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行政許可監督管理條例doc
❶ 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法律法規
07482890-21-2016-000059 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規范行政強制自由裁量權規定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五年。有關法律政策依據變化或有效期... [2016-07-29] 主動公開
007482890-21-2016-000060 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規范行政許可自由裁量權規定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五年,有效期屆滿,根據實施情況依法... [2016-07-29] 主動公開
007482890-21-2015-000006 廣州市標准化戰略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為進一步提升我市自主創新能力和城市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2016-05-08] 主動公開
007482890-21-2014-000051 廣州市電梯監督抽查工作規定 為了加強對電梯安全的監督管理,規范電梯監督抽查工作 [2016-01-01] 主動公開
007482890-21-2012-000051 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暫行規定 為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公正、合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015-12-09] 主動公開
007482890-21-2015-000056 廣州市叉車安全管理規定 為加強廣州市叉車的安全監察工作,保障叉車使用人、所有人和其他利... [2015-07-13] 主動公開
007482890-21-2013-000052 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規范行政強制自由裁量權暫行規定 為了規范行政強制依法實施,增強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透明度,根據《中... [2013-07-15] 主動公開
007482890-21-2013-000051 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關於氣瓶(移動式壓力容器)充裝單位的許可與監督辦法 為規范我省氣瓶(移動式壓力容器)充裝許可工作,加強對氣瓶(移動式... [2013-04-10] 主動公開
007482890-21-2013-000053 廣州市工業產品生產企業質量信用評價和分類管理辦法(試行) 為推進產品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增強企業質量誠信意識,促進企業履行產... [2013-03-18] 主動公開
007482890-21-2015-000001 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為進一步規范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以下簡稱本局)行政許可工作,推進依... [2013-01-09] 主動公開
007482890-21-2012-000052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關於印發廣東省工業鍋爐污染整治實施方案(2012年-2015年)的通知 工業鍋爐作為煤炭消費大戶,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和工業粉塵的... [2012-11-06] 主動公開
007482890-21-2012-000055 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舉報違法行為獎勵辦法 為進一步鼓勵廣大群眾積極舉報、揭發違反質量技術法律法規的行為,獎... [2012-08-03] 主動公開
007482890-21-2012-000053 廣東省公安廳 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印發關於加強我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意見的通知 《意見》是下一階段我省電動自行車管理工作的綱領和指引,各地要結合... [2012-04-06] 主動公開
007482890-21-2012-000054 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資格許可實施辦法 為進一步規范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以下簡稱「安檢機構」)檢驗資... [2012-03-23] 主動公開
007482890-21-2012-000057 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規范行政許可自由裁量權暫行規定 為規范行政許可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增強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透明度,依... [2012-02-24] 主動公開
❷ 行政監管是什麼意思
行政監管是政府對其轄區內某些事物的控制管理。
同時,政府監管的目的不是取代市場,而是為了矯正市場失靈。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政府監管是同市場化相伴隨的,而不是有你沒我的二元對立關系。
行政監管應該有別司法監管,是指政機關對下屬機關企事業單位進行的有效監管,方式有:制定規章制度、敦促、禁止、限制行為。
例如,《廣東省行政許可監督管理條例》經2014年5月29日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9次會議通過,2014年5月29日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公告第17號公布。該《條例》分總則、行政許可的設定、行政許可的實施、行政許可的評價、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法律責任
❸ 關於行政許可法的問題
表現(共28種)行政違法
15種行政執法不作為的行為
一、對依法申請的行政行為,不按照規定履行受理、審查、決定等職責的;
二、 未按照規定履行檢查、檢驗、檢測、檢疫等監督職責的;
三、對違法行為不制止、不糾正的,對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或者採取
行政強制措施的,未予處罰或者未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
四、接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投訴、舉報後,不按照規定履行調查、
處理等職責的;
