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早特殊教育法規
『壹』 美國IDEA法案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美國IDEA法案頒布至今,歷經了多次修訂,見證和推動了美國特殊教育的發展,從它的演進歷程中可以透視出特殊教育理念在實踐中的一些變化和發展。
1.從殘疾範式到以人為本
美國《障礙者教育法》在名稱上的改變,體現了當今特殊教育領域在術語使用上逐漸摒棄了殘疾範式,而越來越多地採用以人為本的語言模式,將障礙更多地理解為人的一種特徵,而不是等同於此人。
2.教育平等觀念逐步擴充
IDEA法案從零拒絕開始,保障所有殘障礙兒童有權進入公立學校接受教育,實現了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進而發展到在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前提下,如何根據個人的特殊需要來實施個別化的教育;再到如何能及早地在學前階段實施有效的補救教學。事實上,障礙者的特殊需要教育就是旨在幫助他們達到對於他們能力而言具有挑戰的生活模式,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發展。教育平等的觀念落實得越好,特殊教育也就越發達。
3.特殊教育從關注外在的環境安置到注重內在的服務品質
特殊兒童的教育從隔離式教育發展到回歸主流教育,關注的焦點是特殊兒童的外在安置環境上的變化,第一代融合教育得以確立。而隨著全納教育理念的實施,特殊教育將不再體現為一個安置地方,而是一種支持和服務。IDEA法案正引導教育工作者走向第二代融合教育之路,通過整個學校的改革和重建,使全體學生得到平等教育。融合的理念逐漸從政策走向一種文化和權利,融合也被看作是重建教育和美國社會的一種方式。
4.關注個體的生涯發展和特殊教育成效
IDEA為0~21歲的特殊兒童提供了全面的教育服務保障,從嬰兒的個別化家庭服務計劃到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再到成年後的個別化轉銜計劃,涉及到個體在家庭、學校、社區、工作、成人服務機構等不同生活環境的發展。對特殊教育成效目標的關注不再只是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的數量,而是轉向了特殊兒童接受教育後成年生活的質量,即障礙者在獨立性、融合性、生產性、滿意性的發展成效,對障礙者應抱有較高的期望。
5.重視多元評估和實際干預策略的研究
IDEA法案重視對特殊兒童的評估,除了在評估中對多元文化和不同語言的尊重以外,在評估內容上,注重多專業人員的團隊合作,從認知、行為、生理和發展等多領域整體地考察障礙兒童的需要與長處,並決定他們所需要的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在實施特殊教育的實踐中,注重轉介前教育方案的介入和以研究證據為基礎的有效教育教學方案的引入。
回顧美國特殊教育立法的演進歷程,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它對於美國特殊教育實踐的影響,以及對人們在觀念和社會文化意識上的改變。特殊兒童的教育就像社會的一面鏡子,它可以檢驗和映射我們這個社會,對於平等的和真正的人類的一種美好追求。
『貳』 美國較早的教育法案在哪裡找,如,1975年《所有殘疾兒童教育法》等等。謝謝了。
在國際教育一體化運動與回歸主流運動的理念下,各國都大力關注特殊教育的發展,讓所有有特殊需要的兒童走進主流教室、回到普通學校接受普通教育,讓特殊教育從隔離走向融合。在次背景下,全納教育走上了歷史的舞台,而在次領域,英美兩國對全納教育的研究與應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從英美兩國全納教育研究的相同方面來看,英美兩國在全納教育的研究方面都起步早,都注重從有特殊需要兒童身心發展的全方位來考慮,並能在特殊教育的實施中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相結合。
首先,英美兩國都注重全納教育與人權的相關研究。他們認為,受教育是每一個公民無論是普通的兒童還是特殊需要的兒童都應接受一定的教育,而不應排斥在教育之外或隔離起來,任何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而英美兩國在全納教育的研究中都結合本國的國情、結合本國的政治體制,將全納教育看作主要是人權問題。他們認為,因為殘疾或學習困難而受到教育隔離就像因為種族和性別收到隔離一樣,是違反人權的。同時,在全難教育的研究中,兩國都考慮全納教育與父母權利的關系,並能從法律的形式來保障。
