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對責任保險的意義

法律對責任保險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1-01-31 02:46:40

㈠ 責任保險所承保的法律責任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公眾責任保險又稱「普通責任保險」或「綜合責任保險」。它主要承保被保險人在公共場所進行生產、經營或其他活動時,因發生意外事故而造成的他人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依法應由被保險人承擔的經濟賠償責任。投保人可就工廠、辦公樓、旅館、住宅、商店、醫院、學校、影劇院、展覽館等各種公眾活動的場所投保公眾責任保險。該險所承保的公眾責任有兩個特徵,一是致害人所損害的對象不是事先特定的某個人;二是損害行為對社會大眾利益的損害。這種責任屬於侵權責任范圍。保險公司在公眾責任保險中主要承擔兩部分責任:一是在被保險人造成他人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時,依法應承擔的經濟賠償責任;二是在責任事故發生後,如果引起法律訴訟,由被保險人承擔的相關的訴訟費支付責任。但保險公司的最高賠償責任不超過保單上所規定的每次事故的賠償限額或累計賠償的限額。公眾責任保險適用的范圍非常廣泛,其業務復雜,險種眾多。[編輯]公眾責任保險的種類由於公眾責任保險具有承保場所固定的特點,以此為依據可將公眾責任保險分為五種類別:1、場所責任保險場所責任保險是公眾責任保險中業務量最大的一個險別,它是公眾責任保險的主要業務來源。根據場所的不同,它又可以進一步分為旅館責任保險、電梯責任保險、車庫責任保險、展覽會責任保險、娛樂場所責任保險(如公園、動物園、影劇院、溜冰場、游樂場、青少年宮、俱樂部等)、商店責任保險、辦公樓責任保險、學校責任保險、工廠責任保險、機場責任保險等若干具體險種。場所責任保險的承保方式通常是在普通公眾責任保險單的基礎上,加列場所責任保險條款獨立承保,但也可以設計專門的場所責任保險合同予以承保。2、電梯責任保險電梯責任保險承保被保險人所有、使用或管理的電梯(包括電梯、液壓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在運行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造成第三者的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依法應由被保險人承擔的賠償責任。3、承包人責任保險承包人責任保險承保的是各種建築工程、安裝工程、裝卸作業和各類加工的承包人在進行承包合同項下的工程或其他作業時所造成的損害賠償責任。承包人是指承包各種建築工程、安裝工程、裝卸作業以及承攬加工、訂做、修繕、修理、印刷、設計、測繪、測試、廣告等業務的法人或自然人。4、承運人責任保險承運人責任保險是指專門承保承擔各種客、貨運輸任務的部門或個人在運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損害賠償責任,主要包括旅客責任保險、貨物運輸責任保險等險種。5、個人責任保險個人責任保險主要承保私人住宅及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造成的損害賠償責任。任何個人或家庭都可以將自己或自己的所有物(動物或靜物)或能造成損害他人利益的責任風險通過投保個人責任險而轉移給保險人。主要的個人責任保險有住宅責任保險、綜合個人保險和個人職業保險等。6、其他公眾責任保險[編輯]公眾責任保險的特點隨著我國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在經濟活動過程中常常因疏忽或意外事故造成他人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依照法律須承擔一定的經濟賠償責任,伴隨著公眾索賠意識的增強,此類索賠逐漸增多,影響當事人經濟利益及正常的經營活動順利進行。公眾責任險正是為適應上述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個人轉嫁這種風險的需要而產生的。具體特點如下:1、保險標的無形該險種的保險標的是被保險人的法律責任,為無形標的。2、適用范圍較廣該險種可適用於工廠、辦公樓、旅館、住宅、商店、醫院、學校、影劇院、展覽館等各種公眾活動的場所。3、表現形式豐富表現形式豐富主要有普通責任、綜合責任、場所責任、電梯責任、承包人責任等,我國則主要表現為場所公眾責任。[編輯]公眾責任保險的基本內容1、適用對象適用對象主要適用於工廠、商店、辦公室、旅館、公共娛樂場的、住宅、建築安裝公司、運輸部門等各種不同對象。2、保險標的公眾責任保險以固定場所和規定區域內,因生產經營活動或日常生活中對社會公眾造成損害事故應承擔的法律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3、責任范圍1)公眾責任保險的保險責任分為兩大項:被保險人依法應承擔對第三者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經濟賠償責任;被人因發生損害事故應支付的訴訟等法律費用,以及保險人事先同意支付的費用。2)公眾責任保險的除外責任包括三方面:不能承保的風險。主要指責任保險中通常不能承保的風險;不能在公眾責任保險承保的風險,是指這類風險雖然不能在公眾責任保險中承保,但可以在其他保險承保的除外責任。如被保險人可以投保僱主責任保障;被保險人及其雇員、家屬所有或照管、控制的財產損失不屬公眾責任保險負責,但可投保普通財產保險等等;經過附加承保的風險,這類除外責任,通過加批加費可以承保。如經過特別約定的違約責任、火災爆炸責任保險、精神損害責任等。3)保險責任期限以年度為限,一般為一年期或不足一年的短期。4、賠償限額和免賠額1)賠償限額制定公眾責任保險賠償限額的方法有三種:規定每次事故的混合限額。無分項限額,也無累計限額,只控制每次事故主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兩項損失之和的最高限額,它對整個保險期內的賠償總額無影響。規定每次事故的分項限額和累計限額,即既確定每次事故人身傷害和產損失各自的賠償限額,又確定保險期內累計賠償限額。規定每次事故的混合賠償限額和累計賠償限額,現行公眾責任保險一般採用第一種方法,但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用第二種或第三種方法確定賠償限額。2)免賠額免賠額是保險的免責限度。公眾責任保險對他人的人身傷害無色賠額的規定,但對他人的財產損失則一般規定每次事故的絕對免賠額。5、保險費率公眾責任保險一般無固定費率表,而是根據每筆業務被保險人的風險情況逐筆議訂費率,從而保證費率與保險人所承擔的風險相適應。公眾責任保險的費率按照保險期限不同,一般分為1年期費率和短期費率。如果賠償限額和免賠額增減時,費率也適當增減。