五、應當履行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人身權和財產權等法定職責,
而拒絕履行的;
六、 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賠償、補償,不予賠償或者補償的;
七、行政相對人詢問有關行政許可、行政給付條件、程序、標准等事項,
敷衍塞責、推諉、拖延或者拒絕答復的;
八、 不按照規定履行執法協調職責或者配合協調工作的;
九、 不執行或者拖延執行達成一致的執法協調意見的;
十、未按照規定開展行政處罰執法資格培訓、考試等管理工作的;
十一、未按照規定做好制定實施方案、建立配套制度等法規、規章實施准備
工作的;
十二、未按照規定對法規、規章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定期評估的;
十三、 未按照規定製定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范的;
十四、未按照規定建立案卷評查制度、組織開展案卷評查工作,或者無正當
理由不參加案卷評查的;
十五、 其他不履行行政執法職責的。
13種行政執法亂作為的行為
一、無法定依據實施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徵收等行政
執法行為的;
二、未按照規定履行調查取證、告知、聽證等法定程序,做出行政處罰、
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徵收等行政決定的;
三、 超越行政執法職權的;
四、 適用法律依據錯誤的;
五、 違反規定委託實施行政執法的;
六、無法定事由或者違反法定程序擅自改變已做出的行政執法決定的;
七、違反規定截留、挪用、私分或者變相私分查封、扣押、沒收、徵收的
財物的;
八、 濫用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
九、不具有行政處罰執法資格或者不按照規定使用執法證件的;
十、違反規定亂收費,或者要求行政相對人接受有償服務、購買指定商品
以及承擔其他非法定義務的;
十一、實施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和行政徵收,未按照規定製作法律文書、使用
合法票據的;
十二、刁難、謾罵、毆打行政相對人的;
十三、其他違法或者不當履行行政執法職責的。
相對人救濟的途徑:
1、行政復議
當事人對市執法局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2個月內向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當事人對分局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2個月內向市人民政府或市執法局申請行政復議。
2、行政訴訟
當事人對市執法局或分局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也可以直接在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❹ 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方式包括
法律分析: 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方式,一般包括下列幾種方式:(1)書面檢查;(2)抽樣檢查、檢驗、檢測與實地檢查;(3)被許可人的自檢;(4)對取得特許權的被許可人的監督檢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制度,加強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
行政機關應當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從事行政許可事項的活動實施有效監督。
❺ 廣東保健食品經營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
廣東省食葯局發放「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惹爭議韓懷忠據媒體報道,今年11月以來,廣東省一些市地的食品葯品監管部門相繼出台文件,要求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辦理「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對無證經營此類商品的將予以重罰。這種行為對於廣東省所有銷售功能性飲品和生產保健食品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其合法性也受到廣泛質疑。12月3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北京市展達律師事務所周澤律師等組成的律師團,已向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出律師函,代表這些企業向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討要公道,吁請該局糾正廣東省地方食葯局的行為,否則將訴諸法律。現將有關媒體的相關報道和律師團的核心觀點綜述如下。一、食葯局自行設立行政許可涉嫌違法據了解,今年11月份以來,廣東順德、東莞等地經營保健食品的商戶收到當地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通知或告知書,稱「不辦理『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則不允許經營保健食品,否則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並進行罰款」。接著,紅牛飲料、王老吉、椰島鹿龜酒、魚翅燕窩等企業的產品在廣東一些超市被當地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勒令下架。相關通知稱商家「屬無證經營保健食品,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第27條、第40條」。 (一)設立衛生行政許可的主體是衛生行政部門我國《行政許可法》規定「一個許可應由一個行政機關行使」。全國人大1995年頒布的《食品衛生法》,已設定了食品衛生行政許可,規定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需要取得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許可證》。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要求辦理的《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與《食品衛生法》要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辦理的《衛生許可證》雖然名稱不同,但性質完全一樣,實質上是同一種行政許可行為。《食品衛生法》第27條的規定是:「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食品攤販,必須先取得衛生行政部門發放的衛生許可證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未取得衛生許可證的,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第四十條則是對違反第二十七條的相關罰則。