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統一登記條例徵求意見稿
Ⅰ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詳解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昨日開始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規定:申請不動產登記將分步走,三類主體可查詢不動產資料,利害關系人查詢需提交證明材料,採用欺詐手段申請查詢、復制登記資料將被追責……諸多看點值得關注。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自3月1日起正式實施已近一個月。昨日,國土資源部在國務院法制辦網站上公布了《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4月25日。
該細則被視為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建設的重要環節,相比只有35條規定的暫行條例,細則徵求意見稿增加到8章137條,對於登記程序、登記類型、登記的辦理、不動產登記資料的查詢保護和利用、法律責任等,都作出了詳細規定。
曾參與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及實施細則起草工作的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程嘯對中新網記者表示,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規定的是不動產統一登記中重大的、原則性的和方向性的問題,但僅僅是粗線條、大而化之的條文,顯然不足以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因此迫切需要細則作出具體規定。
「細則徵求意見後,國土資源部會對反饋上來的意見進行相應的歸納梳理,然後進行一定調整或修改,預計最快也要到今年5月份才可能正式公布。」程嘯說。 「《實施細則》最大亮點是對不動產登記的具體程序做了更加科學合理、詳細明確的規定。」程嘯表示,這對於真正落實統一登記、保護廣大民事主體的不動產權利、維護交易安全非常重要。
細則對不動產登記程序的全流程進行了概括性規定,其中,明確了登記的一般程序分四步走,即申請、受理、審核、登簿。
根據細則,申請不動產登記,申請人應當填寫登記申請書,向不動產登記機構提出申請。申請登記材料應當提供原件。
「除了依囑托登記和依職權登記,其他登記都是依申請登記。也就是說當事人不申請,登記機構不會主動或強制登記。但是,只有辦完不動產登記,不動產物權變動效果才發生,交易在法律上才真正安全。」程嘯指出,不同登記類型需要提交材料也不同,例如房產買賣,就要提供雙方的身份證明、房屋所有權證書、合同等材料的原件. 對於外界最為關注的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細則規定,三類主體可以查詢、復制其不動產登記資料,但查詢的范圍有所不同。
根據細則,權利人可以查詢、復制其不動產登記資料。因不動產交易、繼承、訴訟等涉及的利害關系人可以查詢、復制不動產自然狀況、權利人及其不動產查封、抵押、預告登記、異議登記等狀況。有關國家機關可以查詢、復制與調查和處理事項有關的不動產登記資料。
「細則依據物權法和條例的規定,將查詢主體限制在權利人、利害關系人、有關國家機關,這意味著不是任何人不需要任何條件就可以隨意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程嘯表示。
程嘯指出,三類主體查詢的范圍也有所不同,權利人可以查詢復制其不動產登記資料;而那些涉及不動產交易、繼承、訴訟等的利害關系人,則可以查詢復制不動產的自然狀況、不動產的權利人以及不動產上面的權利負擔與限制,如有沒有被查封、抵押、預告登記等;有關國家機關則限於與調查和處理事項有關的資料。 細則還規定,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應當提交查詢申請書,申請人、代理人身份證明材料,授權委託書,境外委託人應當提交經過公證或者認證的授權委託書。
其中,利害關系人查詢的,提交存在利害關系的證明材料。有關國家機關查詢的,應當提供本單位出具的協助查詢證明材料、工作人員的工作證。
程嘯表示,所謂利害關系的證明材料,是指買賣合同、法院受理案件通知書、繼承證明文件等。
「不動產登記是以不動產單元為基本單位進行登記的,例如,一套房子就是一個登記單元,因此,對不動產的查詢也是依據不動產單元來查的。」程嘯舉例稱,「比如甲有A、B、C三套房屋,賣了A房給乙,雙方在買賣過程中發生糾紛打官司,作為利害關系人的乙,只能申請查詢跟自己有利害關系的那套房產,即A房的資料,但沒有權利去查甲的另外2套。」
此外,細則規定不予查詢的情形之一是「申請查詢的不動產不屬於不動產登記機構管轄范圍的」,程嘯表示,這就要求申請人要提供不動產具體信息,登記機構才能判斷屬不屬於管轄范圍,只提具體的一個人名字,這樣將不給查詢 細則對查詢場所與查詢時限等做出規定。其中,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查詢申請,查詢機關應當當場提供查詢;因情況特殊,不能當場提供查詢的,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提供查詢。
細則明確:查詢人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應當在查詢機關設定的場所進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不動產登記資料帶離設定的場所。
細則還規定,「採用欺詐手段申請查詢、復制登記資料」等8種情形將會被追責。其中,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程嘯表示,「採用欺詐手段申請查詢、復制登記資料將被追責,這是針對實踐中出現的一種情況,即在沒有經過合法程序情況下,里應外合,擅自查詢別人的不動產並泄露他人個人信息,將之公開或者用作其他非法用途,嚴厲追責有利於加強對個人隱私、商業秘密、人身財產安全的保護。」
