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政策法規明確

政策法規明確

發布時間: 2022-04-06 20:27:59

A. 社區工作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是什麼

1、關於社區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常識可以參看社區居委會工作實務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2、社區居委會工作實務:主要介紹社區建設的一些基本的實務和技能,所講內容有社區工作基本知識和社區主要工作實務。

3、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是為了加強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建設,由城市居民群眾依法辦理群眾自己的事情,促進城市基層社會主義民主和城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1)政策法規明確擴展閱讀:

社區工作者的知識結構至少應當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社區工作自身的理論體系和實務模式。社區工作作為社會工作主要方法之一具有一套獨特的工作原則、步驟和方法,社區工作者必須首先了解自己的工作的特殊和特點,掌握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巧。

第二,相關行為科學及社會科學的知識方法。在現代社會工作的專業化過程中,吸收了各種現代科學成果。

如果說,從事個案和小組工作更需要掌握一些社會心理學、精神醫學、文化人類學知識的話,社區工作則更需要政治學(如公共行政學)、社會學(如組織社會學)以及經濟學、教育學知識。

第三,社區背景知識。較全面、深入了解一般社區結構、服務事業及公共或私人機構的功能特點,並熟悉社區生活習俗,從而容易適應工作環境,建立積極的社會關系。

B. 國家政策法規護航,什麼明確現代

你這個問題太籠統,國家出台的政策法規每天都有,基本都是。

C. 政策與法規有什麼關系

  1. 法律和黨的政策雖然聯系緊密、相輔相成,但是它們畢竟是兩種社會規范,各自有自己版的特點和作用,二權者不能相互代替。

  2. 這是因為有下列五點區別:
    第一,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具有國家意志的屬性。政策是黨組織制定的,不具有國家意志的屬性。
    第二,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並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政策是通過思想工作、說服教育、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以及黨的紀律保證來實現,黨的某些政策並非對每個公民都具有約束力。
    第三,法律是由憲法、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形式表現。政策未被制定或認可為法律規范之前,是由決定、決議、綱領、宣言、通知、紀要等形式表現的。
    第四,法律規定的內容比較具體、明確和詳盡,它不僅告訴人們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和禁止做什麼,而且還規定了違法所應承擔的責任。政策一般比較原則和概括。
    第五,法律比較穩定。政策比較靈活,變化較快。

D. 法律法規政策

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規范總稱。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准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政策的實質是階級利益的觀念化、主體化、實踐化反映。標准:包含可以用來為某一范圍內的活動及其結果制定規則、導則或特性定義的技術規范或者其他精確准則,其目的是確保材料、產品、過程和服務能夠符合需要。主要標準定義說明:1、GB/T 20000.1-2002《標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 標准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詞彙》中對標準的定義是: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並由公認機構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2、國家標准GB/T 3935.1—83定義:「標準是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為基礎,經過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准,以特定的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准則和依據」。3、國家標准GB/T 3935.1-1996 《標准化和有關領域的通用術語 第一部分:基本術語》中對標準的定義是:為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活動或其結果規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導則或特性的文件。該文件經協商一致制定並經一個公認機構的批准。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以促進最佳社會效益為目的。

