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

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

發布時間: 2025-05-03 17:57:36

『壹』 按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哪個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以下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 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 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的應稅勞務;

  • 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 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納稅人自用消費品;

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第十條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二)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的應稅勞務;

(三)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四)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納稅人自用消費品;

(五)本條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的貨物的運輸費用和銷售免稅貨物的運輸費用。

『貳』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23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本細則得以制定。
第二條 條例中所定義的「貨物」包括電力、熱力、氣體等有形動產。所謂「加工」,是指根據委託方的要求,使用其提供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由受託方製造貨物並收取加工費的服務。而「修理修配」則是指受託方對損壞或喪失功能的貨物進行修復,以恢復其原狀和功能的服務。
第三條 條例中所述的「銷售貨物」,是指轉讓貨物的所有權並獲取對價。同時,「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下簡稱應稅勞務),是指提供加工、修理修配服務並獲得對價。需要注意的是,單位或個體工商戶為其自身或僱主提供上述勞務,不計入應稅勞務。
第四條 單位或個體工商戶的某些行為,雖不構成貨物銷售,但按照條例的規定,可視同銷售貨物,需要繳納增值稅。這些行為包括:將貨物交付給其他單位或個人代銷、銷售代銷貨物、設有兩個以上機構並實行統一核算的納稅人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至其他機構用於銷售(但相關機構設在同一縣市的除外)、將自產或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用於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個體工商戶、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以及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個人。
第五條 若一項銷售行為同時涉及貨物和非增值稅應稅勞務,則構成混合銷售。除特殊情況外,從事貨物生產、批發或零售的企業、企業性單位或個體工商戶的混合銷售行為,應視為銷售貨物,需繳納增值稅;其他單位或個人的混合銷售行為,則視為提供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無需繳納增值稅。
第六條 納稅人的混合銷售行為,如果涉及銷售自產貨物並提供建築業勞務,或者符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應分別核算貨物的銷售額和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的營業額,並依據貨物銷售額計算繳納增值稅,而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的營業額不繳納增值稅。未分別核算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貨物銷售額。
第七條 納稅人如果兼營非增值稅應稅項目,應分別核算貨物或應稅勞務的銷售額和非增值稅應稅項目的營業額;未分別核算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貨物或應稅勞務的銷售額。
第八條 條例中所指的「境內」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是指銷售貨物的起運地或所在地在境內,以及提供的應稅勞務發生在境內。
第九條 「單位」是指企業、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單位。「個人」是指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
第十條 如果單位租賃或承包給其他單位或個人經營,應以承租人或承包人為納稅人。
第十一條 一般納稅人因銷售貨物退回或折讓而退還給購買方的增值稅額,應從當期銷項稅額中扣減;因購進貨物退出或折讓而收回的增值稅額,應從當期進項稅額中扣減。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後,如發生銷售退回或折讓、開票錯誤等情況,應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未按規定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增值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扣減。
十二條 條例第六條第一款所稱的價外費用包括多種收費,但有一些項目不包括在內,例如代收代繳的消費稅、符合條件的代墊運輸費用、符合條件的代收政府性基金或行政事業性收費,以及銷售貨物同時代辦保險等收取的保險費等。
十三條 混合銷售行為如果需要繳納增值稅,其銷售額為貨物的銷售額與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營業額的合計。
十四條 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如採用銷售額和銷項稅額合並定價方法,可按公式計算銷售額: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
十五條 納稅人按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結算銷售額的,其銷售額的人民幣摺合率可以選擇銷售額發生的當天或當月1日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納稅人應事先確定採用的摺合率,確定後1年內不得變更。
十六條 納稅人有價格明顯偏低並無正當理由,或視同銷售貨物行為而無銷售額的情況,按一定順序確定銷售額:首先,按納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其次,按其他納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最後,按組成計稅價格確定。屬於應征消費稅的貨物,其組成計稅價格中應加計消費稅額。
十七條 條例第八條第二款第(三)項所稱的買價,包括納稅人購進農產品在農產品收購發票或銷售發票上註明的價款和按規定繳納的煙葉稅。
十八條 條例第八條第二款第(四)項所稱的運輸費用金額,是指運輸費用結算單據上註明的運輸費用(包括鐵路臨管線及鐵路專線運輸費用)和建設基金,不包括裝卸費、保險費等其他雜費。
十九條 條例第九條所稱的增值稅扣稅憑證,包括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農產品收購發票和農產品銷售發票,以及運輸費用結算單據。
二十條 混合銷售行為如果需要繳納增值稅,該行為所涉及的非增值稅應稅勞務所用購進貨物的進項稅額,如果符合條例第八條的規定,可以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叄』 《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條是什麼

