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植物檢疫規章

植物檢疫規章

發布時間: 2022-03-08 02:43:34

❶ 中國政府頒布了哪些有關植物檢疫的法規

《中華人民抄共和國政府和泰王國政府關於植物檢疫的協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智利共和國政府關於植物檢疫的合作協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政府關於植物檢疫和植物保護的協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泰王國政府關於植物檢疫的協定》
中國政府和波蘭植物檢疫協定
等等,很多的。

❷ 國內植物檢疫主要的法規依據是什麼

1.《檢疫法》

國內植物檢疫(簡稱內檢)第一個最早的法規文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於1957年12月4日公布的《國內植物檢疫試行辦法》(簡稱《辦法》)。《辦法》共14條,1600餘字,規定195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二條規定「國內植物檢疫工作,由農業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業建設、農林水利)廳(局)及其所屬各級植物檢疫和植物保護機構執行。」近40年來,(這一植物檢疫體制基本未變。《辦法》同時公布了16種應檢植物、32種應檢病蟲),這是當時我國植物檢疫工作的執法文件。80年代以來,我國內檢工作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開始走向一個健康、法制的道路,依法辦事的全民族意識增強,在總結植檢工作基礎上,我國第一部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簡稱檢疫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於1991年10月30日通過,由國家主席楊尚昆簽署第53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檢疫法》共8章50條,全文6000餘字。它既是外檢執法的依據,也是內檢執法的依據。如《檢疫法》第十條規定「輸入植物種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的,必須事先提出申請,辦理檢疫審批手續。」這個審批手續在《條例》中規定由內檢省級(自治區、直轄市)檢疫機構辦理。這就是我國內外檢疫機構既分工又聯合的特色。1992年9月25日農業部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雜草名錄》一、二類共計84種,其中有19種與國內檢疫對象名單是重復的。

2.《植物檢疫條例》(簡稱《條例》)和《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農業部分)(簡稱《細則》)

《條例》經國務院修訂,由李鵬總理簽署第98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於1992年5月13日發布施行。《條例》共24條3000餘字。

《細則》是由農業部長劉江簽署的第5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令,於1995年2月25日發布施行的。《細則》共8章30條,全文約6000字。

《條例》和《細則》是內檢最重要的法律依據。《條例》第二條規定「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的植物檢疫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主管本地區的植物檢疫工作。」《細則》第三條規定「農業部主管全國農業植物檢疫工作,其執行機構是所屬的植物檢疫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主管部門主管本地區的農業植物檢疫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所屬的植物檢疫機構負責執行本地區的植物檢疫任務。」即規定全國內檢工作的執行機構是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檢疫處),北京市的農業植物內檢執行機構是北京市植物保護站(檢疫科)。這一規定的重要意義在於主管部門和執行機構,認真執行《條例》和《細則》是內檢工作健康發展的關鍵。

3.《國外引種檢疫審批管理辦法》

農業部依據《條例》第十二條規定,於1993年11月10日農(農)字第18號文件,公布了《國外引種檢疫審批管理辦法》的通知(簡稱《引種審批》),《引種審批》共9條15款2000餘字。《引種審批》第二條規定從國外引進種子苗木和繁殖材料,實行農業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廳(局)兩級審批。其執行機構是農業部全國植物保護總站(註:現改名為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廳(局)植物檢疫(植保植檢)站。《引種審批》對引種程序、引種數量、隔離試種等都作出了具體的規定,是我們辦理國外引種審批的重要法規依據。

4.《產地檢疫規程》

1985年以來,農業部制訂、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8種農業植物種子、苗木產地檢疫規程已在第一節中介紹了,這里不再重復。

