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征地補償條例
⑴ 長沙市人民政府60號令
長沙市人民政府令第60號
長沙市人民政府令
第60號
《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實施辦法》已經2000年3月10日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發布施行。
市 長:譚仲池
二○○○年三月十六日
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實施辦法
第一條 為了確保征地補償安置工作順利進行,根據《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依據《條例》第八條、第十三條第二款、第十五條的規定,由市、縣(市)人民政府設立的征地辦公室,負責下列具體工作:
(一)擬訂徵用土地方案;
(二)發布徵用土地公告;
(三)審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協調征地補償標准爭議。
第三條 市、縣(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區范圍內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參與擬訂徵用土地方案;
(二)辦理征地補償登記,並組織進行現場調查核實;
(三)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
(五)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
(六)責令限期拆遷騰地。
第四條 耕地包括水田、旱地、專業菜地和專業魚池。人平耕地面積按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計征農業稅的耕地面積除以農業人口數計算。
第五條 本市行政區域范圍內,1987年1月1日以後興建的建築物,一律以建設用地批准文件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為依據。
市轄區范圍內,1982年4月1日至1986年12月31日興建的建築物,屬原基改建和佔用非耕地建房的,須經鄉(鎮、場)批准;屬佔用耕地建房的,須經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未經批準的,按違法建築處理。1982年3月31日以前興建的建築物,未進行改建、擴建的,按合法建築對待。
縣(市)可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實際情況,對其所轄區域范圍內1987年1月1日以前興建的建築物,進行合法性認定。
市行政區劃調整劃入市區的鄉(鎮),在未劃入前興建的建築物,其合法性認定可參照原所在縣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條 建築物的建築面積按各層建築面積之和計算,其首層建築面積按外牆勒腳以上結構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二層及二層以上按外牆結構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有柱走廊按柱外圍水平面積計算;有圍護結構的陽台、挑走廊按其水平面積的一半計算。經牆出檐、山牆出檐、懸挑雨篷不計算建築面積。
房屋層高按室內地面至樓面或前後經牆(柱)的平均高度計算。層高不滿2.2米的,不計算建築面積。
第七條 採取留用土地安置的,村民生活安置留地指標按每人55平方米(包括生活小區的道路、房屋間距及其它配套設施用地)核算到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生產安置留地指標按被征地的總面積6%
⑵ 長沙市116號政府令《長沙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辦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l54號 《成都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辦法》已經2008年11月3日市政府第22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以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市長 葛紅林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十八日 成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執行市政府154和155號令有關問題的復函成勞社函〔2009〕40號 成都市醫療保險管理局:你局《關於執行市政府令第154、155號有關問題的請示》(成醫報[2009] 9號)收悉。對你們所提出的問題,經研究現答復如下:第一部分 成都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一、《辦法》第六條所指的個體參保人員,包括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靈活就業人員和按省、市政府文件規定,以個體身份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其他人員。二、《辦法》第十條第六款「入院前3日內」是指辦理住院手續的前3日。例如:李某5號辦理入院手續,在2號至5號這個期間,在辦理入院手續的醫院發生的門診陽性特殊檢查費(以發票記載時間為准)納入統籌基金報銷。三、《辦法》第十條第六款「特殊檢查」是指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X線造影、磁共振掃描(MRI)、X線計算機體層掃描(CT)、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伽馬照相、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SPECT)、白血病殘留病灶檢測、腫瘤相關抗原測定、動態心電圖、動態腦電圖、纖維支氣管鏡檢、胃鏡、腸鏡、組織病理學檢查與診斷、經纖支鏡防污染采樣刷檢查等診療設備檢查。四、《辦法》第十三條第二項「實施單項價格在1000元以上手術費「,僅指手術項目本身,不包含麻醉、材料、護理、監測等相關費用。五、《辦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連續不間斷繳費,是指在2009年1月前,已在單位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參加本市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從2009年1月1日起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不得間斷。如有中斷,按《辦法》第十八條規定處理。六、《辦法》十六條第二款中表述的「以個體身份連續不間斷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是指與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後,應在4個月內以個體身份接續醫療保險。連續不間斷繳費時間是指2001年1月1日前因破產、改制或機構改革等原因離開單位的人員,從2001年1月1日起至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不間斷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2001年1月1日後因破產、改制或機構改革等原因離開單位的人員,從與單位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至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應不間斷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如有中斷應予以補繳。七、2009年1月1日後,成都市行政區域內因土地被依法徵用並進行非農業人口登記的人員,征地部門一次性為其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年限,繳費時間從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往前計算。計算出的時間在2009年1月以前的,視為本辦法實施前參保,反之則是辦法實施後參保。例:張某2016年土地被依法徵用並進行非農業人口登記,征地部門一次性為其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10年,即2016-10=2006年,張某屬於本《辦法》實施前參保。八、為確保我市退休人員的門診醫療待遇不降低,經研究決定,《實施細則》第八條的規定停止執行。從2009年1月1日起,本市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劃撥,嚴格按照市政府154號令的規定劃入。機關、事業單位申報退休人員的個人賬戶金時,需提供有人事局簽章的退休人員退休金審批表,養老關系在省上的,需提供經省社保經辦部門確認的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證明。九、精神類疾病初次申請門診特殊疾病,需提供本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的精神病專科醫院或二級甲等以上綜合醫院精神病專科出具的疾病診斷證明。十、辦理了異地就醫的參保人員,在本市發生的住院醫療費可按規定在統籌基金中報銷。十一、隨軍家屬醫療保險關系銜接按《辦法》第十九條規定辦理。第二部分 成都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一、城鄉居民外出務工因工負傷發生的醫療費用,按《工傷保險條例》有關規定執行。不孕不育治療發生的醫療費用,不屬於基本醫療保險的報銷范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不予支付。二、2009年1月1日以前已參加本市補充醫療保險且保險關系未中斷的城鄉居民,可按規定繼續參加補充醫療保險;2009年1月1日後未參加過本市補充醫療保險的城鄉居民,暫停購買補充醫療保險。三、成都市勞動保障局批準的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的醫院制劑,適用於該院醫療保險業務范圍的所有服務對象。四、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在生育期間發生的生育並發症,住院醫療費按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規定,在基金中按規定報銷。五、按成都市人民政府134號令參保的城鎮居民,可轉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年限合並計算;也可轉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有效期在2009年1月1日以後的,有效期延至2009年12月31日。報銷待遇按照《成都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第十三條第三檔享受醫療保險待遇,但不享受門診補貼。六、非本市戶籍參加本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在校中、小學生,寒、暑假期間回原籍在當地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報銷。七、新出生嬰兒入戶就可以參加本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可不受滿月限制。 二OO九年四月十五日 2011-12-15 21:51:10