Ⅱ 什麼是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就是整合不動產登記職責、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由國土資源部負責指導監督全國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動產統一登記職責,基本做到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和信息平台「四統一」。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它可以更好地落實物權法規定,保障不動產交易安全,有效保護不動產權利人的合法財產權。
Ⅲ 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背景
2013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會議有四項議程,第三項議程為聽取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說明。
馬凱在提及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時表示,要加強制度建設和依法行政。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需要把治國理念轉化為制度體制機制,加強事關長遠的制度機制整體設計,加快法治政府建設。
據此《方案》提出:一是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以更好地落實物權法規定,保障不動產交易安全,有效保護不動產權利人的合法財產權。建立以公民身份證號碼和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制度,從制度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並為預防和懲治腐敗夯實基礎。
二是加強依法行政。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提高制度質量。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建立決策後評估和糾錯制度。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確保法律、行政法規有效執行。深化政務公開,建立健全各項監督機制,讓人民監督權力。
馬凱在此間強調,憲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准則。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國務院和國務院各部門肩負著重要責任。
盡管2007年頒布實施的《物權法》早就明確「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但這一規定幾年來一致懸在空中,導致《物權法》無法落地,不動產登記信息混亂,不動產交易安全缺少保障。 雖然一些地方已經成立了專門機構推行不動產統一登記,但由於國家層面沒有建立統一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地方探索所取得的效果並不明顯。因此,應早日建立國家統一的不動產登記制度。
Ⅳ 什麼是不動產統一登記條例
《不動產登記條例》將由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務院法制內辦、國家容稅務總局等有關部門負責起草。不動產登記條例的實施是落實《物權法》規定、保護不動產權利人的合法財產權的一項有效手段。同時,也是為未來核定相關稅基作準備,為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打基礎。2013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包括72項改革方案、提出明確時間表的《關於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其中,提出2014年6月底前出台《不動產統一登記條例》。
Ⅳ 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結果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很快就要公布,最快在本周或下周。與《徵求意見稿》相比,條例主要涉及明確不動產登記類型等5處修改,如無意外,將於明年3月1日起實施。
在中央層面提速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的同時,北京等27個省份已啟動了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其中,9省份明確成立了不動產統一登記領導小組。此外,多地出台了總體方案,並決定開展不動產統一登記試點。
Ⅵ 為什麼實行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您好,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最重要的一個事兒就是要建立完善的財產權制度。不動產是人們擁有的最普遍、最重要的財產形式。在我們國家,像農村居民家家戶戶都有一塊承包地,都有一塊宅基地,許多家庭還擁有自留山、自留地、林地、草地、四荒地,這是在農村。在城市,我們國家住房的自有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家家戶戶擁有房屋所有權,幾乎是家家戶戶,不是每一戶。相應的幾乎家家戶戶都擁有住房用地的使用權。所以不動產財產權制度在整個財產權制度里處在一種核心的地位,所以要建立完善的不動產財產權制度對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動產登記制度主要有三個功能:
一個是確認權利,就是說法律規定的那些權利只有記入到登記簿才能真正得到確認。否則這種權利人就失去不動產權利這個風險,但是在分散登記的情況下,就沒法准確確定不動產權利。比如對同一塊土地,土地部門頒發了集體土地所有權證,林業部門又頒發了林地所有權證,農業部門頒發了承包經營權證,林業部門又頒發了林權證,農業部門發放了水域灘塗養殖權證,海洋部門發放了海域使用權證,就造成了土地權利確認的混亂,所以我們必須進行土地登記。
不動產登記的第二個功能是公示權利。也就是說不動產登記簿要依法公開查閱,不動產購買者、承租者、抵押權人,通過查閱不動產登記簿,可以准確了解你所要購買、承租或者抵押的不動產的權利狀況,從而避免一物多賣、重復抵押等欺詐現象的發生,有效地保護不動產交易安全。但是這個分散登記就難以准確的公示不動產權利,對於同一不動產每個部門對它都有確認的權利,土地部門確定了土地所有權,林業部門確定了林地所有權,如果土地交易的當事人去查這個土地登記簿就不知道到底他所要購買、承租這塊土地的權利人是誰。