5.《調運檢疫》

《農業植物調運檢疫規程》簡稱《調運檢疫》,由農業部提出,國家技術監督局1995年6月2日發布,1996年1月1日實施。

6.《要求函》

根據《條例》第十條、《細則》第十四條規定,農業部制定了《農業植物檢疫要求函》(簡稱《要求函》),在1983年10月農業部制定的《細則》中就開始實施調運檢疫《要求函》,至今已有13年歷史了。《要求函》的內容是說擬外埠(不是國外或地區)調入種苗的單位(個人),需事先到所在地植檢機構去辦理手續,取得《要求函》。調出單位(個人)或調入單位(個人)憑《要求函》到調出地植檢機構去報檢,無《要求函》,不予辦理檢疫手續。調運檢疫《要求函》是種苗調運重要的法律憑據,它體現了植物檢疫的基本原則和內檢聯防聯檢的特點。

7.《五部一局》文件和《五局一部》文件

農牧漁業部、林業部、鐵道部、交通部、郵電部、國家民航局於1983年8月1日發布《關於國內郵寄、托運植物和植物產品實施檢疫的聯合通知》(簡稱《五部一局》文件);北京市林業局、北京市農業局、北京市鐵路局、北京市交通局、北京市郵政管理局、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營運部於1991年11月1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內郵寄、托運植物和植物產品檢疫工作的聯合通知》(簡稱《五局一部》文件)。

《五部一局》和《五局一部》文件是郵政、民航、鐵路、公路運輸等承運部門與實施檢疫的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密切配合,共同「把關和服務」的法律依據。

8.《第一名單》和《第二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於1995年4月17日文件《關於發布全國植物檢疫對象和應施檢疫的植物、植物產品名單的通知》(簡稱《第一名單》),北京市農業局於1988年4月16日文件關於印發《北京市補充植物檢疫對象和應施檢疫的植物和植物產品名單》的通知(簡稱《第二名單》)。

世界上的危險性病、蟲、雜草種類繁多,其生物學、生態學系統復雜,植物檢疫執行機構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都一一列為檢疫對象,《第一名單》和《第二名單》是執法依據,也是檢疫工作重點。

另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廳(局)發布的補充檢疫對象名單即《第二名單》也是執行種苗國內調運檢疫的重要法律依據。

9.《辦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1987年8月20日批轉的《北京市農業植物檢疫實施辦法》的通知(簡稱《辦法》),共19條,全文2000餘字。是北京市農業內檢執行機構—北京市植物保護站的重要執法依據。

上列1~9項為綜合性檢疫法規,是內檢機構執法的重要依據。還有針對法規的貫徹落實,制定的有關「植物檢疫收費辦法」「專職檢疫員管理辦法」等規章。辦法也是內檢工作的法規依據。根據植檢工作需要,疫情變化、由主管部門提出的文件、要求等也是內檢工作執法的依據,在內檢工作中均應貫徹執行。

❸ 植物檢疫的對象有哪些

植物檢疫對象:植物檢疫對象是國家法律、法規、規章中規定不得傳播的病、蟲、雜草。《植物檢疫條例》第四條明確規定「凡局部地區發生的危險性大、能隨植物及其產品傳播的病、蟲、雜草,應定為植物檢疫對象。」就是說,確定植物檢疫對象必須滿足在國內系新傳入或新發現、發生分布范圍未廣,對農林業生產安全構成嚴重危害或潛在威脅,而且其傳播蔓延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等條件。

根據國內植物檢疫工作現行管理體制,植物檢疫對象由國務院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分別制定公布全國植物檢疫對象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補充的植物檢疫對象,作為國內植物檢疫機構執行植物檢疫的依據。

❹ 進境花卉檢疫的管理有哪些辦法

進境花卉檢疫管理辦法:第一條:為了防止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隨進境花卉傳入我國,保護我國花卉生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貿易、科研、交換、攜帶、郵寄、展覽、贈送以及享有外交、領事特權與豁免權的外國機構和人員公用或者自用的進境花卉,包括花卉種苗(花卉種子、花卉種球、花卉苗木)和切花(切葉)。

第三條:花卉種苗進境前,貨主或者其代理人必須事先提出申請,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檢疫審批手續,經審批同意後,方可對外簽訂貿易合同或者協議,並將檢疫要求列入有關條款中。

