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體育器材管理規章制度
㈠ 怎樣做好對體育器材管理
體育器材是體育教學的工具,是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必不可少的好幫手。充分、合理、科學地運用體育器材,能夠使課堂教學動顯生動活潑,並且能夠充分地吸引和調動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學習鍛煉的願望和積極性。同時體育器材的靈活運用,也是體育教師業務能力的一個展示。故而器材的使用對於體育教學顯得無比的重要。 但是在有的小學當中,對於在體器材的保管上,沒有專門的體育器材保管員,沒有建立嚴格的器材借還制度,所以存在著許多的這樣和那樣的問題,每到了期末或者還在學期當中,體育器材丟失和弄壞的現象就顯得相當的嚴重。給體育教學帶來了許多的不便和不安全的因素。現就我們經常發現的問題例舉如下: (1)上課體育教師疏於對器材管理,放任學生隨意地丟棄破壞器材。(2)上完課後,也不及時地歸還器材,任它滿操場的隨意亂滾。(3)學生可以在體育保管室任意的挑選器材和拿走器材,經常把體育保管室弄得十分的凌亂。(4)當學生弄丟破壞體育器材時,也不追究學生的過失,簡單的批評一下就算了事,也不去叫學生賠償。(5)有的體育教師對自己每次上課拿了多少器材出來,用了好多也沒有做到心中有數,掉了壞了不去過問。每次都給予幾個學生收還,自己從不過問,下課後自己走了了事。(6)器材的安全性也不去經常考慮和檢查,每當除了安全事故了才覺得自己該去檢查。 個人認為(1)成立體育器材的管理領導機制,由專門的學校領導負責每期體育器材的管理,登記每學期體育器材有效使用率。(2)積極的培養體育教師對體育器材的重要性的教育觀念。使體育教師自覺地樹立維護體育器材高度的責任心。(3)每月建立一次體育器材的丟失和損害登記,由上課體育教師詳細登記器材的使用情況,領導負責反饋總結。(4)作為學校的管理部門應該制定嚴格的體育器材制度,制度的建立不僅僅是停留在牆上,而是要落實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5)建立日常體育課堂教學的器材借還制度,安排專人的體育保管和登記。(6)每次體育課用完了器材,有專門的體育教師做好器材的整理和護理工作。(7)積極的培養學生對體育器材愛護的良好習慣。在班級教學中培養責任心強和願意為同伴服務的同學,每次管理器材的歸還和整理,每期專門為這些同學在體育成績上加分。(8)體育教師應該每周檢查固定的體育器材的穩固性,做好及時的登記反饋給後勤教師維護。 總之器材需要體育教師的的愛護重視,也需要同學們的愛護,不然到了沒有器材用的時候就很難了。體育課到時也就變得枯燥乏味了,到時我們後悔也來不及了。請真愛我們的體育器材,讓我們充分利用它吧!
㈡ 社區健身器材管理制度是什麼
社區健身器材管理制度是為保證健身器材的正常使用,加強對健身器材的維護而專門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例如:
1、健身器材只能做鍛煉、休閑使用,嚴禁在健身器材周圍嬉戲打鬧或進行其它與鍛煉、休閑無關的活動。
2、要嚴格按照健身指導和器械鍛煉功能、注意事項進行鍛煉,遵循科學健身原理,健身者可根據自身年齡、體質、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健身器材進行健身活動。中老年人要特別注意量力而行,12周歲以下兒童及其他不具備獨立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應在監護人監護下進行鍛煉。
3、社區將定期檢查器材和設備使用狀況,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維護,保持器材完好。居民如發現場內設施器材存在不安全因素,應主動向社區居委會報告。
(2)中學生體育器材管理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要消除便民健身器材「三不管」的管理盲區,就必須得明確各方權責,形成硬性管理制度規范。有了制度規范,就能督促各方落實自己的維護管理責任,一旦發生安全事故,也便於追究相關責任方的責任和受害者明晰索賠責任主體。也就不至於出現本案中,各方踢皮球、推卸責任的尷尬現象。
政府與體彩福彩等公益機構,作為健身器材的采購、捐贈者,不能只提供設施卻不提供後續的維護管理。但考慮到政府部門與此類公益機構服務的范圍廣、提供的設施數量多,要他們做好每一處的維護管理顯然不太現實。建議設施提供方在安裝健身器材之後,每年撥出一筆維修管理基金,交由健身器材所屬的社區居委會,由居委會利用基金,聘請專業機構予以維護管理。
㈢ 體育館規章制度
