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勞動保障法規精選與實用維權700問

勞動保障法規精選與實用維權700問

發布時間: 2021-01-23 01:31:25

㈠ 勞動維權問題

國務院通知2019年春節放假是從1月4日到10日共7天,公司通知是18年1月31日至19年2月10日共版11天,先休的4天後補上,春節放權假7天你沒少放一天,公司特意這樣安排早回家過年本人倒是覺的挺人性化!社會主義社會要的是和諧嘛!你說呢?

㈡ 勞動保障法規包括哪些法律和規定

1、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年7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07年8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年4月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1978年6月2日)。

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1978年6月2日)。

2、行政法

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1981年3月14日)。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1988年7月21日)。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1989年9月30日)。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1995年3月25日)。

失業保險條例(1999年1月22日)。

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1999年1月22日)。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1999年9月28日)。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2002年10月1日)。

工傷保險條例(2003年4月27日)。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04年11月1日)。

殘疾人就業條例(2007年2月5日)。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07年12月14日)。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2007年12月14日)。

3、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1997年7月16日)。

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1998年12月14日)。

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5年10月28日)。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2005年11月4日)。

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2005年12月3日)。

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2006年1月31日)。

國務院關於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7年7月1日)。

國務院關於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2007年7月10日)。

國務院關於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2008年2月3日)。

勞動保障部和財政部關於實行國家公務員醫療補助的意見(2000年5月20日)。

衛生部、財政部和農業部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2003年1月16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配偶隨軍未就業期間社會保險暫行辦法(2003年12月25日)。

勞動保障部關於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2006年4月10日)。

4、養老保險

企業年金試行辦法(2004年1月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1999年3月9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2001年12月22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關於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有關問題的通知(2007年1月18日)。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暫行辦法(1997年12月22日)。

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1992年1月3日)。

5、醫療保險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葯店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4月26日)。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5月11日)。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用葯范圍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5月12日)。

關於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管理的意見(1999年6月30日)。

關於確定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支付標準的意見(1999年6月30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管理的意見(2007年10月10日)。

財政部?勞動保障部關於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2002年5月21日)。

一至六級殘疾軍人醫療保障辦法(2005年12月21日)。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2007年7月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妥善解決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2002年9月1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指導意見(2003年5月26日)。

(2)勞動保障法規精選與實用維權700問擴展閱讀:

勞動保障法主要由以保障勞動者實現勞動權和勞動關系正常運行的社會條件,或者說實現勞動保障社會化為基本職能的各項法律制度所構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市場的歧視現象是不可能自動消除的,需要運用政府機制和法律機制加以約束。因此,在許多西方國家,建立了反歧視工資的法律和制度,主要的有「民權法」和「公平付薪法」。在各國反歧視工資法的規定中,包括如下內容:

在法律中明確規定,任何僱主凡因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或原有國籍不同而拒絕僱用和解僱某人,或者在就業報酬、條件、期限和待遇方面對某人進行歧視等,都是違法行為。

對就業和勞動報酬上的歧視行為,國家鼓勵對違法僱主及其某一組織的歧視行為提出訴訟。

就主要的受歧視群體制定專門的法律保護。例如,各國對就業中的種族和性別歧視制定了法律規定,如,一些國家的法律保護黑人和有色人種有平等的就業和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許多國家對女性就業提供專門的法律保護。

主要內容是通過法律規定,對使用相同技術、並在相同條件下工作的工人支付不同的工資收入是非法的,「相同的工作」指的是,具有同等的工作技能、努力程度和工作責任感。

㈢ 從勞動法的角度談一談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應積極及時的學習和了解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及政策,依法維權。
有的勞動者由於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政策不熟悉,不知道該如何來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有的對勞動法規和政策理解不準確,不知道該如何應用,往往造成有的提出的仲裁請求會高於國家規定的標准,這樣不利於化解矛盾,不利於勞動糾紛的處理;有的提出的仲裁請求低於國家規定標准,無形中造成放棄了部分合法權益。所以,勞動者當遇到自己的勞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麼要學會學習法律知識,要麼要學會找法律專業人士去進行法律咨詢。總之,一定要及時地了解自己的爭議所涉及到的勞動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具體規定,爭取做到心中有數,依法維權,理性維權。

