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伙和退貨的法律責任承擔
❶ 合夥企業入伙退夥的法律責任。
普通合夥人入伙後要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退夥後,要對其退夥前發生的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❷ 新合夥人加入後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新合夥人入伙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找法網小編為您介紹,希望給您提供幫助。
(一)新入伙人對入伙前的合夥債務應承擔連帶責任
1. 根據《合夥企業法》第45條第2款「入伙的新合夥人對入伙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強制性規定,劉某應對入伙前該合夥會計師事務所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2. 《入伙協議》對入伙前合夥債務不承擔連帶責任的約定,僅僅在合夥人內部具有法律效力,該內部約定對第三人不產生法律效力。
3.《合夥企業法》第45條第2款「入伙的新合夥人對入伙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規定不適用於合夥會計師事務所。
(三)新入伙人對入伙前的合夥債務不應承擔任何連帶責任
1. 合夥人簽定的《入伙協議》,既沒有違反《注冊會計師法》的強制性規定,也沒有違反財政部的部門規章,因此《入伙協議》的約定具有法律效力。
2.《合夥企業法》第45條第2款關於「入伙的新合夥人對入伙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規定不適用於合夥會計師事務所的責任承擔。
3. 即使《合夥企業法》第45條第2款的規定適用於合夥會計師事務所,但是《合夥企業法》第45條第1款卻規定,「入伙的新合夥人與原合夥人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責任。入伙協議另有約定的,從其規定」。由此可見,根據法律的規定,新入伙人是否應當對入伙前的合夥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應當首先尊重和執行《入伙協議》的約定,在《入伙協議》沒有約定時,才能適用《合夥企業法》第45條第2款的規定。
(四)新合夥人入伙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入伙的法律效力是指新的合夥人加入合夥會計師事務所後所引起的法律後果,即入伙人對合夥會計師事務所享有哪些權利、承擔什麼義務、對於合夥會計師事務所原有的債務如何承擔責任等。對此,《注冊會計師法》並沒有明文規定,但根據合夥法的基本原則並參照《合夥企業法》的規定,新入伙人加入一家合夥會計師事務所後,將產生以下法律後果:
1. 除《入伙協議》另有約定外,入伙的新合夥人與原合夥人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責任。參照《合夥企業法》第45條第1款的規定:「入伙的新合夥人與原合夥人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責任。入伙協議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這也是各國合夥法關於入伙人享有權利和承擔責任的通例性規定。各國合夥法大都規定,除非《合夥協議》另有約定,新入伙人與原合夥人一樣,享有合夥事務的決定權、執行權、監督權與盈餘分配權等合夥人應享有的基本權利,同時,也應履行出資、承擔合夥事務、保護合夥財產、競業禁止、分擔虧損等義務。為此,如果新合夥人在加入合夥會計師事務所時,不想承擔原合夥人所承擔的某些責任或不願履行原合夥人應履行的某些義務; 或合夥會計師事務所原有合夥人在接納新合夥人時,不同意新合夥人享有原合夥人所享有的某些權利或者新合夥人自願放棄某些權利時,都可以在《入伙協議》中作出約定。只要這些約定不與《注冊會計師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相沖突,都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如果對入伙人的權利和義務未在《合夥協議》中作出與原合夥人不同的約定,在發生糾紛時,只能確認新合夥人與原合夥人享有同等的權利並承擔和履行同等的責任和義務。
2. 新入伙人對合夥會計師事務所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入伙的新合夥人在合夥會計師事務所存續期間加入合夥的,對第三人而言,無論合夥人之間的關系如何變化,仍然是以原合夥會計師事務所的名義對外執行業務並產生法律效力,原合夥會計師事務所的法律性質和身份均沒有發生變化。因此,無論是原有的合夥人、還是新入伙的合夥人,在合夥會計師事務所財產不足以清償合夥債務時,都應對尚未清償的合夥債務用個人財產承擔連帶責任。即使是《合夥協議》對新合夥人承擔賠償責任方面作了相反或者限制性的約定,也只能在合夥人內部產生法律效力,不能對抗第三人。也就是說,無論《入伙協議》如何約定新入伙人的權利和義務,合夥會計師事務所的利害關系人都有權向原合夥人或新合夥人中的任一人主張權利。被要求承擔責任的合夥人只能憑借《入伙協議》在合夥會計師事務所內部向其他合夥人取得追償的權利,而不能依此拒絕對利害關系人的賠償請求。
❸ 簡述合夥企業新合夥人入伙與合夥人退夥的法律關系的變化,怎麼寫
此類問題較為開放,答案不是唯一的,所以我只能給你提供一個思考提綱,供你參內考。
這個問題主要注意闡容述的角度和對比方法。
首先,列出前提(已有企業是「有伙」還是「普伙」,新入伙和退夥人是「有伙」還是「普伙」)
分別闡述。
新入伙人在入伙前及入伙後的責任承擔、追償、入伙條件。
退貨人在退貨前及退夥後的責任承擔、追償、及退貨前提。
分別進行對比。
❹ 有限合夥人與普通合夥人在入伙,退夥中的法律關系。
1、作為有限合夥人的自然人在有限合夥存續期間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其他合夥人不得因此要求其退夥。這是因為有限合夥人不執行合夥事務,有限合夥人喪失行為能力對合夥事業沒有實質性影響。
再者,有限合夥一般投資回報期很長,要求喪失行為能力人者退夥,就不能取得合夥的收益,因而不夠公平、如果合夥協議約定有限合夥人喪失行為能力為退夥事由,從其約定。
2、作為有限合夥人的自然人死亡、被依法宣告死亡或者作為有限合夥的法人及其他組織終止時,其繼承人或者權利承受人可以依法取得有限合夥人在合夥企業中的資格。
這是因為有限合夥人不執行合夥事務,有限合夥人的出資轉讓給有限合夥以外的人,對有限合夥事務沒有實質性影響。這樣處理既可減少因退夥而進行結算的麻煩,又能維護有限合夥財產的穩定。
