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信訪條例處理
❶ 越級信訪處罰依據
法律分析:《信訪條例》關於「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健全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機制,進一步強化屬地責任,積極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方式逐級表達訴求,不支持、不受理越級上訪。越級上訪的可能行政機關不會予以受理,越級上訪人沒有按照信訪條例規定的程序辦理信訪,越級上訪行為屬於違反規定的行為,但不屬於違法行為。
法律依據:《信訪條例》第十條 信訪人的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作出處理決定的有關行政機關或者其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
《信訪條例》第十九條 信訪人未依照本條例第十條的規定而直接到上級行政機關走訪的,信訪工作機構應當告知其依照本條例第十條的規定提出;上級行政機關認為有必要直接受理的,可以直接受理。
❷ 有權處理信訪事項的行政機關違反信訪條例信訪人怎麼辦
按照規定,向其上級機關舉報。
❸ 越級信訪會觸犯到法律嗎
越級信訪屬於違規行為,在沒有違反《信訪條例》第十八條、第二十條和第四十七條的情況下,單純的越級信訪行為是不會觸犯到刑事犯罪的。越級信訪是信訪人跨越本級直接向上一級機關提出來訪事項,對跨越本級和上一級機關提出的信訪事項,根據法律規定,上級機關是不予受理的。信訪人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到指定管轄范圍的機關進行信訪,同時也要遵紀守法,不得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只有經正確的信訪路徑向接待信訪的機關反映真實情況,才能得到積極的解決辦法。
【法律依據】
《國家信訪局關於進一步規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第四條: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子郵件、網上投訴等書面形式。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根據信訪事項的性質和管轄層級,到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上一級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首先接談的機關先行受理,不得推諉。
對跨越本級和上一級機關提出的信訪事項,上級機關不予受理,並引導來訪人以書面或走訪形式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機關提出,同時將相關情況及時通報下級有關機關。
《國家信訪局關於進一步規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第七條: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來訪人在規定期限內向受理或辦理機關的上級機關再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上級機關不予受理。
《信訪條例》第十八條: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到有關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
多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訪事項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
《信訪條例》第二十條: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二十條規定的,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當對信訪人進行勸阻、批評或者教育。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違反集會遊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必要的現場處置措施、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❹ 信訪人違反有關規定有什麼責任
對於信訪人的違法責任,即違反《信訪條例》第十八條、第二十條規定的,有關國回家機關工作人員應當答對信訪人進行勸阻、批評或者教育。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違反集會遊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必要的現場處置措施、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信訪條例》規定:(1)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提出,並到這些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的,信訪人在規定期限內不得向受理、辦理機關的上級機關再提出同一信訪事項。(2)多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訪事項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
對違反上述規定的信訪人,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當對信訪人進行勸阻、批評或者教育。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違反集會遊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必要的現場處置措施、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❺ 無理纏訪鬧訪群眾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可以報警。
一、無理纏坊、鬧訪,信訪人違反《信訪條例》第二十條規定以纏鬧方式表達訴求意願的行為。非正常上訪是指信訪人違反《信訪條例》的第十八條、第二十條規定,到非信訪接待場所以各種方式表達訴求意願的行為。
二、無理纏訪、鬧坊、非正常上訪行為應認定為違法行為,並依照有關法律、法規依法予以處理。
三、對無理纏訪、鬧訪、非正常上訪行為的追究,由現場處理單位根據信訪人無理纏訪、鬧訪、非正常上訪的違法行為提出追究請求,報市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席會議同意後,由公安機關依法調查、取證並做出處理。
法律依據:《國務院信訪條例》 第二十條 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❻ 非法信訪是指什麼可以通過什麼途徑信訪
非法信訪又稱非正常上訪,是指信訪人不到指定的場所和按規定的逐級信訪程序到有權處理信訪事項的機關或組織提出訴求,而是採取蓄意的、過激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限制或禁止的方式,以集訪、鬧訪、纏訪、越級形態出現的影響黨政機關辦公秩序,損害社會治安秩序,惡化地區建設發展環境,妨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行為均屬非正常上訪。
《信訪條例》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二條規定,信訪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1) 信訪人可以通過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公布的信訪工作機構的通信地址、電子信箱、投訴電話,提出投訴請求、查詢信訪事項處理進展及結果等相關事項;
(2) 信訪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點向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的行政機關負責人當面反映信訪事項;行政機關負責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員,可以就信訪人反映突出的問題到信訪人居住地與信訪人面談溝通;
(3) 信訪人可以持行政機關出具的投訴請求受理憑證,到當地人民政府的信訪工作機構或者有關工作部門的接待場所,通過信訪信息系統查詢其所提出的投訴請求的辦理情況。
❼ 違反國務院信訪條例怎樣處理
查看條例規定不就行了。
❽ 違反信訪條例規定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主要是指哪些行為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❾ 違反國家信訪條例算不算違規違紀違法
只要違反了生效的法律法規即為違法。
❿ 信訪條例中,有沒有規定在多少天內做出處理的
工作日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當予以登記,並區分情況,在15日內分別按下列方式處理:
第三十三條 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