⑶ 長沙市人民政府2008年第103號令《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
長沙市人民政府第103號令 《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已經 2008年2月17日市第13屆人民政府第3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 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長
⑷ 關於長沙市103令
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 長沙市人民政府令 第103號 《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已經 2008年2月17日市第13屆人民政府第3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 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長:張劍飛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第一條為加強征地補償工作,維護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和其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工作。 區、縣(市)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征地補償工作的實施、協調、監督和管理並設立征地辦公室,履行以下職責: (一)擬訂征地方案; (二)發布征地公告並報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備案; (三)審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協調處理征地補償安置爭議;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補償安置工作。 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對區、縣(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的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和監督。 第四條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全過程進行指導和監督。 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以下征地補償工作: (一)發布預征地公告; (二)辦理征地補償登記,並組織進行現場調查核實; (三)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公告; (五)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並報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備案; (六)按規定撥付征地補償費用; (七)責令限期拆遷騰地; (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征地補償工作。 各區的征地補償費用概算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審核;各縣(市)的征地補償費用概算由各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核,但應當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的除外。 第五條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將征地工作中的事務性和技術性工作委託給征地事務機構承擔。 第六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承擔下列征地補償安置工作: (一)協助征地補償登記、調查; (二)督促、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具體事項; (三)監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征地補償費用的管理、使用、分配、公開等情況; (四)協助處理征地補償糾紛及遺留問題。 第七條征地補償費用總額的80%應當在征地公告發布前存入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財政開設的征地補償專用賬戶,其餘部分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發布前足額存入。未足額存入的,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得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 第八條征地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 第九條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征地年產值標准,按省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征地年產值倍數,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 另行提高安置補助費專項用於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直接撥入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專戶,提高的安置補助費按照一類水田征地年產值標準的5倍計算。 第十條青苗、林木、水產品的補償費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 征地范圍外的專業魚池因施工需要降低蓄水深度的,按降低水位的比例乘以該專業魚池的征地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養殖水深度降到不足50厘米時,按照征地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 第十一條取得市、縣(市)房屋產權管理部門 2006年7月1日以後頒發的房屋權屬證書的,其房屋合法建築面積以房屋權屬證書為依據。 第十二條未取得市、縣(市)房屋產權管理部門 2006年7月1日以後頒發的房屋權屬證書的,其房屋合法建築面積由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下列規定認定: (一) 1987年1月1日以後興建的房屋,一律以建設用地批准文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為依據; (二)市區范圍內, 1982年4月1日至 1986年12月31日興建的房屋,屬原基改建和佔用非耕地建房的,須經鄉(鎮、場、街道)批准;屬佔用耕地建房的,須經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未經批準的,按違法建築處理。 1982年3月31日以前興建的房屋未進行改建、擴建的,按合法建築對待。 (三)縣(市)轄區內, 1987年1月1日以前興建的房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實際情況進行認定。對房屋合法建築面積的認定有異議的,可以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公告期間向區、縣(市)人民政府申請復查,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國土、規劃、建設、房產部門審查後予以確定。 第十三條拆除非農業戶或採取貨幣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按照規定的標准支付房屋補償費、房屋裝飾裝修及設施補償費和購房補助費。 第十四條拆除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應當支付房屋補償費、房屋裝飾裝修及設施補償費。 拆除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需要重建的,另行支付重建用地補助費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於重建用地的規劃設計、用地和報建手續、補償安置、基礎設施建設等。 第十五條征地范圍內不能搬遷的室外生產生活設施、農業生產用房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包干補償。需要易地修建的水塘、水庫,按照原蓄水容積及規定的標准補償。 經批準的臨時建築,在規定的使用期限內按照建築結構的重置價格結合使用年限剔除殘值後補償。 第十六條拆遷電力、電信、廣播電視、給排水、燃氣等設施需要補償的,由市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核定後再給予補償;廢棄不用的不予補償。 第十七條拆除企業房屋,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償。涉及生產設備搬遷的,按照設備的拆卸、安裝、搬遷台班的實際工作量計算;不能搬遷的,按照規定的標准包干補償。 第十八條拆除房屋的搬遷補助費、房屋過渡補助費、按期拆遷房屋獎勵費,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 第十九條拆除砂石場、預制場、磚場,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包干補償補助。 第二十條採取貨幣安置方式的農戶的農用工具、牲畜,由農戶自行處理,並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助。 第二十一條征地范圍內墳墓遷移,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助。 第二十二條各類征地年產值倍數、房屋補償標准、生產和生活設施補償標准、搬家補助費標准和過渡補助費標准等,由市人民政府頒布實施;並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適時調整(現行補償標准附後)。 第二十三條國家建設使用國有農用地以及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鄉鎮企業和村民住宅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其補償、補助標准參照本辦法執行。 經批准依法收回國有農場、林場等農用地,其補償、補助標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四條縣(市)人民政府可根據本辦法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除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青苗補償費外的其他補償、補助費標准,報請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第二十五條本辦法自 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2000年3月16日發布的《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實施辦法》同時廢止。 本辦法實施前已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的,按原有規定辦理。