有限合夥人退夥後,對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有限合夥債務,以其退夥時從有限合夥中取回的財產承擔責任。這與普通合夥的合夥人退夥不同,普通合夥的合夥人退夥對基於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合夥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3、有限合夥人於普通合夥人的相互轉變。根據自願原則,普通合夥人可以轉變為有限合夥人,有限合夥人可以轉變為普通合夥人。由於有限合夥人於普通合夥人的相互轉變關繫到對合夥債務承擔的重大問題,因此除合夥協議另有約定外,其轉變應當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
有限合夥人轉變為普通合夥人的,對其作為有限合夥人期間合夥發生的債務承擔無限連的責任的原理相同。普通合夥人轉變為有限合夥人的,對其作為普通合夥人期間合夥發生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這於與普通合夥的退夥人對其在合夥期間的合夥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原理相同。
(4)入伙和退貨的法律責任承擔擴展閱讀
有限合夥人與普通合夥人在入伙退夥注意事項:
1、當有限合夥企業僅剩普通合夥人時,有限合夥企業轉為普通合夥企業,並應當進行相應的變更登記。
2、當有限合夥企業僅剩有限合夥人時,則該企業不再是合夥企業,故應解散。
3、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普通合夥人可以轉變為有限合夥人,有限合夥人可以轉變為普通合夥人。
有限合夥人轉變為普通合夥人的,對其作為有限合夥人期間合夥企業發生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普通合夥人轉變為有限合夥人的,對其作為普通合夥人期間合夥企業發生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參考資料
網路-有限合夥
❺ 退夥人在退貨後要對退夥前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新入伙人入伙普通合夥企業時,要對企業之前發生的債務
連帶責任都是無限的。新入伙人除非和現入伙人就之前的企業債務另有約定,否則承擔同等的清償責任吧
❻ 個人合夥與合夥企業在合夥人入伙、退夥時承擔的法律責任一樣么舉一個例子吧。謝謝謝謝!
甲,乙,丙三人合夥經營。甲出資40%,乙,丙各出資30%。三人約定利潤和責任按專照4:3:3 比例承擔。(這只屬是合夥人之間的內部約定,不能對抗第三人)。
但是,後來虧損100萬。債權人起訴甲,乙,丙。這時三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3人必須得把這些錢還清,不管誰有錢,誰沒有錢3人一起或者其中一人,倆人把這些責任都得承擔。
但是,把債務還清之後承擔責任比例超過自己約定的比例的可以向其他合夥人追償。這里就體現有限責任,因為三人之前約定過責任承擔比例,所以多出的部分可以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至於,甲,乙,丙當中一人或者二人退夥時,必須經過其他合夥人同意,並且在合夥期間的債務等責任承擔連帶責任。
❼ 普通合夥人退夥後的法律責任、新入伙的合夥人的法律責任
退夥人對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新合夥人對入伙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當然以上是針對普通合夥人的相關規定。還有特殊的合夥人等等
❽ 合夥企業新合夥人入伙與合夥人退夥的法律關系的變化 怎麼寫 這是財經法律法規上的作業。
此類問題較為開放,答案不是唯一的,所以我只能給你提供一個思考提綱,供你參考。
這個問題主要注意闡述的角度和對比方法。
首先,列出前提(已有企業是「有伙」還是「普伙」,新入伙和退夥人是「有伙」還是「普伙」)
分別闡述。
新入伙人在入伙前及入伙後的責任承擔、追償、入伙條件。
退貨人在退貨前及退夥後的責任承擔、追償、及退貨前提。
分別進行對比。
❾ 消法對於退換貨的法律規定是怎麼樣的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經營者採用網路、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費者定作的;
(二)鮮活易腐的;
(三)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製品、計算機軟體等數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報紙、期刊。
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據商品性質並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不適用無理由退貨。」
同時,經營者應當在簽收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內向消費者返還已支付的貨款。
一方面,消費者退回的商品應當完好。商品能夠保持原有品質、功能,包括商品本身、配件、商標標識、使用說明書等齊全的,視為商品完好。消費者基於查驗需要而打開商品包裝,或者為確認商品的品質、功能而進行合理的調試不影響商品的完好。
另一方面,經營者對能夠完全恢復到初始銷售狀態的無理由退貨商品,可以作為全新商品再次銷售;對不能夠完全恢復到初始狀態的無理由退貨商品再次銷售的,應當通過顯著的方式將商品的實際情況標注。
(三)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銷售者依照前款規定負責修理、更換、退貨、賠償損失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產品的其他銷售者(以下簡稱供貨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
銷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規定給予修理、更換、退貨或者賠償損失的,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
生產者之間,銷售者之間,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訂立的買賣合同、承攬合同有不同約定的,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