法吊銷許可證、營業執照。
第六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處罰。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一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貨值金額三倍的罰款。
第六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的,由主管部門處五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賓館、飯店、娛樂、美容、維修等服務業的經營者在從事經營活動時,使用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產品質量標準的產品的,依照本條例第五十七條規定處罰;未建立進貨查驗制度和產品進貨台賬制度的,依照本條例第六十條規定處罰。
第六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三千元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依照《深圳經濟特區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處罰。
第六十六條 生產者、銷售者拒絕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的,由主管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責令停業整頓,並處一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依法吊銷營業執照。
擅自啟封、隱匿、轉移、銷毀、變賣、損毀被查封產品的,處被啟封、隱匿、轉移、銷毀、變賣、損毀物品貨值金額三倍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應當立即退還,並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
第六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五十條規定,生產者、銷售者逾期不申請復查或者經復查仍不合格的,由主管部門責令企業在三十日內停業整頓,並處三萬元罰款;整頓期滿後經再次復查仍不合格的,依法吊銷相關證照,並通報有關部門。
第六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生產者未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發出的責令召回通知或者公告召回有關產品的,由主管部門處召回產品貨值金額五倍的罰款;不按照規定進行安全缺陷整改、銷毀或者無害化技術處理的,責令改正,並處三萬元罰款;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處理。
第七十條 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依法向人民法院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第七十一條 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向社會推薦產品或者以監制、監銷等方式參與產品經營活動的,由其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消除影響;有違法收入的,予以沒收,並按照行政過錯責任追究的規定追究行政責任。
第七十二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行政過錯責任追究的規定追究行政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包庇、放縱產品生產、銷售中違反本條例規定行為的;
(二)向從事違反本條例規定的生產、銷售活動的當事人通風報信、幫助其逃避查處的;
(三)阻撓、干預主管部門依法對產品生產、銷售中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的。
第七十三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按照行政過錯責任追究的規定追究行政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伍』 深圳經濟特區產品質量管理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提高產品質量,保障公眾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特區內產品的生產、銷售和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產品是指經過加工、製作,用於銷售的產品。
建設工程不適用本條例,但建設工程使用的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屬於前款規定的產品范圍的,適用本條例。
葯品、醫療器械、食品(含保健食品)、化妝品、農產品等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法律、法規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市、區政府應當把保障產品安全和提高產品質量工作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大監督檢查工作經費投入,開展產品安全和質量水平監測評估,引導、督促生產者、銷售者加強產品質量管理,保障產品安全性,提高產品質量。
第四條 鼓勵、支持企業推行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採用國際先進標准,制定高於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或者特區技術規范的企業標准。
市政府應當建立質量獎勵制度,對產品質量管理先進和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取得顯著成績的企業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五條 市政府市場監督管理行政部門(以下簡稱市主管部門)是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主管部門,負責生產和流通領域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
市主管部門派出機構負責所在轄區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以自己名義查處轄區內產品質量違法行為。
市主管部門基層監管機構負責所在轄區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按照市主管部門規定的許可權以自己名義實施行政處罰。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農業和漁業、出入境檢驗檢疫等單位按照各自的職責依法負責葯品、醫療器械、食品(含保健食品)、化妝品、農產品、商品進出口質量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 行業協會應當引導生產者、銷售者依法生產、銷售產品,宣傳、普及產品質量知識。
行業協會可以採取自查、自糾等多種形式加強行業自律,推動行業誠信建設。
市、區政府及各有關部門應當扶持和促進行業協會的發展,支持其依法獨立開展活動,並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對行業協會加強業務指導。
第七條 鼓勵、支持和保護個人和組織對產品質量進行社會監督。
任何個人和組織有權對違反產品質量法律、法規的行為向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投訴,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及時予以處理,並將處理結果答復投訴人。
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為舉報人保密,並按照規定給予獎勵。
第八條 鼓勵社會團體、基層群眾自治組織開展產品質量法律、法規以及產品質量標准和知識的普及工作,增強消費者自我保護能力。
第九條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產品質量法律、法規以及產品質量知識的公益宣傳,客觀、准確報道有關產品質量信息並進行輿論監督;市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於新聞媒體反映的產品質量問題應當及時回應。
