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法規
A. 為什麼美國法律能夠制約這 基因編輯胚胎,
中國政府也是禁止的。
美國禁毒還不是那麼多人吸毒。
還是看有沒有利益群體存在而已。
B. 為什麼不允許基因編輯嬰兒
不允許基因編輯嬰兒是因為這個事情是很不負責任的。所以才不被國家所允許。
中國科學院科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27日在中國科學院科學部官方網站發表聲明稱,「我們高度重視,堅決反對任何個人和單位在理論不確定、技術不完善、風險不可控、倫理法律法規禁止明確的情況下,開展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我們願積極配合國家和有關部門和地區開展聯合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呼籲有關調查機構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進展和結果。」
「基因編輯嬰兒」一事宣布後便立刻引來多方質疑,就在發布這個消息的當晚,就被直接否認下去了。
C. 想學基因編輯該學什麼專業
想學基因編輯該學生物技術專業。
基因編輯是生物技術專業。基因編輯(GenomeEditing),又稱基因組工程,是遺傳工程的一種,是指在活體基因組中進行DNA插入、刪除、修改或替換的一項技術。
生物技術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基礎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基因工程、發酵工程及細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以及生物技術及其產品開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熟悉國家生物技術產業政策、知識產權及生物工程安全條例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生物技術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D. 什麼是基因編輯嬰兒
01 基因編輯嬰兒是指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體胚胎、精子或卵細胞細胞核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後生下的嬰兒。
2018年11月26日,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11月26日,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表示,該項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已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11月26日,國家衛健委回應“基因編輯嬰兒”:認真調查核實,依法依規處理。11月26日晚,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發布聲明,稱未資助賀建奎基因編輯項目,該研究的臨床注冊信息上登載“經費或物資來源為深圳市科技創新自由探索項目”不屬實。
社會輿論
科學家聯合聲明
2018年11月26日,122位科學家在新浪微博“知識分子”賬號上發布聯合聲明,對“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進行強烈譴責。
這條聯合聲明稱,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但是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國家一定要迅速立法嚴格監管,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我們可能還有一線機會在不可挽回前,關上它。對於在現階段不經嚴格倫理和安全性審查,貿然嘗試做可遺傳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任何嘗試,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律師聯合聲明
2018年11月26日,46位律師聯名發布律師聲明:深感震驚與不安的同時,建議司法機關介入調查,依法追究相關聯方責任。
這份題為《對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的律師聲明》表示:我們46名律師深感震驚與不安:兩名名叫“露露”和“娜娜”的無辜嬰兒,用現行法律尚不準許的基因編輯技術受孕出生,122位中國科學家也一致確認這項沒有任何創新的技術存在“巨大風險”。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分會
2018年11月26日,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分會表示,代表中國從事基因編輯、幹細胞等前沿生物技術研究的科學家群體聲明:賀建奎課題組的研究屬於個人行為,該研究既違反中國目前的科研管理規則和倫理規范,同時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我們堅決反對這一研究,建議涉事單位、各級政府積極進行調查,採取必要手段釐清事實,對於違反法律法規的涉事人員予以嚴肅處理。同時呼籲中國科研界團結起來,共同維護科學界的聲譽,建設良好的創新環境。
其他國家情況
英國
2016年2月1日,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宣布,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已正式批准該研究所一個團隊提出的在人類胚胎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的實驗申請,這是英國監管機構首次批准此類實驗。
由克里克研究所生物學家凱茜·尼亞肯領導的團隊2015年9月正式提出相關申請。按照流程,在獲得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的批准後,還需相關科研倫理委員會認可才能正式開展實驗。
E. 為什麼要嚴禁製造「基因編輯嬰兒」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分子生物學家Jennifer Doudna說,「這項技術還沒有準備好。」Doudna是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系統的先驅,「這並不令人意外,但令人非常失望和不安。」
在禁止以繁殖人為目的的生殖性克隆,並且明確註明這種行為是「反人類物種的罪行」。隨著技術的發展,法國人還就醫療輔助生育、安樂死、修改基因等問題展開過長時間的討論,目前,法國法律仍不允許修改受精卵治療遺傳病,法國專家認為,基因修改面臨著療效、安全性、後遺症等尚不可知的重大問題。
F. 為什麼說基因編輯嬰兒是挑戰法律和理論的底線
基因編輯嬰兒技術有悖人類倫理道德,因此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禁止基因工程技術應用於人類,所以這種行為挑戰了法律和倫理。
G. 基因編輯治病多少錢
對,這個病名叫唐氏綜合征,又名21-三體綜合征,簡單來說,就是受精卵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症狀卻很可怕:智力低下,發育遲緩,情緒異常......可以說,得了這種病,雖然不意味著孩子就不會幸福,但是卻註定孩子的一生都將受到嚴重影響。
事實上,現在的唐氏篩查,做的就是這樣的工作,也就是說基因工程,事實上已經應用在日常醫療中了:雖然用的不是基因編輯技術,但是一旦發現高危受孕者,醫生就可以通過試管嬰兒的技術,有效從多個細胞中找出非21-三體的細胞,從而避免懷上21-三體患兒。
這種造福後代的事情,我想應該絕大多數人是支持的。
再比如,一些家長本身就有某種疾病,但生孩子的話又有很大概率甚至一定孩子會染病。這樣的話,使用基因編輯功能,對特定區段進行修補,或許也能彌補家長一生的缺憾。
總結下來,這個事情真正的問題出在:這家醫院屬於「莆田系醫院」,且該教授並未獲得審批去進行相關研究。這就很可怕了。如果違規操作屬實,無論實驗結果如何,這位教授必須被嚴懲。
不過,暫且不論事件真相如何,但這件事情引發的討論,確實非常有社會意義:我國目前在基因領域的法律法規還非常不健全。此次事件引發社會轟動之後,得到了社會空前的關注。相信國家會出台更加嚴格、細化的規定來告訴大家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人來千百年來,與疾病的抗爭從沒有停止過,今天,科技終於發展到了通過基因治療疾病的時代,但我們雖然不能因噎廢食,卻必須對此慎之又慎。克隆、基因淘汰等等嘗試,都毫無疑問將是一場災難。
推薦大家看兩部電影,一部是《逃離克隆島》,講的是克隆人的悲慘命運,另一部是1997年的電影《千鈞一發》,講的是基因選擇下的悲慘社會。看完大家或許就會明白,為什麼關於基因工程的科學研究,這個界限需要這么嚴格了。
H. 基因編輯嬰兒會帶來什麼風險,帶來什麼倫理道德問題
基因編輯嬰兒會帶來的風險:有嚴重缺乏科學評估驗證,安全性版存在不可預知風險權。
在倫理與道德上,在嚴重缺乏科學評估驗證,安全性存在不可預知風險的情況下,貿然開展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編輯臨床操作,嚴重違背了基本倫理規范和科學道德。
(8)基因編輯法規擴展閱讀:
科技工作者必須加強科學道德自律,強化自我管束,在探索和創新活動中必須遵守相應的倫理道德准則和法律法規。針對科學技術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挑戰,科技界要深入思考,認真研究,未雨綢繆,加強教育,完善相關行業規范和倫理指南,以保證科技界從事負責任的研究。
有關部門要動態完善相關法規,嚴格審查監管程序,適時推進有關立法工作,嚴密防範科研倫理不端行為發生。
I. 基因編輯技術真的會創造新人類嗎
或許遙遠的未來可以吧.
目前沒有一點可能性也沒有.
1、目錄法律法規不允許這方面的試驗研究。
2、目前技術也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所以,目前沒有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