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償幫工法律責任
① 如何認定幫工的無償性
幫工的無償性指幫工人提供勞務,並不以獲取錢物為交換條件。幫工一般是基於親朋好友、鄰里族人等特殊的人際關系,是一種互助互幫的關系。在幫工活動中,人們往往遵從當地的風俗習慣。因此,對於無償性的認定,應對這種特殊的關系、觀念和當地特有的習俗予以充分考慮。例如,在實踐中,對於在幫工中的煙酒飯菜招待,甚至在紅白喜事中封紅包等,按一般社會觀念,不應視為給付報酬而認定為有償。
② 幫工的幫工定義及法律責任
民間互助方式。又稱助工。即親戚、朋友、鄰居於農事大忙、建房、築路以及回其他答紅白喜事時主動上門幫忙。幫者不計報酬,受幫者供給伙食,此俗長期相沿不變。
幫工,是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行為。
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
幫工人因第三人侵權遭受人身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人不能明確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的,由被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
③ 無償幫工緻人損害或者自身受損如何處理
最高法院出台的《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十三、十四條規定:
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的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的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的人和被幫工的人承擔連帶責任的,應給予支持。
幫工的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被幫工的人應當承擔責任;被幫工的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給予適當補償。
④ 幫工侵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關於幫工侵權責任法律規定的是:幫工人義務幫工時造成他人損害的,由被幫工人承擔責任。若是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而幫工人堅持幫工,造成他人損害的,則由幫工人自己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補償。接受勞務一方補償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⑤ 無償被幫工,應該承擔多大的連帶賠償
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
⑥ 義務幫工責任在法律上怎樣解釋
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版。被幫工權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
幫工人因第三人侵權遭受人身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人不能確定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的,可以由被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
⑦ 無償幫工緻他人財產損害而不是人身損害,被幫工的人有賠償責任嗎
針對無償幫工緻人損害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14條從以下五方面作出了規定:
1、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由被幫工人承擔賠償責任。這主要考慮幫工人是為被幫工人無償提供勞務的人,是不取報酬的,是出於親朋好友的情份來幫忙的,幫工活動的結果是被幫工人獲得利益。據此,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被幫工人承擔賠償責任。
2、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責任。但被幫工人應當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之所以規定被幫工人不承擔責任,主要是考慮被幫工人拒絕幫工在主觀上沒有過錯。但不等於說在幫工活動中幫工人受到的損害於己無關,不管怎麼講,幫工人參加幫工活動使幫工人受益了,根據公平原則,被幫工人應當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
3、幫工人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被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受益是有限的,不能要求被幫工人對幫工人的所有侵權行為都承擔賠償責任,如幫工人自身對侵權行為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的,應當與被幫工人共同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4、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的,由被幫工人承擔賠償責任。這種情況常常是指遭遇人身意外事件,造成人身傷害的,這種傷害是在幫工活動中造成的,被幫工人是幫工活動的受益人,理應承擔賠償責任。
5、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遭受第三人的不法侵害,造成人身傷害的,由侵權人即賠償義務人承擔賠償責任。但在第三人不能確定或者沒有賠償能力,可以由被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這是從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的善良風俗和保護受害人的角度規定的,這一規定的法理依據是公平原則。
無償幫工與僱傭和無因管理等邊緣法律關系的聯系與區別,三者的共同點在於無償幫工、雇員和無因管理者提供勞務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經濟利益均被幫工人、僱主和被無因管理者所有。但三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
幫工人實際從事了幫工活動,是否構成無因管理?依照《民法通則》第93條及《民通意見》第132條關於無因管理的規定,可以看出成立無因管理的前提是「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和服務」,對管理和服務支出的費用享有請求權。
幫工活動則不同,幫工一般是應被幫工人的請求進行的,被幫工人是受益人,幫工是有因的而不是無因的,幫工是無償的,幫工人無權請求報酬。
幫工與無因管理是兩個性質不同的法律關系,幫工不能適用無因管理的規定;無償幫工也不同於僱傭關系,僱傭關系是否成立,主要看雙方是否有約定,被雇傭人是否在特定的工作時間內、在雇傭人的監督和控制下進行勞務活動、雇員是否獲得報酬,就其實質而言,僱傭是僱主與雇員之間存在特定的利益關系,雇員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經濟利益雖歸僱主所有,僱主是受益人,但僱主需給雇員提供勞動生活條件和支付勞動報酬作為對價。