㈡ 避債避法律責任的保險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關於保險避稅,准確地說,是個人所得稅法規定,人壽保險的賠付免徵個人所得稅。其它的,分紅險的分紅、投資型保險的收益等,法律目前沒有明確規定。
需要說明的是,所謂的保險避稅,沒有實際意義。最關鍵的,就是個人買保險,不能用稅前收入!免徵個稅的,國債、政府債券以及其它的因侵權傷害獲得的賠償,都是免徵個稅的。所以,凡是吹保險避稅的,不是個騙子,也是個糊塗蛋。
關於保險避遺產稅,更是個騙術。我國目前僅僅有所謂的遺產稅法草案,而沒有明確實施細則以及相應的司法解釋。在遺產稅上,人壽保險金究竟怎樣處理,根本不明確,所以,信誓旦旦地說保險避遺產稅,是毫無根據的。我國台灣地區,遺產和贈與稅法也有跟我國遺產稅法相同的規定,可實際生活中,各種司法解釋、實施細則,對投保年齡、健康狀況、具體的產品(現金價值與保費之比)都有嚴格的限制,絕不是買個保險、指定受益人就能避遺產稅。更有一些騙子,編造的所謂蔡萬霖買保險避遺產稅,當時台灣、香港,包括內地媒體都有報道,根本是騙人。而目前市場上的終身險產品,質次價高,累計保費及損失的時間價值,甚至要超過保險賠付金,拿這樣的保險產品避遺產稅,不但不能省錢,反而遭受更大損失。
關於保險避債,也是個騙術。所謂的合理避債,其實就是一個合理轉移資產的問題,通過財產所有權的轉移,使它與原來的債務關系相剝離,以此達到不受債務追償的目的。而轉移資產的方式,多種多樣,當然了,買保險指定受益人,也是轉移財產的方式之一。這里有2個關鍵點:一是轉移所有權的行為本身,不能侵害債權人的利益;二是只要沒侵害債權人的利益,贈與存款、房地產等任何轉移財產的方式都可以避債。
而騙子們,恰恰隱瞞這個條件,把特殊情況說成一般規律,把保險吹成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避債;另外,隱瞞、否定其它方式也能實現避債這個事實,貶低其它,獨吹保險。

㈢ 責任保險的法律基礎是什麼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是基於《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等政策規定而開辦的。