⑸ 長沙市關於征地拆遷補償安置的條例有哪些規定
更多詳細請查看:http://www.csgtzy.gov.cn/zwzml/txq/zwgk_txq/zdcq_txq/
湖南(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省長沙(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市人民政府
長政發〔2008〕30號
長沙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八月一日
為了貫徹落實《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市政府第103號令,以下簡稱《補償辦法》)、《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長沙市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辦法〉的通知》(長政發〔2008〕12號)(以下簡稱《社保辦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維護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和其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確保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順利進行,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一、關於實施主體和職責問題
(一)區、縣(市)人民政府和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是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實施主體,其主要職責是負責本轄區內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實施、協調、監督和管理並設立征地辦公室,負責擬訂征地方案;發布征地公告;審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核准被征地農民轉為城鎮居民的人員名單;組織貨幣安置人員的住房建設;組織有關部門對被拆遷房屋建築面積合法性認定的復查;組織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協調處理好遺留問題和征地補償安置爭議等工作;切實維護社會穩定,確保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穩步推進。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和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要對本轄區內的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全面負責,並建立項目負責人制度。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條例》和《實施辦法》、《社保辦法》的規定履行好各自職責。凡違反規定實施征地補償安置的行為,均屬違法行為,應予立即糾正,並由市紀檢監察部門實行責任追究制度,追究主要領導和項目負責人的行政責任。
(二)各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發布預征地公告;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並發布徵求意見公告和實施公告;進行調查登記並到現場核實;按標准編制征地補償概算;做好征地補償費用的管理和撥付;並在區、縣(市)人民政府領導下,配合相關部門做好被征地農民貨幣安置和房屋合法建築面積的復查等工作。
(三)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培訓,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養老生活保障的納入和費用的發放以及基本生活補助費的發放等工作。
(四)民政部門負責做好被征地農民的社會救助和村務公開等工作。
(五)公安部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審核被征地農民轉為城鎮居民的人員名單,並辦理轉戶手續;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暫時停辦征地公告發布後的戶口遷入和分戶等工作。
(六)監察、審計等部門應當對征地補償費用的撥付和使用等情況進行監督和審查。
(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做好群眾工作,促進被征地農民支持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協助國土部門做好征地補償登記、調查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審核被征地農民轉為城鎮居民的人員名單;督促、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具體事項;監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征地補償費用的管理、使用、分配、公開等情況;協助處理征地補償糾紛及遺留問題。
各級各部門要嚴格按照職責分工,切實履行職責,積極主動、協調配合,共同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不得違反程序拆遷,不得違反規定安置,確保全市征地補償安置政策的一致。要嚴格政策標准實施補償,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補償標准,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以任何借口向建設用地單位索要費用。要嚴格征地補償資金管理,不得在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之外設立征地補償資金賬戶,征地補償費用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發布前足額存入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專用帳戶,未足額存入的,或者市轄區范圍內的征地補償費用概算未經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的,不得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不得實施拆遷騰地。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將納入對區、縣(市)人民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績效考核內容。對亂開政策口子,弄虛作假、虛報冒領等違法違紀行為,要嚴肅進行查處。
二、關於住宅房屋合法性認定等問題
被征地農民住宅房屋的合法性,除按《補償辦法》第十二條的規定認定外,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提出如下處理意見:
(一)市轄區范圍內行政區劃調整前農民所建住宅房屋,按原在縣(市)農民建房標准認定其房屋合法性。
(二)市轄區范圍內行政區劃調整後農民所建房屋按市區農民建房標准認定其房屋合法性。
(三)確因政府規劃控制停辦了農民建房審批手續,且達到分戶條件的農戶而未批准建房的,經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委會調查,確系他處無房、符合建房條件、有完善的生活設施且一直居住的農戶的住宅房屋,報區、縣(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審查,在補交建房手續稅費後,按發布征地公告時農業人口(以戶為單位)人均不超過45平方米的房屋建築面積給予補償。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條的規定,未經依法徵用、徵收的國營農場的建設用地及其建(構)築物,征地時按土地管理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補償。
三、關於住房安置的有關問題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和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是被征地農民住房安置的主體。鼓勵各區、縣(市)積極探索被征地農民的住房安置模式,可以採取由各區、縣(市)人民政府組織建設保障住房或者組織團購商品房,按規定的價格銷售給被征地農民;也可以採取貨幣補貼,由被征地農民自主購買商品房。團購商品房和貨幣補貼的實施辦法由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制定。建設住房按以下原則辦理:
(一)保障住房建設的報批。保障住房建設按長沙市經濟適用房建設的各項優惠政策執行。各級各部門要為保障住房建設的報批提供優質服務,開辟綠色通道,簡化程序,限時辦結。在各項手續的報批過程中,因人為因素影響保障住房建設審批造成建設延期的,將實行問責制,按職責分工追究單位和部門責任人的行政責任。