顯然,《食品衛生法》所指的衛生許可證當由衛生行政部門頒發,《食品衛生法》的執法主體是衛生行政部門。 而廣東省一些地方葯監部門設立的所謂《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屬於違反行政許可法,自行設立的行政許可,其從內容到形式都與衛生部門對銷售食品的經營者實施的衛生許可相重疊,是二次重復衛生許可行為,應予撤銷。(二)設立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的法律依據不足行政許可法規定,「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在一些地方葯監部門要求保健食品零售企業辦理《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的依據,竟然是衛生部制訂的《保健食品管理辦法》和衛生部根據《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制定的《保健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例如,北京市葯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北京市保健食品監督管理辦法(修訂稿)》的通知竟赫然寫道:「根據衛生部《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我局對《北京市保健食品監督管理辦法(暫行)》進行了修訂,現予以發布。」在《北京市保健食品監督管理辦法(暫行)》的第一條也寫著:為加強保健食品的監督管理,保證保健食品衛生安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以下簡稱《食品衛生法》)、《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特製定本辦法。大家知道,衛生部的《保健食品管理辦法》和《保健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僅僅是部門規章,其本身只是為了實施食品衛生法而設定的食品衛生許可的規范性文件,不能作為葯監部門設定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的依據,葯監部門以不是自己的上級主管部門制定的規章為依據設定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讓人感到多少有些荒唐。2004年《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中,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無食品衛生許可項目,更無獨立的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項目。而且,從《中編辦關於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監督部門職責分工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已明確:「衛生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和餐飲業、食堂等消費環節的衛生許可和衛生監管,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衛生許可,衛生許可的主要內容是場所的衛生條件、衛生防護和從業人員健康衛生狀況的評價與審核,要嚴厲查處上述范圍內的違法行為,並將衛生許可證的發放、吊銷、注銷等情況及時通報質檢和工商部門」的規定來看,食品葯品監管部門對保健食品的職責沒有涉及經營許可范圍。正因為如此,才引來了眾多商戶對廣東省食葯局的做法的紛紛質疑:賣保健食品為何要辦兩個許可證?二、部門利益驅動是自行設立許可的原動力長期以來,保健食品多在超市、便利店或葯店保健食品專櫃等場所銷售,這些場所一般都有衛生部門的衛生許可證。如今再由葯監部門辦理一個《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實屬多餘。正如周澤律師所說:保健食品經營當然應包含在經營食品的衛生許可之內。即使衛生行政部門的經營食品的衛生許可不包含保健食品衛生許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定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要求這些超市、便利店《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也是根本不必要的。雖然行政許可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經國務院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權。只要廣東省政府報經國務院批准,可以決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行使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許可權。但同時行政許可法還明確規定,「行政機關採用事後監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夠解決的」的事項,可以不設定行政許可,已經設定的行政許可,「應當對設定該行政許可的規定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既然銷售者一直就沒有《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銷售保健食品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而且在保健食品的生產環節也有嚴格把關的情況下,銷售保健食品實際上也不可能出現什麼問題,就算可能出現問題,各監管部門也可以通過對有關經營者的例行檢查等方式予解決,因而完全沒有必要設定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雖然食品衛生許可是按經營項目分類的許可,但是將不同項目的許可權分離,將保健食品經營的衛生許可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負責,勢必會增加監管環節和行政成本,加重企業負擔。有業內人士稱,食品葯品監督部門之所以要求已經有食品衛生許可證的經營者另行辦理保健食品衛生許可證,目的在於部門攬權,謀取利益,表面上是抬高行政許可門檻,實際上是越權執法,嚴重增加企業負擔、擾亂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不僅如此,其濫許可、亂收費行為還催生出一個數億元的辦證市場。據了解,在廣東,衛生部門依據《食品衛生法》頒發給食品零售商衛生許可證的綜合成本一般為每證200元,而食葯局同樣發一個從內容到形式完全一樣的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收費卻遠遠高於衛生部門的《衛生許可證》。以廣州市為例,辦理一個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的綜合成本最低為每證1000多元,這裡麵包括辦證費200~400元,培訓費300~800元,辦理健康證費150元。有人算了一筆賬,「力保健」、「王老吉」、「紅牛」等功能性保健食品在廣東地區有30萬個銷售終端,若均辦理此證的話,重復辦證費用將達到3億元。