E. 屬於國家法律法規政策明確規定限制的進口產品有哪些

2005-08-30

以下商品已被我國列入《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禁止進口:
第一批列入《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的貨物:已脫膠的虎骨(指未經加工或經脫脂等加工的)、未脫膠的虎骨(指未經加工或經脫脂等加工的)、犀牛角、鴉片液汁及浸膏(也稱阿片)、四氯化碳、三氯三氟乙烷(CFC—113)(用於清洗劑)。
第二批列入《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的貨物:裝壓縮或液化氣的鋼鐵容器、其他裝壓縮或液化氣的鋼鐵容器、可使用氣體燃料的家用爐灶、可使用氣體燃料的其他家用器具、非零售裝裝壓縮、液化氣體鋁容器、蒸發量在900噸/時及以上的發電用鍋爐、蒸發量超過45噸/時的其他水管鍋爐、蒸發量不超過45噸/時的水管鍋爐、未列名蒸汽鍋爐(包括混合式鍋爐)、過熱水鍋爐、家用型熱水鍋爐、其他集中供暖用的熱水鍋爐、蒸汽鍋爐和過熱水鍋爐的輔助設備、集中供暖用鍋爐的輔助設備、水蒸汽或其他蒸汽動力裝置的冷凝器、使用液體燃料的爐用燃燒器、使用天然氣的爐用燃燒器、使用其他氣體燃料的爐用燃燒器、使用粉狀固體燃料的爐用燃燒器、機械加煤機及其機械爐篦、機械出灰器等裝置、礦砂或金屬的焙燒、熔化等熱處理用爐及烘箱、煉焦爐、放射性廢物焚燒爐、未列名非電熱的工業或實驗室用爐及烘箱、未列名磁帶錄音機及其他聲音錄制設備、未列名視頻信號錄制或重放設備、心電圖記錄儀、B型超聲波診斷儀、彩色超聲波診斷儀、未列名超聲波掃描裝置、核磁共振成像裝置、閃爍攝影裝置、病員監護儀、未列名電氣診斷裝置、紫外線及紅外線裝置、注射器(不論是否裝有針頭)、管狀金屬針頭、縫合用針、其他針(導管、插管)及類似品、牙鑽機(可與其他牙科設備組裝在同一底座上)、裝有牙科設備的牙科用椅、牙科用未列名儀器及器具、眼科用其他儀器及器具、聽診器、血壓測量儀器及器具、內窺鏡、腎臟透析設備(人工腎)、透熱療法設備、輸血設備、麻醉設備、其他醫療(外科或獸醫)用儀器及器具、X射線斷層檢查儀、其他牙科用X射線應用設備、其他醫療(外科或獸醫)用X射線應用設備、低劑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未列名X射線的應用設備、醫用。(或β、γ)射線的應用設備、其他e(或β、γ)射線的應用設備、X射線管、X射線影像增強器、編號9022所列其他設備及零件、電視電子游戲機、投幣式電子游戲機、投幣式其他游戲用品、其他電子游戲機、發動機、車類。
第三批列入《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的貨物:含鉛汽油淤渣(包括含鉛抗震化合物的淤渣)、含砷、汞、鉈及其混合物礦灰與殘渣(用於提取或生產砷、汞、鉈及其化合物)、含有銻(或鈹、鎘、鉻及混合物)礦灰殘渣(用於提取或生產銻、鈹、鎘、鉻及其化合物)、焚化城市垃圾所產生的灰(或渣)、含多氯聯苯(或多溴聯苯)的廢油(包括含多氯三聯苯的廢油)、其他廢油、廢葯物(超過有效保存期等原因而不適於原用途的葯品)、城市垃圾、下水道淤泥、醫療廢物、廢鹵化物的有機溶劑、其他廢有機溶劑、廢的金屬酸洗液(或液壓油)及制動油(還包括廢的防凍液)、主要含有有機成分的化工廢物(其他化學工業及相關工業的廢物)、其他化工廢物(其他化學工業及其他編號未列明化工副產品及廢物、含有銀或銀化合物的灰(主要用於回收銀)、含其他貴金屬或貴金屬化合物的灰(主要用於回收貴金屬)。
第四批列入《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的貨物:未經加工的人發(不論是否洗滌,包括廢人發)、豬鬃和豬毛的廢料、獾毛及其他制刷用獸毛的廢料、廢馬毛、礦渣(或浮渣)及類似的工業殘渣、瀝青碎石、其他主要含鉛的礦灰及殘渣、主要含銅的礦灰及殘渣、主要含鎢的礦灰及殘渣、含其他金屬及化合物的礦灰及殘渣(不包括2620.9990.10含五氧化二釩大於10%的礦灰及殘渣)、廢輪胎及其切塊、皮革廢渣(或灰渣、淤渣)及粉末、舊衣物、電池廢碎料及廢電池。
第五批列入《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的貨物:空調、放射性廢物焚燒爐、電冰箱、計算機類設備、顯示器、列印機、其他計算機輸入輸出部件及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的其他部件、微波爐、電飯鍋、有線電話機、傳真機及電傳打字機、錄像機、放像機及激光視盤機、移動通訊設備、攝像機、攝錄一體機及數字相機、電視機、印刷電路、熱電子管、冷陰極管或光陰極管等、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復印機、醫療器械、射線應用設備。

F. 法律、法規、政策、標準是如何區別和分類的

區別:

1、制定主體不同

2、制定程序不同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

政策是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准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

標準是規范性文件之一。其定義是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並由公認機構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

(6)政策法規明確擴展閱讀:

基本內涵

簡述

法律通常是指由社會認可國家確認立法機關制定規范的行為規則,並由國家強制力(主要是司法機關)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社會規范)。

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

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他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法學家們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研究法律,包括從法制史和哲學,或從如經濟學與社會學等社會科學的方面來探討。

法律的研究來自於對何為平等、公正和正義等問題的訊問,這並不都總是簡單的。法國作家阿納托爾·法郎士於1894年說:「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時禁止富人和窮人睡在橋下、在街上乞討和偷一塊麵包。」

在一個法制健全的國家中,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政府的三大部門: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