㈣ 責任保險的保險標的是被保險人在法律上應付的什麼賠償責任拜託各位了 3Q

責任保險的保險標的是被保險人在法律上應負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
責任保險是指以保險客戶的法律賠償風險為承保對象的一類保險。它屬於廣義財產保險范疇,適用於廣義財產保險的一般經營理論,但又具有自己的獨特內容和經營特點,從而是一類可以獨成體系的保險業務。
首先,責任保險與一般財產保險具有共同的性質,即都屬於賠償性保險。
其次,責任保險承保的風險是被保險人的法律風險。
再次,責任保險以被保險人在保險期內可能造成他人的利益損失為承保基礎。
根據業務內容的不同,責任保險可以分為公眾責任保險、產品責任保險、僱主責任保險、職業責任保險和第三者責任保險五類業務,其中每一類業務又由若干具體的險種構成。
責任保險的基本特徵:
責任保險與一般財產保險相比較,其共同點是均以大數法則為數理基礎,經營原則一致,經營方式相近(除部分法定險種外),均是對被保險人經濟利益損失進行補償。
(1)責任保險產生與發展基礎的特徵
責任保險產生與發展的基礎不僅是各種民事法律風險的客觀存在和社會生產力達到了一定的階段,而且是由於人類社會的進步帶來了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其中法制的健全與完善是責任保險產生與發展的最為直接的基礎。
(2)責任保險補償對象的特徵
盡管責任保險中承保人的賠款是支付給被保險人,但這種賠款實質上是對被保險人之外的受害方即第三者的補償,從而是直接保障被保險人利益、間接保障受害人利益的一種雙重保障機制。
(3)責任保險承保標的的特徵
責任保險承保的卻是各種民事法律風險,是沒有實體的標的。
保險人在承保責任保險時,通常對每一種責任保險業務要規定若乾等級的賠償限額,由被保險人自己選擇,被保險人選定的賠償限額便是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的最高限額,超過限額的經濟賠償責任只能由被保險人自行承擔。
(4)責任保險承保方式的特徵
責任保險的承保方式具有多樣化的特徵。
在獨立承保方式下,保險人簽發專門的責任保險單,它與特定的物沒有保險意義上的直接聯系,而是完全獨立操作的保險業務。
在附加承保方式下,保險人簽發責任保險單的前提是被保險人必須參加了一般的財產保險,即一般財產保險是主險,責任保險則是沒有獨立地位的附加險。
在組合承保方式下,責任保險的內容既不必簽訂單獨的責任保險合同,也無需簽發附加或特約條款,只需要參加該財產保險便使相應的責任風險得到了保險保障。
(5)責任保險賠償處理中的特徵
(1)責任保險的賠償,均以被保險人對第三方的損害並依法應承擔經濟賠償責任為前提條件,必然要涉及到受害的第三者,而一般財產保險或人身保險賠案只是保險雙方的事情。
(2)責任保險賠償的處理也以法院的判決或執法部門的裁決為依據,從而需要更全面地運用法律制度。
(3)責任保險中因是保險人代替致害人承擔對受害人的賠償責任,被保險人對各種責任事故處理的態度往往關繫到保險人的利益,從而使保險人具有參與處理責任事故的權利。
(4)責任保險賠款最後並非歸被保險人所有,而是實質上付給了受害方。

㈤ 什麼是責任保險 通俗易懂點解釋一下啊。 責任保險的保險標的是被保險人在法律上承擔什麼責任

責任保險說白了就是跟你有利益關系的東西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一種保險。簡單的例子,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就是一種。還有比如公共責任險,在麥當勞摔跤造成損失麥當勞要負責。

㈥ 責任保險的法律原則中對消費者最有利 A、合同關系原則 B、嚴格責任原則 C、疏忽原則 D、保證原則

責任保險,是指保險人在被保險人依法應對第三者負賠償民事責任,並被提出賠償要求時,承擔賠償責任的財產保險形式。責任保險以被保險人對他人依法應負的民事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在合同中無保險金額,而規定賠償限額。責任保險僅承保被保險人的過失侵權民事責任,對故意行為造成的損害不負責任,除特別約定外,通常不包括合同違約責任。責任保險的承保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作為其他保險的組成部分或附加部分承保,不作為主要險別單獨承保,如汽車保險中的第三人責任險、船舶保險中'的碰撞責任險等。另一種是作為主要險別單獨承保。
作為一類獨成體系的保險業務,責任保險適用於一切可能造成他人財產損失與人身傷亡的各種單位、家庭或個人。具體而言,其適用范圍包括:
一是各種公眾活動場所的所有者、經營管理者;
二是各種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維修者;
三是各種運輸工具的所有者、經營管理者或駕駛員;
四是各種需要僱傭員工的單位;
五是各種提供職業技術服務的單位;六是城鄉居民家庭或個人。
此外,在各種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也存在著民事責任事故風險,建設工程的所有者、承包者等亦對相關責任事故風險具有保險利益;各單位場所(即非公眾活動場所)也存在著公眾責任風險,如企業等單位亦有著投保公眾責任保險的必要性。
所以責任保險對消費者最有利的還是合同關系的原則。

㈦ 為什麼說法律是責任保險產生與發展的基礎

法來制建設和完善是責任保險自發展的基礎。我國《保險法》第50條第2款規定:「責任保險是指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而如何確認賠償責任,則涉及到民事法律制度中民事責任制度的問題。民事責任的首要功能在於其補償性,而責任保險歸根結底也是保障受害人利益的法律手段,由此可以看出,民事責任制度與責任保險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從這個意義上說,從維護群眾利益的角度出發,建立健全發展責任保險的法律環境,是中國責任保險發展的必要途徑。