其次,英美兩國對全納教育的研究都注意與法律相結合。一個國家的教育政策與法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育的發展水平與民眾的生活質量。英美兩國政府以促進全納教育作為本國教育發展的原則與目標之一,通過制定一系列教育法規與政策,積極促進全納教育的發展,通過確立全納教育框架,對全納教育的發展進行指導與規范,並予以法律與制度上保障。英國從1976年教育法到1981年教育法再到1993年教育法,建立了一個系統的法律法規工程,對特殊教育確立了工作系統,有助於對學生接受特殊教育服務進行評估,促進了特殊教育的發展。美國自1975年以來的近30年中,政府有關特殊教育的立法就有十項之多,其中,從《所有殘疾兒童教育法》《美國殘疾人法》和《殘疾個體教育法》這三個重要法令中,我們可以清晰地透視美國發展全納教育的立法保障。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英美兩國在全納教育的研究與應用中都注重法律的保障。
此外,英美兩國全納教育都注重對有特殊需要兒童的課程設置、特殊學校教育經費的投入以及特殊學校教師的培訓,從全方位的角度對特殊教育的發展服務。在課程的設置上,能根據特殊需要學生的不同需要制定不同的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做到「因殘施教」與「因材施教」的緊密結合,在教學中,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並能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制定個別化教育方案,在普教與特教的融合中,注重兒童的心理訓練;注重兒童的心理健康與人格的完善;注重對老師技能與知識的培訓,反對對學生貼上標簽,並能把全納教育的研究成果應用於教學而很好的為學生服務。
2、從英美兩國全納教育的不同方面來看,由於英美兩國的國情、文化的不同,在全納教育的研究與應用中也存在著不同。
首先,英國在全納教育的研究中,從教育一體化到全納教育的發展,可以說,英國的全納教育是在專業人員的發起下,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學校教師、家長社會成員的參與下,全面開展起來,重視理論與實踐研究,而且在全納教育的研究與實施過程中,進展較慢,而美國在全納教育的研究與應用中,顯然速度也較快,取得成果也較大。但美國全納教育是一個逐漸融合的過程,經過了回歸主流運動,一體化運動,第一代融合,第二代融合才全面形成全納教育的理論體系。同時,美國人特別注重人權的研究,因此在全納教育的研究與應用中,反對把任何一個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排斥在教育之外,通過零拒絕、去機構化運動來實現特殊需要兒童的全部納入。此外,英國在全納教育研究中關於特殊兒童的評估與安置只注重對特殊兒童的鑒定,通過鑒定來安置在相應的教育機構,而美國在特殊需要兒童的評估、鑒定、安置的同時,注重無歧視性測量與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利於特殊兒童的情感的發展。
其次,從特殊教育經費與特殊教育實施來看。英國對全納教育的發展投入了大量的教育經費,但它是一種資助性的,通過標准基金、校外活動基金來支助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實現特殊教育的權利,在全納教育的過程中是一種有償教育。而美國在全納教育理論研究與實施中,採取了一種免費而適當的公共教育,他們認為殘疾兒童所接受的公共教育必須是免費的、義務性的。接受特殊教育的殘疾兒童應享有與正常兒童同等的待遇,教育經費由州、政府承擔,而州與政府的承擔比例也不同。但無論怎樣,都不應對殘疾兒童進行收費。
此外,英美兩國在全納教育的相關服務,實施的適當程度上也有所不同。英國的相關服務比較粗造,而是從宏觀上去研究與實施,而美國比較細微,能從微觀上注重服務,同時,英國在研究的進程中注重與國外的交流。
『叄』 美國特殊教育相關法律法規原始文件英文版
網路對鏈接復的控制較制嚴,你可以網上查一下
Indivials With Disabilities Ecation Act (IDEA) pdf
可能還有其它法律。我不清楚。你可以查
special ecation law
『肆』 誰有美國研究生學校最新的「特殊教育」這一專業的專業排名
美國大學特殊教育學專業研究生院排名1-17名(U.S.News)
1.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堪薩斯大學
1. Vanderbilt University 范德堡大學 (Peabody)
3. University of Oregon 俄勒岡大學
4. University of Florida 佛羅里達大學
5.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5. University of Virginia 弗吉尼亞大學 (Curry)
7.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華盛頓大學
8.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
9.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 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
