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是哪一年開始起草的

勞動法是哪一年開始起草的

發布時間: 2025-05-22 17:34:18

1. 勞動法是那一年實行的

勞動法是1995年1月1日
勞動合同法是2008年1月1日

2. 用好《勞動合同法》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用好《勞動合同法》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專預覽:
盡管我國屬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進行勞動合同制度改革試點,1995年1月1日施行的《勞動法》正式確立了勞動合同制度,全國陸續開始推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度,但受制於多方面因素,勞動合同制度實施情況並不理想。特別是勞動合同簽訂率不高、質量低下等問題突出,直接影響了勞動者權益的維護和勞動關系的和諧發展。因此,專門就勞動合同制度進行立法刻不容緩。
實際上,在1994年的下半年,國家勞動部和全國總工會就已經啟動了《勞動合同法》的立法程序,但是到1998年下半年,准備提交國務院法制辦進行審查的時候卻被暫時擱置。其原因主要是當時中央提出到20世紀末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諸如就業、社會保險等配套法律尚未啟動立法,單獨制定《勞動合同法》存在銜接問題,即使制定《勞動合同法》,其所產生的實際效應也未必理想。因此,直到2004年底,《勞動合同法》的起草工作才重新啟動。
重新起草的《勞動合同法(草案)》於2005年12月24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3. 新中國第一部勞動法是不是1994年制訂的在這以前的勞動法是那年制訂的

中國的勞動立法 中國的勞動立法,出現於20世紀初期。中華民國時期 ,北洋政府農商部於1923年3 月29日公布了《暫行工廠規則》,內容包括最低的受雇年齡、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對童工和女工工作的限制,以及工資福利、補習教育等規定。國民黨政府則沿襲清末《民法草案》的做法,把勞動關系作為僱傭關系載入1929~1931年的民法中;1929年10月頒布的《工會法》,實際上是限制與剝奪工人民主自由的法律。
為了維護工人利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1922年發動了大規模的勞動立法運動,並提出《勞動法大綱》19條等等。這一代表工人利益的《勞動法大綱》並未得到當時政府的確認。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才產生了真正代表職工利益的勞動立法。1931年11月7日,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抗日戰爭時期,各邊區政府也曾公布過許多勞動法令,如晉冀魯豫邊區1941年11月1日就曾公布過《晉冀魯豫邊區勞工保護暫行條例》。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1948年8月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職工運動當前任務的決議》,對解放區的勞動問題提出了全面的、相當詳盡的建議,對調整勞動關系提出了基本原則。各個解放區的人民政府,也曾先後頒布過不少勞動法規。這一切,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勞動立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同年,勞動部公布《關於勞動爭議解決程序的規定》,1951年2月,政務院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1953年1月經修正後重新公布),1952年8月,政務院發布《關於勞動就業問題的決定》。1954年7月,政務院公布《國營企業內部勞動規則綱要》,1956年6月,國務院公布《關於工資改革的決定》,1956年國務院公布《工廠安全衛生規程》、《建築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和《工人職員傷亡事故報告規程》。
在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中國的勞動立法有了進展。1958年,國務院公布了《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等4項重要規定。1966~1976年,勞動立法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1978年5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原則上批准了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同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實行獎勵和計件工資制度的通知》。1982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礦山安全條例》、《礦山安全監察條例》、《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暫行條例》等3項法律文件。1982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企業職工獎懲條例》。1986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國營企業招用工人暫行規定》、《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和《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1986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了《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條例》。1987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國營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暫行規定》,同年勞動部發出了《關於禁止招用童工的通知》。1988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1992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年11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1993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1994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這些勞動法規在調整勞動關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1956年,中國曾起草《勞動法》,由於歷史原因,中途夭折。1979年第二次起草《勞動法》,1983年7月曾由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草案》,但因很多問題難以妥善解決,未提交全國人大審議。90年代初期第三次起草《勞動法》,1994年7月5日經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頒布標志中國勞動法制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勞動法》共13章107條,包括總則;就業促進;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工資;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和福利;勞動爭議;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勞動法》是中國的基本法,為勞動法制建設奠定了基礎。《勞動法》的立法指導思想是:①充分體現憲法原則,突出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②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③規定統一的基本標准和規范。④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盡量與國際慣例接軌。這一指導思想保證了《勞動法》的制定工作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

4. 1.勞動法產生的社會基礎是什麼 2.勞動法的產生,在19世紀以什麼形式出現

1994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頒布。十年對於一部法律來說並非很長,評說其功過難免證據不夠充分。然而,1994年至2004年對於中國的改革而言,卻是由有計劃的市場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化的關鍵時期。
勞動法在這個轉變時期扮演了一個獨特的角色,這個角色既充當了改革急先鋒,也是社會矛盾顯性化的始作俑者。
今天我們紀念勞動法頒布十周年,既有後來人妄評歷史之意,更寓今人建設現代勞動法的雄心。
二、 十大功勞
1、 建立了以勞動法為龍頭的勞動法體系。 1994年7月勞動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這一事件本身就具有極大的法律價值。在此之前,社會上一度流傳"動物都有保護法,而勞動者卻沒有保障法",諷刺中國立法機構對於勞動立法的忽視,其實不然。勞動法可能是中國所有法律中立法難度最大、涉及各方利益最多、受到社會關注最廣泛的一部。盡管法學家們批評勞動法的通過機構應當為全國人大,而非其常委會。但是,個中良苦用心,只有參與起草的人員才能體會。但是,勞動法畢竟是一部凝結中國人智慧的法律,就象孩子,一旦出生,其製造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隱身於法律之後以至消失,而法律開始在其自身的框架內開始長大。
勞動法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體系,給今天和以後的立法爭取了足夠的空間。勞動法將勞動關系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關系均納入到其體系中,包括,勞動關系建立前的就業關系、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的關系、社會保險關系以及為勞動法的實施所必須的勞動仲裁製度、訴訟制度、監察制度、工會制度。

5. 勞動法是哪一年開始起草的

我國的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最新立法為專2008年的《勞動合同法屬》,需配合使用)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勞動法》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等。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八號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6. 勞動法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我國《勞動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通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審議通過,並於2008年1月1日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被俗稱為新「勞動法,對勞動合同制度做了進一步完善。【法律依據】根據《勞動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7. 新舊勞動法具體有哪些不同

新勞動法對舊勞動法作出以下修改: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五十七條修改為:「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人民幣二百萬元;
「(二)有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固定的經營場所和設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經許可的,依法辦理相應的公司登記。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
二、將第六十三條修改為:「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和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載明或者約定的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符合前款規定。」
三、將第六十六條修改為:「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四、將第九十二條修改為:「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本決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廣州律師管理 發布:2025-05-22 22:05:57 瀏覽:557
法律顧問合同百度文庫 發布:2025-05-22 22:04:59 瀏覽:287
建行銀行業務專用章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2 21:37:40 瀏覽:97
中級經濟法公司證券法如何記憶 發布:2025-05-22 21:36:40 瀏覽:946
骨乾性法規 發布:2025-05-22 21:27:12 瀏覽:317
擔保法與合同法 發布:2025-05-22 21:13:07 瀏覽:202
建築業合同法 發布:2025-05-22 21:12:54 瀏覽:417
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是 發布:2025-05-22 21:10:31 瀏覽:473
勞動法關於開除 發布:2025-05-22 20:55:49 瀏覽:682
從化法院執行局 發布:2025-05-22 20:55:09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