攜帶、郵寄的花卉種苗,因特殊情況無法事先辦理檢疫審批手續的,攜帶人或者收件人應當在口岸補辦檢疫審批手續,經審批同意並檢疫合格後方准進境。

第四條:國家動植物檢疫局和口岸動植物檢疫機關根據情況對向我國出口的貿易性花卉種苗的外國花卉公司實行注冊登記制度。必要時,經輸出國家有關部門同意派檢疫人員赴輸出國產地進行疫情調查和預檢。

口岸動植物檢疫機關對進境花卉種苗國內種植地實行檢疫監督管理。

第五條:花卉種苗進境時應符合下列條件:(一)附有檢疫審批單;

(二)附有輸出國家或者地區官方植物檢疫部門出具的植物檢疫證書;

(三)不得帶有我國規定的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

(四)不得帶有土壤;

(五)符合中國與輸出國家或者地區簽訂的有關雙邊植物檢疫協定、備忘錄、議定書、工作計劃等;

(六)原產地標記明確。

第六條:隨花卉進境的營養介質也應符合國家動植物檢疫局制定的有關規定。

第七條:貨主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在花卉進境前或者進境時,向進境口岸動植物檢疫機關報檢。報檢時,應當填寫報檢單,提交輸出國家或者地區官方出具的植物檢疫證書、貿易合同等單證。

第八條:對進境的花卉種苗,檢疫人員應根據不同的產地、數量、種類、品種和質量狀況按規定進行現場檢疫和抽樣,並將樣品及時送實驗室檢驗。

第九條:進境花卉種苗,須作以下隔離檢疫:(一)屬資源性引種的須在國家級檢疫隔離圃隔離種植;

(二)屬生產性引種的須在口岸動植物檢疫機關認可的隔離場所進行隔離種植。

隔離種植期間,種植地口岸動植物檢疫機關應進行檢疫和監管。檢疫隔離場所需符合下列條件:(1)具有防蟲能力的網室、溫室,或者具有自然隔離條件;

(2)與同科其他植物隔離;

(3)配備有植保專業技術人員;

(4)具有防止隔離植物流失和病、蟲擴散的管理措施。第十條進境口岸動植物檢疫機關對進境花卉種苗調離至轄區外種植的,應及時將檢疫情況及流向通知種植地口岸動植物檢疫機關進行隔離種植檢疫和監管。

屬於轉關的,貨主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在進境時向進境口岸動植物檢疫機關申報,到種植地口岸動植物檢疫機關報檢並檢疫。進境口岸動植物檢疫機關應及時將有關信息通知種植地口岸動植物檢疫機關。

第十一條:根據現場和室內檢疫結果,在進境花卉中發現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的,作除害處理,無有效除害處理方法的,作銷毀或者退回處理;發現有刺吸性傳毒昆蟲的,作滅蟲處理;在營養介質中發現寄生性線蟲的,作殺滅線蟲處理。

在隔離檢疫期間,發現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的,對隔離檢疫的所有花卉種苗作銷毀處理,並作好疫情監測工作。

第十二條:在進境花卉檢疫中發現攜帶有檢疫性有害生物並進行檢疫處理的,口岸動植物檢疫機關將出具植物檢疫證書供貨主對外索賠。

第十三條:在進境花卉檢疫中發現攜帶有檢疫性有害生物,且又無有效檢疫處理方法的,將暫停從該國進境此種花卉。待輸出國植物檢疫部門採取有效措施並經國家動植物檢疫局確認後方可恢復進口。

第十四條:在中國舉辦展覽用的進境花卉,按下列要求辦理:(一)展覽前,舉辦單位或者代理人應向當地口岸動植物檢疫機關提出申請,詳細提供展覽用的花卉種類、數量、產地等有關信息,並報國家動植物檢疫局批准後,方可對外簽訂展覽合同或者協議;

(二)入境時,接受口岸動植物檢疫機關的檢疫;