10.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
11.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12.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13. University of Georgia 喬治亞大學
14.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中佛羅里達大學
15.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密歇根州立大學
15. Utah State University 猶他州立大學
17.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喬治梅森大學
17.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布分校
17.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賓州州立大學
17.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
17.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 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
本機構專注美國名校申請,有問題請追問
『伍』 美國本科特殊教育專業怎麼樣
特殊教育涵蓋范圍涉及有殘疾的嬰兒到年滿21歲的殘疾青年。 本科頭兩年你將學習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兒童發展的介紹性課程以及核心課程。大三時,學生將研究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殘疾類型。
另外,學生將觀察專業老師的課堂教學以獲取直接經驗。大四時,你將學習特殊教育的高級課程,並通過在各種特殊學校,教育中心的實習來進一步獲得實踐性經驗。作為特殊教育教師,你將意味著要做一個教育經理,協調學生教育和培訓的各個方面。殘疾學生通常需要若干個專業人士的服務(比如,校園心理專家,言語治療專家,職業治療專家),因此你需要很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各大學的特殊教育專業還是會有所區別,
例如,一些大學提供的是小學和特殊教育的雙學士課程,在特殊教育專業度的強調就相對要少一些。還有,一些大學提供的是特殊教育的通學教育,而有一些大學會專門研究某個年齡段或者某種殘疾類型的特殊教育。有四年學制也有五年學制,有些還有研究生課程。特殊教育職業也是一個有成就感的,有趣的並且充滿挑戰性的職業。
特殊教育專業職業導向和就業前景:特殊教育教師,助理,顧問,教育管理者,父母教育者,心理學家,說客,政策分析人員, 教育研究人員。病理學者,聽力學家,物理理療家,職業療法專家,校園心裡輔導員,評估專家,教師培訓這,康復中心顧問,就業前景相當好。全國范圍內都缺少特殊教育教師。特殊教育的各個領域都在發展,變革,特別是早期兒童和中學的特殊教育。→更多詳情請點擊
『陸』 國外特殊教育發展呈現怎樣的特點
特殊教育學—— 國外特殊教育的產生和發展
自閉症
分類: 特殊教育學
一、西歐特殊教育的興起
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普通教育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特殊教育的發展僅僅是近200餘年的事情。特殊教育發展起步很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受到了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觀念轉變的雙重限制。
特殊教育起源於歐洲,決不是偶然的。一方面,當時歐洲的生產力水平在世界上佔有領先地位;另一方面,文藝復興運動之後,歐洲盛行人道主義。一些富有同情心的教師、醫生、牧師在開創歐洲特殊教育方面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1760年,法國人萊佩(Charles Michel de I』Epée 1712一1789)在巴黎創辦了第一所聾校,公開招收聾啞學生,為世界特殊教育的發展揭開了序幕。
1784年,法國人霍維(Va Lentin Haüy 1745-1822)在巴黎建立了第一所盲校,該校採用了凸字觸摸盲文教學法來進行教學。
1834年,這種凸字教學法經過布萊爾(Louis Braille 1809-1852)的改進,成為點字觸摸文字,從而大大地推動了盲教育的發展。
智障兒童的教育起源於1799年
法國阿維龍(Aveyron)山區發現了一名11歲的野孩維克多 (Victor),精神病醫生伊塔德(Jean Marc Gaspard Itard,1775-1838)採用個別化的方法對維克多進行了系統的訓練。
