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保護條例
⑴ 法律有沒有規定禁止開塃
關於毀林開荒的相關法律規定
1、《森林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禁止毀林開墾和毀林採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毀林行為。
《森林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規定:違反本法規定,進行開墾、採石、采砂、采土、采種、采脂和其他活動,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為, 補種毀壞株數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樹木,可以處毀壞林木價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2、《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定:違反森林法和本條例規定,擅自開墾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予以處罰;對森林、林木未造成毀壞或者被開墾的林地上沒有森林、林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可以處非法開墾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罰款。
3、《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在自然保護區進行砍伐、放牧、狩獵、捕撈、采葯、開墾、燒荒、開礦、採石、挖沙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除可以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給予處罰的以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對自然保護區造成破壞的,可以處以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4、《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九條規定: 開墾未利用的土地,必須經過科學論證和評估,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定的可開墾的區域內,經依法批准後進行。禁止毀壞森林、草原開墾耕地,禁止圍湖造田和侵佔江河灘地。
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破壞生態環境開墾、圍墾的土地,有計劃有步驟地退耕還林、還牧、還湖。
5、《水土保持法》第十八條規定: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的地區,應當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活動,嚴格保護植物、沙殼、結皮、地衣等。
在侵蝕溝的溝坡和溝岸、河流的兩岸以及湖泊和水庫的周邊,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或者有關管理單位應當營造植物保護帶。禁止開墾、開發植物保護帶。
第二十條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種植經濟林的,應當科學選擇樹種,合理確定規模,採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造成水土流失。
第二十一條禁止毀林、毀草開墾和採集發菜。禁止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鏟草皮、挖樹兜或者濫挖蟲草、甘草、麻黃等。
第三十七條已在禁止開墾的陡坡地上開墾種植農作物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退耕,植樹種草;耕地短缺、退耕確有困難的,應當修建梯田或者採取其他水土保持措施。
在禁止開墾坡度以下的坡耕地上開墾種植農作物的,應當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修建梯田、坡面水系整治、蓄水保土耕作或者退耕等措施。
6《遼寧省青山保護條例》第十條規定:在限制開發區內,不得勘探、開采地下資源以及從事排渣、挖砂、採石、取土、開墾、修建墳墓等破壞山體和依附山體植被的行為;修建公路、水利、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文物考古等公益活動,應當經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一條 青山保護管理機構應當建立青山保護動態監督管理機制,建立綜合監測網路和植被恢復等指標體系及相應的信息系統,對礦山和其他各類建設工程佔用山體及恢復治理、開荒地還林、超坡耕地還林、封山育林等活動實行動態監測。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對山體和依附山體植被進行恢復治理的,由青山保護管理機構或者相關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各自職責,責令限期恢復;非法破壞山體和依附山體植被的,由青山保護管理機構或者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並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對使用的設施和設備工具可以依法予以登記保存。
⑵ 武漢市湖泊保護條例的發布內容
武漢市湖泊保護條例
(2001年11月30日武漢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9次會議通過,2002年1月18日湖北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9次會議批准;根據2010年9月15日武漢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7次會議通過、2010年9月29日湖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8次會議批準的《武漢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
第一條為加強本市湖泊的保護,防止填占、侵害湖泊,維護生態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湖泊的保護,具體湖泊名稱見附錄。
法律、法規對風景名勝區內湖泊的保護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湖泊保護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按照統一規劃、依法管理、綜合整治、科學利用的原則,加強湖泊保護工作。
第四條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湖泊的保護、管理、監督。各區水行政 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湖泊的日常保護、管理、監督。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內湖泊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委託開發區管理機構負責日常保護、管理、監督。
規劃、國土資源、環境保護、農業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湖泊保護和管理工作。
湖泊的管理單位為湖泊保護的責任單位。
第五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有利於保護湖泊、改善生態環境的原則,依照城市總體規劃,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湖泊保護規劃,經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綜合協調,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江岸、江漢、硚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區范圍內的湖泊(以下統稱中心城區湖泊)和跨區湖泊的保護規劃,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有關部門編制;其他區范圍內湖泊的保護規劃,由所在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區有關部門編制,並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湖泊保護規劃包括湖泊水資源規劃、整治計劃、調度計劃和開發利用規劃。未經市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湖泊的利用功能。
