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在法律法規解釋權

在法律法規解釋權

發布時間: 2022-03-07 00:07:24

『壹』 行政法規解釋權屬於誰

法律分析:行政法規的解釋權是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行政法規是中國法律層次的一個劃分。它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及法律的授權,制訂並頒布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照本法申請行政復議:(一)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二)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行政強制措施決定不服的;(三)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變更、中止、撤銷的決定不服的;(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五)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合法的經營自主權的;(六)認為行政機關變更或者廢止農業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權益的;(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徵收財物、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八)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或者申請行政機關審批、登記有關事項,行政機關沒有依法辦理的;(九)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受教育權利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沒有依法履行的;(十)申請行政機關依法發放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費,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放的;(十一)認為行政機關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貳』 本活動在法律法規許可下保留最終解釋權觸犯廣告法嗎

摘要 其實保留解釋權的情形不僅在經濟活動中經常出現,就是在立法領域亦經常出現。如上文提到的《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該辦法的第十五條就規定了本辦法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負責解釋。該辦法明文規定經營者不得採用格式合同排除消費者對合同解釋的權利,卻又明文排除了其它組織、個人對該辦法的解釋權。這種規定正當性與否,值得進一步探討。其實,規范性文件的制定者確定自己或者其下屬機構為其所制定文件的解釋者這一現象明顯存在於我國當前的立法實踐中,尤其在部門規章,以及位階更低的規范性文件中廣泛存在。

『叄』 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本公司擁有最終解釋權這樣寫是否合

這是格式條款,格式條款原則上是有效力的,除非直接排除對方當事人的權益或者免除自己責任。就你說的這以條款,應該是有效地,因為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

『肆』 法律條文的解釋權在哪兒

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 (一)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伍』 商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有解釋權是否合法

根據法律規定,凡是所謂【本活動最終解釋權歸商家所有】這類條款,是無效的。所以不存在商家在法律范圍內有解釋權的問題。

『陸』 什麼叫解釋權

解釋權分法律解釋權和最終解釋權。

1、法律解釋權,對法律作出法定解釋的權利。只有享有法律解釋權的機關所作出的法律解釋才具有法律效力。在中國,享有法律解釋權的機關有: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4)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5)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門。

2、最終解釋權,是一個涵蓋多領域的比較復雜的概念,包括司法最終解釋權、學術最終解釋權、行政最終解釋權以及民間最終解釋權等。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商家在商品促銷廣告中所附的「最終解釋權」條款,違背了公平原則,違反了合同法的強制性規定,是無效條款,商家的「最終解釋權」條款並不能免除其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6)在法律法規解釋權擴展閱讀

最終解釋權法律效力:

1、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場,他們所提供的「解釋」實質上只是當事人對合同的理解,而非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因為對合同享有解釋權,在合同法中領域是指在對合同的理解當事人產生分歧或者合同存在漏洞的場合,以法院認定的公平正義去解釋合同,填補漏洞。

2、這樣既能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實現平均合同正義,又符合社會的公平正義;既能適用於雙方當事人本應約定而未約定的合同條款場合,又能適用於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合同條款違反強制性規范、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標准。

3、本案中商場通過合同為自己設定的「最終解釋權」,在權利內容上相當於司法機關對合同的解釋權。根據合同解釋的原理,這項權利只能由司法機關依法享有,而不能由當事人約定產生。

『柒』 什麼是法律的解釋權

你好,法律解釋(legal interpretation):是指一定的解釋主體根據法專定許可權和程序,按照一定的標准屬和原則,對法律的含義以及法律所使用的概念、術語等進行進一步說明的活動。
當代中國的法律解釋:
1、立法解釋
立法解釋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區別在於對於立法解釋的主體即立法機關和立法解釋的對象即法律的不同理解。
在我國立法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大各部門委員會以及省級人大常委會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律解釋的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2、行政解釋
行政解釋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
3、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是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對司法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做的解釋。司法解釋分為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解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檢察解釋和這兩個機關聯合作出的解釋。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有原則性分歧時,應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或決定。

『捌』 「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本公司擁有最終解釋權」這樣寫是否合法

「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本公司擁有最終解釋權」這種約定屬於違法。

具體法規定義如下:版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權明確規定了消費者對產品有知情權,對產品促銷活動規則也有知情權。適用《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第十一條第(六)項規定,商家單方約定「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歸商家所有」,應明確定性為排除消費者知情權的行為。

『玖』 法律的解釋權歸誰所有

法律分析: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十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一)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二)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三)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四)解釋法律(五)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預算在執行過程中所必須作的部分調整方案(六)監督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國家監察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七)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八)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九)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部長、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十)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十一)根據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的提請,任免國家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十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十三)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檢察院檢察長,並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十四)決定駐外全權代表的任免(十五)決定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的批准和廢除(十六)規定軍人和外交人員的銜級制度和其他專門銜級制度(十七)規定和決定授予國家的勛章和榮譽稱號(十八)決定特赦(十九)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如果遇到國家遭受武裝侵犯或者必須履行國際間共同防止侵略的條約的情況,決定戰爭狀態的宣布(二十)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二十一)決定全國或者個別省、自治區、直轄市進入緊急狀態二十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拾』 據《立法法》的規定,法律解釋權屬於哪個部門

《立法法》的規定,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四十五條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

(一)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第四十六條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

(10)在法律法規解釋權擴展閱讀:

關於行政法規解釋許可權和程序問題

1、凡屬於行政法規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者作補充規定的問題,由國務院作出解釋。這類立法性的解釋,由國務院法制局按照法規草案審查程序提出意見,報國務院同意後,根據不同情況,由國務院發布或者由國務院授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發布。

2、凡屬於行政工作中具體應用行政法規的問題,按照現行做法,仍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感到解釋有困難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對其作出的解釋有不同意見,提請國務院解釋的,由國務院法制局提出答復意見,報國務院同意後,直接答復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同時抄送其他有關部門。

3、凡屬於國務院、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的解釋問題,仍按現行做法,由國務院辦公廳承辦。涉及行政法規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可徵求法制局的意見;涉及法律解釋的,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辦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熱點內容
產品新法規 發布:2025-05-24 19:08:12 瀏覽:694
宜昌律師收費標准 發布:2025-05-24 18:56:52 瀏覽:568
羅湖法院曾 發布:2025-05-24 18:34:00 瀏覽:173
新的勞動法哺乳期事假 發布:2025-05-24 18:33:58 瀏覽:336
關於道德的散文 發布:2025-05-24 18:20:44 瀏覽:939
法院送達的內容 發布:2025-05-24 18:09:55 瀏覽:274
常熟法院失信名單 發布:2025-05-24 18:01:25 瀏覽:527
勞動法員工過失 發布:2025-05-24 17:58:40 瀏覽:938
與政府簽訂的框架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4 17:57:19 瀏覽:37
海南大學民商法考研參考書目 發布:2025-05-24 17:51:35 瀏覽: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