為進一步提高學校體育場館資源的利用率,更好地發揮體育場館的健身功能,現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體育場館有償開放服務范圍
本實施辦法所指體育場館有償開放服務,是指體育場館一次性及連續使用期不超過一個月的短期出借使用,及面向校內師生員工和校區內其他單位人員的有償開放服務。連續使用期限超過一個月(含一個月)的出借使用,以及體育場館所屬房屋及建築物租賃使用,均不屬於本實施辦法規定的范圍。
1.體育場館主館場地(含看台),以及健美操房、健身房、乒乓室;
2.田徑場(含看台)、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等室外運動場地;
3.室外游泳池。
上述均為體育場館有償開放服務范圍。未作明確規定的房屋及建築物(含暫時閑置房),均不屬體育場館有償開放服務范圍。
(二)開放服務管理責任部門
1.體育館、體育場地等使用管理的責任單位為學校體育部,並負責體育場館的有償開放服務管理工作。
凡在黨辦、校辦確定的使用時間,以及體育教學活動安排的時間,體育館、體育場地不得對外開放服務。
2.後勤服務公司應配合體育館、體育場地的開放服務,做好生活後勤的服務工作,負有後勤保障服務的責任。
3.資產管理處系學校房屋及建築物管理的職能部門,行使體育場館、體育場地監督管理的責任。
4.財務處負責體育場館開放服務結算和財務監督。
5.保衛處系體育場館開放服務安保工作審批和監督的責任單位。
(三)體育場館出借辦法
(一)校外企事業單位或社團借用辦法
1.校外企事業單位或社會團體,一次性或短期借用本校體育場館舉辦群體性活動,需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須具有企事業法人或社團法人資格,自發性的組織和個人不予以接待;
(2)須事先說明用途,不得從事迷信活動或舉辦有拗於四項基本原則和精神文明的活動;
(3)須承諾遵守本校體育場館使用管理規定和校園治安管理規定,承諾承擔舉辦活動的安全責任和物資損壞賠償責任。
2.具備上述基本條件的借用單位,應至體育部辦理借用手續。體育部根據場館安排情況,同意後即與借用方簽訂出借合約。簽約時應事先說明有關規定及收費標准。
3.借用方使用體育場館時,場館管理中心應有專人在現場服務管理,並通知後勤服務公司安排好安保人員和衛生清潔人員。
4.借用方每次使用結束,場館管理中心應會同借用方共同驗收設備設施,如有損壞應雙方簽證並由借用方負責賠償。
5.按事先約定辦理出借費用的結算手續。
(二)校內各部門或社團借用辦法
1.各部門和校內各社會團體使用會議活動場所,應事先填寫體育場館使用申請單,送體育部場館管理中心統籌安排。
2.申請借用體育場館的單位,使用時申請單位必須要有專人負責,進行現場管理,直至活動結束。使用單位如無專人負責進行現場管理,場館管理中心有權終止或暫停今後借用體育場館進行活動。
3.校內各部門及社團借用體育場館進行活動,均按體育場館出借收費標準的二分之一支付場館服務管理費。
其他規定和要求同校外企事業單位借用體育場館的規定。
(三)有償開放服務
在不影響校部安排和教學活動的前提下,場館管理中心應為師生員工提供健身和進行體育鍛煉場所,實行有償開放服務。使用者按標准付費入場。
(四)體育場館出借收費標准
1.團體租借收費標准
(1)團體租借體育場館,均以每4小時為1個使用單元時間,不足4小時,按4小時計。
(2)每使用單元時間收費標准見附件。
2.個人使用體育場所收費標准
個人使用體育場所收費標准見附件。
(五)體育場館開放服務費用結算辦法
1.體育場館出借費用及有償開放服務費用,一般不予減免或全免。特殊情況,應由校領導或借用單位的協作部門負責人簽證,減免或全免的數額在相應的學校或部門的辦公費中支付。
2.場館管理中心應至財務處辦理繳款手續,全部收入上繳學校財務處,由學校財務處出具票據。場館管理中心出借費用及有償開放服務收入應單列科目進行財務管理。
3.體育場館出借和有償開放服務收入的40%,由財務處核定總體安排。
4.體育場館出借和有償開放服務收入的60%由財務處核定劃歸體育場館管理中心,以支付場館管理中心的服務管理費。
(六)其他
1.本規定自頒發之日起執行。
2.學校相關規定如與之有拗之處,均以此規定為准。
3.本規定的解釋權屬校長辦公室。
㈣ 學校體育管理的方法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