第六條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湖泊進行勘界,劃定湖泊規劃控制范圍,設立保護標志,標明保護范圍和責任單位。
中心城區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分為水域、綠化用地、外圍控制范圍。
第七條湖泊保護的責任單位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合理利用湖泊,負責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內的綠化和湖泊水面的保潔工作,對填占、侵害湖泊的行為應當及時制止,並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部門報告。
第八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填湖。
第九條中心城區湖泊水域和綠化用地除按照規劃建設排水泵站、污水處理設施、園林小品及相關的市政設施外禁止佔用,禁止建設其他任何建築物、構築物;外圍控制范圍內的建設應當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和湖泊保護規劃的要求進行。其他區湖泊除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外,禁止佔用。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應當盡量避免佔用湖泊;因特殊原因確需佔用湖泊的,應當由建設單位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核並報市人民政府同意後,按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報批。
第十條湖泊的開發利用應當按照湖泊保護規劃和湖泊利用功能,統籌兼顧,充分發揮湖泊的綜合效益。
中心城區湖泊的開發利用應當有利於市民游覽、休閑;其他區范圍內的湖泊在服從防洪、灌溉、排澇的前提下,可以發展養殖、旅遊等事業。
第十一條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內的生產、經營、服務等設施,應當建設相應的污水處理設施。未設計污水處理設施的,不得批准興建;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或者不使用污水處理設施的,不得投入使用。
在中心城區湖泊行駛的船舶禁止使用汽油、柴油等污染水體的燃料。在湖泊水域范圍內開展游樂、運動等水上活動,應當符合環保要求。
第十二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湖泊保護規劃,組織開展湖泊綜合整治工作。
建設單位經批准在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內從事工程設施建設的,應當嚴格按批準的方案進行;工程設施建設對湖泊造成影響的,應當與工程設施建設同步實施整治。
第十三條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內的綠化工作應當按照湖泊保護規劃的要求進行。中心城區湖泊由園林綠化部門負責進行綠化建設,增加綠化面積,形成濱湖綠化帶;其他區湖泊的綠化工作由責任單位負責。
第十四條禁止在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內從事採石、爆破等侵害湖泊的活動。
第十五條禁止向湖泊排放未經處理或者雖經處理但未達到國家、省、市規定標準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禁止向湖泊傾倒垃圾、渣土及有毒、有害物質。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中心城區湖泊范圍內新設排污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作出關閉現有排污口的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第十六條本條例施行前,中心城區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內已有的不符合湖泊保護規劃的建築物、構築物和設施,不得改建和擴建,嚴重影響湖泊保護的,由市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拆除。其他區的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內的建築物、構築物和設施的改建、擴建,應當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批准,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批准前,應當徵求市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十七條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執法部門應當建立執法巡查制度,加強對湖泊的經常性保護管理,發現填占、侵害湖泊的行為,及時予以處理。
第十八條對舉報填占、侵害湖泊行為的單位和個人,由市、區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湖泊水域范圍內違法建設建築物、構築物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建,限期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強行拆除,責令承擔所需費用,並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處以5萬元以下罰款;拒不恢復原狀 或者不採取其他補救措施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代為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責令承擔所需費用:
(一)違法填占湖泊的;
(二)在湖泊水域范圍內進行採石、爆破等侵害湖泊活動的;
(三)向湖泊傾倒垃圾、渣土的。
對利用機動車輛或者其他機械違法填占湖泊、向湖泊傾倒垃圾、渣土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處罰。
第二十一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依法予以處罰:
(一)向湖泊傾倒有毒、有害物質的;
(二)向湖泊排放未經處理或者雖經處理但未達到國家、省、市規定標準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
(三)湖泊規劃控制范圍內的生產、生活、服務設施,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或者不使用污水處理設施,投入使用的;
(四)在中心城區湖泊行駛的船舶使用汽油、柴油等污染水體的燃料的;
(五)在中心城區湖泊外圍控制范圍和綠化用地范圍內違法建設建築物、構築物,在其他區湖泊的規劃控制范圍內未經批准或者不按照批準的方案改建、擴建建築物、構築物的。
第二十二條責任單位不履行保護職責,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改正,並由其上級主管部門或者所在單位對責任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三條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湖泊保護管理工作中應當依法行政,公正執法;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條例批准填占湖泊的,由市或者區人民政府對批准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本條例批准填占湖泊,造成損失的,批准單位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五條本條例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⑶ 村書記毀山林建養雞場算違法行為嗎
如果沒有走法定程序,沒有相關手續和批文,當然是違法行為。
山林歸林業部門管。
關於毀林開荒的相關法律規定
1、《森林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禁止毀林開墾和毀林採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毀林行為。
《森林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規定:違反本法規定,進行開墾、採石、采砂、采土、采種、采脂和其他活動,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為, 補種毀壞株數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樹木,可以處毀壞林木價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2、《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定:違反森林法和本條例規定,擅自開墾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予以處罰;對森林、林木未造成毀壞或者被開墾的林地上沒有森林、林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可以處非法開墾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罰款。