(三)展覽期間,接受口岸動植物檢疫機關的檢疫監督管理;

(四)展覽期間或者結束後,對帶有土壤的花卉種苗,如需銷售或者轉贈的,須進行換土,換下的土壤作無害化處理。遺棄的花卉種苗須在口岸動植物檢疫機關的監督下進行銷毀處理。

❺ 什麼是植物檢疫登記證制度為什麼要辦理植物檢疫登記

植物檢疫登記證制度是各級植物檢疫機構依據國家植物檢疫法規規定,對經營、加工種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和其他依照國家規定應施檢疫的植物、植物產品的單位或個人,進行注冊登記的管理制度。 植物檢疫機構通過登記工作,是積極組織防禦檢疫,開展針對性檢疫法制宣傳,提高相對人檢疫法制意識的重要途徑;對登記的檢疫物品流向、加工、經營及其變化情況,實施分類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取樣檢疫檢驗、疫情監測、防疫指導,可以有效地預防相對人違法行為的發生,及時地發現調入的植物、植物產品有無傳帶檢疫性有害生物,及時組織防治撲滅。

❻ 植物檢疫的范圍有哪些

凡屬國內未曾發生或僅局部發生,一旦傳入對本國的主要寄主作物為害較大而又難於防治的,以及在自然條件下一般不可能傳入而只能隨同植物及植物產品,特別是隨同種子、苗木等植物繁殖材料的調運而傳播蔓延的病、蟲、雜草等,應確定為檢疫對象。

確定的方法,一般是先通過對本國農、林業有重大經濟意義的有害生物的危害性進行多方面的科學評價,然後由政府確定正式公布。有的是總的列出統一名單,在分項的法規中針對某種(或某類)作物加以指定;也有的是在國際雙邊協定、貿易合同中具體規定。


方法

按檢驗場所和方法可分為:入境口岸檢驗、原產地田間檢驗、入境後的隔離種植檢驗等。隔離種植檢驗,是在嚴格隔離控制的條件下,對從種子萌發到再生產種子的全過程進行觀察,檢驗不易發現的病、蟲、雜草,克服前兩種方法的不足。

通過檢疫檢驗發現有害生物,可採取禁止入境、限制進口、進行消毒除害處理、改變輸入植物材料用途等方法處理。一旦危險性有害生物入侵,則應在未傳播前及時鏟除。此外,在國內建立無病蟲種苗基地,提供無病蟲或不帶檢疫性有害生物的繁殖材料,則是防止有害生物傳播的一項根本措施。

❼ 2020年植物檢疫管理原則有哪些

檢疫處理的原則:在植物檢疫檢驗過程中,發現有危險性病、蟲、雜草或檢疫對象時,除不準調運外,還必須施行檢疫處理,處理包括銷毀、拒絕調入、遣返起運地或轉運別處,或者在各種限制條件下調入後再作清除或用於加工。為了保證檢疫處理順利進行,達到防止病、蟲、雜草傳播的目的,實施檢疫處理應遵循以下原則。
(1)檢疫處理必須符合檢疫法規的有關規定,有充分的法律依據。
(2)處理措施應當是必須採取的,既要達到徹底消滅病蟲害的效果,同時還必須盡可能減少損失,節省費用和便於實施。
(3)處理方法應當安全可靠,保證在貨物中無殘毒,又不污染環境。
(4)處理方法還應保證植物和植物繁殖材料的存活能力和繁殖能力,不降低植物產品的品質、風味、營養價值,不污損其外觀。
(5)凡涉及環境保護、食品衛生、農葯管理、商品檢驗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門的措施,應徵得有關部門的認可並符合各項管理辦法、規定和標准。
植物檢疫處理與常規植物保護措施有許多不同,它是依照法規,在植檢機關按有關規定的監督下強制執行的,要求徹底鏟除目標有害生物,而常規植保措施則把有害生物控制在經濟損害的允許水平以下。檢疫處理常採用最有效的單一方法,而植保措施可以協調使用多種防治手段。
處理的目的是徹底殺滅在國內或國際貿易調運物品中帶有的危險性有害生物,使得處理後的物品能夠安全地調運,否則,物品由於攜帶有害生物而禁止輸出或調運。當運輸的物品在有可能傳播有害生物時,檢疫法規可能要求將處理作為輸入的一個條件。處理可以是使用化學葯品或採用其他措施。