(二)保障住房建設用地指標的核定。保障住房用地指標由市國土資源局核定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下達,市轄區內用地指標按被征地農業人口每人55平方米核定。原已按《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實施辦法》(市政府第60號令)規定審核且批准給各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生活安置地,按該村原總人口與需要貨幣安置人口的比例,確定用地面積由區人民政府統一收回。保障住房建設用地使用國有劃撥土地。
(三)保障住房的分配及購買價格。購買保障住房必須是實行貨幣安置的被征地農戶,以戶為單位,由戶主申請,經區、縣(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審查後確定,並予以公示。市轄區范圍內,保障住房按建築面積每人80平方米由被征地農戶購買;另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建築面積每人5平方米購買非住宅房屋,其經營收入作為新社區的物業管理費用支出。保障住房的購買均價按1200元/平方米計算。保障住房和非住宅房屋的申購、分配及具體實施細則由區人民政府根據各地實際另行制定。縣(市)范圍內住房的分配面積和購買價格由縣(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並報市征地辦備案。
(四)「半邊戶」和獨生子女購買保障住房問題。「半邊戶」是指夫妻雙方有一方是農業人口,另一方是城鎮居民的住戶。對城鎮居民一方,經市住房保障局確認其沒有享受福利分房、貨幣分房或者沒有購買經濟適用房以及未享受其他住房補貼的,同意以戶為單位,增加一人購房指標(每戶最多增加一人);獨生子女戶憑計生部門的「獨生子女證」增加一人購房指標(每證增加一人)。市國土資源局同時核定增加人員的用地指標和核定相應的購房補助費給區人民政府。
四、關於貨幣安置的有關問題
(一)資金來源
1、被征地農民的社保資金來源按《社保辦法》執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按60元/平方米的標准在征地補償時收取。
2、由市國土資源局按被征地面積的6%—10%核定社保用地給區人民政府。已按市政府第60號令批准給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生產安置用地,按該村原總人口與需要貨幣安置人口的比例,確定用地面積由區人民政府統一收回,作為被征地農民社保用地。
3、徵收原集體企業的土地和房屋,其補償費屬土地和房屋的所有權人,原企業留地指標按該村原總人口與需要貨幣安置人口的比例,確定企業留地面積由區人民政府統一收回。
4、住房建設採取高層建築為主,節約出的土地和社保用地以及收回的原企業用地由區人民政府依法依程序進行市場化運作,其土地開發收益、出讓金以及增值部分全額返還給區人民政府,以解決團購商品房、貨幣補貼、住房建設和社保資金的不足。
(二)貨幣安置人員的確定
1、實行貨幣安置的人員數,嚴格按照《條例》第三十一、三十二條的規定依程序確定。
2、按照《補償辦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在2008年4月1日前已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的,該項目范圍內的被征地農民,仍按市政府第60號令的規定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不納入貨幣安置范圍,在此之前雖已啟動拆遷,但未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的,按規定實行貨幣安置。
3、土地被徵收且需要拆遷房屋的農戶,應首先納入貨幣安置范圍;房屋需拆遷而土地未被徵收的農戶,也應納入貨幣安置范圍,其承包的土地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回;土地被徵收而房屋不需拆遷的農戶,由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調地使其繼續從事農業生產,但確不具備生產條件的也可納入貨幣安置范圍。
本規定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長沙市雨花區黎托新區征地補償試點辦法》(長政函〔2007〕77號)同時廢止,原有規定與本規定不符的,以本規定為准。
⑹ 長沙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辦法的第三章 補 償
第二十五條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區、縣(市)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第二十六條 被徵收房屋的建築面積、結構、用途等,一般以房屋權屬證書和房屋登記簿的記載為准;房屋權屬證書與房屋登記簿不符的,除有證據證明房屋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房屋登記簿為准。
第二十七條 市、區、縣(市)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由城鄉規劃部門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城市管理和行政執法、房屋徵收等有關部門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未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未登記建築認定的具體辦法由市城鄉規劃部門制定並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執行。
對認定為合法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對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按建築成本並結合使用年限給予補償。對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
第二十八條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的選定按省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執行。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由被徵收人在規定的時間內協商選定;協商不成的,由市、縣(市)房屋徵收部門主持,邀請被徵收人、社會公信代表等以公開抽簽方式確定,並由公證部門對抽簽的過程和結果進行現場公證。
第二十九條 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評估確定。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作出評估報告,應當對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進行說明。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被徵收房屋價值評估時點為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向房屋徵收部門提供委託評估范圍內被徵收房屋的整體評估報告和分戶評估報告。
區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評估報告報市房屋徵收部門備案。
第三十條 市、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或者被徵收人對評估確定的被徵收房屋價值有異議的,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收到評估報告之日起十日內向原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書面申請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收到復核結果之日起十日內向被徵收房屋所在地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被徵收人對補償仍有異議的,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處理。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成立由房地產估價師以及價格、房地產、土地、城市規劃、法律等方面專家組成的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評估專家委員會。
第三十一條 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價值,除政府有特別規定外,應當由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評估確定。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價值評估時點,應當與被徵收房屋價值評估時點一致。
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第三十二條 採取貨幣補償或者現房產權調換方式的,給予被徵收人一次搬遷費;採取過渡安置產權調換方式的,給予被徵收人兩次搬遷費。
拆除倉儲、工業生產用房的搬遷費,根據拆卸、搬運、安裝生產設備的實際情況,按照有關規定評估確定;對於無法搬遷或者無法恢復使用的設備,可以按有關規定通過評估確定其實際價值給予相應補償;對已廢棄的生產設備不予補償。
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採取過渡安置產權調換方式補償被徵收人住宅的,對自行解決周轉用房的被徵收人,應當按實際過渡期限支付臨時安置費;對已向被徵收人提供周轉用房的,在約定過渡期限內不支付臨時安置費。採取貨幣補償或者現房產權調換方式的,不支付臨時安置費。
被徵收房屋價值評估中不包括裝飾裝修等價值的,其裝飾裝修等價值的補償參照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裝飾裝修補償標准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委託對被徵收房屋進行評估的原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評估確定。
臨時安置費,裝飾裝修補償,除倉儲、工業生產用房以外的其他房屋搬遷費的相關標准,由市房屋徵收部門制定並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執行。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物價變化情況,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適時提出調整方案並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執行。