學校體育管理工作包括體育課、早操、課間操、課外鍛煉、代表隊訓練和運動競賽等很多方面,各個方面是有機聯系,相互促進的。其中只有體育教學是按照教學大綱和計劃,在教師直接指導下,全體學生必須參加的。可以說,體育教學是實現學校體育各項任務的基本組織形式。教育部頒發的中學體育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中學體育教學的基本任務是:(一)根據青少年的特點,有計劃有組織地鍛煉學生的身體,促進他們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和機能的發展,全面地發展身體素質和人體的基本活動能力,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以收到增強體質的實效。(二)使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技術,教會學生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三)結合體育教學特點,教育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不斷地提高他們為革命鍛煉身體的自覺性,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培養他們服從組織,遵守紀律、熱愛集體,朝氣蓬勃,勇敢頑強,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要完成好這些任務,絕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我從事中學體育教學工作近十五年,深深地體會到,要完成好黨所給予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做一個稱職的中學體育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
一、體育教師應提高對教育工作的認識
體育教師不僅是體育工作者,更主要的是教育工作者。對這個問題如果缺乏正確的認識,或是處理不好,就不可避免地會給工作造成很多損失和矛盾。在工作中,我曾經遇到過一位體育教師,他熱愛體育工作,業務能力較強。但他只把自己看成是一個體育工作者,因而在工作中只著眼於學生的體育,而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組織管理和文化學習等方面,則認為是份外事。例如:在體育課上,學生紀律不好,他認為這是由於學校沒有教育好,班主任工作不力所造成的。即使退一萬步講,最多是與自己課的組織不夠周密有些關系。在他看來,各科教師就是負責傳授本科的業務知識,政治思想教育那是班主任、團委會的事情。在這種思想支配下,他把自己的全部工作都禁錮在「體育」這個圈子裡,孤立於整個學校教育工作之外。因而,他不僅沒有盡到自己教育學生的職責,得到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同時還給學校各方面的工作帶來了很多矛盾。
學校的教育工作是一個整體。不論那科的教師,或學校的那個部門,都要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而共同努力。做為一個教師,首先要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努力工作,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教書教人」的道理。
一個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從大的方面來講,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培養,而學校教育又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青少年正是生長發育,知識積累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各學科的教師都必須關心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當然,教育和培養人的工作,不能靠空洞的說教和單純的政治活動,更廣泛的、深刻的、有效的教育,恰恰是寓於學校日常的各科教學工作之中。
對於學生的思想教育,作為體育教師,具有更加有利的條件和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中學時期的青少年正處於發育的旺盛時期,他們大多數都愛好體育運動,體育教師任課的班級多,接觸學生的面廣,體育課絕大多數是在室外進行的,以實際操練為主要手段,學生的行為作風和意志品質等,都易於自然而真實地表現出來,這都是別的學科教師所不具備的。因此,體育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具有更為廣泛和深遠的意義。我們往往看到,一個體育工作開展得好的學校,這個學校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和精神面貌都比較好。雖然這和全校教師的共同努力分不開,但體育教師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身教勝於言教」。體育教師要想完成好教育學生的重任,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只有嚴以律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才能談得上教育學生。
