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案應負的法律責任
⑴ 交通肇事致人重傷應負刑事責任嗎
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交通肇事罪是違反交通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受到重損失的行為。許多人只知道: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負事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交通肇事致人重傷是否應負刑事責任,法律有明確的界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2款規定:「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如果司機交通肇事構成犯罪,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公安機關應當交案卷連同《起訴意見書》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你們無權向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法院請示不予追究肇事司機的刑事責任。當然 ,肇事司機及其親屬積極承擔經濟損害賠償,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可以在法定幅度內對肇事司機予以從輕處罰。
⑵ 交通肇事案中,:追究刑事責任的標準是什麼
關於肇事司機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問題:
首先應由交警隊作出責任認定,無論是刑事責任還是民事賠償,這個認定都是個前提和基礎。如果司機負全部或主要責任,並且致一人死亡,就構成交通肇事罪,應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能夠認定死機在事故發生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構成逃逸,應處3 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因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那麼就應判處7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為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是個很復雜的事情,需要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 .
⑶ 交通肇事案中,:追究刑事責任的標準是什麼大神們幫幫忙
關於肇事司機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問題: 首先應由交警隊作出責任認定,無論是刑事責任還是民事賠償,這個認定都是個前提和基礎。如果司機負全部或主要責任,並且致一人死亡,就構成交通肇事罪,應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能夠認定死機在事故發生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構成逃逸,應處3 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因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那麼就應判處7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為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是個很復雜的事情,需要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 .
⑷ 交通事故法律責任
第一百三十三條【交通肇事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據有關司法解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可定交通肇事罪:1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2死亡3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注意,此處的30萬元以上的數額,不是指事故本身造成的財產損失數額,而是指行為人無力賠償的數額。按此標准,財產直接損失數額不到30萬元,或者損失雖遠遠超過30萬元但賠償後不足30萬元的,都不構成本罪;4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下列情形之一的:(1)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2)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3)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4)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5)嚴重超載駕駛的;(6)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根據刑法第133條的規定,犯交通肇事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上述其他特別惡劣情節,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1)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傷5人以上,負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2)死亡6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60萬元以上的。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圍外的交通肇事如何定性所謂公共交通管理范圍外,是指工廠、礦山、林場、建築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內尚未納入公共交通管理的交通。城市街道、國道、省道、縣道、鄉道、「村村通」公路,以及已經開發並納入公共交通管理范圍的內河航道、海運航道、湖泊等屬於實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根據上述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第8條的規定,在實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內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傷亡或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則不定交通肇事罪,而應當分別以下情形處理:1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進行生產、作業,因不服管理、違反生產勞動安全等規章制度,以及單位主管人員指使、強令他人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應當以重大責任事故罪定罪處罰。2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進行生產、作業,有安全隱患,經有關部門或者單位職工提出後,負責勞動安全設施的直接責任人員仍不採取措施,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應當以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定罪處罰。3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進行非生產、作業活動致人死亡的,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定罪處罰;致人重傷的,以過失致人重傷罪定罪處罰;致使交通工具嚴重毀壞的,以過失損壞交通工具罪定罪處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為依法懲處交通肇事犯罪活動,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將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第一條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於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第二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五)嚴重超載駕駛的;(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第三條「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第四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傷五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二)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第五條「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後,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後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第七條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或者機動車輛承包人指使、強令他人違章駕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釋第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第八條在實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內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和本解釋的有關規定。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傷亡或者致使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二百三十三條等規定定罪處罰。第九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三十萬元至六十萬元、六十萬元至一百萬元的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執行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四條第(三)項的起點數額標准,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⑸ 交通事故肇事者負全責要負刑事責任嗎如果有刑事責任該怎麼判
如果造成了重大交通事故,需要服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
第一百三十三條 【交通肇事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5)交通肇事案應負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出了道路交通事故36種行為要負全責
(一)違反交通信號指示的;
(二)遇放行信號未讓先被放行車的;
(三)遇放行信號轉彎車未讓直行車和被放行的行人的;
(四)遇停止信號右轉彎和T形路口直行車未讓被放行的車輛、行人的;
(五)支路車未讓幹路車的;
(六)支幹路不分的,同類車未讓右邊無來車的車的;
(七)支幹路不分的,非機動車未讓機動車,非公共汽車、電車未讓公共汽車、電車的;
(八)相對方向同類車相遇,左轉彎車未讓直行或右轉彎車的;
(九)進入環形路口車未讓環形路口內車的;
(十)車輛行經人行橫道未按規定讓行人的;
(十一)機動車駛入非機動車道未讓非機動車的;
(十二)機動車駛入人行道未讓行人的;
(十三)非機動車駛入機動車道未讓機動車的;
