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開封城牆保護條例

開封城牆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02 15:44:22

㈠ 北宋時期的開封市城牆是怎樣的布局設計

開封一地在軍事上無險可守,於是其城防工程引起了重視,以三層環套的城牆築成東京城。最中心的為皇城,是帝王朝政、生活和中央機構的所在。城牆做得十分堅固,用磚石砌,周長五里,正門叫丹風門,門上建宣德樓,高大華麗,反映出泱泱大國之風。這座建築早已盪然無存,但宋徽宗曾繪就此建築,見《瑞鶴圖》。皇城之外,又有一道城,稱為內城(亦稱舊城,因為它是沿用唐代汴州城基稍加修葺而成),周圍二十里一百五十步,共開十個城門。內城乃是東京的精華,除政府機構(各級衙署)外,其餘住宅、商店、酒樓、寺院、道觀、廟宇等,應有盡有,十分繁華。外城早在後周就有了,城牆也堅不可摧。這座城牆在宋真宗、神宗、徽宗時都進行過加固、修葺。城高四丈,上面有女牆,高約七尺。共有城門十三座,三道城牆均有外壕。外城壕寬達二十五丈,深一丈五尺。外城的城門除東南西北四門為四條御路通道外,其餘城門都有瓮門三層,屈曲開門,以備城防之需。外城水門,據考證達九座。水門均設鐵裹閘門。

㈡ 開封城牆護城河

黃河在開封地段因為流速下降,泥沙沉澱淤積而致使河床高出地面很多,形成了地理上"懸河"的奇觀!所以黃河在這里一旦"開封",開封就會被水封了!歷史上開封曾被黃河水封過多次.
因此以前的開封護城河是非常寬的,但是在解放後開封市政府在進行城市規劃時未考慮城牆與護城河為「城池」這一城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部分淤塞河道填平形成街道及居民區。
但是幾乎在每個城門處你都可以發現城門與河道的距離是非常近的,這是因為古代吊橋受到長度的限制,因此在城門處,河道就會變窄,到後來政府也無法過多填埋河道,才會形成這種現象。
所以古代的護城河並不是像現在這樣距城牆比較遠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河道淤積與政府填埋兩方面的原因

㈢ 開封城牆的歷史沿革

北宋滅亡後,金朝將都城遷往汴京城。金宣宗完顏珣將開封城向南北兩面分別進行了擴築,使北宋內城向南擴了350米,到今大南門一帶;向北面擴築了750米,至今開封城牆北段。金人擴築後的東京里城,確定了今日開封城牆的規模。
今開封城牆系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較康熙元年清代古城,城門升高丈余,城牆加高至高8米,加寬至5米,周長由原20里又190步加長至14.4公里,青磚結構,與東京內城規模大體相近。雖不及宋城之宏大,但仍為僅次於南京城牆的中國國內現存第二大城垣。 開封古城歷史上曾多次被淹沒,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重修開封城牆,改土城為磚城。城牆周長20里190步,高3丈5尺,寬2丈1尺;城濠深2丈,闊5丈。
清康熙元年(1662),在明代開封城牆的基礎上重修城牆,城門五座,營建如舊制。城牆周長20里190步,高3丈5尺,寬2丈1尺,一如明制。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開工重建修開封城牆,歷時一年半建造完成,重修的城牆較清康熙元年建造的清代古城牆,周長由20里又190步加大至現狀,城牆加高、加厚,城門升高丈余。 數百年來,開封城牆歷經水患與兵燹。整修後,往日頹毀的殘垣已不復見,初步再現了歷史上壯觀的雄姿。1997年,開封市動員社會各界人士,群策群力,修復古城牆。在短短的幾個月里,共募集100多萬元。不到1年,其標志性工程——大梁門便巍然屹立在城牆的西端。在以後的時間內,市政府又多方籌資,修復了安遠門(北門)和新門(小南門)。修復完畢,開封城牆將以更加完美的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
大梁門俗稱西門,始建於唐建中二年(781年)。明初,朱元璋升開封為北京,為明都南京之陪都,改西門為大梁門,今大梁門系於1998年重建,是開封市唯一重建的一座城門,成為古都的重要象徵。城門基採用青磚結構,設拱形門洞三個,城樓採用重檐歇山式建築風格,雕梁彩繪,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城門北側現已探明多層古城馬道,為開封獨特的城摞城歷史,提供了又一重要佐證,現已被辟為古城牆博物館。
現如今開封城牆周邊全部規劃成環城綠地公園,每天古城市民前來換環城公園運動跑步、抖空竹、河南豫劇、交際舞、北宋陀螺等各種民俗活動。
2014年河南開封城牆列入「中國明清城牆」申遺項目。