2、與用人單位先行協商,擺事實,講道理

在維權實踐中,協商處理勞動糾紛,是一種雙贏的解決方式,不僅有利於化解矛盾,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而且雙方均能在短期內解決紛爭。尤其對勞動者來說,在許多時候都希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並得到實惠。這個協商和解程序雖不是必經程序,但是在實踐中確是一個解決勞動糾紛的好途徑。2008年5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3、通過正規的調解組織進行調解處理
調解程序在現行的勞動爭議處理程序當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2008年5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調解程序作了更為完善、更為明確的規定,不僅將調解組織由原先的一種(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增加為三種(1)、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2)、依法設立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3)、在鄉鎮、街道設立的具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的組織),而且將調解程序縮短為15天時間。另外,對於一些特定的調解協議還賦予了法律效力。如因支付拖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事項達成的調解協議,用人單位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勞動者可以持調解協議書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無須再申請勞動仲裁或訴訟。上述這些新規定對於勞動者通過調解方式處理勞動糾紛都是非常有利的。

4、向有管轄權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條之規定,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達成調解協議後未履行的,勞動者可向有管轄權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在維權實踐中,勞動者常常會遇到一些難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勞動仲裁申請時效要注意
自2008年5月1日起,勞動爭議仲裁時效由原先的60天延長為一年時間。這對於勞動者通過法律途徑維權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在實踐中許多勞動者仍然會由於各種原因超過勞動仲裁時效。因此,勞動者在遇到勞動爭議時,要特別注意不要錯過一年的勞動仲裁時效,切忌輕易地放棄申請勞動仲裁的權利。
(2) 在勞動仲裁程序中也有調解程序,要抓住調解機會;
雖然在勞動仲裁程序之前就可先行調解,但是在實踐中,許多用人單位不願協商,或者因雙方差距大而不能達成調解協議。進入勞動仲裁程序或訴訟程序之後,在審理程序當中均有一個調解程序,這個調解程序也是化解紛爭的好機會。勞動者應當抓住此次調解機會,適當地退讓,積極協商處理。
(3) 注意保留相關證據材料,如工資條、工作證等;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六條之規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但是,在維權實踐中,一些用人單位在仲裁程序或訴訟程序中會以各種理由推諉,拒絕提供相關的證據材料,致使一些勞動爭議案件因證據不足而敗訴。所以,為了由被動變主動,建議勞動者在維權之前要有證據意識,注意保留對自己有利的一些證據原件,以備後用。
(4)由於訴權只可行使一次,在提出仲裁請求時一定要准確無誤。
勞動仲裁程序屬前置程序,申請勞動仲裁就意味著訴權已經開始行使,而這樣的訴權只能行使一次。而在維權實踐中,一些勞動者急於求成,在不熟悉相關法律政策的情況下,提出的仲裁請求或不準確、或不全面,這樣的仲裁請求,很容易導致部分敗訴或全部敗訴。而一旦在勞動仲裁階段訴權行使之後,進入一審訴訟階段,訴訟請求是不可隨意增減或者變更的,除非與原訴求具有不可分性,否則,法院會將新增減或者變更的訴求列為新的爭議而不予審理的。

5、向法律維權中心或法律援助中心申請勞動爭議法律援助勞動者在提出勞動爭議法律援助申請的同時,要符合以下基本條件:
(一) 在法定的勞動仲裁申請時效之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此外,新法還規定了幾種特殊情況下仲裁時效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1)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2)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3)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二)仲裁請求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所規定的勞動爭議受案范疇。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1)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2)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3)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4)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5)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三)其他必要的身份證件和資料

6、當事人在勞動爭議處理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
根據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及《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案規則》的規定,勞動爭議當事人在爭議處理過程中,享有以下權利:有權選擇調解或仲裁程序,在勞動爭議處理過程中有權要求調解、仲裁和審判人員迴避,有權提交回答委託律師或其他代理人參加仲裁或審判活動,有權自行和解,有權陳述和答辯,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生效的仲裁調解書和裁決書等。當事人應履行以下義務:自覺履行達成的調解協議,按規定參加調解、仲裁和審判活動,在規定時間提交有關材料,遵守仲裁和審判紀律,依照規定期限履行生效的仲裁調解書和裁決書,按規定繳納仲裁費和訴訟費用等。