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具體如下。

『肆』 新增值稅暫行條例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條例第一條所稱貨物,是指有形動產,包括電力、熱力、氣體在內。條例第一條所稱加工,是指受託加工貨物,即委託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託方按照委託方的要求製造貨物並收取加工費的業務。條例第一條所稱修理修配,是指受託對損傷和喪失功能的貨物進行修復,使其恢復原狀和功能的業務。
第三條:條例第一條所稱銷售貨物,是指有償轉讓貨物的所有權。條例第一條所稱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是指有償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但單位或個體經營者聘用的員工為本單位或僱主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不包括在內。本細則所稱有償,包括從購買方取得貨幣、貨物或其他經濟利益。
第四條:單位或個體經營者的下列行為,視同銷售貨物:(一)將貨物交付他人代銷;(二)銷售代銷貨物;(三)設有兩個以上機構並實行統一核算的納稅人,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其他機構用於銷售,但相關機構設在同一縣(市)的除外;(四)將自產或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非應稅項目;(五)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個體經營者;(六)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七)將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八)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
第五條:一項銷售行為如果既涉及貨物又涉及非應稅勞務,為混合銷售行為。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零售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及個體經營者的混合銷售行為,視為銷售貨物,應當徵收增值稅;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混合銷售行為,視為銷售非應稅勞務,不徵收增值稅。納稅人的銷售行為是否屬於混合銷售行為,由國家稅務總局所屬徵收機關確定。本條第一款所稱非應稅勞務,是指屬於應繳營業稅的交通運輸業、建築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稅目徵收范圍的勞務。本條第一款所稱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零售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及個體經營者,包括以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零售為主,並兼營非應稅勞務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及個體經營者在內。
第六條:納稅人兼營非應稅勞務的,應分別核算貨物或應稅勞務和非應稅勞務的銷售額。不分別核算或者不能准確核算的,其非應稅勞務應與貨物或應稅勞務一並徵收增值稅。納稅人兼營的非應稅勞務是否應當一並徵收增值稅,由國家稅務總局所屬徵收機關確定。
第七條:條例第一條所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下簡稱境內)銷售貨物,是指所銷售的貨物的起運地或所在地在境內;條例第一條所稱在境內銷售應稅勞務,是指所銷售的應稅勞務發生在境內。
第八條:條例第一條所稱單位,是指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有企業、股份制企業、其他企業和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單位。條例第一條所稱個人,是指個體經營者及其他個人。
第九條:企業租賃或承包給他人經營的,以承租人或承包人為納稅人。
第十條:納稅人銷售不同稅率貨物或應稅勞務,並兼營應屬一並徵收增值稅的非應稅勞務的,其非應稅勞務應從高適用稅率。
第十一條:小規模納稅人以外的納稅人(以下簡稱一般納稅人)因銷貨退回或折讓而退還給購買方的增值稅額,應從發生銷貨退回或折讓當期的銷項稅額中扣減,因進貨退出或折讓而收回的增值稅額,應從發生進貨退出或折讓當期的進項稅額中扣減。
第十二條:條例第六條所稱價外費用,是指價外向購買方收取的手續費、補貼、基金、集資費返還利潤、獎勵費、違約金(延期付款利息)、包裝費、包裝物租金、儲備費、優質費、運輸裝卸費、代收款項、代墊款項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收費。但下列項目不包括在內:(一)向購買方收取的銷項稅額;(二)受託加工應征消費稅的消費品所代收代繳的消費稅;(三)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代墊運費:1、承運部門的運費發票開具給購貨方的;2、納稅人將該項發票轉交給購貨方的。凡價外費用,無論其會計制度如何核算,均應並入銷售額計算應納稅額。
第十三條:混合銷售行為和兼營的非應稅勞務,依照本細則第五條、第六條規定應當徵收增值稅的,其銷售額分別為貨物與非應稅勞務的銷售額的合計,貨物或者應稅勞務與非應稅勞務的銷售額的合計。
第十四條: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採用銷售額和銷項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下列方式計算銷售額: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稅率
第十五條:根據條例第六條的規定,納稅人按外匯結算銷售額的其銷售額的人民幣摺合率可以選擇銷售額發生的當天或當月1日的國家外匯牌價(原則上為中間價)。納稅人應在事先確定採用何種摺合率,確定後一年內不得變更。
第十六條:納稅人有條例第七條所稱價格明顯偏低並無正當理由或者有本細則第四條所列視同銷售貨物行為而無銷售額者,按下列順序確定銷售額:(一)按納稅人當月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二)按納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三)按組成計稅價格確定。組成計稅價格的公式為: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屬於應征消費稅的貨物,其組成計稅價格中應加計消費稅額。公式中的成本是指:銷售自產貨物的為實際生產成本,銷售外購貨物的為實際采購成本。公式中的成本利潤率由國家稅務總局確定。
第十七條:條例第八條第三款所稱買價,包括納稅人購進免稅農業產品支付給農業生產者的價款和按規定代收代繳的農業特產稅。前款所稱價款,是指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使用的收購憑證上註明的價款。
第十八條:混合銷售行為和兼營的非應稅勞務,依照本細則第五條、第六條的規定應當徵收增值稅的,該混合銷售行為所涉及的非應稅勞務和兼營的非勞務所用購進貨物的進項稅額,符合條例第八條規定的,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第十九條:條例第十條所稱固定資產是指:(一)使用期限超過一年的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工具、器具;(二)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年限超過兩年的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
第二十

熱點內容
合同法第400條緊急情況 發布:2025-08-17 14:09:30 瀏覽:625
仁壽法院執行 發布:2025-08-17 13:55:00 瀏覽:873
關於校車安全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17 13:54:21 瀏覽:265
經濟法的學習的過程與認識和感受 發布:2025-08-17 13:53:07 瀏覽:795
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8-17 13:42:59 瀏覽:985
西財法學考研 發布:2025-08-17 13:41:22 瀏覽:381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條規定 發布:2025-08-17 13:39:56 瀏覽:726
老鍾民法mp3 發布:2025-08-17 13:35:48 瀏覽:941
勸酒行為的承擔法律責任的依據 發布:2025-08-17 13:30:25 瀏覽:78
勞動合同法關於生育規定 發布:2025-08-17 13:29:44 瀏覽: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