㈣ 開封城牆為什麼不規則

開封古城牆原設計基本上是規則的。如下圖北宋和民國時的開封城牆圖。


開封建邑很早,

戰國時期

開封歷史上最早的城牆,是建築在2300多年前的戰國魏都大梁城。與今城牆部分重合,稍偏西北。公元前365年,魏惠王為了實現控制中原之目的,把都城由安邑(山西省夏縣)遷於此地,並修築了一座大梁城。

唐朝

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時任永平軍節度使兼汴州刺史的李勉重築南北朝時的汴州城,是如今開封城牆歷史的開始。據《北道勘誤志》等文獻載,擴建後的汴州城周圍達20里155步,有城門7座,把汴河圈入了城內。這次重築後的汴州城,實際上奠定了今日開封城牆的基礎。

宋朝

公元960年,北宋定都開封,史稱東京城,歷經九代帝王168年,形成由外城、內城、皇城三座城池相套的宏大城郭。開封城牆作為東京城重要組成部分(皇城、里城和外城)之一的里城,不斷得到增築,其規模壯闊,氣勢雄偉。據史記載:北宋後期,東京外城周長50里165步,高4丈,寬5丈9尺,居住人口達150餘萬。經金、元、明、清各朝代,開封城幾經戰火、水患,一代名城逐漸湮沒於歷史長河。

金代

北宋滅亡後,金朝將都城遷往汴京城。金宣宗完顏珣將開封城向南北兩面分別進行了擴築,使北宋內城向南 擴了350米,到今大南門一帶;向北面擴築了750米,至今開封城牆北段。金人擴築後的東京里城,確定了今日開封城牆的規模。

明清

開封古城歷史上曾多次被淹沒,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重修開封城牆,改土城為磚城。城牆周長20里190步,高3丈5尺,寬2丈1尺;城濠深2丈,闊5丈。清康熙元年(1662),在明代開封城牆的基礎上重修城牆,城門五座,"營建如舊制"。城牆周長20里190步,高3丈5尺,寬2丈1尺,一如明制。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開工重建修開封城牆,歷時一年半建造完成,重修的城牆較清康熙元年建造的清代古城牆,周長由20里又190步加大至現狀,城牆加高、加厚,城門升高丈余。

近代

數百年來,開封城牆歷經水患與兵燹。整修後,往日頹毀的殘垣已不復見,初步再現了歷史上壯觀的雄姿。1997年,開封市動員社會各界人士,群策群力,修復古城牆。


開封的城牆全長14.4公里,是我國現存的僅次於南京城牆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築。歷經戰亂和黃河泛濫,如今的城牆之下疊壓著5層古城牆,雖歷經多個朝代修復,其規模、格局乃至重要坐標都未改變。歷史上開封城牆幾經損毀,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1、戰亂。開封地處中原,繁華都市,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多有戰亂損毀。

2、黃河。開封在黃河岸邊,曾多次遭受決堤洪災,沖泡城牆,使其坍塌。

3、建國後政府和群眾保護意識不強,拆遷、佔用等現象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

相比較南京、西安、北京、洛陽,開封的城牆不算「不規則」。

㈤ 開封城牆還有多少能上去么

還有好多呢
像曹門(就在我們小學門口,小時候經常上去玩呢,植樹節還種過樹)
另外像北門大梁門小南門都還有蓋得挺好的城門樓(雖然是翻建的,但城牆還有原來的)
其中我認為大梁門的城門蓋得最好,城門樓和城牆都可以上去