㈣ 勞動保障法規包括哪些法律和規定

1、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7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07年8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年4月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1978年6月2日)。

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1978年6月2日)。

2、行政法規

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1981年3月14日)。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1988年7月21日)。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1989年9月30日)。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1995年3月25日)。

失業保險條例(1999年1月22日)。

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1999年1月22日)。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1999年9月28日)。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2002年10月1日)。

工傷保險條例(2003年4月27日)。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04年11月1日)。

殘疾人就業條例(2007年2月5日)。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07年12月14日)。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2007年12月14日)。

3、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1997年7月16日)。

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1998年12月14日)。

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5年10月28日)。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2005年11月4日)。

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2005年12月3日)。

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2006年1月31日)。

國務院關於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7年7月1日)。

國務院關於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2007年7月10日)。

國務院關於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2008年2月3日)。

勞動保障部和財政部關於實行國家公務員醫療補助的意見(2000年5月20日)。

衛生部、財政部和農業部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2003年1月16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配偶隨軍未就業期間社會保險暫行辦法(2003年12月25日)。

勞動保障部關於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2006年4月10日)。

4、養老保險

企業年金試行辦法(2004年1月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1999年3月9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2001年12月22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關於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有關問題的通知(2007年1月18日)。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暫行辦法(1997年12月22日)。

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1992年1月3日)。

5、醫療保險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葯店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4月26日)。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5月11日)。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用葯范圍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5月12日)。

關於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管理的意見(1999年6月30日)。

關於確定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支付標準的意見(1999年6月30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管理的意見(2007年10月10日)。

財政部?勞動保障部關於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2002年5月21日)。

一至六級殘疾軍人醫療保障辦法(2005年12月21日)。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2007年7月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妥善解決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2002年9月1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指導意見(2003年5月26日)。

(4)勞動保障法規精選與實用維權700問擴展閱讀:

勞動保障法主要由以保障勞動者實現勞動權和勞動關系正常運行的社會條件,或者說實現勞動保障社會化為基本職能的各項法律制度所構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市場的歧視現象是不可能自動消除的,需要運用政府機制和法律機制加以約束。因此,在許多西方國家,建立了反歧視工資的法律和制度,主要的有「民權法」和「公平付薪法」。在各國反歧視工資法的規定中,包括如下內容:

在法律中明確規定,任何僱主凡因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或原有國籍不同而拒絕僱用和解僱某人,或者在就業報酬、條件、期限和待遇方面對某人進行歧視等,都是違法行為。

對就業和勞動報酬上的歧視行為,國家鼓勵對違法僱主及其某一組織的歧視行為提出訴訟。

就主要的受歧視群體制定專門的法律保護。例如,各國對就業中的種族和性別歧視制定了法律規定,如,一些國家的法律保護黑人和有色人種有平等的就業和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許多國家對女性就業提供專門的法律保護。

主要內容是通過法律規定,對使用相同技術、並在相同條件下工作的工人支付不同的工資收入是非法的,「相同的工作」指的是,具有同等的工作技能、努力程度和工作責任感。

㈤ 應該如何維護自身勞動權益

首先、應積極及時的學習和了解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及政策,依法維權。

有的勞動者由於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政策不熟悉,不知道該如何來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有的對勞動法規和政策理解不準確,不知道該如何應用,往往造成有的提出的仲裁請求會高於國家規定的標准,這樣不利於化解矛盾,不利於勞動糾紛的處理。

有的提出的仲裁請求低於國家規定標准,無形中造成放棄了部分合法權益。所以,勞動者當遇到自己的勞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麼要學會學習法律知識,要麼要學會找法律專業人士去進行法律咨詢。

(5)勞動保障法規精選與實用維權700問擴展閱讀:

隨著《消法》日益走進百姓生活,工商企業也越來越多地參與消費維權。

談到維權,一些企業的負責人也認為,由於人們習慣上將消費者定位為弱勢群體,所以,只要消費者買的產品有一丁點問題,不論其投訴理由成不成立,都會得到社會的廣泛同情,受到保護。面對消費者的投訴和責難,商家即便蒙受不白之冤,也是有口難言。

