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工傷屬於無過錯責任的法律依據

工傷屬於無過錯責任的法律依據

發布時間: 2021-02-25 10:08:35

❶ 工傷保險條例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嗎

律師認為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只要發生傷的地點、時間、崗位、等符合內工傷保容險條例第十四條、十五條的規定,排除故意以後,就是工傷。這里包括職工個人有過失和意外等情形,都可以認定為工傷。有時發生工傷後,用人單位或者私企老闆申辯說:「職工有違章,有過失」等,都不影響工傷的認定,就是因為是無過錯責任原則。

❷ 怎樣理解工傷職工「無過錯責任」原則

范某系某鋼管廠職工,因其在工作中違章操作,造成了右手粉碎性骨折,經當地勞動行政部門認定為因工負傷,該地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按照工傷職工「無過錯責任」原則,依法裁決鋼管廠承擔范某的工傷保險待遇。鋼管廠不服,起訴到人民法院,法院審理後判決該鋼管廠承擔范某的工傷保險待遇。此次,鋼管廠服從判決,但按照該企業制定的《企業職工獎懲辦法實施細則》的規定,對范某進行了經濟處罰。范某不服,認為既然對工傷職工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企業就不可以再對其進行處罰,遂申訴到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委依法駁回了范某的請求。
此案之所以一波三折,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雙方當事人沒有正確理解違章操作和工傷職工「無過錯責任」原則之間的關系。
違章操作的行為,並不影響工傷性質的認定。違章操作屬於過失行為,只要不是蓄意違章,便可以認定為工傷。根據《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原(勞部發[1996]266號)第8條、第9條之規定,范某雖違章操作,違反了單位規章制度,但范某的行為不能構成蓄意違章,即范某的本意並不是想自殘身體,以獲得單位的賠償。因此,范某應該被認定為因工負傷,並依照工傷保險的有關規定落實待遇。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對工傷職工實行保護性的補償原則,有別於企業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的規章制度對違紀違章職工實行的經濟處罰。「無過錯責任」原則規定了即使職工本人存在一定的過錯,仍應按照工傷保險待遇給予補償。但這並不表示工傷職工可以不承擔因其違章操作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和承擔經濟損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法律賦予工傷職工應享受的權利,後者是法律規定違紀職工應承擔的義務。

❸ 工傷保險條例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嗎

是的
是有無過錯責任原則。就比如工人在車間違反操作程序受的傷,不管是什麼原因的,反正是受了傷,符合條件的就算工傷

❹ 請闡述工傷保險的歸責原則(單方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法律內涵

無過錯責任原則(責任賠償原則又稱無過失補償)是指在法律特別規定的情況下,以已經內發生的損害後果為價值判斷容標准,無過錯的行為人也要承擔民事責任。
單方責任原則:也稱過錯責任原則,是指行為人在發生工傷事故時,只有被證明是有責任的就要承擔責任,否則,不用承擔。

❺ 如何理解工傷保險的無過錯責任原則

無過錯責任原則就是說,只要法定的這些事情發生了,即使你本人沒有過錯也要承擔法律責任
這樣規定的目的是使一些特殊事件能夠有責任人來承擔事故的責任。否則事故將無人擔責,導致受損的對象得不到補償
0

❻ 工傷認定有那些法律依據

1、工作時間:工作時間是指法律規定或者單位要求職工工作的時間;用人單位規定實行版不定時工作制的權,是指單位確定的工作時間。A.構成工傷限於發生在工作時間內的事故傷害;B.在工作時間以外的事故傷害一般不構成工傷。2、工作場所:工作場所是指職工日常工作所在的場所,以及領導臨時指派職工從事工作的場所。A.構成工傷限於發生在工作場所內的事故傷害;B.在工作場所以外的事故傷害一般不構成工傷。3、工作原因: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構成工傷。雖然不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之內,但是只要事故傷害與工作有關,是因執行職務或者業務的原因而發生,也構成工傷。4、主觀過錯:除了勞動者本人故意造成事故傷害以外,即使勞動者有過失或者重大過失,仍然認定為工傷。5、其他:特殊情況下構成工傷,僅限於《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特殊情形。

❼ 怎樣理解工傷職工的無過錯責任原則(2)

三、無過錯責任原則是一種人道主義原則 從法理學角度看,職工本身專並不想受傷,范某這屬種違章操作的行為,應屬於自己認為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並非蓄意違章。范某的糾紛案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權利與承擔經濟損失義務的案例。此案之所以歷時兩年之久方得以結案,除去客觀因素外,雙方當事人缺乏法律意識也是造成該案久而未決的原因之一。

❽ 無過錯責任原則下怎樣認定工傷

。所謂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主觀上沒有過錯而造成他人損害,但法律版規定行為人也應當承權擔的民事責任。 無過錯責任原則並非主張加害人無過錯也要承擔侵權責任,而是主張加害人不得以證明無過錯而免責。過錯包含故意和過失。過失指欠缺必要的謹慎和勤勉。在現代社會的某些領域,主要是高危作業、產品責任、環境污染等行業,加害人是否欠缺必要的謹慎和勤勉常常難以判斷,即加害行為之「身內原因」和「身外原因」難以區分,受害人證明加害人過錯很困難,而加害人證明自己「無過錯」卻很容易,導致雙方的訴訟地位事實上不平等。因此,法律制定了無過錯責任原則,直接規定法定免責事由,作為區分「身內原因」和「身外原因」之界限,也就是責任原因和非責任原因之界限。加害人不能通過證明自己無過錯而免責,而必須通過證明有法定免責事由而免責。此時,表面上無過錯不是法定免責事由,但實際上,法律是以有無法定免責事由,確認加害人有無過錯。也就是說,在加害人無法定免責事由時,法律默示地推定加害人有過錯。

❾ 怎樣理解工傷職工的無過錯責任原則

三、無來過錯責任原則是一種人自道主義原則
從法理學角度看,職工本身並不想受傷,范某這種違章操作的行為,應屬於自己認為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並非蓄意違章。范某的糾紛案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權利與承擔經濟損失義務的案例。此案之所以歷時兩年之久方得以結案,除去客觀因素外,雙方當事人缺乏法律意識也是造成該案久而未決的原因之一。

❿ 如何理解工傷保險的無過錯責任原則

本律師認為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只要發生傷的地點、時間、崗位、等符合工傷保險條回例第十答四條、十五條的規定,排除故意以後,就是工傷。這里包括職工個人有過失和意外等情形,都可以認定為工傷。有時發生工傷後,用人單位或者私企老闆申辯說:「職工有違章,有過失」等,都不影響工傷的認定,就是因為是無過錯責任原則。

熱點內容
市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制度 發布:2025-09-29 02:40:47 瀏覽:333
小學法律知識心得體會作文 發布:2025-09-29 02:40:11 瀏覽:978
電商法律聯盟 發布:2025-09-29 02:35:06 瀏覽:284
仁寶開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9 02:34:23 瀏覽:494
職業道德觀摘要 發布:2025-09-29 02:34:21 瀏覽:359
2015婚姻法全文 發布:2025-09-29 02:27:46 瀏覽:201
法官講師 發布:2025-09-29 02:26:32 瀏覽:469
2017物權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29 02:15:33 瀏覽:272
刑法答辯題 發布:2025-09-29 02:14:51 瀏覽:509
2017司法考試行政法真題案例 發布:2025-09-29 02:04:37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