這也就難怪廣東省葯監部門為了部門利益,不惜鋌而走險,違法設立行政許可了。由於沒有《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就不準經銷,一時間,廣東各地葯監部門辦證窗口門庭若市,保健食品經銷商紛紛跑來辦證,因為手續繁瑣,辦證緩慢,一些商家急於想拿到證件,不惜花高價買證,而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廣東省,隨著對保健食品重復設立行政許可行為的實施,一些專門辦這類證的地下中介公司應運而生。有媒體記者曾以經銷商的名義與這些地下中介公司聯系,其工作人員表示,辦理一個證需要4000元,可以不參加業務培訓,同時該價格還可商量,而且保證他們辦理的許可證是真實有效的。另外已有商家與這類的中介公司達成協議,委託其辦理保健食品衛生經營許可證,總金額為人民幣2000元,先期預付人民幣400元,余額在雙方到職能部門領取衛生許可證後付清。三、國家食葯局的答復避重就輕轉移話題,一些被扣壓的保健品已解封據遞交律師函的周澤律師介紹,在他詢問國家食葯局律師函事宜時,接待他的信訪辦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律師函已收到並轉給了政策法規司。該工作人員還告訴他,這些事情是地方食葯局做的,目前還在了解情況,但國家食葯局並沒有制發過相關的文件。廣東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說,他們已將這件事情的回應於12月5日提交給了國家食葯局。針對律師函所指的「葯品監管部門涉嫌違法設立行政許可,而且與衛生部門對銷售食品的經營者實施的衛生許可相重疊,應予撤銷」一事,廣東省食葯局的工作人員明確表示,廣東各地要求當地零售商必須取得《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是因為當前保健食品市場混亂,冒牌產品、虛假宣傳的產品層出不窮,此舉在於規范市場,統一管理,並不違法,而且是有文件可查。筆者不知道他所說的這些文件的制定依據是不是衛生部制定的《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和《保健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如果是的話,執行一個本不是其上級的部門制定的規章,無論從形式上還是程序上都讓人感到別扭和不嚴肅,甚至有些滑稽可笑。 12月7日,據《新京報》報道,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給該報記者發來的書面文字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2003年機構改革後,依法承擔原由衛生部承擔的保健食品注冊職能,即根據申請人的申請,對申請注冊的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質量可控性等內容進行評價、審查,並決定是否准許其注冊。」還稱:「2003年機構改革時,由省級人民政府對保健食品監管職能調整作出規定,各地情況不一。就廣東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發放保健食品衛生許可證一事,經向廣東省局了解,該項行政許可是2003年機構改革時廣東省人民政府核定的。」對此,周澤表示,律師團並沒有否定葯監部門擁有保健食品「注冊權」,律師函指出的是地方政府要求必須辦理《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一事是「涉嫌濫施收費」,國家葯監局顯然「轉移了話題」。 周澤強調,廣東省政府雖然有將「保健食品衛生許可」實施權力由廣東葯監部門行使的文件,但這並不意味著葯監局對銷售保健食品的商家推行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是合法的。食品衛生許可涉及生產許可和經營許可,許可權的法定主體都是衛生行政部門,同時銷售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商家在已獲得衛生部門食品經營衛生許可的情況下,對其再實施保健食品經營衛生許可,缺乏合理性。因此,葯監部門推行《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很明顯「不合法」。 近日,有消息稱,湛江市的徐聞縣食葯局已將其先期扣壓零售商的保健食品予以解封。之所以這么做,據說是緣於湛江市食葯局有指令,而湛江市食葯局是否又是執行廣東省食葯局的指令,其行為與律師函有沒有關系,尚不得而知。但不管怎麼說,解封,對經營者來說,總是一件好事。 有關此事的走向我們將繼續予以關注。
❻ 關於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情況監督檢查工作匯報
關於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情況監督檢查工作匯報
行政許可法是一部規范政府行政行為的重要法律。行政許可法的施行對於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加強政府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深化行政許可制度改革,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創新,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委自行政許可法出台以來,將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積極推進行建設行政許可制度建設與完善作為一項重要的年度工作來抓。現根據市監察局《關於對行政許可法貫徹執行情況開展監督檢查的通知》池監〔2005〕6號文要求將我委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情況匯報如下:
一、認真組織學習行政許可法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內容
行政許可法對政府行為的設定和實施規定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和程序,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這是對以往模式的行政許可制度和行政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為了貫徹執行好行政許可法,於2004年5月成立了建設系統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領導小組,並向委屬各單位、機關各科室提出了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的原則要求,要求各單位高度重視,按照有關通知精神切實做好相關工作。同時,我委積極採取「走出去學,請進來教」相結合的模式開展行政許可法學習活動,多次派人參加省建設廳、市法制部門組織的相關培訓,三次邀請市行政許可法宣傳員、市委黨校法律教授有計劃地組織機關全體和委屬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尤其是委黨政領導幹部和行政執法人員、行政許可事項辦理人員進行分類培訓,使參訓人員能夠理解和掌握行政許可法的主要精神,准確把握行政許可法的有關條文,熟知法律所賦予的各項責任、權利和義務,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做好行政許可有關文件清理,抓好行政執法主體建設