『陸』 求深圳經濟特區產品質量管理條例
深圳經濟特區產品質量管理條例(修正)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1995年3月30日深圳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根據1999年5月6日深圳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關於修改〈深圳經濟特區產品質量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保護用戶、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結合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特區產品的生產、銷售以及產品標準的制定、實施的監督管理活動。
本條例所稱產品是指經過加工、製作,用於銷售的有形物品。
建設工程不適用本條例,但用於建設工程的建築材料、裝飾材料和其他能獨立保持其原有特性和用途的產品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政府)鼓勵企業推行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制定高於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準的企業標准。
市政府對產品質量管理先進和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績顯著的企業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四條 市政府技術監督行政管理部門是特區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市主管部門)。各區人民政府技術監督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區主管部門)在市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負責所轄區域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
市政府、各區人民政府其它有關職能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特定產品的質量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 用戶、消費者及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和新聞輿論機構,對產品質量實行社會監督。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有權向政府主管部門和司法機關舉報、投訴。
第二章 產品標准和質量認證管理
第七條 產品生產者應當制定企業標准,或者採用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或地方標准,作為組織生產和貿易交換的依據。
出口產品的質量要求,依照合同約定執行。
市、區主管部門應當為企業制定標准或者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提供信息和技術服務。
第八條 生產涉及人體健康、人身與財產安全,尚無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產品,由市政府參照國際標准,制定在特區統一執行的安全技術規范。
第九條 生產者應自企業產品標准發布之日起三十日內,將該標准報市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備案。
企業修改產品標準的,應自該標准修改之日起三十日內,重新報市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備案。
第十條 市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參照國際慣例和國外先進標准,推行企業質量體系認證和產品質量認證制度。
第十一條 企業質量體系認證和產品質量認證的認證機構,應將被認證企業的名稱、認證范圍、認證期間、認證結果報市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二條 產品質量評價、推薦活動應當遵循客觀、公正、公開的原則。
產品質量評價、推薦活動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章 產品質量監督檢查
第十三條 市、區主管部門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督檢查,處理違法行為。
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可以採用抽查、定期檢查和日常檢查等形式。
第十四條 市、區主管部門對產品進行監督抽查不得收費,所需費用列入市、區財政預算。
第十五條 市、區主管部門在監督檢查產品質量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要求被檢查人提供產品檢驗報告或者合格證明;
(二)被檢查人不能提供檢驗報告、合格證明的,或者雖有檢驗報告、合格證明但與產品明顯不一致的,可以直接抽查;
(三)詢問被檢查的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證明人,並要求提供證明材料和有關資料;
(四)查詢、復制與違法行為有關的協議、帳冊、單據、文件、記錄、業務電函和有關資料;
(五)發現被檢查人有違法行為時,可責令其暫停生產、銷售,提供生產、銷售及庫存產品的數量和情況。
第十六條 在特區生產的下列產品應當列入受檢目錄,由市、區主管部門按有關規定進行定期檢查或抽查。
(一)涉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
(二)列入生產許可證產品目錄的產品;
(三)消費者或有關組織反映有重大質量問題的其他產品。
受檢目錄由市主管部門會同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共同制定後公布實施。
第十七條 市、區主管部門可以根據特區生產、流通領域的產品質量狀況,或者消費者及有關組織的舉報、反映的情況,對在特區內生產、銷售的產品進行產品質量日常監督檢查。
第十八條 市、區主管部門對產品進行監督檢查,可以委託產品質量檢驗機構進行檢驗,受檢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不得拒絕。
第十九條 產品質量檢驗的依據:
(一)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已發布的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未制定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必須符合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三)產品說明、合同、實物樣品或其他方式所明示的質量指標或狀況。
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對檢驗的產品應當出具檢驗報告,並對檢驗結果負責。
第二十條 對檢驗合格的產品在同一檢驗周期內不得重復檢驗。對重復檢驗的,受檢企業有權拒絕,但主管部門對檢驗結果有疑問的除外。
第二十一條 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對受檢產品的商業秘密負有保密責任,檢驗機構或檢驗人員泄露被檢驗人的商業秘密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處罰。
第二十二條 產品經監督檢驗合格的,免收檢驗費用;經監督檢驗不合格的,由受檢者雙倍支付費用。
檢驗費用需要財政補貼的部分,由市、區主管部門提出預算方案,列入市、區財政支出。
監督檢查所需產品樣品由受檢者無償提供,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應當在作出檢驗結論且留樣期滿後將檢驗樣品退還受檢者。
第二十三條 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應當按市、區主管部門規定的期限報送檢驗結果。
第二十四條 市、區主管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產品質量檢查結果,並通知受檢者。
第二十五條 市、區主管部門在產品質量監督檢查中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採取封存、扣押強制措施:
(一)法律、法規、規章明令禁止生產、銷售的產品;
(二)屬於案件中的證據,又可能滅失的產品;
(三)不封存將產生社會危害的產品。
對封存、扣押的產品,應在十五日內作出鑒定結論。因檢驗條件限制需要延長封存、扣押期限的,經市主管部門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十五日。
第四章 生產者和銷售者的產品質量義務
第二十六條 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法律、法規、規章和強制性標准,實行嚴格的產品質量檢驗制度,切實保障用戶、消費者的利益。
第二十七條 生產者對其產品質量、產品說明和產品的標識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有關規定。
產品、產品說明或者產品包裝上應標有產品標准編號、代號。
使用廢、舊原材料和零部件組裝、加工或翻新的產品,應該在產品或者產品包裝、產品說明上明確說明。
裸裝的食品和其他根據產品的特點難以附加標識的裸裝產品,可以不附加產品標識,但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八條 銷售者在進貨時應當查驗表明產品質量的合格證明和其他產品質標識,以確保銷售產品的質量。
銷售者不能確定進貨產品的質量狀況時,應當申請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檢驗。
第二十九條 產品質量雖不符合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但不存在危害人體健康、人身或財產安全的危險,並且具有一定使用價值的產品,出售時應當在產品或其包裝的顯著位置上標明「次品」、「處理品」或其他明示產品質量的說明。
第三十條 銷售者出售的耐用消費產品,應當明示合理的質量負責期限,並在明示的期限內保證產品的合理使用質量;未明示質量負責期限的,推定該期限為五年,但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除外。
耐用消費產品目錄由市主管部門公布。
第三十一條 耐用消費產品在質量負責期限內非因使用者的過錯而發生質量問題的,銷售者應當免費修理;無法修理或者經修理仍不能滿足合理的使用要求和安全保障的,應當更換同種產品;沒有同種產品的,應當退還全部價款,收回原產品;給消費者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本條例第三十條規定的「次品」、「處理品」不受前款約束。
產品購銷雙方就產品售後服務另有約定的,依其約定。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一)產品沒有企業標準的;
(二)企業標准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強制性標準的;
(三)產品生產者未將其企業標准依本條例規定備案的。
第三十三條 產品不符合認證標准而使用認證標志銷售的,責令停止銷售,沒收非法所得,並處違法經營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撤銷認證標志和證書。
第三十四條 企業質量體系認證和產品質量認證的認證機構不將被認證企業的名稱、認證范圍、認證期間、認證結果報市主管部門備案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五條 產品質量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責令產品生產者、銷售者停止生產、銷售,沒收生產和銷售的不合格產品和非法所得,並處違法經營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 產品質量不符合企業標准或產品說明、產品廣告所表明的產品質量狀況的,責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後經監督檢驗合格,產品方可出廠。
第三十七條 產品標識不符合本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的,責令限期改正,處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沒收標識不符合規定的產品,並處違法經營額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罰款。
產品標識不符合本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三款規定的,責令限期改正,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沒收標識不符合規定的產品,並處違法經營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八條 生產者、銷售者無正當理由拒絕主管部門監督檢查或者其委託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進行檢驗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擅自啟封、轉移、銷毀、銷售被封存的有質量問題的產品的,處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 對列入售前報驗產品目錄的產品未經報驗而銷售的,責令停止銷售並限期報驗,可並處已銷售產品金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條 產品銷售者未按本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履行產品售後義務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責令停業整頓。
第四十一條 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出具錯誤檢驗數據或者錯誤檢驗結論的,責令更正,並可處所收檢驗費十倍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檢驗活動,吊銷檢驗資格證書或營業執照。
檢驗人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出具錯誤檢驗數據或結論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取消其從事檢驗工作的資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 本條例規定的吊銷營業執照、停業整頓的行政處罰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決定;其他行政處罰由主管部門決定。
第四十三條 當事人對區主管部門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自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市主管部門申請復議;當事人對市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自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機關申請復議。
復議機關應當自接到復議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復議決定。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自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復議機關逾期不作出復議決定的,當事人可自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又不執行處罰決定的,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管理部門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四十四條 從事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國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其上級主管部門追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五條 本條例所稱「生產者」,是指加工、製作產品或者在產品或產品的包裝上明示其名稱或姓名的組織或個人。
產品的監制者視為共同生產者。
本條例所稱「銷售者」,是指銷售產品的組織或個人,包括以總經銷、總代理或代銷等方式銷售產品的組織或個人。
本條例所稱「質量負責期限」,是指自產品銷售之日起對消費者承擔免費修理、更換或退款的期間。