第三十三條 採取過渡安置產權調換方式的,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與被徵收人按產權調換房屋(期房)的合理建設工期約定過渡期限。
實際過渡期限自被徵收人騰空房屋交付拆除之日起至產權調換房屋交付之日止。
第三十四條 由於市、區、縣(市)人民政府及其房屋徵收部門的責任,實際過渡期限超過約定過渡期限的,從逾期之月起,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按下列規定給被徵收人增付或者支付臨時安置費:
(一)對被徵收人自行解決周轉用房的,超過約定過渡期限在十二個月以內的,按標準的百分之五十增付臨時安置費;超過約定過渡期限在十二個月以上的,按標準的百分之百增付臨時安置費;
(二)對已向被徵收人提供周轉用房的,除繼續提供周轉用房外,超過約定過渡期限在十二個月以內的,按標準的百分之五十支付臨時安置費;超過約定過渡期限在十二個月以上的,按標準的百分之百支付臨時安置費。
第三十五條 停產停業損失補償按照省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執行。對因徵收非住宅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根據非住宅被徵收前的效益、停產停業期限等因素確定。採取貨幣補償或者現房產權調換方式的停產停業期限,按三個月計算;採取過渡安置產權調換方式的停產停業期限,按實際停產停業月數確定。
第三十六條 被徵收人因重大疾病、喪失勞動能力或者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等情況在徵收期間確有搬遷困難的,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可以會同民政等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補助。
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簽訂補償協議的,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可以給予被徵收人適當獎勵。
補助和獎勵的具體辦法由市房屋徵收部門制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執行。
第三十七條 拆除電力、電訊、給排水、燃氣等設施,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省、市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八條 對享受城市最低社會生活保障待遇且在本市范圍內房屋建築面積合計不足四十五平方米的被徵收住宅的所有權人(以房屋所有權證為准,共有產不分開計算),實施最低面積保障,按照四十五平方米給予補償。但對被徵收房屋合法面積和四十五平方米之差,不計算裝飾裝修、搬遷費等其他補償,不享受獎勵等優惠政策。
在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被徵收人對被徵收房屋進行析產的,不享受前款規定的最低面積保障。
第三十九條 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
第四十條 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房屋徵收補償方案簽訂補償協議。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按照協議約定的搬遷期限完成搬遷,不得損壞房屋或者拆卸已按照規定作了補償的被徵收房屋及附屬設施。
補償協議訂立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區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簽訂補償協議後,應當及時將協議報市房屋徵收部門備案。
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制定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的示範文本。
第四十一條 區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簽訂補償協議後,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及時解控相應資金,並加強對資金支付情況的監督。採取貨幣補償的,全額解控該戶補償資金;採取現房產權調換方式的,解控該戶補償資金的百分之九十,待產權調換房屋產權登記等手續辦理完畢後,解控剩餘部分補償資金;採取過渡安置產權調換方式的,應當按產權調換房屋建設進度分批解控,但最多隻能解控補償資金的百分之九十,在被徵收人遷入產權調換房屋並辦理完產權登記等手續後,方可解控剩餘部分補償資金。
市、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根據補償協議及時支付補償資金。
第四十二條 對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區、縣(市)人民政府作出補償決定,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並依法送達。
由市、區人民政府作出補償決定的,應當按如下程序辦理:
(一)區房屋徵收部門根據房屋徵收補償方案、評估結果,擬定分戶的房屋徵收補償方案。
(二)區房屋徵收部門將分戶的房屋徵收補償方案書面告知被徵收人。
(三)區房屋徵收部門或者被徵收人申請調解的,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在七個工作日內組織調解。
(四)未申請調解或者調解不成的,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下達補償決定。
第四十三條 補償決定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被徵收房屋及權利人的基本情況;
(二)徵收的依據和理由;
(三)《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四)告知被徵收人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權利、途徑及期限。
補償決定規定的搬遷期限不得少於十五日。
第四十四條 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擬定補償方案,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區房屋徵收部門擬定的補償方案,在報人民政府作出補償決定前,應當報市房屋徵收部門備案。房屋拆除前,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被徵收房屋作出勘察記錄,並向公證機關辦理公證和證據保全。
第四十五條 徵收設有抵押權的房屋,被徵收人與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在房屋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成補償協議的,由抵押權人和抵押人重新設立抵押權或者由抵押人清償債務後,由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
徵收設有抵押權的房屋,被徵收人與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在房屋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按照本辦法第四十二條規定作出補償決定,並依法保障抵押權人的合法權益。
第四十六條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區、縣(市)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四十七條 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區、縣(市)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市、區、縣(市)人民政府作出補償決定的,因被徵收人原因,無法核實被徵收房屋裝飾裝修情況的,補償決定不包括裝飾裝修的價值。在按補償決定實施強制執行時,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被徵收房屋裝飾裝修做勘察記錄,並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被徵收房屋裝飾裝修價值由評估機構評估確定。
第四十八條 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在房屋拆除後三十日內,到市、縣(市)房屋登記機構辦理產權注銷手續。
公安、教育、民政、人口和計劃生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應當及時為被徵收人辦理戶口遷移、轉學、低保關系變更、計劃生育關系遷移、社會保險等手續,不得增加房屋徵收部門和被徵收人的負擔。
第四十九條 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分戶補償情況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並依法建立房屋徵收補償檔案。
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市、區人民政府作出徵收決定的房屋徵收項目的補償費用進行審核。
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房屋徵收補償費用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監督,並公布審計結果。
⑺ 《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4月1日起施行)的具體內容
第一條 為了確保征地補償安置工作順利進行,根據《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依照《條例》第八條、第十三條第二款、第十五條的規定,由市、縣(市)人民政府設立的征地辦公室,負責下列具體工作:
(一)擬訂徵用土地方案;
(二)發布徵用土地公告;
(三)審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協調征地補償標准爭議。
第三條 市、縣(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區范圍內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參與擬訂徵用土地方案;
(二)辦理征地補償登記,並組織進行現場調查核實;
(三)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
(五)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
(六)責令限期拆遷騰地。
第四條 耕地包括水田、旱地、專業菜地和專業魚池。人平耕地面積按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計征農業稅的耕地面積除以農業人口數計算。
