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破產法規定的程序

破產法規定的程序

發布時間: 2021-01-27 21:38:19

㈠ 如何申請破產「破產」有哪些法定程序

申請破產,首先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下列材料:(1)書面破產申請;(2)企業主體資格證明;(3)企業法定代表人與主要負責人名單;(4)企業職工情況和安置預案;(5)企業虧損情況的書面說明,並附審計報告;(6)企業至破產申請日的資產狀況明細表,包括有形資產、無形資產和企業投資情況等;(7)企業在金融機構開設帳戶的詳細情況,包括開戶審批材料、帳號、資金等;(8)企業債權情況表,列明企業的債務人名稱、住所、債務數額、發生時間和催討償還情況;(9)企業債務情況表,列明企業的債權人名稱、住所、債權數額、發生時間;(10)企業涉及的擔保情況;(11)企業已發生的訴訟情況;(12)人民法院認為應當提交的其他材料。其次,申請破產必須符合《破產法》第二條的規定情形,否則法院不回受理。第三,申請破產需要向法院繳交受理費,破產案件依據破產財產總額計算,按照財產案件受理費標准減半交納,但是,最高不超過30萬元。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第二條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本法規定清理債務。企業法人有前款規定情形,或者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進行重整。

㈡ 根據《破產法》的規定,破產清算之前必須進行以下哪一項程序

《企業破產法》第七條規定了債務人、債權人以及對債務人負有清算責任的人有啟動權,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了國務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可對金融機構向人民法院提起破產重整或破產清算申請。根據《企業破產法》規定,破產清算、破產重整(又稱破產保護)與破產和解三個破產程序中,啟動人是不同的,分述如下:
1、 破產清算程序:可由債務人、債權人、依法負有清算責任的人(僅適用於已解散未清算完畢的企業破產)、國務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僅適用於金融機構破產清算)等四類主體申請啟動。啟動人可以直接申請啟動破產清算程序,也可以先啟動破產重整或破產和解兩個程序終止的同時再啟動。應注意的是,在重整期間,若出現新《企業破產法》第七十八條規定的三種情形時,管理人或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裁定終止破產重整程序並宣告進入破產清算程序。達成和解協議後,和解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裁定終止和解協議的執行並宣告債務人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2、破產重整程序可由債務人、債權人、國務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僅適用於金融機構破產重整)三類主體直接啟動,也可由出資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1/10以上的出資人在人民法院受理債權人啟動的破產清算案後至宣告破產前的期間內啟動。
3、破產和解程序只能由債務人一方直接啟動或在被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清算案件後至宣告破產期間內啟動。
(二)破產程序的啟動
根據啟動程序及啟動人的不同,破產程序啟動的條件亦各有不同,分述如下:
(一)破產清算程序的啟動條件,因啟動人不同而有所區別:
1.債務人啟動破產清算程序的條件
《企業破產法》第二條、第七條規定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債務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破產清算申請。根據這一規定,債務人申請企業破產清算的條件即破產原因有兩種:一是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二是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
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具體是指債務人所欠債權人債務的期限已經屆滿,並未實際履行該債務的情形。債務人首先必須說明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這一說明可以從兩方面來進行:一是說明債務人在申請時有多少到期債務未清償;二是說明債務人在申請時的現金存款無法清償到期債務。這方面一般通過企業的現金流反映的,因此質疑條件也稱「現金流條件」。「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說「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具體是指企業因出現虧損,導致企業的全部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形,即通常說的資不抵債,但這也只是是賬面資產而已,實際企業的資產多體現為積壓產品,淘汰原材料等,債務人沒有足夠的貨幣資產用以償債,甚至債務人已發生多次拖欠他人債務長期不予歸還的情形。
另外,根據《企業破產法》 第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的,應當提交破產申請書和有關證據。破產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一)申請人、被申請人的基本情況;(二)申請目的;(三)申請的事實和理由;(四)人民法院認為應當載明的其他事項。債務人提出申請的,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財產狀況說明、債務清冊、債券清冊、有關財務會計報告、職工安置預案以及職工工資的支付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情況。」在實踐中,除第八條規定材料外,還應准備以下文件:(一)企業虧損情況書面說明,並附會計或審計報告;(二)企業至破產申請日的資產狀況明細表,包括有形資產、無形資產和企業投資情況等;(三)企業在金融機構開設賬戶的詳細情況,包括開戶審批材料、賬號、資金等;(四)企業債權情況表,列明企業的債權人名稱、住所、債權數額、發生時間和催討償還情況;(五)企業已發生的訴訟情況等;

㈢ 破產法中被裁定適用法律規定的程序是什麼意思

《企業破產法》第七條規定了債務人、債權人以及對債務人負有清算責任的人有啟動權,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了國務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可對金融機構向人民法院提起破產重整或破產清算申請。根據《企業破產法》規定,破產清算、破產重整(又稱破產保護)與破產和解三個破產程序中,啟動人是不同的,分述如下:
1、 破產清算程序:可由債務人、債權人、依法負有清算責任的人(僅適用於已解散未清算完畢的企業破產)、國務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僅適用於金融機構破產清算)等四類主體申請啟動。啟動人可以直接申請啟動破產清算程序,也可以先啟動破產重整或破產和解兩個程序終止的同時再啟動。應注意的是,在重整期間,若出現新《企業破產法》第七十八條規定的三種情形時,管理人或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裁定終止破產重整程序並宣告進入破產清算程序。達成和解協議後,和解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裁定終止和解協議的執行並宣告債務人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2、破產重整程序可由債務人、債權人、國務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僅適用於金融機構破產重整)三類主體直接啟動,也可由出資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1/10以上的出資人在人民法院受理債權人啟動的破產清算案後至宣告破產前的期間內啟動。
3、破產和解程序只能由債務人一方直接啟動或在被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清算案件後至宣告破產期間內啟動。
(二)破產程序的啟動
根據啟動程序及啟動人的不同,破產程序啟動的條件亦各有不同,分述如下:
(一)破產清算程序的啟動條件,因啟動人不同而有所區別:
1.債務人啟動破產清算程序的條件
《企業破產法》第二條、第七條規定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債務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破產清算申請。根據這一規定,債務人申請企業破產清算的條件即破產原因有兩種:一是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二是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
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具體是指債務人所欠債權人債務的期限已經屆滿,並未實際履行該債務的情形。債務人首先必須說明其「不能清償「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說「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具體是指企業因出現虧損,導致企業的全部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形,即通常說的資不抵債,但這也只是是賬面資產而已,實際企業的資產多體現為積壓產品,淘汰原材料等,債務人沒有足夠的貨幣資產用以償債,甚至債務人已發生多次拖欠他人債務長期不予歸還的情形。