二、要正確認識和處理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關系
多年來,人們往往對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缺乏正確的認識。有的體育行政部門往往是用競賽成績或培養出多少運動員,來衡量一個學校體育工作的優劣和評定一個體育教師工作的好壞。在社會上,也存在著把學校體育和運動競賽或表演等同起來的看法。就是學生本身,大多數人也是把體育當做一種娛樂手段。在各方面的影響下,很大一部分體育教師把體育教學,變成了一種多項運動訓練。因而,在完成教學任務時,就產生了很大矛盾,特別是增強體質與傳授知識技能之間的矛盾。
我們通常講一個人的體質,包括生長發育、身體機能、素質、活動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等方面。要達到增強體質這個目的,最積極有效的手段是體育鍛煉。體育鍛煉的方法和內容,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性別、健康狀況,以及營養、休息、衛生等客觀條件,從實際出發,作出科學的安排。如果不考慮這些條件,而盲目地進行體育活動,不僅達不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反而會帶來很多副作用。學校體育的首要任務是要增強學生體質,而絕不能把著眼點放在培養運動員和提高運動咸績上。當然我們並不是說學校體育工作不包含提高運動成績和為國家輸送運動員後備力量的任務,而是說一定要分清主次。如果這個問題不弄清楚,勢必直接影響體育教學任務的全面完成。
從當前教育部編的中學體育教材來看,以初中一年級為例,全學年要學習的內容共有跑、跳躍、投擲、體育基本知識、隊列和體操基本隊形、基本體操、技巧、支撐跳躍、單杠、雙杠、籃球、武術等共十二大項,這還不包括選用教材。如果把各大項中的小項也統計在內,可達四十七項之多。在這些項目中,需要進行技術教學的運動競技項目也有廿來項。體育課的考核,多數也是競技運動項目的達標或技評。如果體育教師對學校體育的任務認識不清,就容易把自己的教學僅僅局限在技術教學上,而影響增強體質這個根本任務的完成。如果學生體質得不到增強,反過來又會影響知識技能的掌握,體育教學的三大任務也就無法完成。總之,體育教師必須明確,學校體育教學必須以此為出發點,促進各項任務的完成。三、體育教師必須努力提高業務水平
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諸如學校領導的重視、各科教師的配合、場地器材的條件,以及學生原有的基礎等,但最關鍵的還是體育教師的業務水平體育教師業務能力,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他的運動技術水平。我們經常聽到一般人對體育教師的評論是,某某足球踢得好;某某是短跑健將;某某原來是運動隊的等等。似乎只要在運動技術上有「一技之長」,就必然是一個優秀的體育教師。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誠然,有某種體育專長的人,從事體育教學工作具有很多有利因素,但優秀的運動員和優秀的體育教師之間是不能劃等號的。這不是體育戰線特有的現象,而是各行各業盡皆如此。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通曉本科的業務知識。當然,這里所說的通曉,與專門家的精通有區別。有人說中學教師是「萬金油」,是「雜貨鋪」。這句話如果不是惡意的貶低,卻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對於一個教師來說,在業務知識上不但要有一定的深度,而且還需要有一定的廣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