本條例所稱「違法經營額」,是指產品生產者、銷售者經營的已售出和未售出的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全部產品價款總額。
第四十六條 出口產品的質量管理,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執行。
第四十七條 本條例自一九九五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1999年5月6日深圳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
深圳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了深圳市人民政府提出的《關於提請審議修改〈深圳經濟特區產品質量管理條例〉的議案》,決定對《深圳經濟特區產品質量管理條例》作如下修改:
刪除第二十五條,即「在特區銷售涉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實行售前報驗制度。產品售前報驗,不得與其他法定檢查相重復。銷售者應當在銷售前按規定向市主管部門報驗,未經報驗不得銷售。售前報驗產品目錄由市主管部門制定,每年公布一次」。
根據本決定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柒』 深圳經濟特區產品質量管理條例的第六章 附 則
第七十四條 本條例所稱「生產者」,是指加工、製作產品或者在產品的包裝上明示其名稱或者姓名的組織或者個人。
本條例所稱「銷售者」,是指銷售產品的組織或者個人,包括以總經銷、總代理或者代銷等方式銷售產品的組織或者個人。
本條例所稱「貨值金額」,是指產品生產者、銷售者經營的已售出和未售出的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全部產品貨值金額。貨值金額以違法生產、銷售產品的標價計算;沒有標價的,按照同類合格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格計算。貨值金額難以確定的,由委託依法設立的價格鑒證機構進行價格鑒證。
第七十五條 本條例所稱的區,含光明、坪山等管理區。
第七十六條 本條例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捌』 深圳經濟特區環境保護條例的法律責任
第六十七條 市、區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對主要負責人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符合規定條件的申請應予受理而不予受理,或者受理不符合規定條件的申請的;
(二)擬訂政策或者組織編制相關規劃,未按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
(三)編制規劃、制定政策、審批建設項目等與公眾環境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決策,未公開聽取公眾意見的;
(四)違法審批、違法處罰或者違法採取強制措施的;
(五)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
(六)其他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
第六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環保部門責令改正,並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罰:
(一)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五款規定,擅自解除查封,或者隱匿、轉移、變賣、損毀、使用被查封、扣押的設施或者物品的,處二萬元罰款;
(二)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第四款規定,排污者通過埋設暗管或者其他隱蔽排放的方式直接排放污染物的,或者從污染物處理設施的中間工序引出污染物並直接排放的,或者未經環保部門批准,擅自拆除、閑置環境保護設施的,處十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吊銷排污許可證;
(三)違反本條例第五十條第二款規定,未按規定回收,直接向環境排放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處一萬元罰款;
(四)違反本條例第五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危險廢物實際產生量大於申報產生量且無正當理由的,處三萬元罰款;
(五)違反本條例第六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編造、傳播虛假環境質量或者企業環境行為等信息的,處五千元罰款。
第六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環保部門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罰:
(一)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三款規定,排污者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或者臨時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的,責令立即停止排放,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報本級政府責令其停產或者停業;排污者被依法吊銷排污許可證後排放污染物的,責令立即停止排放,處二十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款,並報本級政府責令其停產或者停業;
(二)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排污者未按照排污許可證或者臨時排污許可證規定排放污染物的,責令限期改正,處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吊銷排污許可證或者臨時排污許可證;
(三)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不需要領取排污許可證或者臨時排污許可證的排污者,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經環保部門處罰後,不停止違法行為或者逾期不改的,環保部門應當對該違法行為實施按日計罰。
按日計罰的每日罰款額度為一萬元,計罰期間自環保部門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決定之日或者責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屆滿之日起至環保部門查驗之日止。當事人申請查驗的,環保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實施查驗;當事人未申請查驗的,環保部門應當自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決定之日或者責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完成查驗。
第七十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環保部門可以按照本條例第六十九條第三款的規定實施按日計罰:
(一)建設單位未編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審批,擅自開工建設或者投入生產、經營、使用的;
(二)建設單位環境保護設施未經環保部門檢查同意,擅自將主體工程投入試運行、試生產或者使用的;
(三)建設單位環境保護設施未經環保部門驗收或者驗收未通過,擅自將主體工程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
第七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環保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罰:
(一)違反本條例第四十四條規定,排污者將自有的環境保護設施委託給不具備相應資質的機構運營的,處三萬元罰款;
(二)違反本條例第五十條第一款規定,生產、銷售、儲存和使用列入嚴重消耗臭氧層物質名錄的物質及含此類物質產品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三)違反本條例第五十一條第三款規定,未向環保部門報告或者未按照規定填寫危險廢物轉移聯單,擅自轉移危險廢物的,處三萬元罰款;