根據行政許可法的規定,不少以往實行的有關行政許可的規定應當予以修改或者廢止。為此,我們根據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在市政府法制部門的指導下,對現行的有關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行政許可的規定作系統全面清理,對不符合行政許可法精神的有關內部規定,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對確需保留並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抓緊提出處理意見上報省建設廳。清理工作在去年6月份圓滿完成,並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規定,向社會公布清理結果。凡與行政許可法精神不相一致的有關行政許可的規定,自行政許可法施行之日起一律停止執行。經清理,市建設系統行政許可項目由38項縮減到25項。
行政許可法的實施對行政執法主體、行政執法程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去年9月,組織了43名新進和換證工作人員進行了執法資格認證考試,41人取得行政執法資格;去年底,我委根據市法制辦的安排,積極組織全委系統78名已取得行政執法資格工作人員進行了年檢培訓,確保建設系統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合法。
三、建立健全有關制度,加強對行政許可行為的監督工作
行政許可法強化了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制度,並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政許可、監督檢查及其責任作了明確規定。為將這些規定落到實處,建立行政許可自我監督檢查相關制度非常必要。為此,我委在將清理保留的行政許可項目和行政管理項目全部納入市行政服務中心辦理後,又及時編印了《池州市建委辦事指南》,做到了行政許可項目項目名稱、辦事依據、申報條件、申報材料、辦理程序、承諾時限、收費標准七公開。為規范行政許可行為,發文通知各有關單位,明確要求按審批程序修改工作流程,公開審批程序和辦事制度,加強事後監管。自去年9月份起在建設服務中心窗口實施「五個一」制度,即實行一個窗口受理、規范一個運作程序、加強一支隊伍建設、完善一套考評機制、建立「一口」值班制度,變「跑部門」為「部門跑」,切實加強對行政許可行為的監督。積極探索網上審批,今年2月份起與市行政服務中心合作在全市市直部門中第一個開展網上審批試點。
四、不斷深化細化 「窗口」工作,樹立部門良好形象
一是培訓上崗,一專多能。市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窗口現有工作人員2名,上崗人員除精通本行業的業務外,上崗前還接受包括法律法規及禮儀教育的強化培訓。在受理工作中對大部分行政審批、政府信息的咨詢均能直接給予答復。二是建立制度,規范服務。受理窗口按照規范、便民、利民和可操作原則,對委系統原使用的各類行政審批申請書示範文本和審批表格進行清理,重新編制行政許可、行政事項及政府信息公開的申請表示範文本;受理、辦理工作格式文本及受理登記簿,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較規范的行政許可法律文書制度。三是聯系各方,服務全程。窗口的職責除統一受理行政許可、行政事項申請和發送行政審批決定外,還提供有關行政審批事宜的查詢、服務,對行政審批事項辦理的督辦和協調。受理窗口對所有申請事項做到件件有登記、事事有記錄。對一些審批程序比較復雜繁瑣的事項,及時與委系統相關單位和科室聯系協調,了解進展情況,並與申請人交流溝通,收到較好的效果。運行10個月來,沒有發生申請人投訴的情況,建設窗口在市行政服務中心獲「年度紅旗窗口」光榮稱號。
貫徹行政許可法,推進行政許可制度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目前工作才剛起步,不少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改善。在下步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做好這項工作,以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為目標,依法規范,推動審批流程科學簡化,進一步做好網上公布、網上咨詢工作,探索推進網上備案、網上審批工作,將這項現代政府為市民提供的公共服務,通過 「廳堂化設施,規范化操作,人性化服務」的形式具體體現出來,真正樹立起為民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的良好形象。
❼ 行政機關依法對被許可人從事行政許可事項的活動進行監督檢查時
答:對
【解析】《行政許可法》第六十一條規定: 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監督制度,通過核查反映被許可人從事行政許可事項活動情況的有關材料,履行監督責任。
行政機關依法對被許可人從事行政許可事項的活動進行監督檢查時,應當將監督檢查的情況和處理結果予以記錄,由監督檢查人員簽字後歸檔。公眾有權查閱行政機關監督檢查記錄。
❽ 廣東省商事登記條例能否設定商事經營的行政許可
廣東省商事登記條例屬於廣東省的地方性法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規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地方性法規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只要符合上述要件,廣東省商事登記條例是可以設定商事經營行政許可或者對商事經營行政許可做出具體規定的。
❾ 對被許可人的監督,《行政許可證》對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做了哪些規定
第六十條 上級行政機關應當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行政許可實施中的違法行為。
「釋義」 本條是關於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進行監督檢查的規定。
一、上級行政機關實施監督檢查的必要性
行政許可是行政機關依法對社會、經濟事務實行事前監督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行政機關日常行政管理活動中的重要內容。行政機關能否依法實施行政許可,與人民群眾的利益密切相關,也直接影到政府的形象,關繫到能否建立一個廉潔、高效和法治的政府。長時期以來,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許可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違法實施行政許可,搞暗箱操作,有些行政機關甚至把行政許可作為權力尋租的一種手段,人為地造成個人或者組織在行政許可中的不公平競爭。一些企業和個人為了取得行政許可,還要托關系、給好處,助長了行政許可中腐敗現象的蔓延。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行政許可已經成為一個腐敗源。行政許可實施中之所以存在腐敗現象,從內在原因上看,就是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只有權力,沒有責任,行政許可在一些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心裡,只是權力許可,沒有成為責任許可。從外在原因上看,就是缺乏一套對行政許可實施機關的健全、完善和有效監督機制。