當前,很多從事體育教學工作的青年教師,很重視業務進修,但往往只重視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而忽視教育理論、體育基礎理論方面的學習,甚至認為懂不懂這些都無關大局。殊不知,要真的想搞好體育教學工作,不懂教育,不掌握必要的體育基礎理論,是不行的。就以備課來說吧,一般都應該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一)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技術,並做到能正確的講解與示範;(二)了解學生,能安排合理的運動量和密度;(三)最大限度地利用場地、器材;(四)根據教材、學生和場地器材情況,選擇行之有效的組織教法;(五)發掘教材的教育因素,使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僅從備課這一環節中就不難看出,一個體育教師所需要的業務能力,是不可能用單一的運動技術所能代替的
㈤ 體育規章制度
上課不遲到,不早退;
按教師安排做好練習;
集合整隊做到快,靜,齊;
注意安全。
㈥ 中學體育器材的管理有什麼好的方法
一、本校體育器材有限,為便於教學及管理,除體育正課、運動校隊訓練、班際比賽、聯課活動等時間可借用外,其他時間及非體育課不能借用任何體育器材,導師亦不能自行借用,需借用時,請與體育組聯絡,由體育組視上體育課班級、場地及器材借用情形許可下方可借用。
二、器材借用之負責人員及借用手續之規定:
1.體育正課:由各班體育股長負責借用,並登記備查。
2.運動校隊:由隊長或指定專人負責借用,並登記備查。
3.班際比賽:請先與體育組聯系,不影響上課由體育組協助借用及歸還。
4.其他時間:下課時段有下課專用球,學生需用學生證方可借用,且當天借用當天下午3:15以前歸還,如有違規三次以上,當學期到學期結束都不得借用下課球。
三、器材借用及歸還時間手續之規定:
1.體育正課:上課前借,下課後盡速歸還。(借用人班級、姓名、借用器材名稱確實登記以便備查)
2.班際比賽:比賽前借,比賽後盡速歸還。(不可延後時間歸還)
㈦ 體育器材管理制度
一、體育器材是學校進行體育教學,開展體育活動和比賽的必備設備,應由專人負責管理。
二、各類體育器材應按統一帳目要求分類登記入冊,增減應及時記帳。室內體育器材要分類科學存放。
三、師生需使用體育器材時,必須遵守學校的借用制度。體育教師因教學工作需要長期保管使用的器材要按規定辦理借用手續。
四、學校應指定有關教師,對體育器材經常檢查松動件和損壞處,如發現問題,應該及時修理。
五、為延長室外固定器材壽命,學校要定期油漆,經常維護保養。
六、管理人員更換時,要按規定辦理好交接手續,由總務主任監督交換。
(7)中學生體育器材管理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分類方法
體育器材主要有3種分類方法:
①依據體育運動的項目分類,這是將所有與同一運動項目有關的器材和裝備等歸為一類的方法,如田徑器材、舉重器材、冰雪器材等。
②依據體育器材的性質分類,一般可分為指定器材、自備器材、場地器材和其他器材等 4類。指定器材類是競賽雙方共同使用的,為避免產生分歧而需事前加以指定器材的牌號(商標)、生產廠家及規格型號;
自備器材類是運動員自己使用的器材,如球拍、帆船和賽艇、船槳、運動服裝、護具、鞋帽等;場地器材類是指競賽和訓練場館的設施裝備器材用具,如各種球門、球架、擋板、計時記分裝備、裁判用具等等;其他器材主要指非競賽使用的器材,一般是體能訓練、健身活動、體育游藝用器材。
③依據體育器材的用途分類,分為競技體育器材、國防軍事體育器材、中國民間體育器材、健身健美體療康復器材、兒童體育游藝器材、傷殘人競技器材、輔助性器材等。
㈧ 文體器材使用管理制度,誰有急求!!!!!
XX中學文體器材管理制度
1、文體器材嚴格登記手續,每學期末認真清點一次,做到心中有數。
2、教學和訓練所用器材由任課教師事先登記領取,用後如數歸還。器材進門,保管人員都要點清,如發現損壞和丟失,查明原因,並登記入冊。
3、課外活動所用器材由各任課老師按規定項目到保管室領取。
4、所借器材必須按期歸還,逾期不還者,停借一次,嚴重者給予必要的處罰。
5、文體課上或課外活動時,對有意損壞或丟失器材者,必須按價賠償。
6、任何人不得將器材私自借出長期使用。
7、各隊的比賽服裝,賽前一周發出;演出服在演出前一天發出。賽後、演出後三天內由輔導老師督促收回。如有遺失、損壞,查明原因追究責任,嚴重者按價賠償。
8、文體器材一般不外借。外單位借用器材,需經校長室批准,並辦理有關借用手續。
9、妥善保管好文體器材,經常維修,以延長器材使用期。服裝每學期日曬二次,保管室物品要存放整齊,保持清潔衛生。
10、定期清點器材、服裝,履行報損、報廢手續,保證賬物相符。
11、體育教師和班主任要積極協助管理員做好體育設施和體育器材的使用、管理和修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