第五條 本市行政區域范圍內,1987年1月1日以後興建的建築物,一律以建設用地批准文件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為依據。
市轄區范圍內,1982年4月1日至1986年12月31日興建的建築物,屬原基改建和佔用非耕地建房的,須經鄉(鎮、場)批准;屬佔用耕地建房的,須經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未經批準的,按違法建築處理。1982年3月31日以前興建的建築物,未進行改建、擴建的,按合法建築對待。
縣(市)可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實際情況,對其所轄區域范圍內1987年1月1日以前興建的建築物,進行合法性認定。
市行政區劃調整劃入市區的鄉(鎮),在未劃入前興建的建築物,其合法性認定可參照原所在縣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條 建築物的建築面積按各層建築面積之和計算,其首層建築面積按外牆勒腳以上結構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二層及二層以上接外牆結構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有柱走廊按柱外圍水平面積計算;有圍護結構的陽台、挑走廊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無圍護結構的陽台、挑走廊按其水平面積的一半計算。經牆出檐、山牆出檐、懸挑雨篷不計算建築面積。
房屋層高按室內地面至樓面或前後經牆(柱)的平均高度計算。層高不滿2.2米的,不計算建築面積。
第七條 採取留用土地安置的,村民生活安置留地指標按每人55平方米(包括生活小區的道路、房屋間距及其它配套設施用地)核算到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生產安置留地指標按被征地總面積6%—10%的比例核算到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原鄉(鎮)、村建設用地數量繼續保留不變。
第八條 徵用范圍外的專業魚池因施工需要降低蓄水深度的,按降低水位的比例乘以該專業魚池的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養殖水深度降到不足50厘米時,按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
第九條 林地面積按其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套種作物從其高類進行青苗補償。
第十條 補償後的青苗、成魚、苗木花卉、林木、建築物和其他地上附著物等,由被征地方在規定的騰地期限內處理;逾期未處理的,由征地方處理。
第十一條 拆遷集體所有土地上的非農業戶的合法建築物,按保留房屋補償標准作價收購,並另按合法建築面積和建設用地補償費最低標准補助宅基地費用。按上述規定補償後,不再劃地重建。
第十二條 拆遷電力、電訊、給排水、燃氣等設施需要補償的,由市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按國家有關規定核定後給予補償。
第十三條 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在規定的拆遷騰地期限內拆除房屋、騰讓土地的,按拆除房屋的建築面積和規定的標准予以獎勵。
第十四條 各類土地年產值標准、房屋補償標准、建設用地補償標准、土地復墾費標准、生產和生活設施補償標准、墳墓遷移補助標准、搬家補助費標准和過渡補助費標准等,由市人民政府頒布實施;並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價格變動情況,適時調整(現行補償安置標准附後)。 第十五條 本市市區范圍內徵用農村集體土地和使用國營農、林、牧、漁場的土地,適用本實施辦法規定的有關標准。縣(市)范圍內徵用農村集體土地和使用國營農、林、牧、漁場的土地,按本實施辦法規定的有關標準的70-80%執行。
第十六條 1999年1月1日以前,辦理了征地審批手續的建設項目,其征地補償安置程序按原規定辦理。征地補償安置已按原規定辦理了的,不再變更;部分按原規定辦理了的,繼續按原規定辦理;未按原規定辦理的,按《條例》和本實施辦法辦理。
第十七條 本實施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⑻ 《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實施辦法》第103號令的內容是什麼
第104號
《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有關標準的決定》已經2008年1月16日市第13屆人民政府第2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8年4月15日起施行。
市長:張劍飛
二○○八年三月十二日
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有關標準的決定
為維護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保障被拆遷人的居住條件,結合我市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市人民政府決定對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標准進行部分調整:
一、將《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若干規定》第十四條「對享受城市最低社會生活保障待遇且居住特別困難的被拆遷人或直管公房承租人,由拆遷人對自願選擇產權調換方式的被拆遷人提供建築面積不小於36平方米的房屋予以補償安置,對上述直管公房承租人應當採用產權調換方式安置,且計租面積不得小於25平方米」中的補償安置建築面積「不小於36平方米」調整為「不小於45平方米」,計租面積「不得小於25平方米」調整為「不得小於35平方米」。
二、對《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若干規定》所附的《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裝飾裝修補償標准》予以調整,調整後的標准見附件。
三、上述調整的標准自2008年4月15日起實施,在此之前已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拆遷項目,仍按原標准執行。
附件:
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裝飾裝修補償標准
表一
類別
住 宅
金 額
1
①牆:進口牆漆牆面或牆紙、局部牆面帶裝飾造型
②地:中、高檔實木地板(紫檀、柚木、雲香等),或800×800鏡面磚,中、高檔仿古磚,中、高檔花崗岩地面磚
③天棚:多級造型頂
④門窗:花梨門、胡桃木門、黑檀木門等造型門,鋁合金(塑鋼)窗及木質窗套,不銹鋼防盜網
⑤廚衛:雙飾面板櫥櫃,中檔潔具,全瓷防滑地磚,中、高檔牆磚,鋁扣板吊頂
420元/平方米
2
①牆:國產中、高檔牆漆
②地:中檔實木地板(金不換、樺木地板等),中、高檔仿實木地板或600×600鏡面磚,中檔仿古磚,中、低檔花崗岩地面磚
③天棚:二、三級吊頂或石膏大板二、三級吊頂
④門窗:普通面飾板(櫸木、白橡木等)包平板門及包窗套、鋁合金(塑鋼)窗,不銹鋼防盜網
⑤廚衛:雙飾面板櫥櫃,中檔潔具,普通防滑地磚、牆磚,鋁扣板吊頂
320元/平方米
3
①牆: 國產中、低檔牆漆或噴塑牆面
②地: 中檔復合地板、小塊拼花木地板,或水磨石地面、普通釉面磚
③天棚: 石膏一級吊頂帶造型或木線造型
④門窗: 水曲柳木板包門套、包窗套,水典柳牆裙,不銹鋼防盜網
⑤廚衛: 普通防滑地磚、牆磚,塑扣板吊頂。
240元/平方米
4
①牆:888塗料
②地:普通復合地板,普通地磚
③天棚:石膏一級吊頂或塑扣板吊頂
④門窗:水曲柳木板包門套、包窗套
⑤廚衛:普通防滑地磚、牆磚,塑扣板吊頂
160元/平方米
5
①牆:888塗料
②地:普通地磚
③天棚:石膏線、木角線
④門窗:水曲柳木板包門套或中、低檔有色調和漆門及門窗包套
⑤廚衛:馬賽克或普通釉面磚、牆磚、瓷片
80元/方米
6
牆面、天棚為普通抹灰,水泥或刷油漆地面,木門窗
0
表二
類別
營 業 用 房
金 額
1
①不銹鋼(或鈦金)與玻璃結構大門,或木製框架鋁塑板(或防火板飾面)與玻璃結構大門,大型全玻璃或金屬與玻璃結構展示櫃窗,或木製框架鋁塑板(或防火板飾面)與玻璃結構展示櫃,品牌形象背景,不銹鋼(或鈦金)飾面與木製結構包柱、不銹鋼或鐵藝木扶手等
②牆:進口牆漆牆面或牆紙、木質牆裙上刷清漆
③天棚:輕鋼龍骨石膏大板造型吊頂,普通二、三級吊全頂
④地:進口大理石,或600×600以上花崗岩、600×600玻化石鏡面磚、仿古磚,高檔仿實木地板
500元/平方米
2
①木製飾面與玻璃結構大門,木製飾面與玻璃結構展示櫃
②牆:國產中、高檔牆漆
③天棚:輕鋼龍骨石膏板平面吊頂,局部木質吊頂或鋁扣板
④地:中、低檔大理石、花崗岩,600×600全瓷拋光鏡面磚,中檔仿實木地板
380元/平方米
3
①木製飾面與玻璃結構大門,木製飾面與玻璃結構展示櫃
②牆:國產中、低檔牆漆
③天棚:輕鋼石膏平面吊頂,普通二、三級四邊吊頂,塑扣板吊頂
④地:彩色水磨石,600×600釉面地板磚,中檔復合地板
240元/平方米
4
①牆:888塗料
②天棚:輕鋼石膏平面吊頂,普通二、三級四邊吊頂,塑扣板吊頂
③地:水磨石,500×500或400×400全瓷地板磚,普通復合地板
120元/平方米
5
①牆:888塗料
②天棚:石膏四邊走線,木製四邊走線
③地:500×500或400×400以下釉面或全瓷地板磚
80元/平方米
6
牆面、天棚為普通抹灰,水泥或刷油漆地面,木門窗
0
表三
類別
其他非住宅(辦公、生產、倉儲用房等)
金 額
1
①牆:進口牆漆牆面或牆紙,木質牆裙,不銹鋼靠牆扶手,木質踢腳線
②地:復合或實木地板,玻化鏡面磚,中、高檔花崗岩地面磚
③天棚:輕鋼龍骨石膏大板吊滿頂或造型吊頂
④門窗:鋁合金(塑鋼)窗,櫸木包門(窗)套
200元/平方米
2
①牆:國產牆漆,不銹鋼靠牆扶手,木質踢腳線
②地:全瓷拋光鏡面磚,復合地板或小塊拼花木地板,中、低檔花崗岩地面磚
③天棚:輕鋼龍骨石膏小板吊滿頂或鋁扣板吊滿頂
④門窗:鋁合金(塑鋼)窗,水曲柳包門(窗)套
120元/平方米
3
①牆:888塗料,牆面噴塑或貼牆紙,不銹鋼靠牆扶手,木質踢腳線
②地:全瓷防滑釉面磚
③天棚:石膏四邊走線或木製四邊走線
④門窗:鋁合金(塑鋼)窗
80元/平方米
4
①牆:888塗料,鑄鐵扶手
②地:釉面磚或全瓷地板磚
50元/平方米
5
牆面、天棚為普通抹灰,水泥或刷油漆地面,木門窗
0
有關說明:
1、裝飾裝修補償視每自然間不同情況,分別按其建築面積計算。
2、非住宅房屋裝飾裝修第1年不予折舊,第2-5年每年折舊20%,使用6年以上的,補償10%的殘值;住宅房屋裝飾裝修1、2年不予折舊,第3-10年每年折舊12.5%,使用10年以上的,補償10%的殘值。
3、違法違章建築或臨時建築內的裝飾裝修不予補償。
4、發布拆遷通知後,擅自突擊裝修的不予補償。
5、其他設施補償:
有線電視移裝 300元/台
電話機移裝 200元/台
窗式空調機移裝 100元/台
分體空調機移裝 200元/台
櫃式空調機移裝 300元/台
熱水器移裝 100元/台
浴霸移裝 40元/台
管道煤氣 2350元/戶