而官僚、軍事和警力則是執行法律,並且讓法律為人民服務時相當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個法律系統的運作,同時帶動法律的進步,則獨立自主的法律專業人員和充滿生氣的公民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G. 政策和法規有什麼區別哪些屬於政策哪些屬於法規如何區分政策和法規

  1. 法規則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自治法規和經濟特區法規。

  2. 行政法專規是國務院制屬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效力僅次於法律。

H. 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概念和區別是什麼

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概念如下:

1、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2、法規:法令、條例、規則和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3、政策: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准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

法律,法規和政策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的區別:

1、制定主體不同

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法規:立法機關(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

政策: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或者政治局制定。

2、制定程序不同

法規:法規的制定程序由法律規定,比較嚴格。

政策:沒有嚴格的制定程序。

3、穩定性不同

法律、法規:一經制定,非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廢止,有較強的穩定性。

政策: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准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會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

4、調整對象不同。

法律:通常是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

政策:的實質是階級利益的觀念化、主體化、實踐化反映。

5、約束力不同。

法律:全國人大頒布或批準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規:國務院頒布或批準的,具有較強的法律效力。

政策:不具有強制執行力,只是具有一定的指向作用。

(8)政策法規明確擴展閱讀

法的最終作用:

1、法律的最終作用:就是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群眾的人身安全與利益。

2、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指引人們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或不得這樣行為,從而對行為者本人的行為產生的影響,也就是說,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通過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來實現的,它涉及的對象主要是指本人的行為。

3、法的評價功能(作用)是指法律對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或違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斷、衡量的作用,也就是說,法的評價作用涉及的是法的律他作用,即對他人的行為的評價,這是區別指引作用(涉本人的行為)和評價作用(涉他人的行為)的關鍵所在。

4、法的預測作用是指人們可以根據法律規范的規定事先估計到當事人雙方將如何行為及行為的法律後果,也就是說,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相互之間的行為,這里的人們應作廣義的理解,即包括國家機關的行為。

5、法的強製作用是指法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實現,運用國家強制力制裁、懲罰違法行為的作用,也就是說,法的強製作用只能針對違法犯罪人的行為,如果沒有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那麼法的強製作用就不能顯現。

6、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律的實施,法律規范對人們今後的行為發生的直接或間接的誘導影響,也就是說,法的教育作用針對的是一般人的行為,例如,通過對違法行為實施法律制裁不僅對違法者本人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而且也對一般人產生了教育性影響。

參考資料:網路-法律

網路-法規

網路-政策

I. 政策 法律 法規

法律(Law)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

法規是法律、法令、條例、規則、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

政策是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准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

具體的關系不太好說清楚,我直接畫圖。

J. 當前頒布的幼兒園政策法規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十五號);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6日); 3、《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六十號); 4、《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基[2001]20號); 5、《幼兒園工作規程》(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25號); 6、《幼兒教師專業標准(試行)》(徵求意見稿,2011-12-12); 7、《幼兒園管理條例》(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4號); 8、《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 第23號); 9、《關於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03〕13號); 10、《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國家教育部2012年10月15日發布); 11、《教育部關於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號); 12、《幼兒園教師管理條例》(1995年12月12日國務院令第188號發布)》; 13、《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發改價格〔2011〕3207號) ; 14、《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1994年12月1日衛生部、國家教委發布); 15、《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 16、《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婦字〔2010〕6號) ; 17、《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12號); 18、《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10號,2000年9月23日發布實施) 19、《教育部辦公廳關於認真做好2007年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的意見》(教基廳[2007]3號) 20、《城市幼兒園建築面積定額(試行)》([88]教基字108號]; 21、《全日制、寄宿制幼兒園編制標准(試行)》(勞人編[1987]32號); 22、《關於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指導意見》(國辦發[2003]13號)。

熱點內容
16字方針是依法治國的 發布:2025-05-09 20:01:16 瀏覽:623
大一期末考試經濟法 發布:2025-05-09 19:37:01 瀏覽:432
江門司法熱線 發布:2025-05-09 19:35:01 瀏覽:767
電網應急管理規章 發布:2025-05-09 19:24:57 瀏覽:908
業主委員能聘法律顧問嗎 發布:2025-05-09 19:08:55 瀏覽:78
2015年法律碩士法學統考大綱 發布:2025-05-09 19:07:39 瀏覽:228
規章規定落實方面問題和整改措施 發布:2025-05-09 18:28:37 瀏覽:989
多少歲負責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9 18:27:52 瀏覽:289
聽法治教育心得體會 發布:2025-05-09 18:11:25 瀏覽:197
道德的喪失作文 發布:2025-05-09 17:58:34 瀏覽: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