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疆保密法規
『壹』 保護國家秘密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主要是國家保密法,除保密法之外,在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出境入境管理法、統計法、檔案法、專利法、公務員法等法律中涉及保護國家秘密的條款,都屬於保密法律體系的重要內容。
『貳』 《科學技術保密規定》屬於我國的保密法律法規的哪個層次
屬於部門規章,因為該規定是以國家科委、保密局令的形式發布的。
『叄』 保密法主要內容
第一條:為了保守國家秘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開放內和社會主義建設容事業的順利進行,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秘密是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
第三條:國家秘密受法律保護。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任何危害國家秘密安全的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
第四條:保守國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簡稱保密工作),實行積極防範、突出重點、依法管理的方針,既確保國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資源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應當依法公開。
第五條: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國的保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保密工作。
第六條:國家機關和涉及國家秘密的單位(以下簡稱機關、單位)管理本機關和本單位的保密工作。中央國家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管理或者指導本系統的保密工作。
第七條:機關、單位應當實行保密工作責任制,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護措施,開展保密宣傳教育,加強保密檢查。
第八條:國家對在保守、保護國家秘密以及改進保密技術、措施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獎勵。
『肆』 保密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抄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第九條
下列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項,泄露後可能損害國家在政治、經濟、國防、外交等領域的安全和利益的,應當確定為國家秘密:
(一)國家事務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
(二)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事項;
(三)外交和外事活動中的秘密事項以及對外承擔保密義務的秘密事項;
(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
(五)科學技術中的秘密事項;
(六)維護國家安全活動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項;
(七)經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的其他秘密事項。
政黨的秘密事項中符合前款規定的,屬於國家秘密。
http://www.lawxp.com/statute/s303218.html#div4021118
『伍』 保密法內容是什麼
第一條:為了保守國家秘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秘密是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
第三條:國家秘密受法律保護。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任何危害國家秘密安全的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
第四條:保守國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簡稱保密工作),實行積極防範、突出重點、依法管理的方針,既確保國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資源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應當依法公開。
第五條: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國的保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保密工作。
第六條:國家機關和涉及國家秘密的單位(以下簡稱機關、單位)管理本機關和本單位的保密工作。中央國家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管理或者指導本系統的保密工作。
第七條:機關、單位應當實行保密工作責任制,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護措施,開展保密宣傳教育,加強保密檢查。
第八條:國家對在保守、保護國家秘密以及改進保密技術、措施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獎勵。
拓展資料
《保守國家秘密法》主要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保守國家秘密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我國保密法律制度的主體是調整保密法律關系的專門法律。除保密法外,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出入境管理法》、《統計法》、《檔案法》、《專利法》、《公務員法》等法律中有關保護國家秘密的規定都是保密法律體系的重要內容。
『陸』 我國保密法律法規責任主要包括哪兩種形勢
我國保密法律法規責任主要包括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兩種。
《保密法》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非法獲取、持有國家秘密載體的;
(二)買賣、轉送或者私自銷毀國家秘密載體的;
(三)通過普通郵政、快遞等無保密措施的渠道傳遞國家秘密載體的;
(四)郵寄、托運國家秘密載體出境,或者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攜帶、傳遞國家秘密載體出境的;
(五)非法復制、記錄、存儲國家秘密的;
(六)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國家秘密的;
(七)在互聯網及其它公共信息網路或者未採取保密措施的有線和無線通信中傳遞國家秘密的;
(八)將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接入互聯網及其它公共信息網路的;