第三個功能就是公信力,不動產登記有公信力。也就是說不動產登記簿上記載的不動產權利人被推定為是絕對正確的不動產權利人,登記薄上記載的不動產權利被推定是絕對正確的不動產權利,如果因為登記錯誤給真正的權利人造成損害了,登記機關負有賠償的責任。但是分散登記就可能造成大量的登記錯誤,導致登記機關無法承擔起這種賠償責任,使得不動產登記失去公信力。這個是不動產財產權制度的第二個方面,就是不動產登記制度。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Ⅶ 什麼是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登記流程是什麼
2015年3月,《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正式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不動產登記需申請人攜帶所需材料到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一般情況下,從提交申請到頒發不動產權證書大概需要4步。
一、什麼是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1.什麼是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不動產登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確立的一項物權制度,是指經權利人或利害關系人申請,由國家專職部門將有關不動產物權及其變動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的事實。
2.這里的不動產指什麼?
指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著物。
3.登記的權利包括哪些?
依法辦理登記的不動產權利分別為集體土地所有權;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所有權;森林、林木所有權;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地役權;抵押權;法律規定需要登記的其他不動產權利。
二、不動產登記的流程是什麼?
不動產登記需申請人攜帶所需材料到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若申請符合法定形式,不動產機構將受理並出具《不動產登記受理憑證》。從提交申請到頒發不動產權證書大概需要4步。
房產證和不動產證的區別
(3)不動產證補證比房產證方便
房產證遺失後要登報發布遺失聲明,20個自然日後可補辦。不動產證遺失不需登報,只需免費在本市國土局官方網站上刊登遺失聲明,15個工作日後即予以補發。
附.
四、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發展歷程
(1)2007年3月16日,十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物權法》,提出將實行不動產登記制度。
(2)2013年3月10日,國務院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中提出要更好落實《物權法》,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3)2013年3月29日,國務院提出2014年6月前出台並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4)2013年5月23日,國務院法制辦會同住建部、國土部開始起草《不動產登記條例》。
(5)2014年12月22日,國務院總理簽發第656號國務院令,公布《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6)2015年3月1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實施。
(7)2016年1月20日,國土資源部公布《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給不動產登記制度落地基層提供了細致指南。
五、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落地情況
(1)2015年3月1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正式實施。國土資源部部長頒發了全國首本不動產權證書。與此同時,江西贛州、四川瀘州等地也頒發了省內首本不動產權證書。這標志著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落地,預示著我國土地和房屋由不同部門登記發證的時代即將終結。
(2)2015年3月2日,重慶市、山東省、廣西自治區第一本不動產權證書分別在長壽湖鎮、青島市和南寧市發放。之後,浙江、貴州、福建、安徽、陝西、廣東、雲南、青海、寧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北京、甘肅、海南、天津、河北、吉林等16個省(市、區)也於2015年先後發放出首本不動產權證書。
(3)2015年11月8日,東城區不動產登記事務中心揭牌,北京市頒發首本《不動產權證書》。
(4)2016年7月5日,上海頒發首本不動產權證書,至此全國31個省(區、市)中,除西藏自治區以外,均已發放出首本不動產權證書。
資料來源:
國土資源部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該內容僅在北京適用
Ⅷ 《不動產統一登記條例》有何重要意義
可以減少漏稅現象。
Ⅸ 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什麼時候執行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本條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本條例施行前公布的行政法規有關不動產登記的規定與本條例規定不一致的,以本條例規定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