(十四)非機動車駛入人行道未讓行人的;
(十五)非機動車在人行橫道內行駛橫過車行道,未讓機動車、行人的;
(十六)行人進入非機動車道,未讓非機動車的;
(十七)行人進入機動車道,未讓機動車的;
(十八)行人橫過車行道未走人行橫道、人行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的;
(十九)機動車變更車道未讓本車道車的;
(二十)機動車違章進入公交專用車道的;
(二十一)公交專用車違章進入其他機動車道的;
(二十二)輔路車未讓主路車的;
(二十三)其他違反借道行駛規定的;
(二十四)違反禁行類的禁令標志或禁止標線的;
(二十五)違反導向類的指示標志或指示標線的;
(二十六)逆向行駛的;
(二十七)違章掉頭的;
(二十八)違章會車的;
(二十九)違章超車的;
(三十)在機動車道或高速公路上違章停車的;
(三十一)機動車駛入交通管制車道的;
(三十二)違章進入高速路、快速路的;
(三十三)倒車、溜車發生事故的;
(三十四)開關車門妨礙其他車輛、行人通行的;
(三十五)未保持安全距離,追撞前車尾部的;
(三十六)自身發生交通事故的。
⑹ 交通肇事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導讀:本文為您提供交通肇事者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與刑事責任,事故調解的優勢方面的知識,並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交通肇事處罰,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等專題進行詳細解讀。
交通事故頻繁發生,因交通事故致殘致死的事件也頻繁出現,交通肇事所致的社會危害性達到一定程度,符合刑法中交通肇事罪規定的定罪條件的,要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刑事法律責任。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一)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
(二)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三)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於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
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不承擔任何責任。
刑事責任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的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1)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2)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3)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4)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5)嚴重超載的;
(6)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其他惡劣情節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傷五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
一、調解與訴訟比較,具有及時高效、方法靈活的優點。
調解與訴訟相比較,具有及時高效、方法靈活的特點,並且雙方在調解過程中達成一致協議,也便於執行協議的內容。交通事故人身損害案件進入訴訟程序,一般按照簡易程序進行,簡易程序的審理期限一般在3個月左右,因此,如果雙方當事人能夠在進入訴訟程序之前達成調解,受害人一般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拿到賠償款項。這也是一些法院要求交通事故案件需進行訴前聯調的原因之一。
⑺ 交通肇事至人重傷該負哪些責任
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交通肇事罪是違反交通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受到重損失的行為。許多人只知道: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負事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交通肇事致人重傷是否應負刑事責任,法律有明確的界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2款規定:「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如果司機交通肇事構成犯罪,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公安機關應當交案卷連同《起訴意見書》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你們無權向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法院請示不予追究肇事司機的刑事責任。當然 ,肇事司機及其親屬積極承擔經濟損害賠償,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可以在法定幅度內對肇事司機予以從輕處罰。
⑻ 請問交通事故中,具體什麼行為或責任要負刑事責任
如果致人死亡,並且你方負全部責任或者主要責任,就成立交通肇事罪。按照下面的條文處理。
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為依法懲處交通肇事犯罪活動,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將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於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條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
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第三條「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
條第一款規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
交通事故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第四條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傷五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
第五條「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後,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
第六條 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後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第七條 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或者機動車輛承包人指使、強令他人違章駕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釋第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第八條 在實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內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和本解釋的有關規定辦理。
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傷亡或者致使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二百三十三條等規定定罪處罰。
第九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三十萬元至六十萬元、六十萬元至一百萬元的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執行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四條第(三)項的起點數額標准,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⑼ 交通事故在什麼情況下肇事方要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標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頒布單位】 最高人民法院
【頒布日期】 20001115
【實施日期】 20001121
【文號】 法釋(2000)33號
【名稱】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題注】 (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36次會議通過,自2000年11月21日起施行)
為依法懲處交通肇事犯罪活動,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將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於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條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第三條 「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第四條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傷五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
第五條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後,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
第六條 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後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第七條 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或者機動車輛承包人指使、強令他人違章駕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釋第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第八條 在實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內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和本解釋的有關規定辦理。
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傷亡或者致使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二百三十三條等規定定罪處罰。
第九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三十萬元至六十萬元、六十萬元至一百萬元的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執行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四條第(三)項的起點數額標准,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⑽ 在交通事故中負主要責任的,應該負什麼樣的 刑事責任
如果致一人以上死亡或三人以上重傷,那麼就構成了交通肇事罪。應當承擔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