長沙市人民政府令第103號
《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已經2008年2月17日市第13屆人民政府第3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長: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第一條 為加強征地補償工作,維護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和其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工作,適用本辦法。第三條 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工作。區、縣(市)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征地補償工作的實施、協調、監督和管理並設立征地辦公室,履行以下職責:(一)擬訂征地方案;(二)發布征地公告並報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備案;(三)審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四)協調處理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補償安置工作。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對區、縣(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的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和監督。第四條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全過程進行指導和監督。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以下征地補償工作:(一)發布預征地公告;(二)辦理征地補償登記,並組織進行現場調查核實;(三)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公告;(五)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並報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備案;(六)按規定撥付征地補償費用;(七)責令限期拆遷騰地;(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征地補償工作。各區的征地補償費用概算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審核;各縣(市)的征地補償費用概算由各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核,但應當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的除外。第五條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將征地工作中的事務性和技術性工作委託給征地事務機構承擔。第六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承擔下列征地補償安置工作:(一)協助征地補償登記、調查;(二)督促、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具體事項;(三)監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征地補償費用的管理、使用、分配、公開等情況;(四)協助處理征地補償糾紛及遺留問題。第七條 征地補償費用總額的80%應當在征地公告發布前存入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財政開設的征地補償專用賬戶,其餘部分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發布前足額存入。未足額存入的,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得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第八條 征地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第九條 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征地年產值標准,按省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征地年產值倍數,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另行提高安置補助費專項用於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直接撥入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專戶,提高的安置補助費按照一類水田征地年產值標準的5倍計算。第十條 青苗、林木、水產品的補償費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征地范圍外的專業魚池因施工需要降低蓄水深度的,按降低水位的比例乘以該專業魚池的征地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養殖水深度降到不足50厘米時,按照征地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第十 一條 取得市、縣(市)房屋產權管理部門2006年7月1日以後頒發的房屋權屬證書的,其房屋合法建築面積以房屋權屬證書為依據。第十二條 未取得市、縣(市)房屋產權管理部門2006年7月1日以後頒發的房屋權屬證書的,其房屋合法建築面積由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下列規定認定:(一)1987年1月1日以後興建的房屋,一律以建設用地批准文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為依據;(二)市區范圍內,1982年4月1日至1986年12月31日興建的房屋,屬原基改建和佔用非耕地建房的,須經鄉(鎮、場、街道)批准;屬佔用耕地建房的,須經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未經批準的,按違法建築處理。1982年3月31日以前興建的房屋未進行改建、擴建的,按合法建築對待。(三)縣(市)轄區內,1987年1月1日以前興建的房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實際情況進行認定。對房屋合法建築面積的認定有異議的,可以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公告期間向區、縣(市)人民政府申請復查,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國土、規劃、建設、房產部門審查後予以確定。第十三條 拆除非農業戶或採取貨幣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按照規定的標准支付房屋補償費、房屋裝飾裝修及設施補償費和購房補助費。第十四條 拆除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應當支付房屋補償費、房屋裝飾裝修及設施補償費。拆除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需要重建的,另行支付重建用地補助費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於重建用地的規劃設計、用地和報建手續、補償安置、基礎設施建設等。第十五條 征地范圍內不能搬遷的室外生產生活設施、農業生產用房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包干補償。需要易地修建的水塘、水庫,按照原蓄水容積及規定的標准補償。經批準的臨時建築,在規定的使用期限內按照建築結構的重置價格結合使用年限剔除殘值後補償。第十六條 拆遷電力、電信、廣播電視、給排水、燃氣等設施需要補償的,由市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核定後再給予補償;廢棄不用的不予補償。第十七條 拆除企業房屋,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償。涉及生產設備搬遷的,按照設備的拆卸、安裝、搬遷台班的實際工作量計算;不能搬遷的,按照規定的標准包干補償。第十八條 拆除房屋的搬遷補助費、房屋過渡補助費、按期拆遷房屋獎勵費,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第十九條 拆除砂石場、預制場、磚場,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包干補償補助。第二十條 採取貨幣安置方式的農戶的農用工具、牲畜,由農戶自行處理,並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助。第二十一條 征地范圍內墳墓遷移,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助。第二十二條 各類征地年產值倍數、房屋補償標准、生產和生活設施補償標准、搬家補助費標准和過渡補助費標准等,由市人民政府頒布實施;並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適時調整(現行補償標准附後)。第二十三條 國家建設使用國有農用地以及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鄉鎮企業和村民住宅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其補償、補助標准參照本辦法執行。經批准依法收回國有農場、林場等農用地,其補償、補助標准參照本辦法執行。第二十四條 縣(市)人民政府可根據本辦法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除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青苗補償費外的其他補償、補助費標准,報請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2000年3月16日發布的《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實施辦法》同時廢止。本辦法實施前已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的,按原有規定辦理。
⑼ 長沙市拆遷103號令