㈣ 現代破產制度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企業破產需經過以下流程:
一、破產法的程序結構 現代破產的含義,決定了破產法的基本程序框架,也即破產程序的基本結構。
包括:
1.破產重整程序;
2.和解程序;
3.破產清算程序。
我國現行破產法規定了上述三種破產程序。只要債務人符合程序開始的條件,當事人可直接申請進入某一程序。同時,在符合一定條件下,允許程序之間進行轉換。但是,我國企業破產法禁止在和解與重整程序之間進行轉換。 二、破產原因
(1)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
(2)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
三、破產申請
(一)債權人提出 債權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應當提交破產申請書和有關證據。破產申請書應當載明四點內容:(1)申請人、被申請人的基本情況;(2)申請目的;(3)申請的事實和理由;(4)人民法院認為應當載明的其他事項。
(二)債務人提出 債務人提出申請的,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財產狀況說明、債務清冊、債權清冊、有關財務會計報告、職工安置預案以及職工工資的支付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情況。
參考資料:
破產受理
債權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是啟動破產程序的第一步,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五日內通知債務人;債務人自收到人民法院的通知之日起七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異議;人民法院應當自異議期滿之日起十日內裁定是否受理。債務人和清算責任人申請破產的人民法院應當在自收到破產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裁定是否受理。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前兩款規定的裁定受理期限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十五日。
人民法院受理的應當自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內送達債務人。債務人應當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財產狀況說明、債務清冊、債權清冊、有關財務會計報告以及職工工資的支付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情況。 裁定不予受理的應當自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內送達申請人。申請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破產審查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至破產宣告前,經審查發現債務人不符合破產條件的,可以裁定駁回申請。申請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㈤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的程序是什麼

一、破產申請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只有債權人和債務人才是合格的破產申請人。回因此,破答產案件的申請分為兩類:債權人申請和債務人申請。

提出破產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即「提交破產申請書和有關證據」。「破產申請書」採用法院規定的統一格式。「有關證據」是指破產申請書所列事項的真實性證明,例如,用於證明申請人身份真實性的文件(如企業法人的營業執照,公民的身份證或護照等);用於證明申請事實和理由的文件(如債權人用以證明債權有效存在和債務人到期不履行的合同、借據、催款通知書等)。

二、破產案件的受理

產案件的受理,又稱立案,是指人民法院在收到破產案件申請後,認為申請符合法定條件而予以接受,並由此開始破產程序的司法行為。

㈥ 如何理解企業破產法適用的三種程序

適用的。
我國新的《企業破產法》並沒有明確規定合夥企業可以適用破產程序,但是該法第條卻為合夥企業適用破產程序提供了依據,該條規定如果其他法律允許企業法人以外的組織可以破產,則可以參照破產法適用破產程序,而《合夥企業法》恰好就屬於「其他法律」。修改後的《合夥企業法》又明確規定了合夥企業可以進行破產。以下是我國合夥企業具備破產資格的法律依據:
1.《企業破產法》第135條:「其他法律規定企業法人以外的組織的清算,屬於破產清算的,參照適用本法規定的程序。」
2.《合夥企業法》第92條:「合夥企業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債權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破產清算申請,也可以要求普通合夥人清償。合夥企業依法被宣告破產的,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仍應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因此,我國的合夥企業已經被賦予了破產資格,可以在資不抵債、無力清償債務之時,由合夥企業的債權人向法院申請破產,而人民法院可以參照適用《企業破產法》關於破產程序的規定。合夥企業的破產清算程序只能由其債權人提起,合夥人或者合夥企業自身無權提出。[1]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合夥企業適用破產程序受到限制,盡管根據上述《合夥企業法》和《企業破產法》的規定,我國的合夥企業已可以適用破產程序,但法律只是規定了合夥企業可以進行破產清算,並沒有規定合夥企業可以進行破產和解和破產重整。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現代破產程序制度都不僅僅包括破產清算程序,同時包括和解程序和重整程序,而我國也同樣如此。

熱點內容
中美法官的地位 發布:2025-07-09 19:50:43 瀏覽:430
全國司法會議 發布:2025-07-09 19:50:43 瀏覽:540
道德的價值目標 發布:2025-07-09 19:48:31 瀏覽:526
招行司法凍結 發布:2025-07-09 19:48:30 瀏覽:18
司法所劃歸 發布:2025-07-09 19:43:36 瀏覽:582
司法e通網址 發布:2025-07-09 19:43:23 瀏覽:299
夫妻離異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9 19:42:32 瀏覽:11
法律服務實事案例 發布:2025-07-09 19:27:24 瀏覽:125
中華會計網2019中級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07-09 19:23:42 瀏覽:336
種畜場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9 19:21:38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