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旅遊團免責聲明的法律效力
免責聲明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有時是內容資訊的網路平台,有時是酒店、餐館等餐飲娛樂場所,有時是建築工地等事故高發的工作場地。這些各式各樣的免責聲明的法律效力是一樣的嗎?
一、合同法關於免責聲明的法律效力的條款
第三十九條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第四十條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第四十一條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條式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法律為什麼作這樣的規定呢﹖
第一,人身權和財產權是人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如果這樣的免責條款有效,無異於承認隨意侵害他人人身權和財產權的行為有效。例如,甲在陽台欄桿上行走,乙聲稱他也敢。甲說,你若敢,就給你1000元,但摔下去我不管。乙一氣之下,躍上陽台,但由於用力過猛,跳到陽台後站不穩,果真摔下去而死亡。後乙家屬訴至法院要求甲賠償,甲卻以事先有聲明而拒絕賠償。本案中如果甲的聲明有效,則意味著甲可侵害乙的人身權。這不但為法律所不允許,也破壞了公序良俗。
第二,違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的法律原則。這樣的免責條款必然導致擴大一方的權利,而限制或縮小了另一方的權利;或者加重一方的義務,而減輕或免除另一方的義務。這實際上排除了一方當事人應負的基本義務,顯然是不公平的。
二、其他關於免責聲明的法律條款
值得一提的是,對下述類似的免責條款,其他法律法規也作了與《合同法》相類似的規定。例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據此,有些單位在招工登記表中註明:「發生工傷、意外事故,本單位概不負責。」這樣的聲明是無效的。
三、有法律效力的免責聲明
應注意的是,並不是一切免責條款,法律法規都作無效處理。對以合理方式提請對方應盡注意義務的條款,應視作合同的組成部分。例如,公共汽車上標有「行車時,頭、手請勿伸出窗外,否則後果自負」聲明,如果乘客不顧聲明,擅自把頭、手伸出車外而引起事故的,不能主張聲明無效。
綜上所述,判斷免責聲明的法律效力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可以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相關條款,以及其他更具體的法律法規來判斷不同的情形下免責聲明是否有效。
『貳』 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要具體分析,如果沒有如下情形,是合法有效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三十九條採用版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第四十條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權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第四十一條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條式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通常情況下,如果我們要寫免責聲明的話,需要符合國家規定如果免責聲明的內容,包括對他人的人身造成傷害,或者因為故意或重大過失對他人的財產造成損失的,就沒有法律效力。
『叄』 自駕游免責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如果你是和旅遊公司簽訂的這樣的協議,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因為只要涉及到旅遊公司,那就是要承擔安全責任的。
『肆』 戶外旅遊召集活動中的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需要明確免責聲明具體怎麼規定的。《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因此如免責聲明中包含以上內容則無效。
『伍』 自駕游免責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無論是法律本身的規定還是司法實踐,這種免責協議都是難以免責的。朋友間的自助旅遊,組織者對參加者負有一定安全保障義務,如果隊員出險,領隊要擔法律責任。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陌生人拼游一旦引發民事糾紛,個案的各種細節的確認以及隨之而來的索賠,都沒有那麼簡單。由於自助游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定義,適用的法律有《合同法》、《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
幾乎所有自助游的組織者都會在發帖時附上一個免責聲明,表明跟帖者是自願參與,責任自負,以此來免除「後顧之憂」,這就是「驢友」們常說的「生死狀」。由於組織者提供的大多是無償服務,所以參與者也不會過多計較,對這樣的條款一般都會欣然接受。而實際上,這樣的條款並不能真的一「帖」就完全免責。在自發召集的AA制出遊方式中,由於組織形式決定了成員對組織者不具有接受服務和依附關系,事前的免責條款具有一定的警示效力。但成員之間約定實施的是一項危險活動,彼此間設定了互助的義務,當活動過程中成員間違背互助義務的宗旨時,免責條款就不管用了。而且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涉及人身傷害的免責條款不受法律保護。由此可見,即使簽訂了「生死狀」,組織者也要履行自己的風險提示義務,在危難時,全體「驢友」間也要履行力所能及的相互救助義務。否則,一旦出現意外,就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陸』 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免責條款是指當事人約定的用以免除或限制其未來合同責任的條款。
一般來說,當事人經過充分協商確定的免責條款,只能是完全建立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的,免責條款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法律才承認免責條款的效力,否則就沒有合同自由可言。但是對於嚴重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免責條款,法律也是應當禁止的,否則不但將造成免責條款的濫用,而且還會嚴重損害一方當事人的利益,也不利於保護正常的合同交易。
『柒』 私簽的自駕游免責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您好,無論是法律本身的規定還是司法實踐,這種免責協議都是難以免責的。朋友間的自助旅遊,組織者對參加者負有一定安全保障義務,如果隊員出險,領隊要擔法律責任。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陌生人拼游一旦引發民事糾紛,個案的各種細節的確認以及隨之而來的索賠,都沒有那麼簡單。由於自助游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定義,適用的法律有《合同法》、《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
幾乎所有自助游的組織者都會在發帖時附上一個免責聲明,表明跟帖者是自願參與,責任自負,以此來免除「後顧之憂」,這就是「驢友」們常說的「生死狀」。由於組織者提供的大多是無償服務,所以參與者也不會過多計較,對這樣的條款一般都會欣然接受。而實際上,這樣的條款並不能真的一「帖」就完全免責。在自發召集的AA制出遊方式中,由於組織形式決定了成員對組織者不具有接受服務和依附關系,事前的免責條款具有一定的警示效力。但成員之間約定實施的是一項危險活動,彼此間設定了互助的義務,當活動過程中成員間違背互助義務的宗旨時,免責條款就不管用了。而且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涉及人身傷害的免責條款不受法律保護。由此可見,即使簽訂了「生死狀」,組織者也要履行自己的風險提示義務,在危難時,全體「驢友」間也要履行力所能及的相互救助義務。否則,一旦出現意外,就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捌』 旅行社與個人簽訂的免責聲明是否有效
只要條款不是明顯違背相關法律法規或者是明顯有利於合同中的一方的,那麼雙方自願簽字後是具備法律效力的
『玖』 旅遊合同中的哪些免責條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比如對遊客人身、財產損害免責的條款不具有法律效力,當然,如果存在合法的免責事由除外。
『拾』 集體活動的免責聲明是否有法律效力
您好。 目前的戶外運動還沒有專門法律規定。結伴出遊中受到人身損害而引發糾紛,內都是按照民容法通則若干規定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處理。領隊的所謂「免責聲明」在法律上是無效的。 現提出如下法律意見僅供參考—— 第一、組織者所做的免責聲明是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