《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已經 2008年2月17日市第13屆人民政府第3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 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長:張劍飛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第一條為加強征地補償工作,維護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和其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工作。
區、縣(市)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征地補償工作的實施、協調、監督和管理並設立征地辦公室,履行以下職責:
(一)擬訂征地方案;
(二)發布征地公告並報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備案;
(三)審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協調處理征地補償安置爭議;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補償安置工作。
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對區、縣(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的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和監督。
第四條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全過程進行指導和監督。
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以下征地補償工作:
(一)發布預征地公告;
(二)辦理征地補償登記,並組織進行現場調查核實;
(三)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公告;
(五)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並報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備案;
(六)按規定撥付征地補償費用;
(七)責令限期拆遷騰地;
(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征地補償工作。
各區的征地補償費用概算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審核;各縣(市)的征地補償費用概算由各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核,但應當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的除外。
第五條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將征地工作中的事務性和技術性工作委託給征地事務機構承擔。
第六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承擔下列征地補償安置工作:
(一)協助征地補償登記、調查;
(二)督促、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具體事項;
(三)監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征地補償費用的管理、使用、分配、公開等情況;
(四)協助處理征地補償糾紛及遺留問題。
第七條征地補償費用總額的80%應當在征地公告發布前存入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財政開設的征地補償專用賬戶,其餘部分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發布前足額存入。未足額存入的,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得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
第八條征地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
第九條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征地年產值標准,按省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征地年產值倍數,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
另行提高安置補助費專項用於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直接撥入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專戶,提高的安置補助費按照一類水田征地年產值標準的5倍計算。
第十條青苗、林木、水產品的補償費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
征地范圍外的專業魚池因施工需要降低蓄水深度的,按降低水位的比例乘以該專業魚池的征地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養殖水深度降到不足50厘米時,按照征地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
第十一條取得市、縣(市)房屋產權管理部門 2006年7月1日以後頒發的房屋權屬證書的,其房屋合法建築面積以房屋權屬證書為依據。
第十二條未取得市、縣(市)房屋產權管理部門 2006年7月1日以後頒發的房屋權屬證書的,其房屋合法建築面積由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下列規定認定:
(一) 1987年1月1日以後興建的房屋,一律以建設用地批准文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為依據;
(二)市區范圍內, 1982年4月1日至 1986年12月31日興建的房屋,屬原基改建和佔用非耕地建房的,須經鄉(鎮、場、街道)批准;屬佔用耕地建房的,須經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未經批準的,按違法建築處理。 1982年3月31日以前興建的房屋未進行改建、擴建的,按合法建築對待。
(三)縣(市)轄區內, 1987年1月1日以前興建的房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實際情況進行認定。對房屋合法建築面積的認定有異議的,可以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公告期間向區、縣(市)人民政府申請復查,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國土、規劃、建設、房產部門審查後予以確定。
第十三條拆除非農業戶或採取貨幣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按照規定的標准支付房屋補償費、房屋裝飾裝修及設施補償費和購房補助費。
第十四條拆除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應當支付房屋補償費、房屋裝飾裝修及設施補償費。
拆除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需要重建的,另行支付重建用地補助費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於重建用地的規劃設計、用地和報建手續、補償安置、基礎設施建設等。
第十五條征地范圍內不能搬遷的室外生產生活設施、農業生產用房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包干補償。需要易地修建的水塘、水庫,按照原蓄水容積及規定的標准補償。
經批準的臨時建築,在規定的使用期限內按照建築結構的重置價格結合使用年限剔除殘值後補償。
第十六條拆遷電力、電信、廣播電視、給排水、燃氣等設施需要補償的,由市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核定後再給予補償;廢棄不用的不予補償。
第十七條拆除企業房屋,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償。涉及生產設備搬遷的,按照設備的拆卸、安裝、搬遷台班的實際工作量計算;不能搬遷的,按照規定的標准包干補償。
第十八條拆除房屋的搬遷補助費、房屋過渡補助費、按期拆遷房屋獎勵費,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
第十九條拆除砂石場、預制場、磚場,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包干補償補助。
第二十條採取貨幣安置方式的農戶的農用工具、牲畜,由農戶自行處理,並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助。
第二十一條征地范圍內墳墓遷移,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助。
第二十二條各類征地年產值倍數、房屋補償標准、生產和生活設施補償標准、搬家補助費標准和過渡補助費標准等,由市人民政府頒布實施;並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適時調整(現行補償標准附後)。
第二十三條國家建設使用國有農用地以及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鄉鎮企業和村民住宅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其補償、補助標准參照本辦法執行。
經批准依法收回國有農場、林場等農用地,其補償、補助標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四條縣(市)人民政府可根據本辦法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除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青苗補償費外的其他補償、補助費標准,報請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第二十五條本辦法自 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2000年3月16日發布的《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實施辦法》同時廢止。
本辦法實施前已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的,按原有規定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