(四)違反本條例第五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生態破壞者未按要求採取措施恢復生態環境的,處三萬元罰款。
第七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排污者在限期治理期間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或者排放濃度控制指標的,由環保部門處十萬元罰款;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或者停產治理任務的,由環保部門依法吊銷其排污許可證。
第七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三款規定,被檢查者拒絕、阻撓、延誤環境保護現場檢查或者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由環保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三萬元罰款。
第七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四十條規定,排污者拒報或者未按時申報登記污染物排放事項、環境統計報表,或者在申報登記時弄虛作假的,由環保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一萬元罰款。
第七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環保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罰:
(一)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排污者未按規定建立環境管理台賬的,或者環境管理台賬未載明有關事項的,或者未將環境保護設施的安全管理納入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的,處一萬元罰款;
(二)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重點排污單位未按規定設置或者閑置在線監測監控裝置的,處二萬元罰款;擅自拆除、改變、損毀在線監測監控裝置的,處四萬元罰款;重點排污單位在線監測監控裝置系統發生故障未在規定時間內報告的,處一萬元罰款;
(三)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工業企業未按規定對污染物的排放情況定期進行環境監測,或者未向環保部門報告監測情況的,處五千元罰款;
(四)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排污者未將書面合同報環保部門備案的,處五千元罰款;
(五)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五條第一款第(二)、(三)項規定,排污者未將委託合同報環保部門備案的,對委託方處一萬元罰款;
(六)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一款規定,排污者未按規定製定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或者未按規定建設配套應急設施、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和器材的,處三萬元罰款。
第七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排污者未公開或者未按要求如實公開污染物排放情況的,由環保部門責令限期公開,可以處一萬元罰款;逾期不公開的,由環保部門公開其主要環境信息,費用由排污者承擔。
第七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五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生產、銷售一次性購物袋或者生產、銷售、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塑料及其他材質的購物袋,由質監、工商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處理。
違反本條例第五十四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經營者無償提供塑料購物袋或者未同時向消費者提供可反復使用的環保購物袋或者購物籃等供消費者購買的,由工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千元罰款。
第七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五十八條規定,單位或者個人未經生態安全評估擅自引進外來生物物種或者轉基因生物的,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第七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五十九條規定,單位或者個人使用超過標準的污水進行養殖或者灌溉,或者將有害污泥作為農用肥料使用的,由農林漁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八十條 對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單位和個人,由環保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按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處以罰款,並責令限期消除污染;不按要求消除污染或者不具備治理能力的,由環保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對造成重大或者特大環境污染事故的,可以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關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可以處上一年度從本單位取得的收入百分之五十的罰款。
對造成一般或者較大環境污染事故的,按照直接損失的百分之二十處以罰款;直接損失難以核算的,對一般環境污染事故處十萬元罰款,對較大環境污染事故處三十萬元罰款。對造成重大或者特大環境污染事故的,按照直接損失的百分之三十處以罰款;直接損失難以核算的,對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處一百萬元罰款,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可處三百萬元罰款。
第八十一條 依據本條例第六十八條、第六十九條、第七十二條規定被吊銷排污許可證的,排污者應當按照環保部門的要求進行整改,並在所在地主要媒體上公開道歉和承諾。整改達到要求的,可以依法向環保部門重新申領排污許可證,但依據本條例第六十八條第(二)項規定被吊銷排污許可證的排污者,自吊銷排污許可證之日起三個月內不得重新申領排污許可證。
第八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玖』 深圳經濟特區產品質量管理條例的介紹
為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提高產品質量,保障公眾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基本原則,制定《深圳經濟特區產品質量管理條例》。該《條例》經1995年3月30日深圳市一屆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通過;1999年5月6日深圳市二屆人大常委會第32次會議修正;2011年10月31日深圳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11次會議修訂。《條例》分總則、產品標准和質量認證、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法律責任、附則6章76條,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拾』 有人知道深圳市特種設備的使用年限規定麼如儲氣罐。是否有相關管理條例
關於壓力容器儲氣罐的使用年限規定,這個規定是全國統一規定的,全國各地版都只有權一個標准。
一般儲氣罐證書裡面就有設計使用年限,老年代的儲氣罐產品可能沒有標明設計使用年限。但是近些年的都有的。一般是10年,簡單壓力容器過了使用年限需要去檢驗,固定式壓力容器每一段時間都要去檢驗。具體檢驗周期由當地的相關部門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