❽ 植物檢疫法規國內外有什麼關系

植物檢疫法規國內借鑒了國外已通過的植物檢疫法。

沿革19世紀70年代,歐洲一些地區發生了葡萄根瘤蚜危害,美洲發生馬鈴薯甲蟲危害,為了防止其蔓延,德國於1873年公布了《禁止葡萄苗進口的法令》,1875年德國和法國又相繼發布了禁止從美國進口馬鈴薯的法令。

1912年美國在1899年《加利福尼亞州園藝檢疫法》的基礎上,制定了綜合性的《聯邦植物檢疫法》。其後,許多國家也陸續公布了植物檢疫法或檢疫條例,,如中國先後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等國簽訂了植物檢疫協定。

1954年政務院批准對外貿易部公布執行的《輸出入植物檢疫暫行辦法》和《輸出入植物應施檢疫種類和檢疫對象名單》。1957年國務院批准農業部公布執行的《國內植物檢疫試行辦法》。80年代初,國務院又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動植物檢疫條例》和《植物檢疫條例》。

(8)植物檢疫規章擴展閱讀:

《植物檢疫條例》1983年1月3日公布,通稱「內檢條例」。主要內容有:

1、「對內檢疫對象」是國內局部地區發生、危險性大、能隨植物及其產品傳播的病、蟲、雜草。由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分別制定植物檢疫對象名單;同檢疫對象有關的寄生植物和植物產品列為應施檢疫的植物。

2、發生檢疫對象的地區劃區封鎖,防止傳出,並採取措施及時除治。檢疫對象發生已較普遍的地區,將未發生地區劃為保護區,嚴防傳入。

3、省與省之間調運種子、苗木和應施檢疫的植物產品,調出省須按照調入省的檢疫要求執行檢疫。

4、種子、苗木繁育基地須實施產地檢疫,從國外引進的種子、苗木要經隔離試種沒有發現危險性病蟲害後,才能推廣使用、分散種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植物檢疫法

❾ 什麼是植物檢疫行政執法執法生效的條件有哪些

依據行政執法原則,植物檢疫執法生效的條件主要有:
一、森檢機構作出的檢疫執法行為必須在其法定的職權范圍內,不得越權。
二、檢疫執法的內容必須合法,即檢疫機構在執法中賦予當事人的權力和設定的義務及其幅度必須是檢疫法律、法規、規章所規定的。
三、森檢執法行為必須是植物檢疫機構的真實意思,即檢疫機構和執法行為不是由於當事人的欺詐或威脅所致的行為,或森檢員在精神不正常的情況下所採取的行為。
四、當事人必須把依法充當檢疫執法行為的對象,那必須有法定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五、符合法定的程序和形式,包括決定如何作出,如何送達以及違法單位的簽名蓋章、簽收收到日期等。

熱點內容
村委會蓋章有無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4 08:55:57 瀏覽:824
修訂前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5-24 08:55:54 瀏覽:988
教職工法律知識演講稿 發布:2025-05-24 08:43:53 瀏覽:480
金水法院趙偉 發布:2025-05-24 08:40:37 瀏覽:744
長沙市望城法律援助中心電話號碼 發布:2025-05-24 08:19:39 瀏覽:878
肖國平律師 發布:2025-05-24 08:19:36 瀏覽:191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碩士 發布:2025-05-24 08:16:56 瀏覽:224
常州婚姻法咨詢 發布:2025-05-24 08:16:47 瀏覽:98
省法院齊鳴 發布:2025-05-24 08:10:36 瀏覽:411
華為不遵守勞動法 發布:2025-05-24 07:50:1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