專門的訓練目標:(1)激發對社會生活的興趣;(2)喚醒對周圍環境刺激的敏感性;(3)擴大其思想范圍(如教他學習游戲、文化等);(4)引導其學習說話;(5)教他使用符號系統進行溝通,如圖片、文字等。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維克多能夠說出少量詞彙、直立行走、用碗碟和餐具吃飯、與人溝通等等。
二、 北美特殊教育的發展
(一)美國特殊教育的興起和發展
1.促進美國特殊教育興起的主要因素
18世紀末19世紀初大量移民蜂擁進入美國,這些移民大多來自於不同的民族,而且文化素質普遍較差,影響了民族間的相互了解和融合,阻礙了美國社會的快速發展。
由於許多特殊教育專家先後移民或學成歸來,為美國帶來了歐洲特殊教育的先進經驗。其中包括特殊教育機構的基本模式、特殊教育所需的設備以及最佳教學方法等,使美國的特殊教育在歐洲已有的教育成就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了。
2.美國特殊教育的發展
加勞德特(Thomas Hopkins Gallaudet,1787-1869)在法國學習了聾教育的方法。當他返回美國時,同行的還有一位來自法國的聾人教師克拉克(Laurent Clerc,1785-1869)。
1817年,加勞德特和克拉克共同建立了美國第一所聾校(現美國聾校:American School for the Deaf),這也是美國第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在該校的教學中,加勞德特和克拉克採用法國的手語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829年,豪威(Samuel Gridley Howe,1801-1876)建立了美國的第一所盲校(現帕金斯盲校:Perkins School for the Blind)。隨後,美國寄宿制盲校有了快速的發展。帕金斯盲校建立之初,只招收全盲學生,後來逐漸開始招收有殘余視力的學生。寄宿制盲校的模式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初。1913年,在波士頓出現了第一個為有殘余視力的學生開辦的特殊班。
美國的智力障礙兒童教育開始於1839年,當時的主要目的是為帕金斯盲校的那些伴有智力障礙的盲童進行教育訓練。1948年,韋伯(Herrey Backus Wilbur,1820-1883)在馬薩諸塞州的Barre開辦了第一所為智障兒童單設的特殊教育學校。隨後美國各州陸續開辦了智力障礙兒童與成人的教育訓練機構。
(二)加拿大特殊教育的發展
1846年,當時的教育大臣E.賴森博士(Dr.Eerton Ryerson)考察了歐洲的教育,回國後便草擬了《公立學校教育法》,該法案就涉及如何發展加拿大特殊教育的問題。
加拿大的特殊教育的發展過程也是從創辦聾啞學校、盲校起步的,逐步擴展到對弱智兒童、病弱兒童、天才兒童和問題兒童的教育。
『柒』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原美國教育部副部長張曼君女士
美籍華裔 把中國歷史寫進美國教材的女性。
曾任美國教育部助理副部長、美國勞工部美西總長,現為美國南加州大學教
張曼君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獲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二十二歲來美國留學,南加州大學特殊教育系。1974年取得碩士學位,後進入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取得加州州立大學教育學士及加州教師執照。獲得哈佛大學「女性新世界的領導」學位。
個人履歷
張曼君生長於澳門,十一歲全家搬遷到台灣。後至美留學,與當年許多留學生一樣,須打工賺錢繳學費,經歷許多留學生的艱困辛酸,憑藉堅強的意志,不但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並且克服了語言及文化障礙,進入主流社會,擔任美國公立學校特殊教育教師達20餘年。
由於張曼君求學期間的經歷,深切的體會到新移民的艱難。她積極參與華人社區活動多年,服務新移民,成績卓越,其中一些事績如下:
1. 張曼君服務社區多年,在70年代後期與華裔社區領導人士創立歷史悠久的華裔教師家長協會,協助新移民學生與家長克服各種困難。張曼君一向以敢言著稱,為華裔學生爭取到許多平等權益。
2. 1993年張曼君與墨裔聯合會以及31個社會團體,組織了轟動一時的南加州多元族裔聯盟,並成立解決族裔糾紛的課程與方法,此一課程已正式成為阿罕布拉學區馬凱博高中正式選修課程,並成為全美此類課程的典範。該年,加州洛縣族裔和諧委員會頒與她著名的安德森族裔和平獎,以表彰她促進族裔和諧的貢獻。之後張曼君並組織了二次極其成功的主流教育主管訓練,讓他們學習中華文化及華裔學生的背景及需要。