㈧ 什麼叫責任保險合同,責任保險合同的性質及主體是什麼

一、什麼是責任保險合同
責任保險合同是指以被保險人依法對第三者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合同,所以又稱為第三者責任保險合同。
《保險法》第五十條第一款同時規定:保險人對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的損害,可以依據法律的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直接向該第三者賠償保險金。那麼,關於第三者是否有權直接依據責任保險合同向保險人求償保險金,投保人與保險人、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生後可否協議變更(降低)責任保險的保險金額度,保險人是否負有向第三者直接賠付保險金的義務等問題,在實踐中觀點不一,操作各異,實有探析之必要。
二、責任保險合同的法律性質及合同主體
我國《保險法》將保險合同分為財產保險合同和人身保險合同兩類,並將責任保險作為財產保險合同的一個種類在財產保險合同一節作出了規定。由於在責任保險合同中,第三者因保險事故而遭受的損害既有可能是財產上的又有可能是人身上的或者兼具財產和人身損害內容,就有觀點認為不能簡單地把責任保險定位為財產或者人身保險合同,應當把責任保險作為單獨的險種或者以第三者的損害結果作為定性依據。但筆者認為,該觀點把責任保險標的和第三者損害後果之法律責任的概念混為一談,忽視了二者的區別,因而是錯誤的。責任保險並不因為第三者遭受何種損害而改變其財產保險的法律性質。
首先,責任保險標的是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付的賠償責任,指責任保險合同當事人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是基於合同當事人約定產生的對賠償責任的賠償責任,沒有該約定,就不會產生該標的;而因第三者的損害後果所產生的法律責任則是由於被保險人的行為造成的,對於損害後果不能也不允許當事人約定發生,對損害後果的賠償責任是基於法律規定產生的,二者的產生根據不同。
其次,責任保險標的是基於責任保險合同當事人的約定產生的,因而只能存在於合同法律關系當中,沒有無約定的責任保險標的;而對第三者的損害後果之法律責任在現實中多以被保險人的行為產生,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多存在於侵權法律關系當中,二者存在於不同的法律關系之中。
第三,因責任保險合同產生的法律責任僅能以賠償方式承擔,也即保險人僅可以經濟利益來履行義務;而因第三者遭受損害所產生的法律責任除了可以經濟賠償的方式來保障相對方的權益外,致害人還有可能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或者還要承擔治安處罰等行政法上的責任甚至是刑事責任,二者承擔責任的方式也不相同。
第四,責任保險合同的法律責任要嚴格遵循合同內容產生並受合同條款羈束,無論被保險人應當承擔多少賠償責任,保險人只能按照合同的約定來承擔合同責任;而第三者遭受損失的法律責任只能依據法律規定來確定,無論被保險人有無履行能力,該法律責任也會在法律框架內得到確認。
綜上,責任保險合同從產生的根據、法律關系的內容、承擔責任的方式以及責任的范圍諸層面來講,都是以財產賠償為內容的,因而其只能是財產保險合同,雖然合同的責任以第三者遭受損害為產生條件,卻不以第三者的損害後果為賠償內容。

㈨ 如何理解責任保險與法律制度的關系

這樣的問題,真不來知道該怎麼回源答好,不像是個專業問題。
具體不太明白你問的指向。

這樣回答吧,責任保險和法律制度的關系包含了一個重要的線就是保險和法律的關系。
保險是金融的一個系列,需要運作,而運作就需要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具有社會公眾效應。
為了更好的規制這種運作的規范,避免產生反面的社會影響,就需要制度去規范它,國家層面的就是法律法規,企業層面有內部的制度流程和國家強制執行的合規制度。

簡單來說,先產生保險,幾乎同時出現制度(當時可能還不是法律制度、而是交易習慣),後來產生法律制度去規范保險業的運作。

沒有法律制度的保險是無韁繩的馬,法律制度是保險的規范的後盾。

熱點內容
廣東省農業環境保護條例失效 發布:2025-10-04 03:11:31 瀏覽:66
勞動法的工傷賠償標准 發布:2025-10-04 03:11:24 瀏覽:950
德安睿律師 發布:2025-10-04 03:05:37 瀏覽:99
刑事訴訟法誰講得好 發布:2025-10-04 03:03:26 瀏覽:294
法院劃扣哪些銀行 發布:2025-10-04 02:51:34 瀏覽:399
法院調查取證的范圍 發布:2025-10-04 02:48:59 瀏覽:13
律師信範文 發布:2025-10-04 02:43:38 瀏覽:307
蒼南縣司法拍賣網 發布:2025-10-04 02:37:07 瀏覽:836
重慶大學法律碩士學費 發布:2025-10-04 02:37:02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