(九)在未採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涉密信息系統與互聯網及其它公共信息網路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
(十)使用非涉密計算機、非涉密存儲設備存儲、處理國家秘密信息的;
(十一)擅自卸載、修改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技術程序、管理程序的;
(十二)將未經安全技術處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贈送、出售、丟棄或者改作其它用途的。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且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所在機關、單位予以處理。
第四十九條 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發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它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主管部門予以處理。
『柒』 國家相關的保密規章制度是哪兩個
國家目前有《保守國家秘密法》及其實施條例這兩個根本的法規,以及各個行業領域的專門的保密管理的規章,不知道你說的是哪個方面的
『捌』 公安網安全保密紀律有幾條
公安部關於公安網路信息安全保密有「八條紀律」、「四個嚴禁」等規定。
一、八條紀律
(一)不準在非涉密網上存儲、傳輸和發布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
(二)不準在公安網上編制或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程序;
(三)不準在公安網上建立與公安工作無關的網站、網頁和服務;
(四)不準在公安網上傳輸、粘貼有害信息或與工作無關的信息;
(五)不準擅自對公安網進行掃描、探測和入侵公安信息系統;
(六)不準對公安信息和資源越權訪問、違規使用;
(七)不準私自允許非公安人員接觸和使用公安網網路和信息;
(八)不準採取各種手段逃避、妨礙、對抗公安網路和信息安全保密檢查。
二、四個嚴禁
1、嚴禁在非涉密計算機上處理涉密內容;
2、嚴禁在計算機硬碟內存儲絕密級信息;
3、嚴禁將工作用計算機和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帶回家;
4、嚴禁在互聯網上使用涉密移動存儲介質。
(8)全疆保密法規擴展閱讀
保密工作就是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將國家秘密控制在一定范圍和時間內,防止泄露或被非法利用,由國家專門機構組織實施的活動。
從工作目的看,保密工作包括預防和打擊竊密泄密活動;從工作過程看,保密工作貫穿國家秘密運行的全過程;從工作方式看,保密工作主要包括宣傳教育、法制建設、指導管理、技術防護、監督檢查等方面。
保密法規定,保守國家秘密的工作,實行積極防範、突出重點、依法管理的方針、即確保國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資源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應當依法公開。
保密工作應當堅持最小化、全程化、精準化、自主化、法制化五項原則。中央保密委員會是黨中央統一領導黨政軍保密工作的領導機構,各級黨的保密委員會是黨管保密的專門組織。下級保密委員會接受上級保密委員會的指導和監督。
『玖』 我國保密法律制度體系以什麼為核心
我國保密法律制度體系以保密法為核心,若違反保密協議,可能要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甚至是刑事責任,對於違反保密協議造成嚴重後果的當事人,我國《刑法》規定了侵犯商業秘密罪。因此遵守保密原則十分重要。 拓展資料:我國現行保密法律制度體系主要由以下幾部分構成:
1、憲法
我國憲法第五十三條中關於公民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和國家機構具體職能的規定,是全部保密法律制度的基本依據。
2、法律
保密法律主要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有關法律中涉及保密的法律條款,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專門的保密法律。保密法是我國保密法律體系的主幹,此外,在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國家安全法、公務員法等法律中涉及國家秘密的條款,都屬於保密法律體系的重要內容。
3、保密法規
保密法規包括保密行政法規和地方性保密法規。保密行政法規主要包括經國務院批准頒布的保密法實施條例,其他相關法律實施條例、辦法和細則中有關保密條款的規定。地方性保密法規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保密法實施細則,或在其他地方性法規中規定的保密管理制度等。
4、保密規章
保密行政規章主要由國家保密行政主管部門、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保密規章、規范性文件,也包括其他規章中的保密條款和法律授權部門對保密法律規定的解釋。
5、國家保密標准
國家保密標準是經授權由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制定、發布實施,在國家秘密信息的產生、處理、傳輸、存儲和載體銷毀的全過程中都應嚴格執行的標准。國家保密標准適用於全國各行各業、各單位對國家秘密的保護工作,是特殊的強制性國家標准,是國家信息安全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
6、相關司法解釋
最高司法機關在司法實踐中,對相關罪名的具體適用標准作出了詳細的司法解釋,對司法實踐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7、國際公約或政府間協定的相關規定
在國際交往中,根據國際公約的規定,在我國承擔公約義務的范圍內,我國政府也會承擔相關保守秘密的義務,這成為我國保密法律法規的另一重要法律淵源。
『拾』 美國的保密法律法規有那幾部構成
您好,美國的保密管理法律體系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憲法層次。美國憲法回第1條第5款規定答,「參眾兩院應各自保存一份議事記錄,並隨時公布,除非他們認為某些部分應該保密。」從這條規定可以看出,美國憲法的基本精神是強調公開,但同時規定了公開的豁免條款,從而授予美國行政管理部門保密事權。
第二是法律層次。美國沒有專門的保密法,美國的保密法律體系是由多部法律組成的,主要包括《間諜法》(1917)、《國家安全法》(1947)、《原子能法》(1954)、《信息自由法》(1966)、《陽光下的聯邦政府法》(1976年)、《總統檔案法》(1978)、《涉密案件程序法》(1980)、《情報人員身份保護法》(1982)、《公共利益解密法》(2000)、《情報改革和防恐法》(2004)等。上述法律構成了美國保密法律的基本框架,並根據美國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不斷進行修訂,其中《信息自由法》分別在1974、1986、1996和2007年進行過四次較大幅度的立法修訂,以滿足保密管理發展的實際需要。
第三是法規層次。美國保密管理的具體政策來自於歷屆總統發布的《國家安全涉密信息》總統令。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