3. 加州州長威爾遜,因肯定她的領導才能及學識,於1993年任命她為加州特殊教育委員,在此委員會中被遴選為全州課程主席,在她的領導下,發起一項全美著名的研究,此研究是就新移民與及少數民族在特殊教育上比例過多的問題,提出質詢及解決方法,並與加州三藩市合作,將此研究結果出版,其中深入探討了如何協助少數族裔學生成功的學習,使不成為特殊教育學生,以及如何訓練教師瞭解少數族裔學生的文化背景及語言等。
4.張曼君曾在成人學校任教ESL課程多年。1996年,獲現任國會議員蘇利斯頒與加州參議院傑出婦女成就獎。
5.由於她傑出的表現,1996年加州州長威爾遜任命她為加州教育委員,並獲州議會表決通過。此一委員會為加州教育最高且最具權威的決策機構,其經費高達470億美元。張曼君在任期中,參與重大決策,建樹良多,並以她的影響力,多方奔走,成功地將完整的中國古代史及近代史放入全美1年級至12年級的社會科學教科書中。由於她力爭的成果,今日全美中學生才能學到較完整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與文化。張曼君認為,美國學生有機會學習中國歷史與文化,有助於主流社會對華裔美人的重視與尊重。(加州教科書為各州龍頭,加州列入,各州即跟進)
6.張曼君由1996-2000年曾任聯殘障委員會的執行委員,自1996年起,她榮登美國名人錄,至今亦被錄入世界名人錄。
7.張曼君出身於政治世家,父親張蓀甫曾任中華民國立法委員,亦為著名書畫家,其大弟張自豪亦活躍於社區多年。現為中華會館的副監事長及龍岡公所副主席。
張曼君感激社區人士多年來對她的支持,並感謝她的父母親多年來對她在社區服務的鼓勵。
張曼君在政治上的良師是祖炳民教授、安東諾維奇縣政委員以及社區領袖彭秉瑜女士。
布希政府數月前任命前加州教育委員張曼君出任聯邦教育部雙語司副司長。這項任命將使張曼君成為美國教育部最高階的亞裔官員。
訪華經歷
張曼君於2010年以私人身份訪華,曾到中國多個高校進行演講。
出版書籍
《說得地道就是這么簡單》是基於張曼君女士從事美國公立學校近20年英語教育的經歷,針對中國人怎樣學說英語,說好英語所出的一本書。
『捌』 美國特殊教育法具體內容
《所有殘疾兒童教育法》
1975年《所有殘疾兒童教育法》
1975年,美國國會制定了殘疾兒童教育法,以此來規范美國學校殘疾兒童的教育。這個教育法的全名是《所有殘疾兒童教育法》(Ecation for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該部教育法的主要目的有四個方面:確保所有殘疾兒童都能接受免費的、合適的公立教育,強調特殊教育和與之相關的服務要滿足殘疾兒童的需要;確保殘疾兒童及其父母或監護人的權利受保護;幫助州和地方政府為所有殘疾兒童提供教育做好准備;評估並確保為殘疾兒童所做出的努力的有效性。教育法共設有六大組成部分:
(1)免費的、合適的公立教育(FAPE)。必須向所有兒童,無論其殘疾程度如何(「零拒絕」原則),提供一種無需其父母或監護人支付費用的、適合他們特別需要的教育。這一原則還包括相關服務在內,它要求能提供比如職業培訓之類的各種相關服務,以便使殘疾兒童受益於特殊教育。
(2)最少限制環境(LRE)。殘疾兒童將在最大限度內與非殘疾兒童一起接受教育,對殘疾兒童的安置必須與其教育需要一致。
(3)個別化教育計劃(IEP)。該計劃是教師同父母或監護人一起特別為每一個特殊學習者制定的。在個別化教育計劃中,必須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當前的學習能力水平;年度目標和與之相應的教學目標;能夠提供的教育服務;達到何種程度,學生才能參與到普通教育計劃中;實施服務的計劃和服務實施的期限;有明確標準的年度評估程序,以判斷教學目標是否完成。
(4)正當程序保護。該條款為父母或監護人提供了有關其子女教育方面的幾項保護。具體說來,父母或監護人有以下權利:獲得機密檔案;審查檔案;單獨評估;得到書面的有關其子女教育分類或安置方面的通知(以父母母語的方式);當在子女教育計劃上產生爭端時,能得到公平聽證的權利。此外,學生父母或監護人還有委託法律顧問的權利。
(5)非歧視評估。在得到教育安置前,兒童必須接受多學科團體進行的對各種可能殘疾進行的評估,該評估不能有任何種族、文化或語言上的歧視。兒童將接受由訓練有素的專門人員進行的各項評估,某一單項評估並不能單獨作為教育計劃和安置的依據。
(6)父母參與。該條款要求父母積極參與,全面參與到影響其子女教育的決策過程中。
『玖』 美國有關特殊兒童早期干預的政策法規對我國特殊教育立法有何啟示
直接針對受干預嬰兒,可在嬰兒室個別進行促進發育的刺激,或將嬰幼兒集中在版訓練權中心,集體進行教育;
通過指導家長間接對受干預對象進行訓練。從小兒生後開始對家長指導以促進親-子之間相互作用,改善親子關系。以後指導者進一步指導家長如何合理,有效地促進嬰幼兒智能發育;
對嬰兒直接干預和指導家長進行干預相結合。
『拾』 美國特殊教育都有哪些研究生學位
入學選校選專業,詢問學校/專業等情況好不好,你可以使用留學志願參考系統回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05495462/
,看系統中有多少答與你情況相似的學生成功申請了這個學校或者那些專業,自己對比參考一下,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