商家的忍氣吞聲,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某些消費者的蠻橫無理。其實,即使商家產品存在質量問題,也應當通過合法渠道解決問題,廠家解決不了,可找到有關部門進行投訴,投訴解決不了,還可訴諸法律。所以,我們要有維權意識,來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㈥ 新勞動法如何保護我的合法權益

因為勞動者在勞動關系中處於弱勢地位,勞動法傾向保護勞動者,如勞動者認為用人單位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向當地勞動監察大隊投訴,或者申請勞動仲裁。

《勞動法》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五條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制定勞動標准,調節社會收入,完善社會保險,協調勞動關系,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條國家提倡勞動者參加社會義務勞動,開展勞動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鼓勵和保護勞動者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表彰和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第七條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
第八條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

㈦ 勞動保障法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復勞動法
(制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八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工傷保險條例
(2003年4月16日國務院第5次常務會議通過2003年4月27日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國發〔1997〕26號1997年7月16日)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7年12月14日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
(GB/T16180-2006)

㈧ 關於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的問題,請大家幫幫忙!

是哪方面的爭執,還有你們單位是什麼性質的,屬不屬於勞動合同法的適用回范圍。
一般的是《勞答動法》、《勞動合同法》及其解釋和各類會議紀要,還有《社會保險法》及其相關解釋等,《民訴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還有很多**適用法律若干問題。

㈨ 人社部門目前貫徹執行的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有哪些

一、法律(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7月5日)(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07年8月30日)(34)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45)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年4月3日)(55)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65)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71)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1978年6月2日)(89)
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1978年6月2日)(93)

二、行政法規(98)
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1981年3月14日)(98)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1988年7月21日)(100)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1989年9月30日)(103)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1995年3月25日)(111)
失業保險條例(1999年1月22日)(112)
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1999年1月22日)(118)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1999年9月28日)(124)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2002年10月1日)(128)
工傷保險條例(2003年4月27日)(131)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04年11月1日)(146)
殘疾人就業條例(2007年2月5日)(154)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07年12月14日)(159)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2007年12月14日)(161)

三、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163)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1997年7月16日)(163)
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1998年12月14日)(167)
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5年10月28日)(172)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2005年11月4日)(181)
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2005年12月3日)(192)
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2006年1月31日)(197)
國務院關於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7年7月1日)(209)
國務院關於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2007年7月10日)(213)
國務院關於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2008年2月3日)(218)
勞動保障部?財政部關於實行國家公務員醫療補助的意見(2000年5月20日)(225)
衛生部?財政部?農業部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2003年1月16日)(227)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配偶隨軍未就業期間社會保險暫行辦法(2003年12月25日)(232)
勞動保障部關於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2006年4月10日)(237)

四、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241)
(一)綜合(241)
關於廢止部分勞動和社會保障規章的決定(2007年11月9日)(241)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95年8月4日)(242)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人事部?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職工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時社會保險關系處理意見的通知(2001年9月20日)(259)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2003年5月30日)(261)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2006年4月29日)(264)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切實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2007年4月28日)(274)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財政部關於進一步落實部分軍隊退役人員勞動保障政策的通知(2007年7月6日)(278)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人事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關於軍人配偶隨軍未就業期間社會保險關系軍地銜接有關問題的通知(2005年12月5日)(281)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人事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關於軍隊文職人員社會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2006年9月4日)(285)

熱點內容
不同年齡段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2 00:40:45 瀏覽:422
合肥美林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02 00:40:40 瀏覽:516
法治在線火災 發布:2025-07-02 00:39:46 瀏覽:338
企業法律顧問全書 發布:2025-07-02 00:36:41 瀏覽:312
徐匯區法院院長 發布:2025-07-02 00:30:47 瀏覽:103
會計所得稅和經濟法所得稅 發布:2025-07-02 00:29:55 瀏覽:953
經濟法法條全文pdf 發布:2025-07-02 00:27:18 瀏覽:960
福建省泉州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7-02 00:19:34 瀏覽:867
道德經64章 發布:2025-07-02 00:11:51 瀏覽:23
法律碩士改卷原則 發布:2025-07-02 00:06:17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