㈥ 開封都有什麼城防

開封一地在軍事上無險可守,於是其城防工程引起了重視,以三層環套的城牆築成東京城。最中心的為皇城,是帝王朝政、生活和中央機構的所在。城牆做得十分堅固,用磚石砌,周長五里,正門叫丹風門,門上建宣德樓,高大華麗,反映出泱泱大國之風。這座建築早已盪然無存,但宋徽宗曾繪就此建築,見《瑞鶴圖》。皇城之外,又有一道城,稱為內城(亦稱舊城,因為它是沿用唐代汴州城基稍加修葺而成),周圍二十里一百五十步,共開十個城門。內城乃是東京的精華,除政府機構(各級衙署)外,其餘住宅、商店、酒樓、寺院、道觀、廟宇等,應有盡有,十分繁華。據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這里的許多金銀珠寶店、綾羅綢緞店等,都是高樓廣字,十分氣派,而且買賣興旺,「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這里的酒樓,光是大型的「正店」就達七十二家,小的更是不計其數。酒樓門口扎縛綵樓歡門,作為其行業的特殊標志。最有名的酒樓是「樊樓」(又叫豐樂樓),是一座三層樓的建築群,五座樓房各有飛橋相通,樓內遍設雅座,珠簾綉額,達官貴人多來此流連暢飲。「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這是劉子翚在《汴京記事》中所作的詩。

外城早在後周就有了,城牆也堅不可摧。這座城牆在宋真宗、神宗、徽宗時都進行過加固、修葺。城高四丈,上面有女牆,高約七尺。共有城門十三座,三道城牆均有外壕。外城壕寬達二十五丈,深一丈五尺。外城的城門除東南西北四門為四條御路通道外,其餘城門都有瓮門三層,屈曲開門,以備城防之需。外城水門,據考證達九座。水門均設鐵裹閘門。

㈦ 開封城牆的歷史有多久

㈧ 古代開封的城防工程是怎樣的

開封一地在軍事上無險可守,於是其城防工程引起了重視,以三層環套的城牆築成東京城。最中心的為皇城,是帝王朝政、生活和中央機構的所在。城牆做得十分堅固,用磚石砌,周長五里,正門叫丹風門,門上建宣德樓,高大華麗,反映出泱泱大國之風。

外城早在後周就有了,城牆也堅不可摧。這座城牆在宋真宗、神宗、徽宗時都進行過加固、修葺。城高四丈,上面有女牆,高約七尺。共有城門十三座,三道城牆均有外壕。外城壕寬達二十五丈,深一丈五尺。外城的城門除東南西北四門為四條御路通道外,其餘城門都有瓮門三層,屈曲開門,以備城防之需。外城水門,據考證達九座。水門均設鐵裹閘門。

㈨ 開封城牆范圍大致在哪兒現在還有么

現存的開封城牆主要有大梁門城牆。
還有鐵塔公園與河南大學老校區的外圍。

㈩ 明清城牆的開封城牆

開封城牆位於河南省開封市,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長14.4公里。歷史上開封城曾多次被淹沒,現存城牆清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開工修建,歷時一年半完工,重建的城牆規模較原明清古城加長、加高、加厚,城門升高丈余。為維護歷史文化名城開封的城市總體風貌,當地政府自1994年始對古城牆進行整修。按照文物保護部門的規劃,陸續恢復西門(大梁門)、北門(安遠門)、小南門(新門)3座城門。不久時間政府還會陸續修建曹門(仁和門)、宋門(麗景門)、大南門(南熏門)等。

熱點內容
崑山淘寶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6 00:33:35 瀏覽:959
遲到曠工勞動法 發布:2025-05-16 00:27:55 瀏覽:639
合萬國而君之立法度班號令 發布:2025-05-16 00:26:56 瀏覽:617
合同法有證書 發布:2025-05-16 00:22:07 瀏覽:904
民法典修改之處 發布:2025-05-16 00:17:53 瀏覽:744
行政道德缺失 發布:2025-05-16 00:12:45 瀏覽:692
幼兒園教師規章制度入園 發布:2025-05-16 00:11:55 瀏覽:382
共同出資購房公證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6 00:09:06 瀏覽:158
黨員講道德有品行 發布:2025-05-16 00:08:57 瀏覽:954
汽車銷售公司涉及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16 00:07:26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