3、《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在自然保護區進行砍伐、放牧、狩獵、捕撈、采葯、開墾、燒荒、開礦、採石、挖沙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除可以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給予處罰的以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對自然保護區造成破壞的,可以處以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4、《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開墾未利用的土地,必須經過科學論證和評估,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定的可開墾的區域內,經依法批准後進行。禁止毀壞森林、草原開墾耕地,禁止圍湖造田和侵佔江河灘地。
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破壞生態環境開墾、圍墾的土地,有計劃有步驟地退耕還林、還牧、還湖。
5、《水土保持法》第十八條規定: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的地區,應當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活動,嚴格保護植物、沙殼、結皮、地衣等。
在侵蝕溝的溝坡和溝岸、河流的兩岸以及湖泊和水庫的周邊,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或者有關管理單位應當營造植物保護帶。禁止開墾、開發植物保護帶。
第二十條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種植經濟林的,應當科學選擇樹種,合理確定規模,採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造成水土流失。
第二十一條禁止毀林、毀草開墾和採集發菜。禁止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鏟草皮、挖樹兜或者濫挖蟲草、甘草、麻黃等。
第三十七條已在禁止開墾的陡坡地上開墾種植農作物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退耕,植樹種草;耕地短缺、退耕確有困難的,應當修建梯田或者採取其他水土保持措施。
在禁止開墾坡度以下的坡耕地上開墾種植農作物的,應當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修建梯田、坡面水系整治、蓄水保土耕作或者退耕等措施。
6《遼寧省青山保護條例》第十條規定:在限制開發區內,不得勘探、開采地下資源以及從事排渣、挖砂、採石、取土、開墾、修建墳墓等破壞山體和依附山體植被的行為;修建公路、水利、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文物考古等公益活動,應當經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一條青山保護管理機構應當建立青山保護動態監督管理機制,建立綜合監測網路和植被恢復等指標體系及相應的信息系統,對礦山和其他各類建設工程佔用山體及恢復治理、開荒地還林、超坡耕地還林、封山育林等活動實行動態監測。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對山體和依附山體植被進行恢復治理的,由青山保護管理機構或者相關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各自職責,責令限期恢復;非法破壞山體和依附山體植被的,由青山保護管理機構或者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並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對使用的設施和設備工具可以依法予以登記保存。
⑷ 你認為巜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制定,有什麼重大意義
巍巍秦嶺,素有「國家中央公園」之稱,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是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天然氧吧,被稱為中國的脊樑、華夏民族的龍脈。保護秦嶺生態環境,使命光榮、職責重大;整治秦嶺北麓違建,守護好秦嶺綠水青山,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⑸ 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九統一措施
⑹ 遼寧省青山保護條例
8月22日,遼寧省政府召開了新聞發布會,《遼寧省青山保護條例》於今年10月1日施行,是我省乃至全國唯一一部針對山體和依附山體植被恢復治理、保護的地方性法規,這是一部專門針對青山保護工作的十分重要的地方性法規,依法對違法破壞山體生態的行為進行打擊。
2011年9月《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青山工程的實施意見》下發以來,各級政府積極行動,充分運用封山禁牧、退耕還林、礦山生態治理等政府調控手段和有效的激勵、約束政策,開展推進青山保護工作。然而,在青山保護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實施過程中,缺少法律的明確授權;相關保護與恢復治理的權、責不明;缺少青山保護的整體規劃等等。現在全省現有礦山總數8493個,使用土地面積75.03萬畝,其中,佔用林地45.19萬畝。部分地區已無法再恢復森林植被,嚴重破壞了自然生態。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分類管理措施,那麼制定一部專門針對青山保護的法律法規,就顯得尤為重要。
分區管理「誰開發誰恢復 誰破壞誰治理」
《條例》明確了分區保護原則,對全省山體及林地實行分區管理:一是建立青山保護規劃制度。由各級政府組織編制青山保護規劃,實現青山資源的有序開發和利用;二是青山保護實行分區管理制度。按照生態區位的重要性和生態自然恢復能力,劃分為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合理利用區。
《條例》明確了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采礦權人對已破壞山體和依附山體植被的恢復治理責任,建立了「誰開發誰恢復、誰破壞誰治理」的責任約束機制:一是礦山及權屬清楚的采礦跡地,由采礦權人負責恢復治理;二是修建鐵路、公路、水利、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破壞的山體和依附山體植被,由建設單位負責恢復治理;三是修建公墓破壞的山體和依附山體植被,由民政部門負責組織恢復治理;四是開荒地還林、超坡耕地還林、封山育林,權屬不清的采礦跡地等其他應當恢復治理的區域,由市、縣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恢復治理。
如何恢復治理
關於《條例》恢復治理措施。一是對生產礦加強管理,對嚴重破壞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礦山,由市、縣人民政府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規定要求提出整改,拒不整改或者整改後仍不達標的,由市、縣人民政府依法予以關閉。二是對新建和繼建礦山增加生態恢復義務,采礦權在申請時編制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應當包括植被恢復內容。由青山保護管理機構監督執行。三是建立了相關激勵機制,省人民政府依據市、縣人民政府對青山保護的投入水平、恢復治理的面積和效果,安排資金獎勵市、縣人民政府。四是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保護工作,鼓勵社會力量通過捐贈、投資、提供志願服務等方式參與青山保護工作。對青山保護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
必要的法律責任是青山保護和恢復治理順利進行的保證。為此,《條例》對采礦權人、青山保護管理機構和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法律責任分別做了規定。違反本《條例》規定,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監察機關或上級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