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進行監督,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權力機關實施監督。但是,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不適宜進行經常性的、具體性的監督檢查,否則就有干預行政權力的行使之嫌。二是人民法院的監督。但是,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也只能限於對具體訴訟案件的監督,而不適宜進行經常性的具體性的監督。三是平行的行政機關相互之間的監督,但平行的行政機關相互之間的監督,范圍比較有限,約束力也不夠強。四是群眾和當事人的監督。但群眾和當事人監督對行政機關的約束力也不夠強。除了上述監督方式之外,還有一種重要的監督方式,即上級行政機關的監督。與其他幾種監督方式相比,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是更重要、更日常、更具體和更實際有效的監督。上級行政機關監督檢查的這一特點是由我國行政機關上下級之間的領導體制決定的,對此下一個問題將述及。
本法第十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制度,加強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本條規定的目的,旨在進一步強調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行為的監督檢查責任。
行政許可法草案在「監督檢查」一章中最初只規定了行政機關應當依法對被許可人從事行政許可事項的活動進行監督檢查,沒有規定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在草案審議過程中,一些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當前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許可的過程中存在兩個主要問題,一個是只有權力沒有責任,第二個是缺乏公開、系統和有效的監督機制,草案只著重規定行政機關對被許可人的監督檢查,而對如何監督行政機關的實施許可行為規定得不夠充分,不利於加強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和約束,不利於解決當前行政許可實施中的一些突出問題。因此,立法機關在吸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在「監督檢查」一章中專設一條,規定上級行政機關應當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行政許可實施中的違法行為。
二、上級行政機關監督檢查的法律依據
規定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這主要是由行政機關上下級之間的領導體制決定的。根據憲法和地方組織法的規定,我國行政機關上下級之間的領導體制主要有以下特點: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全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行政機關,都服從國務院;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所屬各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的工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所屬各工作部門的命令、指示和下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人民政府的各工作部門受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並依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規定受上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或者領導。人民政府上下級之間這樣一個領導體制,就決定了上級行政機關有權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進行監督和檢查。
三、哪些上級行政機關可以成為監督檢查主體
從監督檢查的主體上說,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行為的監督檢查,既包括各級人民政府對其所屬各工作部門實施行政許可行為的監督檢查,也包括上級人民政府對下級人民政府實施行政許可行為的監督檢查,還包括上級人民政府的業務主管部門對下級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實施行政許可行為的監督檢查。
此外,對下級行政許可活動實施監督檢查的上級行政機關有以下幾種特殊情況:一是依據本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許可。對這類公共組織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由其法定的上級行政機關負責。比如,依據證券法規定,國務院證券管理機構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事業單位,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有權實施行政許可,對其進行監督檢查的上級行政機關就是國務院。二是依據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檢查,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三是依據本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經國務院批准,省級人民政府根據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權。對於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權的情況,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都有權對該行使行政許可權的行政機關進行監督檢查,上級人民政府對原來和現在具有業務主管或者指導關系的部門也有權進行監督檢查。
四、監督檢查的方式
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監督檢查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既可以進行不定期的抽樣檢查、抽點檢查、抽部門檢查,也可以定期檢查、定點檢查或者定行業、定部門檢查。既可以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具體行為進行監督檢查,比如,上級機關可以隨時監督檢查下級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具體過程,也可以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總體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比如,上級機關可以要求下級機關對某一類行政許可的工作情況作書面匯報。
