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外執行監護人法律責任
⑴ 監外執行的人離開監護人視線私自出走會什麼後果
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被宣告緩刑的監外執行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數罪並罰的原則,決定執行刑罰
八十六條規定,被假釋的監外執行罪犯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應當撤銷假釋,實行數罪並罰的原則,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假釋的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尚未構成新的犯罪的,應當依照法定程序撤銷假釋,收監執行未執行完畢的刑罰。同時對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也有規定,一旦暫予監外執行的條件消失,應當收監執行。
對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監督管理的規定。這證明對監外執行罪犯的管理是很嚴格的,一旦違反應當從重處罰。值得注意的是所謂「新罪『』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過失犯罪,這說明現行法律對監外執行在考驗期內再犯新罪的罪犯,加大了處罰的力度,這主要是基於他沒真誠悔罪,有危害社會的原因口然而,相比之下現行法律對監外執行罪犯在考驗期內又犯新罪的,確應從重處罰,達到教育公民遵紀守法的目的。
⑵ 監護人責任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民法總則
第三十四條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內行為,保護被監護人容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產生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⑶ 監外執行的人在犯罪作為他的監護人要負什麼責任
根監護人有什麼關系,他以有了自己的家庭,他的父母在沒有權利監護他做人和成長,因為他以經是成年人了,又有了自己的孩子當父母的只能看那不對說說而已,聽就聽不聽勸父母又能如何,父母沒有什麼責任要承擔的,自己被判緩刑又犯新罪,所犯新罪法定期外另加又犯新罪的懲罰1年或者2年的加刑期,和被判緩刑還沒有執行完的剩餘期限,新犯罪的法定期和又犯新罪加刑期還沒有執行完的判緩刑剩餘期限,就是被收監要執行的有期徒刑期限。
⑷ 暫予監外執行的被告人監護人不管怎麼辦
暫予監外執行是已經確定有罪了,因此不能稱為被告人,而應是罪犯。
這種情況下,可以申請變更暫予監外執行擔保人
⑸ 服刑保釋期間的監護人有什麼責任
第十二條罪犯在暫予監外執行期間,保證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協助社內區矯正機構監督被保證人遵容守法律和有關規定;
(二)發現被保證人擅自離開居住的市、縣或者變更居住地,或者有違法犯罪行為,或者需要保外就醫情形消失,或者被保證人死亡的,立即向社區矯正機構報告;
(三)為被保證人的治療、護理、復查以及正常生活提供幫助;
(四)督促和協助被保證人按照規定履行定期復查病情和向社區矯正機構報告的義務。
⑹ 監外執行期間老師婆是監護人,因關系不好,她不到司法局報到,請問這種情況我能換監護人嗎
監護人一般為家庭成員,如果你與老婆離婚了,可以更換監護人為其他成年家庭成員的。
⑺ 監護人在被行政或者刑事處罰限制人身自由期間,被監護人的監護問題如何處理
1.監護人可以申請監外執行。
2.如果確實需要被限制自由的,可由相關部門指定其他監護人
3.如果沒有監護人的,可由民政部門負責尋找監護人
⑻ 刑事案件監外執行擔保人應負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八十二條:擔保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監督被保證人遵守本規定第八十五條、第八十六條的規定;
(二)發現被保證人可能發生或者已經發生違反本規定第八十五條、第八十六條規定的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執行機關報告。
保證人應當填寫保證書,並在保證書上簽名、捺指印。
(8)監外執行監護人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一、監外執行的情況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四條規定,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一)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
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項規定情形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對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罪犯,或者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
對罪犯確有嚴重疾病,必須保外就醫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診斷並開具證明文件。
在交付執行前,暫予監外執行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決定;在交付執行後,暫予監外執行由監獄或者看守所提出書面意見,報省級以上監獄管理機關或者設區的市一級以上公安機關批准。
監外執行罪犯在監外執行期間涉嫌犯罪,公安機關依法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辦理。
暫予監外執行法律規定亟待完善
有關暫予監外執行的規定多見於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等單獨或聯合發布的文件之中,由於立法規定的不盡完善及實際操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導致監外執行在實踐中存在無法可依的問題,亟待引起高度重視。以下兩種情況是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1、脫管罪犯上網追逃問題。
2、人民法院在判決的同時作出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續保問題。
二、程序
對具備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人民法院判決時,可直接決定。人民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應當製作《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書》,載明罪犯基本情況、判決確定的罪名和刑罰、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原因、依據等內容,並抄送人民檢察院和罪犯居住地的公安機關。
在判決、裁定執行過程中,對具備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由監獄提出書面意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監獄管理機關批准。
在看守所、拘役所服刑的罪犯需要暫予監外執行的,應由看守所或拘役所提出書面意見,報主管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審查決定。批准暫予監外執行的機關應當將批準的決定抄送人民檢察院。
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徇私舞弊,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予以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行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刑罰執行機關的工作人員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捏造事實,偽造材料,違法報請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
2、人民法院和監獄管理機關以及公安機關的工作人員為徇私情、私利,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申請,違法裁定、決定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
3、不具有報請、裁定或決定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權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徇私情、私利,偽造有關材料,導致不符合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被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
4、其他違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