五、監督檢查的范圍
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主要是指對其實施行政許可行為合法性的監督檢查,以保證下級行政機關依法許可、依法行政。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合法性進行監督檢查,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方面,要監督檢查實施行政許可的行政主體和許可權是否合法。行政許可只能由具有行政許可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的范圍內實施,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的許可權范圍內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許可,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上級行政機關在監督檢查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行為時,一旦發現行政許可實施的主體和許可權不合法,時予以糾正。比如,根據公民出入境管理法的規定,中國公民因私出境,只能由其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中國公民因公務出境,只能由外交部或者外交部授權的地方外事部門實施行政許可;海員因執行任務出境,只能由港務監督局或者由港務監督局授權的港務監督實施行政許可。對於因不同事由出境的公民依法實施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也不同,如果由公安部門實施中國公民因公務出境的行政許可,或者由外交部門實施海員執行任務出境的行政許可,都屬於實施行政許可的主體和許可權違法,上級行政機關在監督檢查時應當予以糾正。
第二個重要內容是,要監督檢查實施行政許可的程序是否合法。沒有程序的正義就沒有實體的正義。依照法定的程序實施行政許可,是保證行政許可公平、公正,保證申請人合法權益以及保證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重要條件。本法第四章根據不同情況,對行政許可實施的一般程序作出了詳細規定,其他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對一些特定行政許可的程序作出了專門規定,這些規定都是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依據。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監督檢查下級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許可時,是否嚴格以本法律以及其他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為依據,特別是要監督檢查下級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許可過程中,是否認真落實了那些法定的具有關鍵意義的程序。比如,要根據本法第四章的規定,監督檢查下級行政機關是否將有關行政許可的事項、依據、條件、數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錄等在辦公場所公示;要監督檢查下級行政機關在實施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公共資源的配置以及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業的市場准入等事項的行政許可時,是否依法通過招標、拍賣等公平競爭的方式作出決定;要監督檢查下級行政機關在實施直接關系申請人和利害關系人之間重大利益的行政許可時,是否嚴格依法告知了有關當事人具有申請聽證的權利,並依照法定程序進行了聽證;要監督檢查下級行政機關是否在法定的期限內實施了行政許可;要監督檢查下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後,是否將行政許可決定和申請人的有關資料予以公開,允許公眾查閱;等。如果發現下級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許可的程序中有違法行為,上級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採取措施予以糾正。
當前,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許可的具體程序中,有兩個問題比較嚴重,一是與被許可人私下接觸,甚至向被許可人「吃、拿、卡、要」,通過行政許可實行權力尋租;二是在實施行政許可時亂收費、高收費,甚至沒有收費就疏於許可、疏於管理。這兩種現象大量滋生了腐敗現象,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損害了行政機關的形象。為此,本法第二十七條專門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不得向申請人提出購買指定商品、接受有償服務等不正當要求。」第五章專門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和對行政許可事項進行監督檢查,不收取任何費用;行政機關提供行政許可申請書格式文本,不收取費用;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應當依照法定的項目和標准收費,所收取的費用必須全部上繳國庫,任何機關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變相私分。因此,上級行政機關在監督檢查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時,應當將這兩個問題作為十分重要的內容予以監督檢查,一旦發現有關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現象,要堅決及時地糾正,對行政許可實施中的犯罪行為,要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根據本條的規定,各上級行政機關。包括國務院及其部門、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都應當建立健全各項監督制度,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行政許可實施過程中的違法行為。實踐中,一些地方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和做法。比如,有的地方建立起誰審批、誰負責的制度,將責任落實到部門和行政機關的個人。有的地方建立健全社會監督制度、行政機關內部監察制度以及對行政許可的事後跟蹤監管制度,從各個方面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
❿ 廣東省《行政許可法》全文
廣東省也是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不會有第二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